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复习题:第四课 古代的经济政策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复习题:第四课 古代的经济政策

“ 一、单选题
1.明末冯梦龙在小说集《醒世恒言》写到: 镇上居民稠广,士俗淳朴,俱以蚕桑为业。


勤女谨,络纬机杼之声通宵彻夜。

”,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A .是分析明代资本主义萌芽的原始材料
B .作品客观上反映了当时社会风貌
C .是明代重农抑商政策破产的有力证据
D .反映了民间手工业技术水平高超
2.有学者著文指出,16 世纪前后的中国,虽然有相对自由和富有弹性的土地和劳动力制度,
但商人阶层受到权力的压制、剥夺,纷纷“托庇于官僚政治之下” 财产权、经营权难以得
到有效的保障,没有成为一种反抗的力量,异化的力量。

这主要说明 16 世纪前后的中国(

A. 土地和劳动力制度比较灵活
B. 经济政策失调抑制社会发展
C. 商人阶层深受权力阶层制约
D. 商品经济发展受到严重阻碍
3.明正德十三年正月,王阳明领兵进入广东龙川,剿灭山中之贼后,告谕百姓:嫁娶之家,
丰俭称赀,不得计论聘财妆奁,不得大会宾客,酒食连朝……街市村坊,不得迎神赛会,百
千成群。

凡此皆靡费无益。

有不率教者,十家牌邻互相纠察;容隐不举正者,十家均罪。


举根本目的是(

A .严禁聚会,避免盗贼再起
B .提倡节俭,形成淳朴民风
C .推行连坐,维护社会稳定
D .教化百姓,挽救封建危机
4.“鬻者兼赢,求着不匮……五都货殖,既迁既引。

商旅联槅,隐隐展展。

冠带交错,方辕
接轸……”张衡在《二京赋》给我们描绘了一幅汉代洛阳的全景式丹青长卷从材料中你能看
到(

①汉代洛阳商品种类繁多,店铺林立
②商品交易频繁,商人获利丰厚
③洛阳交通发达是重要的商品集散地
④政府支持商业贸易,商业发展水平较高
A.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5.关于中国古代“重农抑商”政策,下列理解最准确的是(



A. 其目的是抑制资本主义萌芽
B. 适应了中国的发展趋势
C. 不利于社会阶层的流动
D. 造成了中国商业发展落后
6.康熙五十六年,清政府下令禁止人民前往南洋贸易。

一位学者曾经指出“沿海居民……
深知水性,惯熟船务之舵工。

水手不能胜任担负重物,以谋得一朝之食。

或走险海中,为贼
驾船,图目前糊口之计;其游手无赖,更无所事事。

这位学者认为海禁造成( )
A. 国家海防力量有所增强
B. 科技发展逐渐停滞
C. 政府无法掌握国际变化
D. 人民就业机会缩减
7.“商籍农而立,农赖商而行,求以相辅,而非求以相病……遁其有无,官民农商,各安其
所而乐其生,夫是以为至治之极”。

与此观点相似的是(

A. “黄金珠玉,饥不可食,寒不可衣”
B. “生民在勤,所宝惟谷”
C. “工农商虞本为一体,皆富民之政”
D. “国以人为本,人以衣食为本”
8.明清时期,盛行一种佃农有权永久耕种地主土地的永佃制,即地主只能收租,无权增租
夺佃或干预佃农耕作,而佃农可退佃、转租或典卖佃权。

这一制度致使(

A. 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
B. 佃农社会地位提升
C. 佃农地租负担得到减轻
D. 政府财政收入增加
9.西汉文景时期,粮食增产,粮价极低。

国家收取的实物田租很少甚至免除,但百姓必须
把粮食换成钱币,缴纳较高税额的人头税。

富商大贾趁机操纵物价,放高利贷,加剧了土地
兼并、农户流亡,这反映出当时(

A. 重农抑商政策未能实行
B. 自耕农经济发展受阻
C. 粮价低抑制了生产热情
D. 富商大贾操纵税收
10.清朝前期,实行“摊丁入亩”,征收“地丁银”(

①简化了赋税征收手续,将徭役、丁税和土地税合并②加重了小土地所有者的负担,农民大
量破产③封建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松弛,提高了农民生产积极性④取消了人头税,按田亩
征收银两,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1.唐朝均田制和租庸调制的推行,典型地体现了(

“ “ ( ;
A.韩非子的主张
B.荀子的主张
C.孟子的主张
D.墨子的主张
12.中国近代前夕落后于世界的根本原因(

A. 闭关锁国的政策
B. 重农抑商的政策
C. 文化专制的政策
D. 腐朽的封建制度
13.商鞅在《商君书·说民》中指出:“故贫者益之以刑,则富;富者损之以赏,则贫。


国之举,贵令贫者富,富者贫。

”商鞅意在强调(

A. 人民富裕有利于国家稳定
B. 抑制商业发展的合理性
C. 维持贫富均衡的重要性
D. 统治者应以严刑峻法治国
14.明代《警世通言·吕大郎还金完骨肉》写一商人在县城入厕时, 偶然官
府在街上过”。

吓得他“心慌起身”逃走,竟把装银子的袋子遗忘在厕所。

为何官员隔墙路过就将一个本分
的商人吓得魂飞魄散?《拍案惊奇》总结了这一社会通则: 那富
的人,怕的是见官。

” )
A. 农本思想根深蒂固
B. 明代商业发展迅速
C. 农业在社会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
D. 专制统治严重压制了商业的发展
15.下列有关“重农抑商”政策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 其目的是维护宗法制度和分封制度
B. 商鞅变法明确规定了“重农抑商”的政策
C. 重视发展农耕,限制商业和手工业的发展
D. 中国古代历朝大都执行“重农抑商”的政策
16.清初实行抑商、海禁政策产生的影响是(

①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
②强化了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③造成了中国的日益落后
④加快了小农经济的解体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17.(题文)明朝万历年间,福建泉州府“佃农所获,朝登垅亩,夕贸市廛”而浙江秀水县
佃农“上米贸银,别以中下者抵租”。

对材料现象解释最准确的是(

A. 农村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B. 农村租佃经营成为主流
(
(
“ ” “
C. 农民所交地租有所下降
D. 农业与市场的联系加强
18.“明政府规定,政府以钱粮、银两或预先购好的丝料分发机户,机户织毕交官取酬。


钱粮往往)每发后期(延误时期),且多扣克,以浚削 剥削)之余,市腾踊(积压)之料。

”材料
反映出影响新经济发展的因素是(

A. 自然经济占主导
B. 封建制度的落后
C. 机户们不守信用
D. 地方官府的勒索
19.汉景帝说: 黄金珠玉,饥不可食,寒不可衣,都不如谷物和丝麻。

据此可知汉景帝时
期(

A. 官僚贵族思想保守,没有经济头脑
B. 商品经济水平低,商品货币关系落后
C. 普通百姓家庭拥有大量黄金珠玉
D. 人地矛盾较突出,粮食严重短缺
20.卖豆腐起家的太原王氏是明清时期的著名晋商,该家族“以商贾兴,以官宦显” 继而
大兴土木。

这一现象对经济发展所产生的消极影响主要是(

A. 官商结合导致官场腐败
B. 奢侈之风污染社会风气
C. 抑制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
D. 商业垄断阻碍社会进步
二、非选择题
21.一个国家的现代化建设离不开正确的政策制定和稳定的发展环境。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清朝前期,统治者坚持认为: 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
要避免“为农者相率而趋于工矣”。

为此,对工商业实行重税政策,全国各地税关税卡林立,
“关津有过路之税,镇集有落地之税”。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材料二新航路开辟后,西欧许多国家,纷纷鼓励本国制造业的发展,为增加出口额而给予手
工工场以扶植,包括政府津贴、授予特权、国家订货以及提供修路、疏河、建港等方便商业
流通的条件等等。

——摘编自刘宗绪《世界近代史》
材料三改革开放以后,中国政府对现代化的全球化倾向有了有了明确的认识,提出要与世界
接轨,要引进和利用世界各国的一切先进文明……从而实现了现代化进程的全球化与中国化
的合理结合。

——虞和平《中国现代化历程》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和西欧实行的经济政策对社会发展产生的不同影响。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从经济角度说明我国“实现了现代化进程的全球化与中国化的合理结合”。

答案
1.B2.B3.D4.B5.C6.D7.C8.A9.B10.D11.C12.D13.C14.D15.A16.B17.D
18.D19.B20.C
21.(1)中国:强化了小农经济,稳定了封建社会的统治;阻碍了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阻碍了中国社会的进步,成为近代中国落伍的重要因素;
西欧:大力扶植工商业发展,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和世界市场的开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