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十三章 滑动轴承

第十三章 滑动轴承


2、磨料磨损

定义及机理:
从外部进入摩擦面间的游离硬颗粒或金属表 面较硬的微峰在较软材料的表面上犁刨出很 多沟纹,使金属表面材料脱落,脱落下来的 部分金属粉末又成为新的游离颗粒,这样的 微切削过程就叫磨料磨损。

影响磨损的因素:
材料的硬度和磨粒的尺寸与硬度。
(一般情况下,材料的硬度越高,耐磨性越好;金属 的磨损量随磨粒平均尺寸的增加而增大,随磨粒硬 度的增高而加大。)
4、腐蚀磨损
摩擦副受到空气中的酸或润滑油、燃油 中残存的少量无机酸(如硫酸)及水份 的化学作用或电化学作用,在相对运动 中造成表面材料的损失叫做腐蚀磨损。
三、润滑剂

润滑剂的作用:
在相对运动的表面间加入润滑剂,可以 降低摩擦,减少磨损,提高效率,延长 机体寿命,同时还有冷却、防腐、密封 等作用。
粘温特性与粘压特性
影响润滑油粘度的主要因素是温度 和压力,其中温度的影响最显著;
一般温度越高,粘度越小;压力增 大,粘度增大(5000kPa)。

2 油性:
润滑油在金属表面上的吸附能力。油 性好的润滑油,其油膜吸附力大且不 易破。 3 极压性能: 润滑油中的活性分子与摩擦表面形成 抗磨损和耐高压的化学反应膜称为极 压性能。
根据摩擦表面间存在润滑剂的情况,摩擦 又分为: 干摩擦; 边界摩擦; 液体摩擦; 混
干摩擦是指表面间无任何润滑剂或保护膜的纯金属 接触时的摩擦。此时,摩擦系数最大,f>0.3,伴 随有大量的摩擦功损耗和严重的磨损,在滑动轴承 中表现为强烈的升温,甚至把轴瓦烧毁。所以在滑 动轴承中不允许出现干摩擦。
3、固体润滑剂
常用固体润滑剂:
无机化合物、有机化合物、金属以及金属 化合物等。如石磨、二硫化钼、聚四氟乙 烯、酚醛树脂等。
用途:
不宜使用润滑油和润滑脂的场合。如:高 温、高压、极低温、真空、强辐射、不允 许污染、及无法给油的场合。
4、润滑方式及润滑装置
1、油润滑的润滑方法: 间歇供油润滑和连续供油润滑。 2、脂润滑只能间歇供给。
2 常见的轴瓦材料及其性质
轴瓦材料可分为三类: 金属材料,粉末冶金材料和非金属材料。 (1)轴承合金(白金或巴氏合金) 轴承合金的减磨耐磨性好,抗胶合性好, 嵌藏性好,是最好的轴瓦或轴承衬材料, 但价格贵。 (2)青铜 强度高,承载能力大,耐磨性与导热性都 优于轴承合金。可在较高温度下工作,但 可塑性差,不易跑合。
适用场合:
用于低速、轻载及间歇工作的 轴承。
2、剖分式径向滑动轴承实例
结构及特点
由轴承盖1、轴承座2、剖分 轴瓦3和双头螺柱4等组成。 根据所受载荷的方向,剖分 面应尽量取在垂直于载荷的 直径平面内,通常为180° 剖分。剖分式滑动轴承在拆 装轴时,轴颈不需要轴向移 动,拆装方便。适当增减轴 瓦剖分面间的调整垫片,可 调节轴颈与轴承间的间隙。
2、边界摩擦
定义及特点:
两摩擦面间加入润滑油后,在金属表面会形成一层 边界膜,它可能是物理吸附膜,也可能是化学反应 膜。边界油膜很薄(厚度小于1μm),不足以将两金 属表面完全分开,在相互运动时两金属表面微观的 凸峰部分仍将相互接触,这种状态叫边界摩擦(边 界润滑)。
3、流体摩擦
定义及特点
13.4 非液体摩擦滑动轴承的设计计算
一、非液体摩擦径向滑动轴承的计算 滑动轴承的主要失效形式是磨损和胶合,限 制压强 p p和摩擦功耗 pv pv 轴承是能 够很好的工作的。
1 验算单位压力p值 Fr p [ p] L.d
2.轴承的pv值
pv值与摩擦率损耗成正比,它间接的表征 轴承的发热因素。
整体式轴瓦
整体式轴瓦
剖分式轴瓦
剖分式轴瓦
为了向摩擦表面输送和分布润滑剂,在 轴瓦内表面开有油沟。
油沟位臵:轴向
油沟不得在轴承的 全长上开通,以免 润滑剂流失过多。 液体摩擦轴承的油 沟应开在非承载区, 周向油沟应开在轴 承的两端,以免影 响承载能力。
对某些承载较大的轴承,为使润滑油沿轴向能 较均匀的分布在轴瓦内开有油室。
(4) 压力循环润滑
脂润滑方式
润滑脂只能间歇供给
旋盖油杯
压注油杯
13.2 滑动轴承的结构形式
按所受载荷的方向分为:
1、径向滑动轴承
2、推力滑动轴承。 按滑动轴承工作时轴瓦和轴颈表面间呈 现的摩擦状态: 1、液体摩擦滑动轴承
a) 液体动压润滑轴承 b) 液体静压润滑轴承
2、非液体摩擦滑动轴承
一、径向滑动轴承
油润滑的润滑方式
间歇供油润滑: 有手工油壶注油和油杯注油供油。这种 润滑方法只适用于低速不重要的轴承或 间歇工作的轴承。 对于重要轴承,必须采用连续供油润滑。

单体供油装置
油壶, 油杯, 油枪
连续供油润滑方法及装置
(1) 油杯滴油润滑
针阀式油杯
油芯式油杯
(2)浸油润滑
(3)飞溅润滑
3、疲劳磨损
在接触应力多次重复作用下,就会在零件工 作表面或表面下一定深度处形成疲劳裂纹, 随着应力循环次数的增加,裂纹逐步扩展进 而表面金属脱落,致使表面上出现许多凹坑, 这种现象叫疲劳磨损,又称“点蚀”。 点蚀使零件不能正常工作而失效,这是重复 应力作用下高副接触零件常见的失效形式之 一。
动力粘度的定义
相距1m,面积各为1平方米的两层平行液体 间,产生1m/s的相对移动速度时,所需施加 的力为1N,则这种液体的动力粘度为1Pas。
1Pa s 1N s / m
2
粘度的分类
动力粘度、 运动粘度、 条件粘度。
运动粘度
用液体的动力粘度η与同温度下该液体的密 度ρ的比值η/ρ表示粘度,称为运动粘度。
(3)铸铁 轻载、低速轴承的轴瓦材料。 (4)其它材料 用粉末冶金法制成的轴承,具有多孔性组织, 孔隙内可以贮存润滑油—含油轴承。
非金属材料:石墨、橡胶、塑料、尼龙。
轴瓦结构
轴承衬与瓦背的结合形式
轴瓦在轴承座中应可靠固定,轴瓦形状和结 构尺寸应保证润滑良好,散热容易,并有一 定的强度和刚度,装拆方便。
动力粘度
根据牛顿的粘性流体摩擦定律,在流体中任 意点处的剪应力均与其剪切率(或速度梯度) 成正比: du
dy
du dy

是该点的速度梯度; 是比例系数,即液体的动力粘度,简称 粘度。 单位是N•s/m² (即Pa•s) “帕秒”

du dy
u 是油层中任一点的速度;
/
ρ同温度下该液体的密度; 单位是cm² /s,叫做“斯”,常用St表示。 我国规定以油在40℃时的运动粘度的平均值 (mm² /s-cSt厘斯)作为油的牌号。
条件粘度
定义: 在一定的条件下,利用某些规格的粘度 剂,测量润滑油穿过规定孔道的时间来 进行计量的粘度单位称为条件粘度。 恩氏粘度(°Et): 即当200mL的油,在规定的恒温t时流过 恩氏粘度计所需的时间与同体积蒸馏水 在20℃时流过粘度计的时间之比。
2、润滑脂
润滑脂:
是由润滑油和各种稠化剂(如钙、钠、铝、 锂等金属皂)混合稠化而成。 1、钙基润滑脂(抗水不抗热);
2、钠基润滑脂(抗热不抗水); 3、锂基润滑脂(即抗热又抗水); 4、铝基润滑脂(抗水性好,可防锈)。
润滑脂的主要性质指标
锥入度:指一个质量为150g的标准锥体,于 25℃恒温下,由润滑脂表面经5s后刺入的深度 (以0.1mm计)。它标志润滑脂内阻力的大小和 流动性的强弱。锥入度越小,表明承载能力强, 但摩擦阻力也大。 滴点:在规定的加热条件下,当润滑脂自滴点 计的小孔滴下第一个液滴时的温度。标志润滑 脂耐高温的能力。 氧化安定性:指润滑脂抗空气氧化的能力。
两摩擦表面被流体(液体或气体)完全隔开,没有 金属表面间的摩擦,只有流体之间的摩擦,这种摩 擦叫流体摩擦,属于内摩擦。流体摩擦的摩擦系数 很小(f=0.001~0.13),不会发生金属表面的磨损, 是理想的摩擦状态。但实现流体摩擦(流体润滑) 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
4、混合摩擦
定义:
两摩擦面间同时存在干摩擦、边界摩擦和 流体摩擦的现象称混合摩擦状态。
2 验算pvm 值
pm [ pm ]
m .d m .n
60 1000
d d0 dm 2
二、磨 损
磨损:
运动副之间的摩擦将导致机体表面材料的 逐渐丧失或转移,即形成了磨损。
根据磨损导致的表面外观状态分:
点蚀磨损,胶合磨损、擦伤磨损。
根据磨损形成的机理分:
1 粘着磨损 、2 磨料磨损、3 疲劳磨损、 4 腐蚀磨损。
1、粘着磨损
相对运动的两表面经常处于混合摩擦状态或边 界摩擦状态。当载荷较大,相对运动速度较高 时,边界膜可能破坏,金属直接接触,形成粘 结点。继续运动时会发生材料在表面间的转移、 表面刮伤以至胶合,这种现象叫粘着磨损。 粘着磨损与材料的硬度、相对滑动速度、工作 温度及载荷大小等因素有关。
第十三章 滑动轴承
滑动轴承的特点及应用
优点:
结构简单,制造、装拆方便;具有良好的耐冲击性 和吸振性能,运转平稳,旋转精度高;寿命长,可 做成剖分式。
缺点:
维护复杂;对润滑条件要求高;边界润滑轴承的摩 擦损耗较大。
应用:
1、高速、高精度、重载、要求剖分结构的场合。 (大型发电机主轴、仪表、雷达)。 2、低速、有冲击和恶劣环境的机器中。 (如水泥搅拌机,破碎机)。
滑动轴承
整体式径向滑动轴承
返回
返回
13.1 摩擦、磨损及润滑基本知识
在正压力作用下相互接触的两个物体受切向外力的 影响而发生相对滑动,或有相对滑动的趋势时,在 接触表面上就会产生抵抗滑动的阻力,这一自然现 象称作摩擦,这时所产生的阻力叫作摩擦力。 摩擦是一种不可逆过程,其结果会有能量损失和摩 擦表面物质的丧失或转移,即磨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