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心理健康电子小报

心理健康电子小报

心理健康电子小报 Corporation standardization office #QS8QHH-HHGX8Q8-GNHHJ8
心理知识
职高阶段是一个人一生发展中的黄金时代,在这里你们不光学习大量的基础知识、专业知识技能,而且生理上会发育成熟、心理上会迎来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

这个时期的成败会关乎到你一生的成败。

那么,我们如何去适应新的生活呢?
同学们,不知你们熟悉不熟悉非洲的草原:当晨曦来临的时候,狮子早早的醒了,用它强壮有力的身体练习奔跑,因为它知道:没有风一样的速度,便只有挨饿的份;而羚羊也深深的知道:如果
它不能快速地奔跑,它也只能面临被吃掉的
命运。

-------要生存,就要努力。

一、严格要求,养成习惯。

对于新生来说,适应新的学习生活的第
一步是欣然接受学校的管理制度,在心理上
消除抵触情绪,欣然接受新制度,培养良好的遵守纪律习惯,有助于自己控制能力和毅力的培养。

每当新生入学,老师们总能发现,学生在自习课上常常不知道该做什么,精神不集中,这是因为在初中阶段学生们没有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通常是老师领着学生做习题等等,而在高中,学生们需要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为自己制定学习计划、学会自我控制,更多地运用理性思维来解答问题。

二、发展特长,树立信心。

有不少同学由于成绩、家庭条件、长相、性格特点等方面的原因,有不同程度的自卑心理,如果这种心理不能及时消除的话,他们往往陷入在成长的泥潭中不能自拔。

这时,同学们如果不能平衡自己的心态,或认为自己不行或自己的命运不好,就会失去自我发展的动力。

你的心态始终处在劣势之中,那么你的成长也会处在停滞不前或退步之中。

那么怎么样寻找自己的优势资源呢?
1、抓住并珍惜每一个自我发展的机会,
积极关注:象入学教育、军训、新教师上的第一
堂新课程等等;2、寻找并深入发展自己的独特
优良品质;3、认为自己很优秀,能够以积极的心态来面对自己的长处和不足;4、善于利用自己周围的家庭、学校、社会的一切
资源。

三、规划人生,胸怀广阔。

现在有不少学生,学习动力不足,一方面是因为学校或家庭原因造成学生对学习没兴趣,另一方面是因为很多学生不明白为什么学习,学习目的不明确,容易产生畏难情绪,因此上学习没有动力。

规划人生就是要成为你心中想成为的那个人,目前,社会上的职业有上万种之多,为我们创造了广阔的施展个人才华的空间,而那些在各行各业展露头脚的强者,无不是怀揣梦想,过早规划人生的有准备的人。

也许你现在的想法幼稚,但若干年后,经过努力你真的会成功。

人不可无目标,目标不可不广大,它就象人生小船的帆,伴你在人生的海洋里远航。

有了大目标,胸怀才会广阔,胸怀广阔了,才能站得高看得远。

这样,你的成长和学习才会有不竭的动力、才会拿得起、放得下,才会使人生精彩,才会使生活增色,才不会因成长中的小事而使我们偏离人生的航线,才不会因小的挫折而迷失自我。

四、自我激励,成为强者。

只有有了不断自我激励,才会有强者的心脏,只有有了强者的心脏,才会成为强者。

现将一些做法列出供同学们参考:
1、走路时昂首挺胸,相信自己是独特而又有能力的;
2、情绪低落时,要学会发泄,或到一个环境优美的地方,让自己改变一下心境;
3、每天起床的第一件事就是告诉自己,今天是多么美好的一天,我一定能过得快乐,并且学有所获;
4、干一件事情前,要不断告诉自己:“我能行”,
干好一件事情后,要鼓励自己:“我是强者”;
5、遇到困难时,要相信通过自己的
努力一定会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心理健康的10条标准
我国知名心理学家郭念锋先生提出了心理健康的10条标准:
一、周期节律性。

人的心理活动在形式和效率上都有着自己内在的节律性,比如白天思维清晰,注意力高,适于工作;晚上能进入睡眠,以便养精蓄锐,第二天工作。

如果一个人每到了晚上就睡不着觉,那表明他的心理活动的固有节律处在紊乱状态。

二、意识水平。

意识水平的高低,往往以注意力水平为客观指标。

如果一个人不能专注于某种工作,不能专注于思考问题,思想经常开小差或者因注意力分散而出现工作上的差错,就有可能存在心理
健康方面的问题了。

三、暗示性。

易受暗示性的人,往往容易被
周围环境引起情绪的波动和思维的动摇,有时表
现为意志力薄弱。

他们的情绪和思维很容易随环境变化,给精神活动带来不太稳定的特点。

四、心理活动强度。

这是指对于精神刺激的抵抗能力。

一种强烈的精神打击出现在面前,抵抗力低的人往往容易遗留下后患,可能因为一次精神刺激而导致反应性精神病或癔症,而抵抗力强的人虽有反应但不致病。

五、心理活动耐受力。

这是指人的心理对于现实生活中长期反复地出现的精神刺激的抵抗能力。

这种慢性刺激虽不是一次性的强大剧烈,但却久久不消失,几乎每日每时都要缠绕着人的心灵。

六、心理康复能力。

由于人们各自的认识能力不同,人们各自的经验不同,从一次打击中恢复过来所需要的时间也会有所不同,恢复的程度也有差别。

这种从创伤刺激中恢复到往常水平的能力,称为心理康复能力。

七、心理自控力。

情绪的强度、情感的表达、思维的方向和过程都是在人的自觉控制下实现的。

当一个人身心十分健康时,他的心理活动会十分自如,情感的表达恰如其分,词令通畅、仪态大方,既不拘谨也不放肆。

动机的寓言:为谁而玩
一群孩子在一位老人家门前嬉闹,叫声连天。

几天过去,老人难以忍受。

于是,他出来给了每个孩子25美分,对他们说:“你们让这儿变得很热闹,我觉得自己年轻了不少,这点钱表示谢意。


孩子们很高兴,第二天仍然来了,一如既往地嬉闹。

老人再出来,给了每个孩子15美分。

他解释说,自己没有收入,只能少给一
些。

15美分也还可以吧,孩子仍然兴高采烈地走了。

第三天,老人只给了每个孩子5美分。

孩子们勃然大怒,“一天才5美分,知不知道我们
多辛苦!”他们向老人发誓,再也不会为他玩了!
【心理点评】人的动机分两种: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

如果按照内部动机去行动,我们就是自己的主人。

如果驱使我们的是外部动机,我们就会被外部因素所左右,成为它的奴隶。

在这个寓言中,老人的算计很简单,他将孩子们的内部动机“为自己快乐而玩”变成了外部动机“为得到美分而玩”,而他操纵着美分这个外部因素,
所以也操纵了孩子们的行为。

寓言中的老人,像不像是你的老板、上司而美分,像不像是你的工资、奖金等各种各样的外部奖励
如将外部评价当作参考坐标,我们的情绪就很容易出现波动。

因为,外部因素我们控制不了,它很容易偏离我们的内部期望,让我们不满,让我们牢骚满腹。

不满和牢骚等负性情绪让我们痛苦,为了减少痛苦,我们就只好降低内部期望,最常见的方法就是减少工作的努力程度。

一个人之所以会形成外部评价体系,最主要的原因是父母喜欢控制他。

父母太喜欢使用口头奖惩、物质奖惩等控制孩子,而不去理会孩子自己的动机。

久而久之,孩子就忘记了自己的原初动机,做什么都很在乎外部的评价。

上学时,他忘记了学习的原初动机———好奇心和学习的快乐;工作后,他又忘记了工作的原初动机———成长的快乐,上司的评价和收入的起伏成了他工作的最大快乐和痛苦的源头。

切记:外部评价系统经常是一种家族遗传,但你完全可以打破它,从现在开始培育自己的内部评价体系,让学习和工作变成“为自己而玩”。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