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温州中学自主招生科学模拟试卷亲爱的同学:请你认真审题,积极思考,细心答题,发挥最佳水平.祝你成功! 1.答题时,请务必注意以下几点[注:不得使用任何电子产品..........]: 2. 全卷共8页,5大题,32小题.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3.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Na -23 Al -27 S -32K -39 Ca -40 Mn -55 Cu -64 I -127 Ba -1374. 可能用到的参考公式:① F =a (加速度)m ;② E k (动能)=mv 2/2;③ v=g (加速度)t [自由落体运动]一、选择题(第1~10题每题3分、第11~13题每题4分且仅1个正确答案,多选、错选、不选均不得分,共42分)1.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积累的丰富农业生产经验,至今许多仍在实践中应用.下列叙述与植物激素作用无直接关系的是( ).A .适时打顶去心,可促棉株开花结实.(据《农桑辑要》)B .肥田之法,种绿豆最佳,小豆、芝麻次之.(据《齐民要术》)C .正月种白稻,五月收获后,根茬长新稻,九月又成熟.(据《广志》)D .新摘未熟红柿,每篮放木瓜两三枚,得气即发,涩味尽失. (据《格物粗谈》)2.如图为某种植物幼苗(大小、长势相同)均分为甲、乙两组后,在两种不同浓度的KNO 3溶液中培养时鲜重的变化情况(其它条件相同且不变).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 .3 h 时,两组幼苗均已出现萎蔫现象,直接原因是蒸腾作用和根细胞失水B .6 h 时,甲组幼苗因根系开始吸收K +、NO 3-,吸水能力增强,使鲜重逐渐提高C .12 h 后,若继续培养,甲组幼苗的鲜重可能超过处理前,乙组幼苗将死亡D .实验表明,该植物幼苗对水分和矿质元素的吸收是两个相对独立的过程 3.据报道,科学家开发出了利用太阳能分解水的新型催化剂.下列有关水分解过程的能量变化示意图正确的是( ).4.如图所示为地磁场磁感线的示意图.在北半球地磁场的竖直分量向下.飞机在我国上空匀速巡航,机翼保持水平,飞行高度不变,由于地磁场的作用,金属机翼上有电势差.设飞行员左方机翼末端处的电势为U 1,右方机翼末端处的电势为U 2,则( )A .若飞机从西往东飞,U 1比U 2高B .若飞机从东往西飞,U 2比U 1高C .若飞机从南往北飞,U 1和U 2一样高D .若飞机从北往南飞,U 1和U 2一样高 5.两个完全相同的验电器,分别带上不等量的异种电荷,现将它们的金属球用一根绝缘的金属导体接触后分开,则两验电器的金属箔( )第2题 第4题A .张角一定都减小,且带上等量异种电荷B .张角一定都增大,且带上等量异种电荷C .张角一定是有一个增大,且带上等量同种电荷D .张角一定是有一个减小,且带上等量同种电荷6.下列实验方案中,不能测定Na 2CO 3和NaHCO 3,混合物中Na 2CO 3质量分数的是( )A .取a g 混合物充分加热,减重b gB .取a g 混合物与足量稀盐酸充分反应,加热、蒸干、灼烧,得到b g 固体C .取a g 混合物与足量稀硫酸充分反应,逸出气体用碱石灰吸收,增重b gD .取a g 混合物与足量Ba(OH)2溶液充分反应,过滤、洗涤、烘干,得到b g固体7.晚上,小明挑着一盏不带光源的工艺品小灯笼在家里玩.当把小灯笼移到发光面较大的吸顶灯正下方时(如图甲所示),会在小灯笼正下方的水平白纸上出现一个影子,关于这个影子的形状,图乙中正确的是( ) 8.如图所示,有一高为l 的平口玻璃杯内装有深度为h 的水,上面盖有卡片.现将玻璃杯翻转,水仍能留在玻璃杯内.已知大气压强为p 0,水的密度为ρ,假设玻璃杯倒转后卡片稍微凸出,则水的深度变化量Δh 近似为( ). A .()p h l gh -ρ B .()p h l gh +ρC .0p ghl ρ D .hp gl0ρ 9.一定量的CuS 和Cu 2S 的混合物投入足量的HNO 3中,收集到气体V L(标准状况),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存在Cu 2+和SO 42-)加入足量NaOH ,产生蓝色沉淀,过滤,洗涤,灼烧,得到CuO 12.0 g ,若上述气体为NO 和NO 2的混合物,且体积比为1 : 1,则V 可能为( ).A .9.0 LB .13.5 LC .15.7 LD . L 10.右图是多用电表欧姆档的原理图,其中电流表的满偏电流为500 μA ,内阻R g =50 Ω,调零电阻R 的最大阻值为30 kΩ,固定电阻R 0=50 Ω,电池电动势ε= V ,用它测量电阻R x ,能较准确测量的阻值范围是( ). A .(1~4)kΩ B .(100~400)Ω C .(10~40)Ω D .(10~40)kΩ 11.用个营养级生物的能量、数量构建的金字塔分别称为能量金字塔、数量金字塔.在某一栎林中,第一营养级生物为栎树,第二营养级生物为昆虫,第三营养级生物为蛙、蜥蜴和鸟,第四营养级生物为蛇.该栎林数量金字塔的示意图是( ).12.某探究小组用KMnO 4酸性溶液与草酸(H 2C 2O 4)溶液反应过程中溶液紫色消失快慢的方法,研究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实验条件作如下限定:所用酸性KMnO 4溶液的浓度可选择 mol ·L -1、第7题 第8题第10题mol ·L -1,催化剂的用量为 g 、实验温度为 298 K ,每次实验KMnO 4酸性溶液的用量均为4 mL ,H 2C 2O 4溶液 mol ·L -1)的用量均为2 mL .某同学对两种不同浓度的酸性KMnO 4溶液进行实验(其它条件相同),测得如图实验数据(从混合振荡均匀开始计时):则实验Ⅱ中用KMnO 4的浓度变化来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忽略混合前后溶液的体积变化)( ).A .×10-4mol ·L -1·min -1B .×10-3mol ·L -1·min -1C .×10-4mol ·L -1·min -1D .无法计算13.已知一足够长的传送带与水平面的倾角为θ,以一定的速度匀速运动.某时刻在传送带适当的位置放上具有一定初速度的物块(如图a 所示),以此时为t =0时刻纪录了小物块之后在传送带上运动速度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b 所示(图中取沿斜面向上的运动方向为正方向,其中两坐标大小v 1>v 2).已知传送带的速度保持不变.(g 取10 m/s 2),则( )图a 图bA .0~t 1内,物块对传送带做正功B .物块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μ<tan θC .0~t 2内,传送带对物块做功为W =21222121m mv -D .系统产生的热量大小一定大于物块动能的变化量大小二、不定项选择题(每题4分且至少有1个正确答案,多选、错选、不选均不得分,少选1个得2分,1个以上不得分,共28分) 14.下列各组物质的稀溶液相互反应,无论是前者滴入后者,还是后者滴入前者,反应现象都相同的是( ).A .NaHSO 4和Ba(OH)2B .AlCl 3和NaOHC .NaAlO 2和H 2SO 4D .Ba(HCO 3)2和Ba(OH)215.如图,在固定斜面上的一物块受到一外力F 的作用,F 平行于斜面向上.若要物块在斜面上保持静止,F 的取值应有一定范围,已知其最大值和最小值分别为F 1和F 2(F 2>0).由此可求出( )A .物块的质量B .斜面的倾角C .物块与斜面间的最大静摩擦力D .物块对斜面的正压力 16.已知2NaAl(OH)4+CO 2===2Al(OH)3↓+Na 2CO 3+H 2O .向含 2 mol NaOH ,1 molBa(OH)2,2 mol NaAl(OH)4的混合溶液中慢慢通入CO 2,则通入CO 2的量和生成沉淀的量关系正确的是( ).171234初始时滑动变阻器R 的滑片位于中点位置,此时平行金属板中带电质点P处于静止状态.移动滑片,设电压表V 1读数变化量的绝对值为1V U ∆,电压第13题 第15题 第17题表V 2读数变化量的绝对值为2V U ∆,电流表A 读数变化量的绝对值为ΔI ,不考虑电流表和电压表内阻对电路的影响,则( ). A .IU ∆∆1V 一定大于r B .IU ∆∆2V 一定大于rC .滑动变阻器R 的滑片由中点逐渐下移的过程中,质点P 向下运动且加速度逐渐增大D .滑动变阻器R 的滑片处在a 点时质点P 的加速度值小于处在b 点时质点P 的加速度18.a 、b 为截面完全相同的直角楔形物体,分别在垂直于斜边的恒力F 1、F 2作用下静止在相同的竖直墙面上,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a 、b 受力个数一定相等B .F 1、F 2不一定相等C .a 、b 所受摩擦力方向一定沿墙面向上D .b 受到的摩擦力小于a 受到的摩擦力19.如图所示的容器中,A 、B 各有一个可以自由移动的轻活塞,活塞下是水,上为空气,大气压恒定,A 、B 底部由带有阀门K 的管道相连,整个装置与外界无热交换.开始A 中水面比B 中高,打开阀门,使A 中的水逐渐流向B 中,最后达到平衡,在这个过程中( ). A 、大气压可能对水做功,水的内能增加 B 、水克服大气压做功,水的内能减少C 、大气压可能对水不做功,水的内能不变D 、大气压对水不做功,水的内能增加20.如图中a 为北极圈,b 为晨昏线,P 点位于晨昏线的中点.M 、N 为晨昏线与北极圈的交点,且M 、N 两点的经度差为90°.若a 为昼弧,且P 点的纬度为75°N ,此时可能为( ).A .2月B .7月C .9月D .11月三、简答题(除第24题每空2分外,其余每空均为3分,共25分)21.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各个电阻的阻值已在图中标出,则端点A 、B 间的等效电阻为 . 22.半径为R 的匀质半球体置于水平面上,其重心C 离球心O 点的距离OC =83R,半球质量为m .在半球的平面上放一质量为8m的物体,它与半球平面间的静摩擦因数为.则在保持平衡状态的条件下,物体离球心的最大距离为 .23.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取一定量的某碱式碳酸铜晶体[Cu 2(OH)2CO 3·2H 2O]投一定量入水中,后往其中逐滴加入稀盐酸.(1) 某同学通过实验得到沉淀质量、气体质量与加入盐酸的关系如图:当加入60 mL 盐酸时的总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 (2) 若完全反应后产生的气体全部通入100 g 8%的NaOH 溶液中充分反应,所得溶液的溶质总质量为 .第18题 第19题第20题 第21题第22题 第23题24.长均为L 、质量均为m 的两根均匀直杆A 、B ,它们的上端用光滑铰链铰接,悬挂于天花板上,在距离两杆下端点均为3L处,用光滑铰链M 、N 与弯杆C铰接A 、B 两杆被弯杆C 撑开的角度为2θ,弯杆C 和铰链的质量均不计,如右图所示,则可知弯杆对杆A 的作用力方向为 ,力的大小为 .25.质量为M 的厚木块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质量为m 的子弹沿水平方向击中木块,当木块被固定时,子弹射入木块的深度为L ,若木块不固定,子弹射入木块的深度为 .[用含已知量的式子表示] 26.测定人体血液循环量的一种方法是:吸取 mL 含放射性元素131I-人血清白蛋白溶液,每 mL 含放射性元素碘×10-6 Ci(居里,一种放射性强度的单位),快速注入静脉中,10 min 时抽取 mL 静脉血液,测定其中含放射性元素碘为×10-6Ci(10分钟内碘的放射性的强度改变可忽略不计).人的血液循环量为 L ;又知碘是甲状腺素的主要成分,健康成人每天适宜摄入量为100 µg~200 µg(1µg 为10-6g).为使上述测定结果可靠,从测定人体血液循环量24 h 前,连五天服碘化钠(不含放射性碘)50 mg/(5 mL ·d ),原因是 .四、实验探究题(第27题9分、第28题6分、第29题16分、第30题9分,共40分)27.电压表满偏时通过该表的电流是半偏是通过该表的电流的两倍.某同学利用这一事实测量电压表的内阻(半偏法)实验室提供材料器材如下:待测电压表(量程3V ,内阻约为3000欧),电阻箱R 0(最大阻值为欧),滑动变阻器R 1(最大阻值100欧,额定电压2A),电源E (电动势6V ,内阻不计),开关两个,导线若干.(1) 虚框内为同学设计的测量电压表内阻电路图的一部分,在答题卷相应位置将其补充完整.(2) 根据设计的电路写出步骤:.(3) 将这种方法测出的电压表内阻记为VR '与内阻的真实值R V 先比V R ' (填“>”“=”或“<”)R V ,主要理由是 .28.为验证“镁是植物生活的必需元素”,三位同学进行了实验设计,下列是实验的基本思路.分别指出三个实验思路能否达到实验目的,为什么(1) 实验一:取生长状况一致的大豆幼苗,用符合实验要求的容器进行培养.对照组容器内只盛有蒸馏水,实验组盛有用蒸馏水配制的镁盐溶液.两组置于相同的适宜条件下培养,并对溶液通气,观察比较两组植物的生长发育情况. (2) 实验二:取生长状况一致的大豆幼苗,栽培在盛有砂性土壤的容器中(砂性土壤肥力均匀,容器符合实验要求),对照组浇以蒸馏水,实验组浇以蒸馏水配制的镁盐溶液,两组置于相同的适宜条件下培养,观察比较两组植物的生长发育情况.(3) 实验三:取生长状况一致的大豆幼苗,栽培在盛有砂性土壤的容器中(砂性土壤肥力均匀,容器符合实验要求),对照组浇以含有植物必需的各种元素的完全营养液,实验组浇以不含镁离子的完全营养液,两组置于相同的适宜条件下培养,观察比较两组植物的生长发育情况.第24题第27题答: . 29.根据侯德榜制碱法原理并参考下表的数据,实验室制备纯碱Na 2CO 3的主要步骤是:将配制好的饱和NaCl 溶液倒入烧杯中加热,控制温度在30~35℃,搅拌下分批加入研细的NH 4HCO 3固体,加料完毕后,继续保温30分钟,静置、过滤得NaHCO 3晶体.用少量蒸馏水洗涤除去杂质,抽干后,转入蒸发皿中,灼烧2小时,制得Na 2CO 3固体.四种盐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g /100 g 水)(1) 反应温度控制在30~35℃,是因为若高于35℃,则 ,若低于30℃,则 ;为控制此温度范围,采取的加热方法为 ; (2) 加料完毕后,继续保温30分钟,目的是 .静置后只析出NaHCO 3晶体的原因是 .用蒸馏水洗涤NaHCO 3晶体的目的是除去 杂质(用化学式表示);(3) 过滤所得的母液中含有 (用化学式表示),需加入 ,并作进一步处理,使NaCl 溶液循环使用,同时可回收NH 4Cl ;(4) 测试纯碱产品中NaHCO 3含量的方法是:准确称取纯碱样品W g ,放入锥形瓶中加蒸馏水溶解,加1~2滴酚酞指示剂,用物质的量浓度为c (mol/L)的HCl 溶液滴定至溶液由红色到无色(指示CO 32-+H +=HCO 3-反应的终点),所用HCl 溶液体积为V 1mL ,再加1~2滴甲基橙指示剂,继续用HCl 溶液滴定至溶液由黄变橙,所用HCl 溶液体积为V 2 mL .写出纯碱样品中NaHCO 3质量分数的计算式:NaHCO 3(%)= .30.实验室里临时要用NaOH 溶液和CO 2来制取纯Na 2CO 3溶液.已知CO 2气体通入NaOH 溶液过程中极易生成过量NaHCO 3,且无明显现象.实验室有下列试剂:①未知浓度的NaOH 溶液 ②37%的盐酸 ③37%的硫酸 ④14%盐酸 ⑤大理石⑥K 2CO 3固体 ⑦Cu 2(OH)2CO 3实验室有下列仪器:铁架台、启普发生器、量筒、烧杯、橡皮管、玻璃导管、分液漏斗.(1) 本实验应选用的仪器除启普发生器、橡皮管、玻璃导管外,还需要 . (2) 为保证制得的Na 2CO 3溶液尽量纯,应选用的药品(填编号)除①外,还需要 .(3) 简要叙述实验步骤,直到制得纯Na 2CO 3溶液(仪器安装可省略).. (4) 根据给出的溶解度表,若在配制过程中会有晶体析出,则此时NaOH 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大于 .五、分析计算题(第31题5分,第32题10分,共15分)31.把炭和氧化铜组成的混合物隔绝空气加热,充分反应后称量所得剩余固体的质量为112 g ,向此剩余固体中加入200 g 稀硫酸,稀硫酸恰好被完全反应,过滤后所得滤渣呈红色.同时将反应所得的气体全部通入含溶质37 g 的澄清石灰水中,得到沉淀25 g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生成气体的质量可能是11克或33克 B .滤渣中的红色物质可能是32克或96克C .参与反应的氧化铜质量可能是40克或120克D .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可能是38.4克或克 32.一水平放置的圆盘绕竖直固定轴转动,在圆盘上沿半径开有一条宽度为2mm的均匀狭缝.将激光器与传感器上下对准,使两者间连线与转轴平行,分别置于圆盘的上下两侧,且可以同步地沿圆盘半径方向匀速移动,传感器接收一个激光信号,并将其输入计算机,经处理后画出相应图线.图(a )为该装置的示意图,图(b )为所接收的光信号随时间变化的图像,横坐标表示时间,纵坐标表示接收到的激光信号强度,图中Δt 1=×10-3s ,Δt 2=×10-3s .(1) 激光器和传感器沿半径移动的方向为 ;作出此判断的理由是 . (2) 求图(b )中第三个激光信号的宽度Δt 3.2016年温州中学自主招生科学模拟试卷(答题卷)(满分:150分 时间:100分钟) [注:不得使用任何电子产品..........] 答案须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写在试题卷、草稿纸上均无效.第32题 ●●●●●●●●●●●●●●●●●●●●●●●●●●●●●●●●●●●●●●●●●●●●●●●●●●●●●●●●●●●●●●●●●●一、选择题(第1~10题每题3分、第11~13题每题4分且仅1个正确答案,多选、错选、不选均不得分,共42分)分,少选1个得2分,1个以上不得分,共28分)共40分)27. (1)(2分)(2)(5分)(3)(2分) (理由)28. (实验一) ,(实验二) ,(实验三) ,29. (1)(3分)(2)(6分)(3)(4分)(4)(3分)30. (1)(2分) (2)(2分)(3)(3分)(4)(2分)五、分析计算题(第34题5分,第35题10分,共15分)31.(5分)( )32.(10分)(1) (5分)激光器和传感器沿半径移动的方向为;作出此判断的理由是.(2) (5分)2016年温州中学自主招生科学模拟试卷(参考答案)(满分:150分)一、选择题(第1~10题每题3分、第11~13题每题4分且仅1个正确答案,多选、错选、不选均不得分,共42分)分,少选1个得2分,1个以上不得分,共28分)共40分)27. (1)(2分)(1)实验电路图如图所示(2分)(2)(5分)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以保证通电后电压表所在之路分压最小(1分);闭合开关S 1、S 2,调节R 1,使电压表指针满偏(1分);保持滑动变阻器滑片的位置不变(1分);断开S 2调节电阻箱R 0使电压表的指针半偏(1分);读取电阻箱的电阻值,此即为测得的电压表的内阻(1分).(3)(2分) > (1分)断开S 1调节电阻箱使电压表成半偏状态,电压表所在之路总电阻增大,分得的电压也增大,此时R 0两端的电压大于电压表的半偏电压,故VR '>R V (1分,其他合理说法同样给分). 28. (1) (2分)不能.因为蒸馏水和镁盐溶液均缺乏植物必需的矿质元素而使两组植物生长均不正常.(2) (2分)不能.因为两组容器内的砂性土壤中都可能含有镁离子. (3) (2分)不能.因为两组容器内的砂性土壤中都可能含有镁离子. 29. (1)(3分)NH 4HCO 3分解 反应速率降低 水浴加热(2)(6分)使反应充分进行 NaHCO 3溶解度最小 NaCl 、NH 4Cl 、NH 4HCO 3 (3)(4分)NaHCO 3、NaCl 、NH 4Cl 、NH 4HCO 3 HCl第27题(4)(3分)()%100100012⨯-WM V V c 30. (1) (2分)烧杯、量筒(2) (2分)④⑤(3) (3分)①量取一定量的NaOH 溶液,分成两等份;②制取CO 2,向其中一份NaOH 溶液中通入过量的CO 2气体;③将两溶液混合均匀.(4) %五、分析计算题(第34题5分,第35题10分,共15分)31.(5分)( ABC )(多选、错选均不得分,少选1个得3分,少选2个得1分)32.(10分)(1)激光器和探测器沿半径由中心向边缘移动.(2分) 理由:由于脉冲宽度在逐渐变窄,表明光信号能通过狭缝的时间逐渐减少,即圆盘上对应探测器所在位置的线速度逐渐增加,因此激光器和探测器沿半径由中心向边缘移动.(3分)(2)设狭缝宽度为d ,探测器接收到第i 个脉冲时距转轴的距离为i r ,第i 个脉冲的宽度i t ∆,激光器和探测器沿半径的运动速度为v .T r d t i i π2=∆,ii t dT r ∆=π2,(1分) )11(21212t t dT r r ∆-∆=-π )11(22323t t dT r r ∆-∆=-π.(1分) ∵vT r r r r =-=-1223, ∴23211111t t t t ∆-∆=∆-∆,(1分) 由此解得:212132t t t t t ∆∆∆∆=∆=×10-3s(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