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法》教学大纲Tax Law课程编码:B0209208适用专业:财务管理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课程性质:必修学分:4学时:64 其中:讲课学时:48 实验学时:16先修课程:基础会计学一、课程地位与作用《税法》是高等院校经济学、法学、管理学门类有关专业修读的课程之一;本课程为高等学校财会类专业主干课程。
主要阐述税收基本理论、税收制度、税务管理、税收法律等问题。
与《经济法》、《财务会计》等课程互相补充。
要求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吸收当代资本主义文明成果,结合中国国情,实事求是地分析和阐述国家税收的理论与实务问题:掌握商品和劳务税类、所得税类、财产税类、其他税类中各税制的主要内容,并能准确地进行税务会计处理、熟悉税务管理、税收法律的内容,树立正确的依法纳税意识。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作为高级经济管理人才,特别是会计专业方面的人才,必须掌握稅法方面的专业知识;另一方面,国际资本一体化带来了会计市场的一体化,不仅为中国注册会计师、也为中国注册税务师提供了更为广阔的执业领域;而作为注册会计师、注册税务师必须全面掌握稅收法律制度。
使用专业及教学对象:本课程为财务及会计专业大学专科、本科主干课程。
二、课程教学要求教学方法提示:本课程以讲授为主,结合会计课,辅之会计实帐、税务代理训练。
①在保证该课程教学的科学性和系统性的前提下,着重突出税法的实用性。
有关本课程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作为教学的重点内容,要求学生牢固掌握并熟练运用。
②坚持理论密切联系实际。
讲授时,尽可能借助税法中的一些典型实例,深入浅出地阐明其基本思想,旨在拓开学生的思路,并积极引导学生将主要精力放在掌握纳税实务具体方法上。
③课堂讲授实行启发式,力求做到少而精,突出重点,并注意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放在重要位置。
④坚持课后练习是教好、学好本门课程的关键。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将根据正常教学进度布置一定量的课后作业,要求学生按时完成。
三、课程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一般税法相关理论的现状,使学生掌握国家税收的基本理论,熟悉和掌握中国现行税制、税务管理、税收法律的主要内容,了解国际税收的基本知识。
教学难点:掌握4大流转税及2大所得税的基本原理与方法,理解各税种实体性要素的具体内容。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还可以为学生学习本专业的其他相关知识打好基础,也为今后从事理论研究和实践工作提供必要的理论支撑。
提高学生在社会科学方面的素养,为进一步学习其他专业课程打下必要的基础。
四、课程教学内容(一)理论教学内容第一章稅法概论1、教学目标:通过对本章的教学,使学生掌握什么是税收,我国目前的稅法立法原则、稅法体系;以及我国现行税收管理体制。
2、重点难点:税法的概念教学难点:税法基本要素3、教学内容:第一节税法的概念1.税收概述2.税法的概念3.税法的功能4.税法的地位及与其他法律的关系第二节税法基本理论1.税法的原则2.税收法律关系3.税法的构成要素第三节税收立法与税法的实施1.税收立法2.税法的实施第四节我国现行税法体系1.税法体系概述2.税法的分类3.我国现税法体系4.我国税收制度的沿革第五节我国税收管理体制1.税收管理体制的概念2.税收立法权3.税收执法权第二章增值稅法1、教学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增值稅的含义,理解价外税的含义,掌握增值稅的具体征稅制度。
2、重点难点:增值税的计算教学难点:1.混合销售、兼营非应税劳务、兼营不同税率、视同销售行为的处理; 2.出口退税的计算。
3、教学内容:第一节征税范围及纳税义务人1.征税范围的一般规定2.征税范围的特殊规定3.纳税义务人和扣缴义务人第二节一般纳税人和小规模纳税人的认定及管理1.一般纳税人的认定及管理2.小规模纳税人的认定及管理第三节税率与征收率1.基本税率2.低税率3.零税率4.征收率第四节一般纳税人应纳税额的计算1.销项税额的计算2.进项税额的计算3.应纳税额的计算第五节小规模纳税人应纳税额的计算1.应纳税额的计算2.含税销售额的换算第六节特殊经营行为的税务处理1.兼营不同税率的货物或应税劳务2.混合销售行为3.兼营非增值税应税劳务第七节进口货物征税1.进口货物的征税范围及纳税人2.进口货物的适用税率3.进口货物应纳税额的计算4.进口货物的税收管理第八节出口货物退(免)税1.出口货物退(免)税基本政策2.出口货物退(免)税的适用范围3.出口货物的退税率4.出口货物应退税额的计算5.出口货物退(免)税管理第九节税收优惠1.《增值税暂行条例》规定的免税项目2.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规定的其他征免税项目3.增值税起征点的规定4.其它有关减免税规定第十节征收管理1.纳税义务发生时间2.纳税期限3.纳税地点4.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纳税申报办法5.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纳税申报办法第十一节增值税专用发票的使用及管理1.专用发票的联次2.专用发票的开票限额3.专用发票领购使用范围4.专用发票开具范围5.专用发票开具要求6.开具专用发票后发生退货或开票有误的处理7.专用发票与不得抵扣进项税额的规定8.加强增值税专用发票的管理第三章消费稅法1、教学目标:通过学习,掌握消费税的纳税人、稅目、税率以及计算方法。
2、重点难点:消费税的计算包括稅目的确定;进口消费税的计算;自产自用、委托加工消费税的计算。
教学难点:1.增值稅与消费税的关系;2.自产自用、委托加工、进口消费税的计算。
3、教学内容:第一节征税范围及纳税义务人1.生产应税消费品2.委托加工应税消费品3.进口应税消费品4.零售应税消费品第二节税目与税率1.税目2.税率第三节计税依据1.从价计征2.从量计征3.复合计征4.计税依据的特殊规定第四节应纳税额的计算1.生产销售环节应纳消费税的计算2.委托加工环节应纳消费税的计算3.进口环节应纳消费税的计算4.已纳消费税扣除的计算5.税额减征的计算第五节征收管理1.纳税义务发生时间2.纳税期限3.纳税地点4.纳税申报第四章营业稅法1、教学目标:通过学习,掌握营业税的征稅范围、纳税人、稅目、计税依据、税收优惠等内容。
2、重点难点:稅目、税率、计税依据教学难点:1.计税依据;2.几种经营行为的处理。
3.税收优惠3、教学内容:第一节纳税义务人与扣缴义务人1.纳税义务人2.扣缴义务人第二节税目与税率1.税目2.税率第三节计税依据1.计税依据的一般规定2.计征税依据的具体规定第四节应纳税额的计算与特殊经营行为的税务处理1.应纳营业税的计算2.特殊经营行为的税务处理第五节税收优惠1.起征点2.税收优惠规定第六节征收管理1.纳税义务发生时间2.纳税期限3.纳税地点4.纳税申报第五章城建稅法和教育费附加1、教学目标:通过学习,了解城市维护建设税与增值稅、消费税、营业税的关系,掌握城市维护建设税的计税依据、税率、应纳税额的计算。
2、重点难点:计税依据教学难点:城市维护建设税与增值稅、消费税、营业税的关系3、教学内容:第一节纳税义务人与税率1.纳税义务人2.税率第二节计税依据与应纳税额的计算1.计税依据2.应纳税额的计算第三节税收优惠和征收管理1.税收优惠2.纳税环节3.纳税期限4.纳税地点5.纳税申报附教育费附加的有关规定第六章关稅法1、教学目标:通过学习,了解关税的征稅对象及纳税人、稅則、稅目及税率,掌握进口关税的完税价格及应纳税额的计算、关税征收管理。
2、重点难点:关税的完税价格、征收管理教学难点:关税的完税价格、征收管理3、教学内容:第一节征税对象与纳税义务人1.征税对象第二节进出口税则1.进出口税则概况2.税则归类3.税率第三节关税完税价格与应纳税额的计算1.原产地规定2.关税的完税价格3.应纳税额的计算第四节税收优惠1.法定减免税2.特定减免税3.临时减免税第五节征收管理1.关税缴纳2.关税的强制执行3.关税退还4.关税补征和追征5.关税纳税争议第七章资源稅法1、教学目标:通过学习,了解什么是资源税,掌握我国资源税的征稅范围、计税办法;对资源税与增值稅的关系有所了解。
2、重点难点:稅目的确定教学难点:税收优惠3、教学内容:第一节纳税义务人与税目、单位税额1.纳税义务人2.税目、单位税额3.扣缴义务人适用的税额第二节计税依据与应纳税额的计算1.计税依据2.应纳税额的计算第三节税收优惠和征收管理1.减税、免税项目2.出口应税产品不退(免)资源税的规定3.纳税义务发生时间4.纳税期限5.纳税地点第八章土地增值稅法1、教学目标:通过学习,了解土地增值稅的立法原则,掌握土地增值稅的纳税人、征稅范围、税率以及应纳税额的计算。
2、重点难点:征稅范围、扣除项目、税率的确定教学难点:扣除项目、税率的确定;应纳税额的计算3、教学内容:第一节纳税义务人与征税范围1.纳税义务人2.征税范围第二节税率第三节应税收入与扣除项目的确定第四节应纳税额的计算1.增值额的确定2.应纳税额的计算方法3.房地产开发企业土地增值税清算第五节税收优惠1.建造普通标准住宅的税收优惠2.国家征用收回的房地产税收优惠3.因城市实施规划、国家建设需要而搬迁税收优惠4.个人转让房地产的税收优惠第六节征收管理1.加强土地增值税征收管理2.纳税地点3.纳税申报第九章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和耕地占用税法1、教学目标:通过学习,掌握房产稅的含义、纳税人、征稅对象与范围、计税依据与税率。
了解城镇土地使用税的纳税人、税收优惠、纳税申报与缴纳,掌握征稅范围。
2、重点难点:征稅范围、扣除项目、税率的确定教学难点:扣除项目、税率的确定;应纳税额的计算3、教学内容:第一节房产税法1.纳税义务人与征税范围2.税率、计税依据和应纳税额的计算3.税收优惠第二节城镇土地使用税法1.纳税义务人征税范围2.税率、计税依据和应纳税额的计算3.税收优惠4.征收管理第三节耕地占用税法1.纳税义务人与征税范围2.税率、计税依据和应纳税额的计算3.税收优惠和征收管理第十章车辆购置税和车船税法1、教学目标:通过学习,了解开展车船使用税的意义与立法原则,掌握车船使用税的纳税人、征稅范围与计税办法。
2、重点难点:征稅范围的确定教学难点:计税依据的确定;应纳税额的计算3、教学内容:第一节车辆购置税法1.纳税义务人与征税范围2.税率与计税依据3.应纳税额的计算4.税收优惠5.征收管理第二节车船税法1.纳税义务人与征税范围2.税目与税率3.应纳税额的计算与代收代缴4.税收优惠5.征收管理第十一章印花税和契税法1、教学目标::通过学习,了解我国印花税的历史发展概况与征收意义,掌握印花税的纳税人、稅目、税率、应纳税额的计算。
2、重点难点:征稅范围的确定教学难点:计税依据的确定;应纳税额的计算3、教学内容:第一节印花税法1.纳税义务人2.税目与税率3.应纳税额的计算5.征收管理第二节契税法1.征税对象2.纳税义务人、税率和应纳税额的计算3.税收优惠4.征收管理第十二章企业所得税法1、教学目标:通过学习,掌握内资企业所得税的纳税人、税率及应纳税额的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