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摘要 (1)一、农村连锁超市发展现状分析 (1)(一)农村连锁超市的发展规模和数量 (1)(二)农村连锁超市的经营模式 (2)(三)农村连锁超市的发展策略 (2)二、农村连锁超市存在的问题分析 (3)(一)缺乏核心竞争力 (3)(二)农村连锁超市经营规模小,秩序混乱 (3)(三))农村连锁超市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差 (4)(四)物流配送中心发展滞后,物流成本高 (4)(五)缺乏优秀的农村连锁超市管理人才 (4)(六)缺乏建立自有品牌的意识 (5)(七)农村连锁超市资金匮乏,融资困难 (5)三、促进农村连锁超市持续发展的对策分析 (5)(一)进行市场细分,寻找本超市的卖点,形成独特的竞争力 (5)(二)实现连锁超市的规模化经营及规范化管理 (6)(三)保障商品质量,提高服务水平 (6)(四)发展物流供应链,加快配送中心建设 (7)(五)加强优秀人才的培养 (7)(六)在具有一定经济规模时,积极发展自有品牌 (7)(七)加强国家和各级政府扶持力度 (8)四、结束语 (8)参考文献 (8)Abstract (9)我国农村连锁超市的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农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已有的代销点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而连锁超市里的品种繁多,质量有保障,深受人们喜爱,所以发展农村连锁超市是大势所趋。
同时大型外资超市已经把一二级市场基本占完,中小型零售企业在此压力下把重点转移到农村,建立乡村连锁超市,开拓农村市场。
农村经济又是我国经济增长的一部分,只有带动农村消费,才能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促进我国经济的增长。
本文将针对农村连锁超市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研究,从而提出相对应的对策,促进连锁超市的有力发展。
关键词:农村连锁超市;问题;对策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连锁经营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一部分。
所谓连锁经营是指经营同类商品或服务的若干个企业,以一定的形式组成一个联合体,在整体规划下进行专业化分工,并在分工基础上实施集中化管理,把独立的经营活动组合成整体的规模经营。
其基本特征是经营方式的规模化、组织方式的网络化及管理方式的规范化。
实质是把现代化的大生产的原理应用于商业流通领域,达到提高协调运作能力和规模效益的目的。
发展连锁经营可以改变我国商业发展中存在的陈旧观念,改变低效率的物流运作方式。
虽然连锁经营在中国起步较晚,但是中国连锁企业的发展十分迅速。
现在很多行业都涉及连锁经营,比如餐饮业、零售业、服务业等。
自“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实施以来农村超市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吸引了众多连锁企业的目光。
去超市购物已经成为越来越多人的选择,超级市场的飞速发展逐渐代替了部分传统的小商小贩和农贸市场[1](P23)。
我国人口众多、经济迅速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等因素导致了中国超市业的迅速发展。
发展农村连锁超市也是大势所趋。
但是由于农村经济不发达,物流配送中心滞后,管理人才缺乏等一系列约束条件,发展农村连锁超市还存在一些问题。
如何解决农村连锁超市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促进农村连锁超市的发展是本文研究的重点。
一、农村连锁超市发展现状分析(一)农村连锁超市的发展规模和数量据统计,截止2009年,我国农村已建成26万个连锁农家店,367个配送中心,覆盖了75%的乡镇和50%的行政村。
3亿多农民受益,实现了三年建设规划目标,以城区店为龙头,乡镇店为骨干,村级店为基础的农村现代流通网络正在逐渐形成[2](P5)。
这不仅有利于改变农村落后的消费现状和生活方式,加快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而且对农村社会经济产生很大的积极影响。
在我国农村连锁超市迅速发展过程中,涌现出了一批龙头企业。
比如江苏苏果超市,在2007年度实现销售额超260亿。
苏果60%多的门店是设立在县城及县以下的农村,在整个销售额中50%多份额是在农村实现的。
又如河北好日子超市,该超市公司始终以建设中小城市、县镇和农村商业网络为发展主题,以及武汉中百在努力维护城区店的规模效益的同时,深入农村地区,开拓农村市场。
目前,农村连锁超市的发展在东、中、西存在一定差异。
东部地区,由于农民收入高、政府支持力度大、基础设施完善等优势农村连锁超市发展比中西部地区发展快。
而西部地区由于经济比较落后,交通不便等连锁超市发展较为缓慢[2](p5)。
但总体上全国农村连锁超市的发展规模和速度都在不断加快。
尤其是河南省,农村连锁超市的发展速度到2012年上半年居全国之首,新建和改造的连锁超市超5100个,覆盖90%以上行政村。
(二)农村连锁超市的经营模式目前,各地农村连锁超市根据实际情况,采用不同的经营模式。
主要是直营销售连锁、特许加盟连锁和供销社合营连锁。
由大型零售公司在经济发达的乡镇和行政村设立直营连锁门店。
在经济不发达的地区,通过吸纳传统的“夫妻店”、“家庭店”,按照六统一的经营模式,即“统一标识、统一采购、统一配送、统一经营管理、统一商品价格、统一服务规范”,实行连锁经营。
加盟连锁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由原有的农村小商店业主提出申请,经过村民选择出一家作为加盟连锁或放心便利店进行改造[3](P11)。
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开拓,供销社原有的网点已基本遍布农村每个角落,并在实践中培养出了一批优秀人才。
发展连锁超市可以充分利用供销社已有的商业网络和人才基础,迅速实现连锁经营的低成本扩张。
(三)农村连锁超市的发展策略根据我国各地区农村经济实力,连锁超市一般采取的发展策略有:超市商品定位策略、商品双流策略、强化物流管理策略等。
商品定位对经营者来说很重要,超市在确定好经营位置后就要考虑商品的用户需求,尽力满足农民确实所需的需求。
对于农民来说,“物美价廉”很重要,农村连锁店不仅为农民提供质优、价廉、放心的商品,而且还可以收购农产品,使商品形成双向流通,从而节约成本,增加农民收入。
同时,进入农村市场后,低利润率的超市为了满足农民的消费需求,进一步压缩经营成本,而控制总和成本的关键在于压缩物流成本和管理成本。
二、农村连锁超市存在的问题分析(一)缺乏核心竞争力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如果想生存下去就要有足够的竞争力,要懂得“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道理。
但是,农村连锁超市只顾盲目的发展壮大,却忽视了自身核心竞争力的建立。
各个连锁超市之间的差异性太小,产品种类、价格、包装、摆放等都很相似,没有自己的特色,无法形成核心竞争力,因此很难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
连锁超市的核心竞争力就是指一个超市通过整合本身的技术、服务、资金、营销、人才等战略资源,形成的难以被竞争对手模仿、复制的竞争能力。
一般而言,进入农村的连锁超市大多是中小型零售企业,他们自身的竞争力就弱,如果再没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就会很难在农村市场上立足。
因此,每个超市都应该找到自己的卖点,并且尽可能的维护和发现新的卖点。
(二)农村连锁超市经营规模小,秩序混乱随着社会的发展不管做什么都需要一定的支持度。
国家对农村连锁超市投入的财力、人力都不够充分,银行信贷支持的力度也不大,使得进入农村连锁超市的企业都是一些中小型企业,连锁超市的发展速度很慢。
连锁企业的强大生命力来源于企业商流、物流高效运转中的规模效益,它的下限要求连锁经营企业的规模不能低于最小经济规模[4](P7)。
由于农村经济发展落后,人们的消费习惯一时很难改变,农村市场开发有一定难度,使得农村连锁超市的经营规模都不是很大。
政府对农村连锁超市的管理还没有制定统一的规则,很多超市都实行集权经营,一个领导一种管理方式,使得超市很难有统一的经营步调,以至于超市经营很乱。
(三)农村连锁超市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差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是一个超市获得消费者信赖的依据。
产品质量是企业的生命和灵魂,服务质量是服务或服务业满足顾客规定的或潜在要求的特性的总和。
它取决于顾客对服务的预期质量同其实际感受到的服务水平的对比。
在当今市场经济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情况下,人们宁愿买价高的产品也不愿买伪劣商品。
但是,农村地区由于市场体系不健全,农民辨别真伪能力相对缺乏,给一些不法经营者进行假冒伪劣的商品交易有了可乘之机,假种子、假化肥、假农药屡禁不绝,劣质日用品、食品充斥市场,侵害农民合法权益的事时有发生[5](p23)。
同时农村连锁超市由于客流量少,经营规模不大,物流跟不上等,使得他们在经营中出现不诚信行为,农民预期质量与实际感受相差太大,给农民带去一定的经济损失和心理阴影,打消了农民的消费积极性,使超市丧失了降低购买风险的优势,结果是使一些顾客流失,影响了超市的健康发展。
(四)物流配送中心发展滞后,物流成本高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重视到物流的重要性,物流业也随之发展起来,很多地区都不同程度的建立起物流加工基地、物流中心、配送中心[5](P23)。
所谓物流是指从供应地向接收地的实体流动过程,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实施有机结合。
但由于农村市场地域广阔、居住分散等自然条件的限制,在加上交通基础设施薄弱、信息化水平低、技术装备水平低等经济条件的制约,使得农村连锁超市普遍面临着配送成本高,统一配送率低,配送规模小的难题。
虽然农村连锁超市的数量不断扩张,但物流配送中心数量依然较少,已建配送中心设施薄弱、技术落后、现代化决策程度低,严重制约了农村连锁超市的发展。
(五)缺乏优秀的农村连锁超市管理人才管理是有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及控制等职能为要素组成的活动过程。
对于一个超市来说,一个好的管理人才、合适的管理体系都直接影响到其经济效益。
虽然现在人们都认识到知识的重要性,可是农村地区由于种种原因,教育水平一直都没能敢上去。
大部分人都只有初中文化,很多年轻人和养家糊口的男壮年,都不愿呆在家里,选择外出务工,留下来的妇女,老人根本不懂得管理的知识。
而且,大部分连锁超市采取的都是加盟连锁的方式,超市的经营者还是原来乡村代销点的所有者,他们都没有接受过正规的培训,缺乏对连锁经营的认识,本小利薄使得他们也没有实力雇佣专业人才。
(六)缺乏建立自有品牌的意识在市场营销学中,品牌是用以识别某个销售者或某群销售者的产品或劳务,并使之与竞争对手的产品或劳务区别开来的商业名称及其标志。
它对营销者的作用是:有利于促进销售,树立企业形象;有利于保护所有者的合法权益;有利于约束市场的不良行为;具有超值的创利能力。
给消费之带来的好处是:有助于消费者识别、选购商品;有利于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有利于促进产品改良,让消费者受益。
自有品牌的建立,可以给超市获得更多利润,有助于形成零售企业的竞争优势,有助于提高超市的形象和忠诚度。
但是,农民整体知识水平低,农村连锁超市自有品牌的建立还处在起步阶段,大多数商家还没有意识到自有品牌的重要性,即使意识到了也缺乏开发自有品牌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