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第二节中国的气候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说出我国冬、夏气温分布的特点。
2.知道0℃等温线的分布位置与地理意义。
3.知道我国温度带划分依据及划分地区,明确我国地理环境的巨大差异。
技能目标
1.通过阅读等高线分布图,培养学生判读等值线的技能。
2.通过对我国冬、夏季气温特点成因的分析,学会分析问题的方法。
3.学会查阅资料,运用资料解决地理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初步形成对我国地理环境差异性的认识,树立因地制宜、合理利用资源的观念。
【教学重点】
1.冬、夏气温的分布特点。
2.0℃等温线的分布位置与地理意义。
【教学难点】
冬、夏气温分布特点的形成原因
【教学方法】表演、读图、讨论、讲述、展示资料
【教学准备】学生准备:
1.反映我国气温南北差异的资料(文字、图片等)。
2.各温度带的生活、生产特征的资料(饮食、房屋、服饰、农作物、耕地、植被、水果)。
【教师准备】
1.小道具:大皮帽、棉衣、大围巾、背心
2.东北地区、广州、海南等地图片
3自制相应课件、电脑、实物投影
【教学过程】
活动引入:表演:冬天,学生甲:扮东北人,头戴皮帽,身穿棉衣,学生乙:扮广州人,身穿背心
两人的穿着说明了什么?
(大屏幕显示:南北气温的差异)
谁还准备了其他资料来说明南北气温不同的情况。
学生回答:( )
过渡:
同学们找的资料都很好,都能说明我国南方、北方的气温有差异。
单从这些资料上能找出规律、特征吗? 那怎么办呢?
这就需要我们地理的法宝——地图了。
运用地图解决地理问题是我们地理课的一大特色。
今天我们学习气温的差异用什么图呢?
(大屏幕显示:一月平均气温分布图)
拿来一张地图,你应该怎样看呢?
提出问题:
1.等温线是怎样分布的?有没有规律可寻?能得出什么特点来?
2.等温线为什么是这样分布的,受什么因素影响?
3.有没有特殊的地方,特殊的等温线?
(大屏幕显示课件:世界地图、太阳
挂中国地形图:学生贴箭头表示冬季风)
要求学生用笔描出0℃等温线,并能说明其地理意义。
0℃等温线是一条重要地理分界线。
谁来总结一下,一月气温分布的特点及其原因。
大屏幕显示:
冬季(一月):
我国南北气温差别很大,越往北气温越低。
影响因素:纬度、地形、冬季风
0℃等温线大致经过秦岭—淮河。
巩固练习:
大屏幕显示-阅读等温线图的方法与步骤
过渡:
掌握了读图的方法与步骤,以后再阅读等温线图、等降水量图、等高线图、等压线图,你就知道怎样读了,怎样从中找出特点和规律。
大屏幕显示:
七月平均气温分布图学生展示搜集的资料:
文字叙述资料
图片资料
学生回答:( )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探究一月等温线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
学生发言:( )
说出冬季气温由南向北递减
运用自制课件说明气温分布受纬度的影响
运用地形图说明地形对气温的影响,并计算青藏高原与上海的温差
贴箭头说明冬季风对气温的影响
指出0℃等温线的位置
学生回答:( )
学生讨论:七月气温分布有什么规律,受什么因素影响。
(学生发言中稍作提示,有课件辅助。
主要是训练学生读图的能力)
谁来总结一下,七月气温分布的特点及其原因。
大屏幕显示:
夏季(七月):
我国大部分地方普遍高温(除青藏高原外)
影响因素:纬度、地形、海陆位置
留下问题,下节课回答:
夏季最热的地方为什么是吐鲁番而不是海南岛? 学生发言:( )
1.说出七月气温分布特点并分析原因。
2.观察等温线的延伸方向找出影响因素。
3.找出特殊的地区,并说明影响因素。
学生回答:( )
学生阅读:教材的阅读材料――“我国冬季最冷和夏季最热的地方”
过渡:
我们了解了我国冬季、夏季气温分布特点,这样的特点对人们的生产、生活有没有影
响?对,有影响特别是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请阅读“我国温度带的划分”图。
根据各地的气温状况,我国划分了不同的温度带。
划分温度带的指标是什么?
(大屏幕显示:我国温度带划分图、温度带的积温和成熟制度)
指图由南向北让学生读出温度带的名称。
过渡:
不同温度带对我们的生产和生活的影响不同。
下边我们分成两大组,一组代表热带、亚热带,为南方组;一组代表寒温带、中温带,为北方组。
分别说说生产中,生活中的一些特点。
(适当时可提示:如水果、房屋、服饰、耕地、农作物、饮食、植被、作物成熟制度等) 学生在书上找划分指标,并读出来。
学生找出各温度带的名称
学生分组小议一下,分别发言。
(要求:每个小组所说的项目要相对应,一个接一个地说,不许有停顿。
)
小结:
大屏幕显示:
板书设计:
一、冬季气温的分布特点及成因
1.分布特点:
2.成因:纬度位置和冬季风
二、夏季气温的分布特点及成因
1.分布特点
2.成因:纬度位置
三、温度带的划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