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一化学第四节化学键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人教版

高一化学第四节化学键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人教版

高一化学第四节化学键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陕西省西乡二县第二中学化学教研室
教材依据:
人教版高一化学第五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第四节《化学键》(第一课时)
教学思想:
本节教学内容主要研究原子是怎样形成离子键,教学内容抽象,不容易理解,所以要求学生通过分析,讨论来理解形成离子键的静电作用,其实质不仅仅是静电引力,还包括静电斥力,从而更好的理解离子键;本节另一个重点是会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在电子式书写方面学生常常会出现很多错误,帮助学生正确书写电子式也是本节的另一个教学难点。

教学目标:
1、掌握离子键的概念。

2、掌握离子键的形成过程和形成原因。

3、能熟练地用电子式表示原子,离子以及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4、培养学生抽象思维和分析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
离子键,电子式
教学难点:
离子键的概念,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教学方法:
演示实验,引导探索,讨论法,归纳法
教学用具:
投影仪,电脑
教学过程:
[引入] 前面我们学习原子的组成结构和元素原子之间存在的一般规律,从而对形成物质的微观世界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我们知道任何物质都是由原子组成的,化学反应的本质就是原子之间的重新组合,那么原子又是怎样组成物质世界的呢?是不是任何原子都能反应形成物质呢?请大家思考并举例说明。

[学生] 讨论并回答
有的原子之间能反应有的不能。

学生甲:空气中有N2和O2,他们没有反应,说明N和O 原子之间不反应;
学生乙:H2和CL2在黑暗环境中不反应,光照或点燃才反应;
学生丙:惰性气体原子很难与其他物质反应;。

[教师] 在化学反应中有的原子相遇能结合生成新的物质,有的原子相遇却不能相互结合,这说明在能组合的原子和原子之间,一定有某种作用的存在,才能使原子和原子相互结合成新的分子和新的物质。

而原子和原子组合时,相邻的原子之间所存在的强烈的相互作用,我们又称其为化学键,这也是我们本节课所要讲的内容。

[板书]第四节化学键(第一课时)
[教师]根据原子和原子相互作用的实质不同,我们可以把化学键分为离子键、共价键等不同的类型,首先我们来学习离子键。

[板书]一、离子键
[教师] 请大家回忆一下钠在氯气中燃烧的现象以及产物。

[投影] 学生观看钠在氯气中燃烧的录象。

[学生] 钠在加热的情况融成一个小球,当把盛有黄绿色气体的集气瓶扣于预热过的钠上方时,钠剧烈燃烧,瓶中出现大量白烟,原来的黄绿色逐渐消失!生成氯化钠晶体。

[教师] 氯化钠是由Cl-和Na+构成的,是常见的离子化合物,下面我们就通过氯化钠的形成来探究离子键的形成过程。

[思考讨论] 请大家分别画出Na 和CL的原子结构示意图,试解释氯化钠是怎样形成的?
[学生] 反应过程中,Na失去一个电子变成Na+ 而达到稳定结构,CL得到一个电子变成CL-而达到稳定结构,Na+和CL -相互吸引形成氯化钠
[教师] 同学们回答的很好,分析的很正确。

[电脑演示]
①钠原子最外层1个电子在核外高速运动,氯原子最外层7个电子在核外高速运动;
②钠原子与氯原子互相接近(发生反应);
③钠原子最外层1个电子跑到氯原子上去,钠原子变成带1个单位正电荷的阳离子,氯原子变成带1个单位负电荷的阴离子,由于静电作用而生成氯化钠。

[教师]从原子结构分析氯化钠的形成过程,我们可以看出在钠跟氯气反应时,由于钠元素的金属性很强,在化学反应中钠原子易失掉一个电子而形成8电子稳定结构;而氯元素的非金属性很强,在化学反应中氯原子易得一个电子而形成8电子稳定结构。

当钠原子和氯原子相遇时,钠原子的最外电子层的1个电子转移到氯原子的最外电子层上,使钠原子和氯原子分别形成了带正电荷的钠离子和带负电荷的氯离子。

这两种带有相反电荷的离子通过静电作用,形成了稳定的化合物。

我们把阴、阳离子结合成化合物时的这种静电作用,叫做离子键。

[板书]使阴、阳离子结合成化合物的静电作用,叫做离子键。

[讨论] 请大家分析在氯化钠晶体中,Na+和Cl- 间存在哪些作用力?仅仅只有静电引力吗?
[学生] 还存在电子与电子,原子核与原子核之间的斥力。

[教师] 很正确,当阴阳离子靠近时,引力大于斥力,到一定程度时,斥力大与引力,阴阳离子有远离,就这样,阴阳离子不断的振动,当引力和斥力达到平衡时就形成了离子键,形成离子化合物。

[提问] 氯离子和钠离子通过离子键形成了离子化合物——氯化钠,那么钠和氯气反应生成的氯化钠是分子吗?
[学生阅读资料后回答]
[学生]氯化钠晶体中不存在氯化钠分子,只有在蒸气状态时,才有氯化钠分子。

[电脑展示]氯化钠晶体的立体动画
[教师] 在氯化钠晶体中,每个氯离子的周围都有6个钠离子,每个钠离子的周围都有6个氯离子,钠离子和氯离子互相交替,形成了氯化钠晶体,亦即氯化钠晶体中不存在单个的氯化钠分子。

[过度] 我们知道,化学反应的本质是原子之间发生了重新组合,原子之间变化的仅仅只是最外层电子数,也就是价电子发生了变化,为了更好的体现出化学反应的本质,我们引入了“电子式”。

[板书]二、电子式
[教师]在元素符号周围用小黑点(或×)来表示原子的最外层电子的式子叫电子式。

如Na、Mg、Cl、O的电子式我们可分别表示为:
[练习] 请大家写出1—10号元素原子的电子式以及Na+, Mg2+ ,Al3+ ,S2- ,CL-的电子式[学生] 在练习本上联系。

[教师] 指导学生书写电子式并纠正错误。

[教师]现在我们能用电子式表示原子或离子,那么,我们就可以很方便地用电子式来表示出离子化合物氯化钠的形成过程。

[板书]
[教师]上述式子中的“+”表示“相遇”;“”表示电子转移的方向;“”
表示原子相遇形成的结果;即为氯化钠的电子式。

在电子式里面,阳离子的电子式与其离子符号。

阴离子的电子式要在元素符号周围标出其最外层的8个电子,并用方括号括起来,要在方括号的右上角标明该离子所带的负电荷数。

[学生练习并板书] 写出下面离子的电子式: Na+ Mg2+ Cl-,S2-
Na+ Mg2+
[教师]通过以上微粒电子式的书写,请大家试着总结用电子式表示粒子及用电子式表示化合物的形成过程时应注意的问题。

[学生总结教师板书]
1.离子须标明电荷数;
2.相同的原子可以合并写,相同的离子要单个写;
3.阴离子要用方括号括起;
4.不能把“→”写成“====”;
5.用箭头标明电子转移方向(也可不标);
作业:教材课后习题一,1,2,3,4;三,1。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