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婉语是一种语言学现象,更是一种社会语言学现象。
它的形成是各种社会心理因素和语用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委婉语是社会文化的体现,从中可折射出社会发展的一般性和特殊性,委婉语的使用也反映出语言与社会的关系。
语言禁忌是产生委婉语最根本的原因,除了对神灵等的避讳、对死亡及死亡有关的事物避讳之外,还有人们为趋吉而讨个口彩和为避凶而形成的避讳,这一点,不仅体现在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中,更是中国历史森严的等级制度在语言中的体现。
至于对“性”和“身体器官”的忌讳,这是人们利用语言的模糊性、言语表达的间接性,达到“求雅”的心理,应属委婉语的“掩饰”功能,委婉语的“掩饰”功能不仅仅是政治生活中为了“伪装”,也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为了达到“求雅”的心理的需要。
委婉语“礼貌”功能是人们在日常交际中,遵循礼貌原则,其目的是促成交际的成功。
除此之外,委婉语还有“自我保护功能”,在言语交际中,人们更多地考虑到,自己的地位和身份,竭力地保护自己的利益和尊严,虽然在某些特殊情况下自我保护原则会让位于礼貌或其他的目的,但自我保护是人的天性。
本文从社会语言学学角度对委婉语的“避讳功能”、“礼貌功能”、“掩饰功能”、和“自我保护功能”进行研究。
委婉语,作为一种语言现象,它有其独特的来源及构成方法,并遵循一定的发展规律。
同时,它也是一种文化现象,折射出中西国家的不同风俗习惯和社会心理。
委婉语是人类使用语言过程中的一种普遍现象,是人们谈论那些令人不快或尴尬的事情时所使用的较为礼貌的说法。
它不仅是一种社会语言现象,更是一种文化现象。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类文明的发展,委婉语始终伴随着整个社会的言语交际过程,表现出极强的言语交际功能。
由于委婉语在英语中应用比较广泛,所以了解委婉语的交际功能对于我们学好英语、进行有效的跨文化交际有很大的帮助。
英汉两种语言都有大量的委婉语,它们看似相似,实有差异,究其根本,却是建立在各自不同的文化底蕴上。
为揭示英汉委婉语的普遍特征,更好地理解英汉委婉语的特殊性。
本文以心理距离、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为理论框架,分析委婉语的产生根源。
然后,在分析委婉语语用特征的基础上,对英汉委婉语进行了比较分析,说明该语言现象的一致性和差异性,并从民族文化、民族心理方面探讨英汉委婉语相异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