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第2课 俄国的改革PPT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第2课 俄国的改革PPT


改革原因
方面
经济 政治
矛盾和问题 农奴制阻碍资本主义发展(根本原因)
农奴制引发尖锐的阶级矛盾
思想 知识分子批评时政,反对沙皇专制,主张废除农奴制
军事 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国内矛盾进一步激化(直接原 因)
统治者必须改革
一.废除农奴制改革(1861年农奴制改革)
1.根本原因:封建农奴制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1记忆是在头 脑中 积 累 和 保 存个 体 经 验 的 心理 过 程 , 是 人最 基 本 的 智 慧之 一 , 联 结 着我 们 的 过 去 与现 在 。 一 切 经 验都 要 经 过 编 码、 储 存 和 提 取才 能 形 成 完 整的 记 忆 过 程 。
思想上:知识分子批评时政,反对沙皇专制,主张废除农奴制
克里米亚战争中俄国惨败,充分 暴露了俄国经济和军事的落后,以及 封建农奴制度的腐朽。正如恩格斯所 说:“克里米亚战争的特点就是一个 采用原始生产形式的民族对几个拥有 现代生产的民族进行绝望的搏斗”
克里米亚战争(1853——1856)
俄VS土、英、法
1831年~1840年
83次 124次 156次 143次
1841年~1850年 351次
1850年~1861年 591次
次数
1200 1000
800 600 400
200 86次
0 1858
农奴暴动 1176次
90次
126次
材料: “农奴制是国家脚下的火药 库”,尤其是军队也是农民编 成的,便是更加危险了。”
✓ 但是,农奴制的残余仍然存在,影响着俄国经济 与社会的发展。
性质: 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改革
下列各项,哪些与彼得一世改革有关?
向西方学习
(√)
加强中央集权
(√)
创建新式常备军 (√)
废除农奴制
()
推行文化教育
(√)
提倡西方的生活方式 (√)
1、17末18世纪初,当资本主义在西欧发展的
B 时候,俄国( )
3 、 彼得一世改革的主观条件之一是
D A.落后的农奴制度阻碍的俄国的发展
B.莫斯科,土拉等地出现了一些手工工场
C.俄国在对外战争中打败了瑞典和土耳其
D.彼得一世亲自到西欧考察,积累知识,聘请人才
4、关于彼得一世改革作用的表述中,错误的是
A.打击了农奴制度 B.促进了经济发展
A
C.加强了军事力量
D.巩固了贵族,地主和商人的国家
采取野蛮、粗暴的手段推进改革
性质:专制王朝推行的自上而下的封建性质的改革
改革原因
经济上:农奴制严重阻碍俄国资本主义发展(根本原因)
一个工厂主小王(资本家)的烦恼
年代
农民起义
1801年~1810年 工人太少,素质也低, 产量、质量都不乐观; 1811年~1820年 产品销售也不如意, 农民太穷了,他不买, 1821年~1830年 社会又不太平……
——《大国崛起》
工商业发展缓慢,社会经济发展远远落后于西欧国家。
彼得一世改革
目的:
彼得一世(彼得大帝)
俄国沙皇
内容:
加强中央集权、扩大军事力量、发 展经济、推广学校教育
生活习俗方面 推行西方文明生活方式。。
影响
积极方面: 改革推动社会进步,增强了俄国的经济、军事实力,俄国开
始跻身于欧洲强国之列。
第2课 俄国的改革
“俄国之父”
──彼得一世
用野蛮制服了俄 国的野蛮。 (马克思)
俄国农奴制1649年形成, 少数封建领主或农奴主占有大部分生 产资料,并部分占有农奴;农奴服各种劳役,并上缴大部分劳动产 品。农奴被束缚在农奴主的土地上,处于社会最低层。简单的说, 农奴是人身权利受到限制的人。
俄国是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盛行农奴制。
此时,几乎控制了全球贸易的荷兰已经辉煌了近百年;通过海外贸易和掠 夺积累了大量财富;占有广阔市场的英国,正在孕育工业革命;法国在路易十 四的强权领导下,已发展为17世纪中叶的欧陆首强。
而当时俄国的经济完全依赖于农业,全国只有几十个手工工场,商业几 乎全部把持在外国人手中。教育由东正教会垄断,普通民众知识贫乏。即使在 首都莫斯科,一百个人中间识字的也不超过三个。
2.目的: 摆脱统治危机,巩固统治。
3.前提:维护地主阶级的利益
4.改革者:亚历山大二世
时间:1861年
亚历山大二世
5.改革内容
为资本主义发展
法令规定:
提供自由劳动力
①农奴获得人身“自由”,农奴可
以改变身份,自由转换职业;
(地主再也不许买卖农奴和干涉他
们的生活)
②农奴在获得“解放”时,可以得
到一块份地,但必须出钱赎买份地。
二、废除农奴制改革
“请诸位相信,凡能够维护 地主利益的措施,我都一一 地做到了。”
从上述材料可看出,沙皇亚历山 大二世改革的目的是什么?
亚历山大二世 1818-1881
维护地主阶级的利益 巩固沙皇的统治
二、废除农奴制改革 影响:
✓ 1861年改革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推 动了俄国走上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
A.资本主义手工工场已有较大发展 B.还是一个封建农奴制国家 C.跟上了西欧近代化的步伐 D.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
A 2 、 彼得一世改革的根本目的是( )
A.改变俄国的落后,巩固沙皇的封建专制统治
B.废除农奴制度,使俄国成为一个西欧式的大国
C.对外扩张,与西欧国家争夺欧洲霸权
D.建立一个横跨亚欧的大帝国
——时任全国警察局长给沙 皇的报告
1859
1860
1861 年代
政治上:农奴制引发尖锐的阶级矛盾
车尔尼雪夫斯基非常憎恨沙皇专制制度,认为农民革命是获得解放的唯 一途径,也就是要推翻农奴制和沙皇专制。
赫尔芩,他号召一切进步的人们为反对专制制度和农奴制而斗争。
我憎恨你和你的皇座,专制的暴君和魔王,我带着残忍的高兴看着你的覆灭 —1倍,1724年则达到5倍。沉重的负担几
乎全落在农民身上…… 彼得一世的改革是一次强制性的现代化运动,彼得用极粗暴的手段加以
推行……彼得对怠慢他的人动辄就抡起棍棒殴打,强迫他的大臣执行他的意 旨……
——《世界史:近代史编》
局限性:保留并进一步加强了封建农奴制;
所出价钱为高资于本当主时义地发价展。积。
累大量资本
二、废除农奴制改革
列宁曾指出,经过1861年改革,“农民获得‘自由’ 的时候,已经被剥夺得一干二净”。
如何理解列宁所说的这句话? 俄国废除农奴制后农民一贫如洗。 因为高价赎买政策使农民背上了沉重的经济包袱,生 活更加贫困。这体现了这场改革的实质是沙皇和地主 勾结起来对农民进行的双重敲诈和掠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