调查问卷中的措辞
4、您并不认为应该增加反 污染法规吧?
5、1941年罗格(Rugg)进行的试验: A:您是否认为美国应该禁止反对民主 的公开言论? B:您是否认为美国应该允许反对民主 的公开议论?
结果问题A中 54%的调查者 回答“是”,问题B中75%的被 调查者回答“否”,显然是过于 严格的措辞“禁止”导致这两题 结果的显著差异。
调查问卷中措辞不当的情况
在这个调查问卷满天飞的时代,我们可以 收到各种各样的调查问卷。这些不同类型的 问卷,良莠不齐,其中也不乏令人啼笑皆非 的问卷设计,但是笑过之后也同样值得我们 反思。
现象一:带倾向性的提问在各类调查问卷中可见一斑,问
卷设计者在设计问卷的同时往往把个人的观点加入提问的各 个选项中。
现象三:应答者无法正确理解提问
• 其原因主要有: • 1、用词生僻或过于专业,并且缺少必要的定义说 明。如调查对象是非专业人员时,可能不理解某 些专业术语的含义,从而导致应答者胡乱作答, 使最终的调查结果出现误差。 • 2、语句用词过于复杂,也容易使被应答者理解错 误。
现象四:应答者不能准确回答问卷提问。 原因如下: 1、问题、答案选项的措辞诱导应答者的思维。 例如:我校大学生一月平均消费额为700元人 民币,您认为这个数据应该( ) A.增加 B.保持不变 C.减少一点 D.大量减少
2、问题给出的答案选项含义模糊或相互交叉, 使应答者无法准确表达自己的意见和看法。 例如:询问应答者对品牌电脑的购买时间。 选项中有“最近三个月内购买”和“最近 一年内购买”,如果应答者是上周购买的, 则选这两个选项都对。
现象五:提问的敏感性措辞和褒义词、贬义 词或否定问题都可能会影响回答率,使应答 者不愿意或不真实回答。 例如:您赞成大学期间的纯洁恋爱而不是进 入社会以后趋炎附势的恋爱吗? 这个提问显然决定回答者的价值取向, 因为“趋炎附势”明显是一个贬义词,应 答者也可能不愿示弱或怕被看不起而说谎。 因而,在决定措辞时要注意研究应答者的 心理。
现象二:词不达意,问题的措辞没有准确反映问题 的内容。造成这类问题的原因一般有:措辞错误, 无法表达原意,模棱两可,令人产生歧义,缺少重 要句子成分等。 • 例如:您赞成大学期间的纯洁恋爱而不是进入社 会以后趋炎附势的恋爱吗?” • 这个提问中将两个问题结合在一起,得出的 答案只能是片面的,一个提问项目只应包含一个 调查指标,只询问一件事情,如果一个问题中包 含两个以至多个问题,就很难让应答者用一个答 案来回答。
• 例如,1、在“大学生消费状况的调查问卷”中,其中的 一题“我校大学生一月平均消费额为700元人民币,您认 为这个数据应该( ) • A.增加 B.保持不变 C.减少一点 D.大量减少” • 显然,这套答案鼓励应答者选择“减少”项,因为其中有 两项退出的原因是 ( ) A.没有归属感 B.得不到锻炼 C.失去热情 D.学 习与社团不能兼顾 这其间的各项回答都只是涉及到应答者自 己的主观因素而没有涉及到社团本身存在的 客观因素。
举例说明
• 1、客户对某产品的价格和服务质量感兴趣, 询问消费者“您对它的价格和服务质量满 意还是不满意?”
2、某VCD光盘生产厂家就市场 潜力派员访问调查,询问: 请问您 是否使用过VCD 2.0版本技术? A使用过 B没有使用过 C不知道
3、某保险公司调查顾客对本公 司业务的印象,询问: 1.请问您对本公司的理赔时效是 否满意? 2.请问您对本公司的展业方式是 否满意?
谢
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