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中考语文模拟试卷二(5月份)一、选择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10分)1.(3分)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一丘之貉 觊觎 诘屈聱牙 羞赧 。
2.(2分)请为下列词语选择恰当的字。
① 盘托出(A、合;B、和)②急功 利(A、近;B、进)③ 荜生辉(A、蓬;B、篷)④要言不 (A、繁;B、烦)3.(3分)根据下面的对话,在横线上填上合适的字。
①课看台上,两个素不相识的球迷争了起来。
A:“甲队准赢。
说错了,就把我姓倒写!B:“甲队准输。
否则,把我的姓横写!”A:“你贵姓?”B:“姓 ,你呢?”A:“姓 ”其实A的姓倒写,B的姓横写,他们的姓都不会改变,猜猜A、B两人分别姓什么。
②“会”字新解儿子:“爸爸,简化字的‘会’字怎么写?”父亲:“人字下面一个云字。
”儿子:“为什么?”父亲:“开会的时候,别人怎么说你就怎么说,这叫 。
”请在横线上填上一个恰当的成语。
4.(2分)根据要求在横线上填上相应的诗句。
①王之涣有名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安石《登飞来峰》中同样揭示出高与远的辨证关系的诗句是 , 。
②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一诗里静中有动,给人以“余音绕梁”之感的诗句是: , 。
二、体验地震之险。
(11分)5.(11分)地震蒲松龄康熙七年六月十七日戌刻,地大震。
余适客①稷下,方与表兄李笃之对烛饮。
忽闻有声如雷,自东南来,向西北去。
众骇异,不解其故。
俄而②几案摆簸,酒杯倾覆;屋梁椽柱,错折有声。
相顾失色。
久之,方知地震,各疾趋③出。
见楼阁房舍,仆而复起;墙倾屋塌之声,与儿啼女号,喧如鼎沸。
人眩晕不能立,坐地上,随地转侧。
河水倾泼丈余,鸭鸣犬吠满城中。
逾④一时许,始稍定。
视街上,则男女裸聚,竞相告语,并忘其未衣也。
后闻某处井倾仄,不可汲;某家楼台南北易向;栖霞山裂;沂水陷穴,广数亩。
此真非常之奇变也。
有邑人妇,夜起溲溺,回则狼衔其子,妇急与狼争。
狼一缓颊,妇夺儿出,携抱中。
狼蹲不去。
妇大号,邻人奔集,狼乃去。
妇惊定作喜,指天画地,述狼衔儿状,己夺儿状。
良久,忽悟一身未着寸缕,乃奔。
此与地震时男女两忘者,同一情状也。
人之惶急无谋,一何⑤可笑!【注释】①客:客居。
②俄而:不久。
③趋:快走。
④逾:超过。
⑤一何:多么。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①余适客稷下 ②俄而几案摆簸 ③各疾趋出 ④仆而复起 (2)选出下列加点字意思不同的一项。
A.相顾失色顾野有麦场(《狼》)B.方与表兄李笃之对烛饮方出神(《幼时记趣》)C.南北易向寒暑易节(《愚公移山》D.酒杯倾覆后值倾覆(《出师表》)(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众骇异,不解其故。
②墙倾屋塌之声,与儿啼女号,喧如鼎沸。
(4)阅读以下一段文字,回答问题。
地震就是地球表层的快速振动,是地球上经常发生的一种自然现象。
一般发生在地壳之中。
大地振动是地震最直观、最普遍的表现。
地球在不停地自转和公转,同时地壳内部也在不停地变化。
由此而产生力的作用,使地壳岩层变形、断裂、错动,于是便发生地震。
对于同样大小的地震,由于震源深度不一样,也不一样,对地面造成的破坏程度也不一样。
以上这段文字与蒲松龄的《地震》在语言风格上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三、品味江南之水。
(12分)6.(12分)水性江南王本道每次去江南,大抵是在莺飞草长的三四月间。
去的次数多了,便萌生了探究江南真谛的念头。
江南是烟柳繁华之地、温柔富贵之乡。
江南出芳草鲜花,出才子佳人,出缠绵悱恻的爱情故事。
但江南又是英雄辈出的地方。
古往今来,这里孕育过诸多骁勇的斗士。
那锐利的兵﹣﹣剑,也是源于江南的吴越。
是什么力量使得缠绵悱恻与凌厉强悍这两种悬殊的气质能够天衣无缝地契合一地,且生生不息,历千年而不朽呢?我一度大惑不解。
一次重读《老子》,书中的一句名言让我顿开茅塞。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先。
”老子的话,一语道破了水的柔弱秀美与坚韧顽强的两重性。
江南是水乡,河流纵横,池湖密布。
它们流淌在青山脚下,穿行于广袤的田畴间,还有那直落九天的瀑布,山中奏呜的清泉﹣﹣千百年来,是水,滋养着江南的风物、江南的人,孕育了江南独特的文化。
江南的水,如轻纱薄雾。
随风起舞,变幻无穷,滋润得江南的景物风姿绰约,江南的人风情万种。
一曲《又唱江南》,浓缩了一年四季江南的秀美景色:“二月你看江南的花,花如野火遍地燃;清明你看江南的雨,细雨裹着万重山……”江南的人也一如江南的风物,温婉细腻,柔肠百转。
莫愁湖畔莫愁女,西泠桥边苏小小,还有西湖的断桥。
绍兴的沈园,秦淮河上的桃叶渡……深受上天厚爱的才子佳人,在江南大地上留下了诸多生命的足迹和美丽的传说。
就连江南人讲话也是吴侬软语,情真意切,唱起来就更让人心旌摇动。
那江南曲艺的代表苏州评弹,唱词娓娓如诉,弦乐清丽委婉,就像曲水清流,清澈纯净又韵味悠长,就连草木也会为之摇曳。
江南的水又时有“惊涛拍岸。
卷起千堆雪”之势。
这坚韧而顽强的水,也涵养了江南风物和江南人的那种英豪之气。
江南大地布满了崇山峻岭。
杭州的栖霞岭,绍兴的会稽山,常熟的虞山,都雄伟挺拔,占尽风云。
那山间的飞瀑,山下的激湍,是养育大山的支支血脉。
据说古代铸剑,先是把剑放在火中煅烧,然后再放到水中浸泡,几经反复,才铸成一把好剑。
这种浸泡过剑的江南之水。
千百年来也曾造就了诸多慷慨激昂之士。
卧薪尝胆的勾践,竭忠尽智的岳飞,文武兼备的陆游、辛弃疾、文天祥……众多仁人志士用他们的鲜血与生命谱写了一首首壮怀激烈的诗篇,他们的诗句至今读来,仍洋溢着当年的铁骨雄风。
而持戟呐喊的鲁迅,更是把文人的凌厉剑气发挥到了极致。
就连文雅娟秀的女子,在江南水性的润泽下,也尽显铮铮侠骨。
明末的秦淮八艳是有力的佐证。
清末的秋瑾则是最优秀的代表。
江南的水哺育了如水的江南。
江南美,美在江南的水,江南的风物,江南的人。
这种美是刚与柔的融合。
江南,一曲永远唱不完的歌,让人细细地品味着她的如诗如画和似水流年……(1)文章标题“水性江南”的含义是什么?请用文中一句话回答。
(2)请在下面的空格内填入合适的内容,要能体现刚柔相济的江南美。
答:江南的水,既 又 ;江南风物,既风姿绰约又雄伟挺拔;江南的人,既 又 。
(3)作者在第二、五两段中分别提到“剑”,各有什么用意?(4)你还了解哪些流传在江南大地上的美丽传说?请举出一例。
你记得文中江南志士哪些壮怀激烈的诗句?请写出一句。
答:美丽传说: 诗句: (5)仿照文中画线句,联系生活实际,在下面的横线上拟一句歌词。
二月你看江南的花,花如野火遍地燃;清明你看江南的雨,细雨裹着万重山; 。
四、回忆童年之趣。
(14分)7.(14分)捅马蜂窝冯骥才爷爷的后院虽小,它除去堆放杂物,很少人去,里边的花木从不修剪,快长疯了;枝叶纠缠,荫影深浓,却是鸟儿、蝶儿、虫儿们生存和嬉戏的一片乐土,也是我儿时的乐园。
我喜欢从那爬满青苔的湿漉漉的大树干上,取下又轻又薄的蝉衣,从土里挖出筷子粗肥大的蚯蚓,把团团飞舞的小蜢虫驱赶到蜘蛛网上去。
那沉甸甸压弯枝条的海棠果,个个都比市场买来的大。
这里,最壮观的要•属爷爷窗檐下的马蜂窝了,好像倒垂的一只大莲蓬,无数金黄色的马蜂爬进爬出,飞来飞去,不知忙些什么,大概总有百十只之多,以致爷爷不敢开窗子,怕它们中间哪个冒失鬼一头闯进屋来。
“真该死,屋子连透透气儿也不能,哪天请人来把这马蜂窝捅下来!”奶奶总为这个马蜂窝生气。
“不行,要蜇死人的!”爷爷说。
“怎么不行?头上蒙块布,拿竹竿一捅就下来。
”奶奶反驳道。
“捅不得,捅不得。
”爷爷连连摇手。
我站在一旁,心里却涌出一种捅马蜂窝的强烈渴望。
那多有趣!当我给这个淘气的欲望鼓动得难以抑制时,就找来妹妹,趁着爷爷午睡的当儿,悄悄溜到从走廊通往后院的小门口。
我脱下褂子蒙住头顶,用扣上衣扣儿的前襟遮盖下半张脸,只露一双眼。
又把两根竹竿接绑起来,做为捣毁马蜂窝的武器。
我和妹妹约定好,她躲在门里,把住关口,待我捅下马蜂窝,赶紧开门放我进来,然后把门关住。
妹妹躲在门缝后边,眼瞧我这非凡而冒险的行动。
我开始有些迟疑,最后还是好奇战胜了胆怯。
当我的竿头触到蜂窝的一刹那,好像听到爷爷在屋。
内呼叫,但我已经顾不得别的,一些受惊的马蜂轰地飞起来,我赶紧用竿头顶住蜂窝使劲摇撼两下,只听“嗵”,一个沉甸甸的东西掉下来,跟着一团黄色的飞虫腾空而起,我扔掉竿子往小门那边跑,谁料到妹妹害怕,把门在里边插上,她跑了,将我关在门外。
我一回头,只见一只马蜂径直而凶猛地朝我扑来,好像一架燃料耗尽、决心相撞的战斗机。
这复仇者不顾一死而拼死的气势使我惊呆了。
我抬乎想挡住脸,只觉眉心像被针扎似的剧烈地一疼,挨蜇了!我捂着脸大叫。
不知道谁开门把我拖进屋。
当夜,我发了高烧。
眉心处肿起一个枣大的疙瘩,自己都能用眼瞧见。
家里人轮番用了醋、酒、黄酱、万金油和凉手巾把儿,也没能使我那肿疱迅速消下去。
转天请来医生,打针吃药,七八天后才渐渐复愈。
这一下好不轻呢!我生病也没有过这么长时间,以致消肿后的几天里不敢到那通向后院的小走廊上去,生怕那些马蜂还守在小门口等着我。
过了些天,惊恐稍定,我去爷爷的屋子,他不在,隔窗看见他站在当院里,摆手招唤我去,我大着胆子去了,爷爷手指窗根处叫我看,原来是我捅掉的那个蜂窝,却一只马蜂也不见了,好像一只丢弃的干枯的大莲蓬头。
爷爷又指了指我的脚下,一只马蜂!我惊吓得差点叫起来,慌忙跳开。
“怕什么,它早死了!”爷爷说。
仔细瞧,噢,原来是死的。
仰面朝天躺在地上,几只黑蚂蚁在它身上爬来爬去。
爷爷说:“这就是蜇你那只马蜂。
马蜂就是这样,你不惹它,它不蜇你。
它要是蜇了你,自己也就死了。
”“那它干嘛还要蜇我呢,它不就完了吗?”“你毁了它的家,它当然不肯饶你。
它要拼命的厂爷爷说。
我听了心里暗暗吃惊。
一只小虫竟有这样的激情和勇气。
低头再瞧瞧这只马蜂,微风吹着它,轻轻颤动,好似活了一般。
我不禁想起那天它朝我猛扑过来时那副视死如归的架式;与毁坏它们生活的人拼出一死,真像一个英雄……我面对这壮烈牺牲的小飞虫的尸体,似乎有种罪孽感沉重地压在我心上。
那一窝马蜂呢,无家可归的一群呢,它们还会不会回来重建家园?我甚至想用胶水把这只空空的蜂窝粘上去。
这一年,我经常站在爷爷的后院里,始终没有等来一只马蜂。
转年开春,有两只马蜂飞到爷爷的窗檐下,落到被晒暖了的木窗框上,然后还在去年的旧窝的残迹上爬了一阵子,跟着飞去而不再来。
空空又是一年。
第三年,风和日丽之时,爷爷忽叫我抬头看,隔着窗玻璃看见窗檐下几只赤黄色的马蜂忙来忙去。
在这中间,我忽然看到,一个小巧的、银灰色的、第一间蜂窝已经筑成了。
于是,我和爷爷面对面开颜而笑,笑得十分舒心。
我不由得暗暗告诉自己:再不做一件伤害旁人的事。
(1)速读全文,说说你从中明白了什么道理。
(2)围绕捅马蜂窝这件事,作者精心安排的思路是: →“我”捅了马蜂窝 →后院又有了马蜂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