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 基础知识
第一节 商业银行的含义与发展沿革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到1978年以前,与高度集中的计 划经济体制相适应,金融机构单一,基本上只有一家银行— 中国人民银行,既掌管货币发行权,管理金融活动,又办理 所有银行业务。改革开放使我国金融业步入了蓬勃发展的轨 道,我国逐步打破“大一统”的银行体系,恢复和组建了中 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及中国工商银行四大 国有商业银行,成立了交通银行、中信银行、招商银行与深 圳发展银行等股份制银行,设立了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中国 进出口银行和国家开发银行3家政策性银行等。目前,我国 已基本建立了以国有金融机构为主体、各类金融机构分工合 作的金融组织体系,逐步形成了银行、证券与保险业分业经 营、分业监管的金融体制。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第一节 商业银行的含义与发展沿革
1927年以后,国民党政府为控制中国金融业,于1928年 成立中央银行,之后又控制了中国银行、交通银行和中国农 民银行,设立了邮政储金汇业局、中央信托局和中央合作金 库,逐渐形成了以“四行、二局、一库”为核心的官僚买办 金融体系。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第一章 商业银行基础知识
1.1 商业银行的含义与发展沿革 1.2 商业银行的性质、职能、与组织形
式 1.3 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目标与原则 1.4 商业银行业务与资金运动
第一节 商业银行的含义与发展沿革
一、商业银行的含义
商业银行是商品经济和信用制度发展的产物,是适应市场 经济发展和资金配置需要而形成的一种金融组织。经过几百 年的演变,现代商业银行已成为各国金融体系中最重要的组 成部分。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第一节 商业银行的含义与发展沿革
(二)货币经营业 随着商品生产和交换的进一步发展,货币兑换业的经营范
围不断扩大,渐渐发展成为货币经营业,即专门办理货币兑 换、保管与汇兑等与货币流通有关业务的行业。货币兑换业 与货币经营业的区别在于业务范围不同。经常往来各地的商 人,为了避免自己保存货币与长途携带货币的不便和风险, 就把自己的货币交给货币兑换商保管,并委托其办理货币支 付和汇兑。这样,货币兑换商不仅兑换货币,还经办货币的 保管、汇兑及结算等业务,从中收取手续费,于是,货币兑 换业就发展成为货币经营业。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第一节 商业银行的含义与发展沿革
银行就是专门经营货币信用业务,充当债权人、债务人信用 中介和支付中介的金融机构。以办理信用业务为主是银行业 区别于货币经营业的标志。这些银行最初只接受商人存款, 并为他们办理转账结算,后来才开始办理贷款业务,但主要 对象依然是政府,且利率过高,规模不大;同时,由于高额贷 款利息使职能资本家利润过低甚至无利可图,因此,他们迫 切要求建立一种既能汇集闲散资金,又能按照适度利率向资 本家提供贷款的现代银行。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第一节 商业银行的含义与发展沿革
(三)近代银行 货币经营业所从事的货币流通业务,为银行业的形成提供
了条件。因为银行必须有货币业务,才能开展信贷业务。货 币经营者在办理货币兑换、保管及汇兑等业务的过程中,不 但获得大笔业务收人,并且集聚了大量货币资金,成为他们 经营贷款业务的基础。最初,他们只用自己的资金放款,后 来逐渐用吸收的存款来办理放款。于是,货币业务与贷款业 务有机结合在一起,货币经营业也就发展为银行业了。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第一节 商业银行的含义与发展沿革
商业银行的发展经历了4个阶段。 (一)货币兑换业 在封建割据的前资本主义社会,各个国家、地区使用的铸
币材料、质量和成色各不相同,国际间、地区间的贸易往来 就必然会产生对货币兑换的需要,于是,逐渐从商业社会中 分离出专门从事货币兑换的商人,即货币兑换商,他们从事 的行业被称为货币兑换业。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规定,商业银行是指依照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 设立的吸收公众存款、发放贷款、办理结算等业务的企业法 人。通常,商业银行是指以利润最大化为经营目标,以多种 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为经营对象,能够利用负债进行信用创 造,能为客户提供多种服务的业务综合化、功能多样化的金 融企业。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第一节 商业银行的含义与发展沿革
(四)现代商业银行 现代商业银行通过两条途径产生:一是旧的高利贷性质的
银行为适应社会化大生产需要而转变过来;二是按照公司原则 组建的股份银行。1694年,在英国政府支持下由商人集资 合股成立的英格兰银行是最早出现的股份制银行,它的成立 标志着资本主义商业银行的产生和现代银行制度的诞生。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第一节 商业银行的含义与发展沿革
三、我国的商业银行
我国的金融机构始于唐代,北宋时期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 货币—交子,到明末清初,以“票号”“钱庄”为代表的早 期金融业已十分发达。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沦为半封建半 殖民地社会,资本主义银行也随之涌人。最早是在1845年, 英国在广州设立了丽如银行,后改称东方银行。1897年, 中国第一家民族资本银行—中国通商银行在上海成立。 1906年,清政府设立了官商合办的户部银行,该银行可以 铸造货币、发行货币和代理国库,具有国家银行性质,后改 称大清银行,1912年又改称中国银行。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第一节 真正的商业行为之上,并以 商业票据为凭证,一旦产销完成,贷款就可偿还。这类贷款 偿还期短,流动性强。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商业银行早已 突破融通短期资金的界限,不仅发放短期贷款,还发放长期 贷款;不仅向工商企业提供贷款,还向一般消费者发放;有些 商业银行不仅通过发放贷款获取利润,还通过证券投资、黄 金买卖、租赁、信托、保险及咨询等获取收人。商业银行最 初的意义是经营短期商业资金的银行,但现代商业银行早已 突破这一概念,成为全能的、综合性的金融机构的代名同了。
下一页 返回
第一节 商业银行的含义与发展沿革
由于经常办理保管和汇兑业务,他们手里有了一部分没有取 走的现金,于是就把这部分暂时不用兑付的现金借给急需用 钱的人,以赚取利息。客户有了闲钱就可以存到“坐长凳的 人”那里去,需要时取出来。这些机构就像一个存钱的箱子, 所以,后来英文移植为“B ank",原意是指存放钱财的柜 子,后来泛指专门从事货币存贷、办理汇兑和结算业务的金 融机构。而我国早在11世纪,就有“银行”一同,当时人们 习惯把各类从事商业或小商品生产的机构称作“行”,即行 业之意,故“银行”是指从事银器铸造和交易的行业。鸦片 战争后,外国金融机构侵人我国,人们根据我国长期使用白 银作为货币的情况,将当时专门从事货币信用业务的这类外 国金融机构B ank叫做“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