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六讲 科学技术价值观

第六讲 科学技术价值观


15
• 2.正确认识科学技术负面作用的性质和根源
• (1)科学技术对社会的作用具有两重性,既有正效应的
一面,也存在负效应的一面。 • 科学技术作为一种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工具和手段,是 人与自然矛盾发展的产物,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它要受到 社会诸因素的影响和制约。 • 因此,科学技术的社会作用必然具有两重性,在带来正效 应的同时,必然会引起一些负效应,只要科学技术和人类 社会历史在发展着,这两种作用就一定会同时存在;
够完善等。因此,只有积极地发展科学技术,才能努力克 服由于科学技术发展不足所产生的那些消极后果。
• 这还需要对我们现有的生产方式,以及和这种生产方式连 在一起的我们今天的整个社会制度实行完全的变革。”
20
• 从历史上看,科学技术的最新成果往往首先被用在军事上, 然后才转向民用。人类竟然会把自己的智慧之果用作武器 为战争服务,这并不是科学技术的本性,也未必是科学家 的本意,而是社会使然。
• 正如爱因斯坦曾经非常形象地指出:“科学是一种强有力
3
二、对科学技术负面作用的认识
•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在带给人类利益的同时,还引发了各种各样的问 题,给人类社会带来了未曾预料的消极后果。这说明科学技术的社会作
用具有两重性,仿佛是一把双刃剑,在刺向自然的同时,刺向人类自身。
• 现代人陷入两难选择的困境:“一方面知道科学是理性和人类文化的最 高成就,另一方面同时又害怕科学也已变成一种发展的超出人类的控制 的不道德和无人性的机器。” • 必须正确认识科学技术的社会作用,建立正确的科学技术价值观,以使 科学技术最大限度地发挥推动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 。
• 尽管科学主义的说法不一,但基本思想是一致的,就是都
片面地强调了科学的功能,夸大了科学及科学方法的力量。
6

(2)反科学主义
• 20世纪中叶以来,伴随着科学技术和工业的大力发展,出
现了许多新问题,如前面所说。由于这些问题或多或少都
与科学技术进步有关。 • 因而,科学技术开始受到一些人的责难,兴起了一股“反 科学主义”的浪潮。与科学主义相对立,反科学主义认为, 科学不可能是人们世界观和生活的基础,科学带来的危害 超过了它所带来的成就,现代社会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如 核战争和生化武器的威胁、环境污染,甚至失业、贫富不 均等,应该统统归结于科学。
2
一、现代科学技术发展引发的社会问题
• 1.环境公害问题
• 2.生态失衡问题:臭氧层破坏、温室效应、酸雨危害、
海洋污染、生物多样性危机等。 • 3.资源危机问题:能源、土地、森林、淡水等自然资源
都面临严重的危机。
• 4. 经济问题 • 5. 计算机问题 • 6. 伦理问题: • 7. 生态伦理问题
科学技术的社会价值观
一、现代科学技术发展引发的社会问题 二、对科学技术负面作用的认识 三、对科学技术负面作用的积极对策
1
• 价值主要是从主体的需要和客体能否满足及如何满足主体 需要的角度,考察和评价各种客体对个人和社会的作用和
意义。
• 马克思曾指出:“‘价值’这个普遍的概念是从人们对待 满足他们需要的外界物的关系中产生的”。从历史唯物主 义的观点来看,价值的本质在于:它是现实的人同满足其 某种需要的客体的属性之间的一种关系;价值同人的需要 有关,但有其客观基础。 • 对科学技术社会价值的判断,就是对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 中所发挥的正反两个方面的社会作用的分析。
16
• 正负作用构成了一对矛盾,人类可以通过正确认识和利用
这对矛盾,达到趋利避害、扬善抑恶,但是不可能完全消 除这一矛盾; • 科学技术的正负作用作为矛盾的两个方面,地位是不平等 的,正效应是矛盾的主要方面,负效应是次要方面;
• 纵观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发展历史,尤其是近现代历史的发
展,我们可以看到,科学技术正是在正效应和负效应的矛 盾交织中发展的:科学技术的每一个正效应,都会带来一
5
• 在伦理学上认为,科学具有客观性、确定性等特点,值得
享受最高的尊敬,科学家们具备普遍性、公有性、无偏见
性等精神气质,是人类道德的最高典范,他们的行为规范 值得人们仿效和遵守。 • 与科学主义相关联的社会思潮是“技术至上主义”,它作 为一种社会伦理产生于20世纪30年代,在20世纪中叶甚为 流行。技术至上主义强调科技对社会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决 定作用,并由此推出了“技术统治”或“技术治国论”的 观点。
• 实际上,科学技术既然是一种社会现象,它就必然受到社
会发展规律的制约,因此,对科学技术进行社会控制是完 全可能的。
23
• 1.大力发展科学技术
• 现代科学技术带来的负面作用,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科学 技术发展不足造成的。如在对自然界本质和规律的认识上
还不够深入,在技术原理的构思和技术结构的创造上还不
8
• (3)停止发展的消极悲观主义 • 这一观点是由罗马俱乐部的专家提出的。罗马俱乐部成立 于1968年,是一个松散性的学术组织,它的主要任务是 研究“人类目前和未来的困难处境”,并找出解决办法。
• 1972年罗马俱乐部发表了第一个关于人类困境的研究报
告—《增长的极限》,这个报告被西方一些媒体称作 “70年代的爆炸性杰作”,就是在这个报告中提出并分 析了决定和限制人类社会增长的五个全球性问题(人口、 粮食、工业、资源、污染)。
18
• 当代生态和环境科学以及绿色技术的兴起,就是人类在和
自然界关系问题的认识上的重大进步。
• 但是仅有科学认识的发展是不够的。科学技术作为人类的 一种社会活动,是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进行的,必然
受到社会的影响。因此,科学技术的负面效应的产生,除
了科学认识上的局限性这一原因外,还具有深刻的社会根 源。
人与自然再也不会处于血淋淋的争斗之中,而是生态的健全,
环境的优美。这显然是乐观主义的观点。 • 乐观主义批评技术悲观主义忽视科技的作用固然正确,但是,
也应该看到,人类所面临的困境不仅是一个科学技术问题,
而且,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因此不能指望单靠发展科技 就能加以解决。
12
• (5)现实主义的观点 • 现实主义实际上是持谨慎态度的乐观主义,可以代表这种
的工具,怎样用它,究竟是给人类带来幸福还是带来灾难, 全取决于人自己,而不取决于工具。刀子在人类生活上是
有用的,但它也能用来杀人”。
• 因此,必须把科学技术本身同其社会应用和社会后果加以 区别。科学技术的负面效应的产生,有其深刻的社会根源。
21
三、对科学技术负面作用的积极对策
• 对科学技术进行社会控制是必要的,也是可能的。现代科 学技术的发展,可以使人类做到以前所不敢想象的事情, • 但是目前技术应用引起的一系列问题,迫使我们在应用这 些技术成果时要采取谨慎的态度,在进行技术推广应用的 决策时,要充分估计该项技术应用带来的较为长远的社会 后果,以便发挥科学技术的正面作用,制约和减少其有害
11
• 持有乐观主义观点的还有美国著名社会学家、未来学家托夫 勒,他在《第三次浪潮》一书中认为,经过第三次浪潮,工 业社会将转入信息社会、知识智力社会。 • 在这样的社会里,工业骨干是电子工业、宇航工业、海洋工 业、遗传工程工业,这些工业具有自己的特点:就是工业耗 能少,可供利用的资源广泛,能与生态系统协调发展。那时,
定的负效应,而对负效应的克服又必然引起科学技术的进
一步发展。
17
• (2)科学技术负面效应的产生根源既有认识根源,
也有社会根源。
• 任何时代的科学技术,都是人类认识和实践发展到一定阶
段的产物,都是对于反映自然规律的相对真理的掌握和具 体运用。
• 人类不可能穷尽术成果的一切社会后果并做出理想的选择,而 是经常在遇到问题之后,才有认识的发展和深化。人类正 是在经历了大自然的一次又一次的报复之后,才变得聪明 起来,才学会了怎样认识和估计科学技术应用带来的比较 长远的和全面的社会影响。
影响,使科学技术沿着符合人类整体利益和长远目标的轨
道发展。 • 科学技术的发展不应是放任自流的,而是需要社会控制的。
22
• 科学技术需要社会控制这一观点,人们是普遍赞同的。但
是,人类能否对科学技术实施有效的社会控制,对此却存 在不同的看法。实际上,科学技术既然是一种社会现象, 它就必然受到社会发展规律的制约,因此,对科学技术进 行社会控制是完全可能的。 • 科学技术需要社会控制这一观点,人们是普遍赞同的。 • 但是,人类能否对科学技术实施有效的社会控制,对此却 存在不同的看法。
19
• 要解决科学技术的负面效应问题需要依靠社会文明的发展 和进步。正如恩格斯曾指出的:“但是经过长期的常常是 痛苦的经验,经过对历史材料的比较和分析,我们在这一 领域中,也渐渐学会了认清我们的生产活动的间接的、比 较远的社会影响,因而我们就有了可能也去支配和调节这
种影响。”但是要实行这种调节,单是依靠认识是不够的。
的匮乏可能引起世界崩溃和零的增长的观点。
• 他认为《增长的极限》的最大失误是忽视了科学技术的力量。他相信 通过发展高科技,完全来得及找到代替性的能源(太阳能、地热能、
核裂变和核聚变等);完全可以从地壳5千米以下的海洋深处开采出足
够的原料;完全可以由工厂生产出大量人类所需的食品;完全可以解 决或缓解大部分的环境污染问题。 • 他认为,经济不应该也不可能出现“零增长”。与之相应的,人口的 增长也会随着生活水平和文化科技的提高而逐渐下降,最后可能稳定 在150亿左右。
7
• 人类创造了技术,但现代技术已超出了人的控制,成为一 种不道德和无人性的工具。毫无疑问,反科学主义提出了 一些令人沉思的问题,这对正犯有工业狂热症的现代工业 化国家来说无疑是注射了一针清醒剂。
• 但是,“反科学主义”和“唯科学主义”都犯了一个共同
的错误,即撇开了社会条件单纯谈论科学技术,这就无法 找到问题的正确答案。
4
1.关于科学技术价值的几种观点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