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部内审检查表
√
人力资源控制程序
是否有提高职工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意识的培训?查看培训记录。
√
是否有对员工进行应急准备和响应的培训?
√
2
生产作业计划的实施
7.5.1
生产过程控制程序
现场如何把《生产作业计划》转化为生产任务?抽查近3个月生产计划的执行情况是否按要求实施。
√
是否按要求根据生产作业计划进行生产领料?抽查近3个月的《生产领料单》。
√
6
生产过程中对产品的防护情况
7.5.5
物料及产品防护控制程序
查领料员在领取、搬运物料的过程中,是否轻拿轻放并使用适合的搬运工具进行规范操作,是否发生撞击、摔打、重压等违规的现象。
√
流水线上作业时是否出现撞击、摔打、重压等损坏物料或产品的现象。
√
现场放置的物料或半成品是否存在摩擦倒塌、挤压变形、堆放不整齐、堆放高度超标等现象?
√
贵重辅具(如接头、风批、力拒风批等贵重辅具)是否按要求妥善保管存放?
√
5
生产现场的标识和可追溯性管理
7.5.3
产品标识和可追溯性控制程序
生产现场是否按要求进行定点、定容、定量管理?待检区、返工区、物料放置区等区域标识是否清晰?现场存放的物料或产品与区域标识是否不一致?现场查看摆放情况、标识情况是否明确,易于识别等?
√
生产现场的每个产品是否具有唯一性标识?抽取2-5个伴随产品的标识记录,(如过程记录、物料标识卡等)检查标识的记录是否符合?
√
生产现场ROHS物料是否进行了隔离放置?抽查2-3处现场摆放的ROHS物料是否有明确清晰的标识,包括生产尾数物料等?
√
查生产现场使用的各种物料,过程中产品、成品是否有明确的测量状态标识,以及对状态标识的保护情况。
生产过程控制程序
能否提供工序流程图?根据流程图对每个工序进行检查。
4.2.3
管理文件和资料控制程序
生产现场制定了哪些作业指导书?控制管理情况如何?现场观察、查阅现场提供了什么文件,受控管理程度。询问员工对作业指导书的理解和了解程度?
√
7.5.1
生产过程控制程序
操作人员对作业指导书执行情况如何?
抽取现场2-5份作业指导书或图纸/工艺过程卡,结合操作记录,判定实施文件过程中的执行情况。(特别是关键工序、特殊工序)
内审检查表
受审中心/部门
生产部
审核小组
审核对接人
审核时间
审核小组长
审核组成员
序号
检查内容
涉及标准要素
参考文件
检查方法
事实描述
结果
判定
ISO9001/QC080000条款
ISO14001/ OHSAS18001条款
提问/查看要点
文件
查阅
现场
检查
1
是否明确了各类人员的能力需求?人员的安排是否满足要求?
6.2.2
√
生产现场是否有积水、油污等?
√
(审核员)编制:(审核组长)批准:
日期:日期:
培训管理制度
是否有对新入职员工进行厂级、班组培训?抽查本部门最近3个月入职的员工培训记录。
√
是否有对本部门员工进行在职培训?抽查办公室人员、生产厂员工各2-3名人员核对本岗位的培训记录?
√
特殊岗位人员管理规定
本部门有哪些特殊岗位?是否对特殊岗位人员进行了必要的培训?抽查《特殊岗位一览表》中2-3人的培训记录及“上岗证”佩发情况。
√
7.5.1
电焊工作业时是否按要求佩戴防护眼镜和手套?噪声较大的岗位员工是否佩戴了耳塞?
4
工装夹具等设备的使用管理
7.5.1
工装夹具及辅具管理规定
是否建立了本部门的工装夹具台账?
√
工装夹具的使用、保养、保管等管理是否责任到个人?
√
现场观察员工是否按要求正确使用工装夹具?
√
工装夹具是否按要求进行保养?现场检查工装夹具的表面是否保持清洁。
√
7
生产现场对不合格品的控制
8.3
不合格品控制程序
生产现场有无标识、记录和评审处置不合格品的记录?抽取数个不合格品,验证上述规定的实施效果。查看记录的符合性。
√
是否存在返工不及时现象?如有,是否采取了相应措施纠正?
√
8
生产现场的环境管理
6.4
现场管理规定
洗手池、饮水处、卫生间、工作台、生产设备等场所是否不清洁、有异味、污垢等?
√
是否存在多领料、领错料的现象?如存在,是否采取了相应的措施纠正?
√
出现尾数物料时是否及时进行处理?
√
当计划出现延误时是否采取了相应措施?对照部门〈计划延误反馈记录〉确认部门分析?信息是否及时传递相关部门及人员?
√
3
生产员工对作业指导书的执行情况
7.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