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分子热运动教案
第二节【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和分子热运动。
2、知道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力。
3、能识别扩散现象,并能用分子运动论的观点进行解释。
过程方法
1、通过演示实验说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
则的运动。
2、通过演示实验使学生知道物体的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
越剧烈。
通过演示实验以及与弹簧的弹力类比使学生了解分子之间既存在斥力又存在引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用演示实验激发学生对大千世界的兴趣,使学生了解通过直接感知的现象,可以认识无法直接感知的事实。
教学重点: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教学难点: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力
教学用具:
分子内聚力演示器、烧杯、水、墨水等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情境引入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一些现象,例如墙里开花墙外香;炒菜时香气四处飘逸;到医院时闻到一股药味等,同学们还能举出其它的一些例子吗?这些现象为什么?
合作探究
前面我们学过了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物理学中所说的分子包括多原子分子和单原子分子,分子很小,是肉眼根本看不到的,在一个物体中,分子的数目是巨大的,这么多的分子在物体中处于什么状态呢?提出你自己的猜想并说明自己的根据。
(例如这些分子是运动的或者这些分子是静止的。
)一、扩散现象
让学生观看教师用书的视屏资源(2)观察空气和二氧化氮的学生体会各个
例子,举例并力
图解释这些现
象。
思考、讨论、猜
想、回答,
学生观看视频,
感受各种扩散
现象的过程,总
结扩散的定义,
分析推理物体
内部分子的运
动情况。
从学生熟
悉的例子
入手,学习
新知。
学会猜想
必须是有
根据的。
联
系实际现
象。
让学生感
受各种情
况的扩散
现象,更形
象具体。
固
体、液体、
气体扩散
快慢的比
较。
扩散现象;水和硫酸铜溶液的
扩散;金和铅的扩散。
教师和学生一起分析各种扩散
现象,向学生说明(1)气体的
扩散现象:二氧化氮是红棕色、
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要
注意把装有二氧化氮气体的瓶
子放在空瓶子下面,由于二氧
化氮气体密度大,这样可以排
除重力的干扰。
(2)液体的扩
散:观察两种液体之间的部分。
(3)固体的扩散。
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结论:1、气体扩散最快,其次是液体,固体最慢。
2、两种物质相互接触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做扩散现象。
3、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二、影响扩散快慢的因素
提出问题:我们已经了解了什么是扩散现象,那么对同样的一个扩散实验,能否改变一个因素,从而改变扩散进行的快慢呢?同学们自己能设计实验来探究这个问题吗?
演示:墨水在温度不同的水中扩散快慢。
由实验引入热运动的概念。
由于分子的运动跟温度有关,所以这种无规则运动叫做分子的热运动。
温度越高,热运动越剧烈。
三、分子间的作用力
提出问题:既然分子在运动,学生阐述自己
的结论
对可能影响扩
散快慢的因素
进行猜想,并提
出自己的想法
和猜想的理由,
对自己的猜想
提出验证的方
法。
观察实验现象
,猜想产生这
种实验现象背
后隐藏着那些
物理规律以及
与分子运动有
关的因素
学生猜想并叙
述猜想的理由,
设计验证猜想
的方法。
让学生学
会自己总
结
说明通过
直接感知
的现象,推
测无法直
接感知的
事实是研
究物理问
题的常用
方法
通过实验
学会分子
之间有引
力和斥力
把抽象的
东西形象
化是研究
那么固体和液体中的分子为什
么不会飞散开,而总是聚合在一起,保持一定的体积呢?既然物体里的分子能够运动,则说明分子之间有间隙,为什么物体既不容易压缩又不容易拉伸固体和液体呢?
演示实验:1、分子之间有引力,将两个铅柱的底面削平、削干净,然后紧紧地压在一起,两块铅就会结合起来,甚至下面吊一个重物都不能把它们拉开。
2、观看教师用书视频资源2,由弹簧连接的小球间的作用力说明分子之间既有引力又有斥力。
结论:分子之间既有引力又有斥力,当分子间的距离很小时,作用力表现为斥力;当分子之间的距离稍大时,作用力表现为引力;如果分子相距很观察实验现象
理解分子之间
有引力
观看视频资源
理解分子之间
既有引力又有
斥力
学生谈谈自己
学到了什么
物理问题
的常用的
方法
回顾新知
纳入知识
系统
远时,作用力就变得十分微弱,可以忽略。
平时我们很少看到两个物体能粘到一起,就是因为分子间的引力作用距离很小,在分子间离得很近时才能明显地显示出来。
课堂小结
解释开头所提出的问题
课堂练习一、动手动脑学物理。
二、补充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