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临床心脏电生理检查

临床心脏电生理检查

7
7
第二节 心电图运动负荷试验
二、运动试验的负荷量
目前常用的是以达到按年龄预计可达到的最大心率或亚极量心率(最 大心率的85% ~90% ) 为目标负荷量, 前者称为极量运动试验, 后者称 为亚极量运动试验。最大心率的估计有多种方法, 也可以粗略计算为 220-年龄数。在临床上大多数采用亚极量运动试验。
第一节 动态心电图
一、Holter系统 1.记录系统
由导联线和记录器组成。。
2.回放分析系统
主要由计算机系统和心电分析软件组成。回放分析系统能自动对记录 系统记录的动态心电图数据进行分析。
1
1
第一节 动态心电图
二、检查方法 1.CM1导联(模拟V1)
率变化的关系。 4.根据生活日志, 分析患者症状与心律失常或ST 段异常的关系。 5.其他分析, 如心率变异性分析、心脏起搏器功能评价分析、T 波电交
替分析、心率震荡分析、心脏复律除颤器功能分析等。 6.最后做出此次动态心电图监测的6诊断结论。
6
第二节 心电图运动负荷试验
一、运动试验的作用机制
8
8
第二节 心电图运动负荷试验
三、运动试验的方法 1.二级梯运动试验 2.踏车运动试验验(bicycle ergometer test) 3.平板运动试验(treadmill test)
9
9
第二节 心电图运动负荷试验
四、运动试验的适应证与禁忌证 1.适应证
运动试验适用于鉴别不典型胸痛或可疑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 者; 评估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的药物治疗、介入治疗效果 以及心脏负荷能力; 进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易患人群流行病 学调查筛选试验。
的心动过速。
12
(3) 经导管消融参与心动过速形成组织, 以根治心动过速。例如, 房室结折返 性心动过速、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房性心动过速、心房颤动、心房扑 动、部分室性心动过速。
判定主要标准是: 运动中出现典型的心绞痛;运动 中心电图出现ST 段下斜型或水平型下移逸≥1mV, 持续时间>1 分钟。
11
11
第三节 心电生理检查
一、临床心脏电生理检查
(一)检查方法
1.人员与设备
2.心导管操作技术
3.适应证
(1) 明确心律失常及其类型的诊断, 了解心律失常起源部位及发生机制。
(2) 通过程序电刺激终止心动过速, 评价某项治疗措施能否防治电刺激诱发
障。 7.流行病学调查, 如用于特定人群5中研究某些药物对心电图的影响、
正常人心率的生理变动范围等。
5
第一节 动态心电图
五、分析报告
1.监测期间基本心律, 24 小时心搏总数, 平均心率, 最高和最低心率以 及发生时间。
2.各种心律失常类型、形态、发生总数、频度、持续时间。 3.监测导联ST 段改变的形态、程度、持续时间、总数、频度以及与心
5. 无关电极
可置于胸部任一部位, 常置于右胸第5 肋腋前线或胸骨下段中部。一 般日常选用CM1 、CM5 导联。
3
3
第一节 动态心电图
三、注意事项
应向患者介绍该项检查一般需要连续佩戴记录器24 小时, 患者的日常 活动及睡眠不受限。指导患者如实填写生活日志, 记录日常活动如工 作、休息、进餐、运动、服药等及时间,出现症状时应详细记录症状起 始、结束时间及感受。动态心电图常受监测过程中患者体位、活动、 情绪、睡眠等因素的影响, 有时在生理与病理之间难以划出明确的分 界线。因此, 对动态心电图检测到的某些结果, 尤其是ST-T 改变, 还应 结合病史、症状及其他临床资料综合分析以做出正确的诊断。
正极置于胸骨右缘第4 肋(V1位置), 负极置于左锁骨下窝中、外1/3 处 或胸骨柄左缘。该导联可以清晰地显示P 波, 有利于分析心律失常。
2. CM2或 CM3导联(模拟V2 或V3)
正极置于V2 或V3 位置, 负极置于右锁骨下窝中、外1/3 处或胸骨柄右 缘。该导联对于检测冠状动脉痉挛引起的ST-T 改变较为敏感, 常联合 选用CM3 和MaVF导联。
4
4
第一节 动态心电图
四、临床适用范围
1.评价心悸、眩晕、晕厥、气短、胸闷、胸痛、抽搐等症状是否与心 律失常相关。
2.通过对ST 段变化的检测诊断和评价心肌缺血。 3.通过观察复杂心律失常等指标, 评价心脏病患者的预后。 4.评定心脏病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 5.评价心肌缺血及心律失常的药物疗效。 6.评定起搏器功能, 检测与起搏器有关的心律失常, 及时发现起搏器故
生理状态下, 运动时心率加快, 心排血量增加, 心肌耗氧量相应增加, 这 时依靠冠状动脉强大的储备能力增加血流量以满足机体的需求。当发 生动脉粥样硬化使冠状动脉狭窄、弹性降低或部分分支闭塞时, 冠状 动脉的扩张能力下降, 血流量减少。当冠状动脉的供血与心肌的需血 之间发生矛盾, 冠状动脉血流量不能满足心肌代谢的需要时, 心电图可 表现出心肌缺血的ST-T 改变。静息状态下, 心肌的血液供应虽然减少, 但仍能应付正常需要, 因此,心电图可表现为正常。运动试验使心肌负 荷增加, 而心肌血供增加相对不足, 即可在心电图上显示出心肌缺血的 异常表现。
3.CM5导联(模拟V5) 2
正极置于左腋前线平第5 肋(V5 位置), 负极置于右锁骨下窝中、外1/3 处或胸骨柄右缘。该导联发现缺血性ST 段下移最为敏感, 且记录到的 QRS 波群振幅最高, 在临床上很常用。
2
第一节 动态心电图
二、检查方法 4.MaVF导联(模拟aVF)
正极置于左腋前线第9 ~ 10 肋, 负极置于左锁骨下窝中、外1/3处。 该导联主要用于检测左心室下壁的心肌缺血改变。
2.禁忌证
急性心肌梗死、不稳定型心绞痛、急性或严重的心力衰竭、严重的未 被控制的心律失常、中度以上瓣膜10病, 尤其是严重主动脉瓣狭窄、未 有效控制的严重高血压、急性心包炎或心肌炎、急性肺栓塞、主动脉 夹层以及严重残疾不能运动者禁止做运动试验。
10
第二节 心电图运动负荷试验
五、运动试验结果的判断 目前国内外较为公认的心电图运动负荷试验阳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