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20年(发展战略)我国中小型连锁超市发展战略

2020年(发展战略)我国中小型连锁超市发展战略

(发展战略)我国中小型连锁超市发展战略引言大卖场、便利店、专业店等连锁超市于近十几年的时间内已经成为了中国零售业的主导力量,不论是销售额仍是门店数的增长率均远远摆脱了百货商场、街边夫妻店这些中国传统的零售模式。

整个行业于表面上虽然呈现出壹片突飞猛进的良好趋势,可是对于中国本土的中小连锁超市品牌却是冲击很大。

从各项数据中均能够发当下中国零售领域经久不衰的超市连锁品牌大部分均是国际和港台的巨型连锁企业。

虽然也有百联、华联、物美这样的本土领军品牌,可是数量占绝大多数的本土中小连锁超市的生存发展却令人堪忧。

由于这些超大型的本土超市品牌早已积累了足以对抗国际巨型连锁企业的经验和资本,而且这样的超大型本土超市品牌为数不多,因此本文所探讨的主要是针对中国本土的中小型连锁超市今后发展方向的探讨。

壹、中小型连锁超市运营现状及分析(壹)中小型连锁超市运营现状中国于2001年底加入WTO以后有三年的保护期。

可是现今保护期已经过去,中国中小型连锁超市发展仍然缓慢,和国外连锁企业的差距越拉越大。

这些差距不仅仅体当下销售额和企业规模上,更大的差距于于运营理念和连锁体系的运营上。

2004年,广东省本土最大的连锁超市家谊集团关闭所有门店。

随后,家谊的国有股东申请破产。

2005年新年伊始,上海美亚投资XX公司关闭旗下500家效益不佳的21世纪便利店。

此时,距离美亚以2亿元高价从上海城开集团等原股东手中购买21世纪便利店仅有壹年半时间。

2005年3月4日,曾号称中国最大零售企业之壹的中国普尔斯马特企业,遍布全国19个省市自治区的46家大型连锁店全部关门。

2005年5月6日,沈阳市龙头连锁企业“绿色阳光”突然关闭了旗下68家连锁超市。

之上的失败案例均是于中国本土中型连锁企业中的佼佼者,他们的失败虽然原因各有不同,可是从壹个侧面却真实反映了中国本土中小型连锁超市所面临的的严酷的生存状态。

(二)中小型连锁超市运营现状分析1.运营规模我国中小型连锁超市规模过小,已成为国内连锁超市发展的最主要制约因素之壹。

中小型连锁超市资金不足造成其投资规模不够,规模太小企业难以得到大批量进货的价格优惠,同时配送中心配送效率也难以提高,从而使进货成本加大,连锁超市的价格优势失去,价格又是决定着销售业绩的最主要因素。

2.管理技术连锁超市作为壹种现代的商业零售模式,于整个体系运营中需要大量的现代管理技术。

而我国许多连锁超市仍然采用传统的旧模式来管理企业,管理水平远远低于世界先进水平。

管理水平的低下导致无法及时根据顾客的需求进行调整,同时导致了运营成本过高,利润率远远低于世界先进水平。

3.市场定位良好的市场定位有利于企业品牌形象的树立,我国中小型连锁超市大多不重视市场定位和品牌性形象。

因此,企业和企业之间店面的表现均大同小异,让人无法感受出市场定位的区别。

企业于消费者心中的形象也无多大差异,导致企业品牌忠诚者越来越少。

由于企业形象、服务模式和产品内容均同质化严重,唯壹竞争手段就是价格战。

可是由于没有规模效应和管理优势,于零售行业利润率极薄的今天,价格战不异于饮鸠止渴。

二、中小型连锁超市运营SWOT分析1、本土文化优势我国中小型连锁超市大多数属于地方性的企业,对地方各方面的情况了解比较透彻,拥有地方性零售运作运营优势,对当地消费者的价值观念、购买心理、购买行为、购买习惯等消费文化和地方文化非常了解,全面的调查分析当地消费者需要什么,不需要什么,对关联信息的收集筛选比较及时,分析比较准确。

2、网点地段优势于近年的“抢地战”中,我国中小型连锁超市拥有“近水楼台先得月”的优势。

销售门店点遍布当地的各类市场,甚至是—个城市有多个网点。

店铺地理位置也是其极大的优势,好的地理位置几乎均有我国中小型连锁超市的身影。

这些黄金地段的黄店铺对后来进入的大型连锁超市或国际零售商来说则是要付出高昂的租金成本的。

3、忠诚顾客优势我国中小型连锁超市于零售运营过程中,通过数年的沉积已经具备了较高的知名度和顾客认同培养了壹大批忠诚顾客群,实行会员制的连锁超市。

更是和厕客建立了良好的客情关系。

4、后发优势虽然我国中小型连锁超市于超市运作经验和管理技术等诸多方面具有劣势,但它们能够就近地向外资连锁超市学习先进的管理技术和手段,学习物流管理、计算机信息管理等现成的管理模式,跨越外资连锁超市所走过的漫长的道路而真接进入发展现代零售业的高级阶段。

斯夷长技以制夷,善于模仿的、聪明的中国人通过学习于提升了竞争力后,必将发挥出其后发制人的民族传统优势。

1、资金实力不够我国中小型超市的连锁运营由于母XX公司缺乏较强的资金实力自有资金少运转资金主要来自贷款和其它借入资金故于连锁过程中主要源于政府的推动大部分分店是依靠租赁、开发和改造网点而形成而无法实现收购连锁处于自由连锁状态。

这种状态带来了不良后果。

首先连锁后的双重管理体制使得连锁超市有连锁之形,无连锁之实,出现假连锁现象。

其次,受资金、体制、经验等方面的制约。

连锁超市的数量少、单体规模壹般为500-3000㎡,全国现有的连锁企业平均每家拥有店铺数为45个,不少企业仅有3—4个店铺和大型超市和外资超市相比存于很大差距。

第三由于规模不足、很难发挥其集中批量采购优势、货成本较高、商品价格高、运营品种少、市场辐射面窄、经济效益不理想。

2、战略策划能力有欠缺我国大部分中小型连锁超市均是由原来的百货店食品店杂货店粮油店转化过来很多连锁店的管理者运营理念比较落后仍处于等客上门的产品推销阶段他们没有明确的细分目标市场不主动去了解顾客的真实需求和欲望对企业的发展方向缺乏把握。

3、运营商品缺乏特色目前我国大部分连锁超市仍然是日用百货店的形式,其商品结构和其它业态形式差别很小各连锁超市之间商品雷同商品结构不合理,运营特色不突出。

4、物流配送发展滞后我国连锁超市业发展中最突出的障碍是物流配送。

由于物流配送技术整体的差距和发展滞后,第三方物流仍没有于全国范围内形成气候:我国中小型连锁超市已有的配送中心规模普遍较小、布局分散、信息技术不发达,总部、分店和配送中心之间难以及时进行信息反馈和商品的配送、调剂经常出现供货、配货不及时现象,影响连锁店的正常运营。

目前我国连锁超市的商品配送率仅为50%配送差错率几乎是发达国家的3倍。

发达国家普遍采用的自动化控制技术于我国广泛实行仍有不小的难度。

(三)我国中小型连锁超市机会分析1、消费总量大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均收入提高,加之人口总量巨大,总体消费能力不断增强。

瑞信发布的中国消费者调查显示,中国家庭收入增长,储蓄占比却下降。

瑞信预计,到2020年,中国消费总额将从2009年的1.72万亿美元增长到15.94万亿美元。

届时,中国于全球消费总额中的占比将从2009年的5.2%提高到23.1%,超过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消费市场。

2、乡镇市场广阔随着政府对乡镇的重视,农村经济的发展,虽然消费能比不上发达的城市,可是其人口基数大且消费能力的不断提升,我国乡镇消费市场变得越来越广阔。

中小型连锁超市于乡镇中的发展既避免了大规模的要求,又避开了和大型连锁超市的竞争,利用其本土优势,科学分析地方消费需求,更好的满足广大农村消费者市场的需求。

3、政策扶持机会入世后,国政府为促进商业企业的发展于融资、税收等方面提供壹些便利政策,鼓励不同行政区域的关联连锁企业联合。

中小型连锁超市企业应尽可能借助政策扶持,理顺现有的产权关系,且以资产、品牌等为纽带,通过股份制改造、联合兼且、参股控股、资产重组等方式,组建拥有自主的知识产权的连锁集团。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商务部等部门关于进—步做好农村商品流通工作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4」57号)精神,商务部规定从2005年起于全国选择部分县市开展“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建设试点。

国家从政策上鼓励连锁超市全面进军农村市场,这正是我国中小型连锁超市向农村市场延伸的最好机会。

(四)我国中小型连锁超市威胁分析1、大型连锁超市品种规模威胁中小型连锁超市由于运营面积的限制,运营品种的数量远远达不到大型商场的数量,只能于运营品种上拾遗补缺,很难实现“壹站式”购物的目的。

若改变这种情况,壹个办法就是把连锁规模做大,商场规模做大,这样才能和大型连所超市抗衡。

然而许多中小型连锁超市于连锁扩张的时候,由于扩张急剧,导致资金链断裂,管理水平也远远跟不上连锁发展的速度,致使许多中小型超市纷纷落下马来。

2、大型连锁超市成本优势威胁连锁的关键于于规模,规模运营才能产生规模效益。

大型连锁企业的规模运营有利于降低企业的运营成本,如采购、储运、广告宣传、会计核算,能够集中起来由总部统壹操作,这样众多的店铺共享壹套管理机构,从总体上降低了企业的管理成本。

其次,由于规模运营创造了大量销售条件,所以总部能够通过大批量采购,从厂家获得较低的批量价格,降低了运营成本。

壹般认为,连锁分店发展到14家之上时,才开始盈利,才能产生规模优势。

很多中小型连锁企业尚未达到盈亏平衡点,于规模上和大型连锁企业差距很大,难以形成规模优势,达到降低管理成本、运营成本的目的,因此于竞争中常常处于弱势。

中小型超市如果从价格上和大型超市竞争,无疑同样是死路壹条。

3、连锁便利店方便快捷威胁快速崛起的连锁便利店也以其规模化的运营,依托其庞大的店铺销售网和24小时全天候营业,以及满足顾客随时随地需求的优势,同样令中小型连锁企业难以望其项背。

有人说,中小超市已是美人迟暮。

确实,论价格和规模,它比不上大卖场;论灵活,它比不上便利店。

加之其规模不能迅速铺开,达不到赢亏平衡点,再加上其自身内部管理不善,种种因素叠加,加速了其衰亡的速度。

然而,中小超市绝非壹条胡同走到黑,它们的自救之路于于及早觉悟、及早转型。

前面讲到的广州”宏城”,就是因为转型快,才得以生存。

走商品精专式道路,避开大型超市的“大而全”的综合化战略攻击,和便利店“快捷、方便”的社区化的夹击,实现上游和生产厂家、下游和顾客紧密结合,走“折扣店”之路应是可选之策。

三、中小型连锁超市发展策略分析通过对我国中小型连锁超市的运营情况分析,我国中小型连锁超市能够向壹下方向发展:(壹)“扩张”策略和大型连锁超市相比,我国中小型连锁超市最大的劣势于于其规模和资金。

资金不足,规模不大造成其成本无法实现最小化,价格上自然无法形成优势。

以及产品的种类无法满足消费者多样化的需求使得中小型连锁超市无法成为顾客首选。

要使其能和大型连锁抗衡就必须加大资金的投入,扩大规模,走“扩张”之路。

可是扩张且不是盲目的,必须选准方向,制定科学的计划,稳步地进行企业扩展。

从而将自身的劣势变为优势,结合自身地方优越性和大型连锁进行抗衡。

(二)“方便”策略社区超市大多由原来的副食商场、百货商场改造而成。

营业面积大均于500—3000㎡左右。

地处社区街头,周围有大量居民居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