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一化学教案-第四节环境保护003 最新

高一化学教案-第四节环境保护003 最新

第四节环境保护教学目标:1、常识性了解大气、水、土壤污染的定义、危害、防治措施以及大气、水污染物的种类及土壤污染源的种类。

2、使学生通过参加环境教育活动,学习一些环境知识。

重点难点:加强环境保护意识。

环境污染的成因及防治污染的措施。

教学过程一、为什么要进行环境保护?自工业革命以来,特别是本世纪近几十年来,由于科学技术的飞跃进步,工农业生产迅猛发展,人类每年都有数以几十亿吨计的废物抛弃到环境中,日积月累,终于达到了大自然再也消化吸收不了的程度,全世界每年消耗的矿物燃料,20世纪初不到15亿吨,到70年代已增至70~80亿吨,人类每年都在实验室制造出成千上万种新化学品,并投入工业生产使用。

这些化学品中,有毒化学物质年产量已达到400亿吨,它们进入环境后同,在环境中扩散,迁移,积累和转化。

南极大陆冰原覆盖,荒无人烟,但生息在那里的企鹅体内也检测出滴滴涕;在北极附近格陵兰的冰盖层中铅和汞的含量不断上升,因此可以说污染无所不在,世界几无净土。

由于原生环境的消失,人类的捕杀和环境污染,世界上的植物和动物遗传资源急剧减少,成千上万的物种已经灭绝或濒临灭绝的危险。

在长期进化中形成的物种,一旦灭绝,将无法弥补。

二、环境污染按其作用范围可分为几种类型?有何种危害?如何防治?请举10种造成大气污染的原因提示:汽车排放尾气、吸烟、燃烧含硫的煤、焚烧树叶、冶金厂排放的废气、装修材料缓慢放出的气体、食物腐烂,使用喷发胶、喷洒杀虫剂、沙尘暴、城市烧烤食品等。

1、大气污染定义:当大气中某些物质的含量超过正常值或大气的自净能力时,就发生了大气污染。

主要污染物:颗粒物、硫、氮的化合物、碳的氧化物、碳氢化合物、含卤素化合物、放射性物质等。

成因:工厂排烟、汽车、火车、轮船、飞机等排放气体粉尘。

危害:影响人体健康和动植物生长,破坏建筑物,改变气候。

防治:调整能源结构、合理规划工业和城市布局,加强污染防治,制定大气质量标准并加强监测,利用环境自净能力等。

造成水污染的主要原因有很多,请举出10种提示:造纸厂排出碱液、漂白剂,电镀厂排出的含重金属的废液如Hg等,制药厂排出含重金属盐及有机物的废液,石油、生活污水、使用合成洗涤剂、工厂冷却水、酸雨、生活垃圾任意堆放。

2、水污染定义:由于人类活动排放的污染物使水的物理、化学性质发生变化或生物群落组成发生变化,从而降低了使用价值的现象。

主要污染物:重金属、酸碱盐等机物、耗氧物质、石油和难降解的有机物、洗涤剂等。

成因: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农田排水、垃圾渗漏。

危害:改变了水和水体的物理、化学性质,改变生物群落组成,降低了使用价值。

防治:控制污水排放、对污染水进行处理3、土壤污染定义:进入土壤的污染物的数量超过了土壤的净化能力,而引起土壤质量下降的现象。

成因:城市污水、工业污水、生活垃圾及工矿业固体废弃物、化肥、农药等。

危害:破坏土壤结构,使土壤肥力下降,影响植物生长。

防治:控制和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加强垃圾处理利用。

三、按人类活动,环境污染又可分为几类:工业污染、城市污染、农业污染;按造成污染的性质、来源分:化学污染、生物污染、物理污染(噪声、放射性、热、电磁波)、固体废弃物、能源污染。

环保知识答1、发展绿色食品,避免“白色污染”,增强环保意识,是保护环境,提高人类生存质量的重要措施。

请问绿色食品是指哪一类食品?答案:安全、无公害的营养食品。

2.通常所说的“白色污染”指的是哪一类物质所引起的污染?:聚乙烯等白色塑料垃圾。

3.倡导“免赠贺卡”、“免用一次性木筷”的最主要的出发点是?答案:节约木材,保护森林。

4、“温室效应”使地球气候变暖, 陆地冰川融化,导致海平面上升,破坏生态平衡,严重威胁着人类生存的环境,是当前全球性环境保护的热点问题。

请回答:引起温室效应的是哪一种气体物质?答案: CO2。

5、1985年南极探险家提出了“臭氧空洞”,它指的是大气中臭氧层变薄,因而阻挡高能量的紫外辐射到达地面的物质减少,危及地球上有生命的物质的安全。

请问:引起臭氧层减少的物质是哪一些物质?答案:①含氮氧化物;②致冷剂—氟利昂。

6、酸雨是指酸性降雨,其酸度在逐年增加,范围已从大、中城市发展到小城市和乡村,其危害性很大,是全球性的大气污染问题,引起了各国科学家高度的重视。

试回答:造成酸雨的最主要的气体是?答案:SO2。

7、1998年春天,香港、深圳近海和珠江口一带海域,“赤潮”过处,海水泛红,腥臭难闻,水中鱼类等动物大量死亡,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

请问:引起“赤潮”的主要原因是?答案:海水富营养化。

(含P洗涤剂无节制使用,而产生的工业和生活污水引起)。

环境保护随堂检测1.最近北京市为保护环境,减少冬季烧煤产生的SO2的排放量,以免污染大气,采用石灰或生石灰吸收SO2,生成工业上有用产品_石膏_措施。

2.防止酸雨的有效措施是(1)控制空气中__ SO2__气和_氮_的氧化物排放量,(2)还可以_植树造林_净化空气。

3.世界戒烟日订为 [ A]A.4月7日 B.5月31日 C.6月5日 D.6月26日4.我国酸雨区已占国土面积的40%以上,我国农业每年因遭酸雨而造成经济损失高达15亿多元。

为了有效控制酸雨,目前国务院已批准了《酸雨控制区和二氧化硫污染控制区划分方案》等法规,你认为减少酸雨产生的途径可采取的措施是 [ C]①减少煤作燃料②把工厂烟囱造高③燃料脱硫④在已酸化的土壤中加石灰⑤开发新能源A.①②③ B.②③④⑤ C.①③⑤ D.①③④⑤5.汽车排放的大量CO2使温室效应增强,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C ]A.如果没有地球自然温室效应,大多数的生命都将不存在B.全球工业发展,造成温室效应的增加,导致全球变暖C.限制发展中国家的工业气体排放,可以使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趋于稳定水平D.森林能大幅度地吸收CO2,可缓解全球温室效应的危机6.近年来,我国许多城市禁止汽车使用含铅汽油,其主要原因是 [C ]A.提高汽油燃烧效率 B.降低汽油成本 C.避铅污染大气 D.铅资源短缺7.对水污染叙述错误的是 [ B]A.水污染的程度,是由其溶氧量来测定 B.水污染的金属元素如汞、镉、铅等的含量极少,不会对生物构成伤害C.使用含磷洗衣粉,会造成河水、湖水污染,使海藻疯狂生长、鱼类死亡D.工业冷却水所排出的热水危害水生生物8.下列所述情况可能引起水污染的是 [ D]①城市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

②农业生产中农药,化肥使用不当。

③海上油轮石油泄漏。

④工业生产中废液、废渣、废气的排放A.只有①② B.只有①④ C.只有②④ D.①②③④9.我国南方城市河流被污染的主要污染源有:①工业污水排放②生活污水造成的污染③生活垃圾造成污染④酸雨造成的污染⑤工业废渣造成的污染以上正确的是 [C ]A.①②③⑤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⑤ D.②③④⑤10.保护环境,提高环保意识,人人有责,从你自身做起,从日常生活中你能做到哪些?不吸烟、不乱扔杂物、多使用再生纸、使用无磷洗衣粉、废电池回收等。

附八大公害事件公害事件(publie nuisance events):因环境污染造成的在短期内人群大量发病和死亡事件。

1、马斯河谷事件 1930年12月1~5日比利时马斯河谷工业区工业区处于狭窄的盆地中,12月1~5日发生气温逆转,工厂排出的有害气体在近地层积累,三天后有人发病,症状表现为胸痛、咳嗽、呼吸困难等。

一周内有60多人死亡。

心脏病、肺病患者死亡率最高。

2、多诺拉事件 1948年10月26~31日美国宾夕法尼亚洲多诺拉镇该镇处于河谷,10月最后一个星期大部分地区受反报旋和逆温控制,加上26~30日持续有雾,使大气污染物在近地层积累。

二氧化硫及其氧化作用的产物与大气中尘粒结合是致害因素,发病者5911人,占全镇人口43%。

症状是眼痛、喉痛、流鼻涕、干咳、头痛、肢体酸乏、呕吐、腹泻,死亡17人。

3、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 40年代初期美国洛杉矶市全市250多万辆汽车每天消耗汽油约1600万升,向大气排放大量碳氢化合物、氮氧化物、一氧化碳。

该市临海依山,处于50公里长的盆地中,汽车排出的废气在日光作用下,形成以臭氧为主的光化学烟雾。

4、伦敦烟雾事件 1952年12月5~8日英国伦敦市 5~8日英国几乎全境为浓雾覆盖,四天中死亡人数较常年同期约多40000人,45岁以上的死亡最多,约为平时3倍;1岁以下死亡的,约为平时2倍。

事件发生的一周中因支气管炎死亡是事件前一周同类人数的9.3倍。

5、四日市哮喘事件 1961年日本四日市 1955年以来,该市石油冶炼和工业燃油产生的废气,严重污染城市空气。

重金属微粒与二氧化硫形成硫酸烟雾。

1961年哮喘病发作,1967年一些患者不堪忍受而自杀。

1972年市共确认哮喘病患者达817人,死亡10多人。

6、米糠油事件 1968年3月日本北九洲市、爱知县一带生产米糠油用多氯联苯作脱臭工艺中的热载体,由于生产管理不善,混入米糠油,食用后中毒,患病者超过1400人,至七八月份患病者超过5000人,其中16人死亡,实际受害者约13000人。

7、水俣病事件 1953~1956年日本熊本县水俣市含甲基汞的工业废水污染水体,使水俣湾和不知火海的鱼中毒,人食用毒鱼后受害。

1972年日本环境厅公布:水俣湾和新县阿贺野川下游有汞中毒者283,其中60人死亡。

8、痛痛病事件 1955~1972年日本富山县神通川流域锌、铅冶炼厂等排放的含废水污染了神通川水体,两岸居民利用河水灌溉农田,使稻米和饮用水含镉而中毒,1963年至1979年3 月共有患者130人,其中死亡81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