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内科感染性疾病经验治疗

内科感染性疾病经验治疗


★ CZD
2.0 负荷量 30min,此后6.0持续滴注
★ Pip/Tzb 3.375 q4h 滴注4h;或4.5 q6h,滴注4h
★ Colistin 5mg/kg 首剂,此后2.5mg/kg q12h
★ Amp/Sulb 3.0 滴注 q4h (MDR-A.b)
★ Tigecyclin 100mg首剂,此后50mg q12h
Thomas et al. Antimicrob Agents Chemother1998;42:521–527
6
铜绿假单胞菌敏感性折点没有改变
8
Jonh Hopkins 2012-2013抗生素指南
MDR和产KPC酶耐碳青霉烯酶GNB
★ MEP
2.0 q8h 滴注3h
★ CFP
2.0 负荷量 30min,此后6.0持续滴注
10
本指南关于剂量的推荐
安全性较高的药物适当放宽:如 头孢他啶/吡肟 2.0IVgtt,q12-8h
安全性可能存在“隐忧”的药物取谨慎态度:如 左氧氟沙星暂未推荐750mg qd; 环丙沙星400mgIVgtt q12h(美国400mg q8h); 阿米卡星0.2IVgtt q12-8h(美国15~20/kg.d-1) 等剂量在本指南均未推荐
11
《指南》编写的基本考虑 主要内科感染性疾病经验性治疗概述 如何实践经验性治疗与病原治疗的结
合与转换?
12
呼吸系统感染
上呼吸道感染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病毒感染,无抗菌治疗指征
★急性咽炎/扁桃体炎:必须覆盖
溶血性链球菌,青霉素、大环 感冒/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抗菌治疗指征 内酯类、头孢菌素,疗程不短 •症状持续超过1周
于10天(阿奇霉素除外)
•白细胞增高
说明:普通感冒、鼻窦炎、中耳 •黄脓涕/痰
炎置于耳鼻咽喉感染。 •伴严重基础疾病,如Ⅱ级以上COPD
13
呼吸系统感染
社区获得性肺炎(CAP)
★病情严重性评估,决定治疗场所(CURB65评分); 住院患者及时实施转换治疗;
★基本要求覆盖肺炎链球菌和非典型病原体: ß-内酰胺类+大环内酯类Vs呼吸喹诺酮类优劣存 在争议;
患者评分为2,死亡风 评分系统
险达9%
0 或1
2
3+
考虑入院治疗
患者评分>2死亡风险更 高(>19%)
组1 死亡率低
(1.5%)
(n=324, 死亡=5)
组2 死亡率居中
(9.2%) (n=184, 死亡=17)
组3 死亡率高
(22%) (n=210, 死亡=47)
20 (ciprofloxacin, cefmenoxime, ceftazidime, ciprofloxacin plus
piperacillin, ceftazidime plus
0 tobramycin)
0
5
10
AUC0–24h:MIC <100
15
20
Days from initiation of therapy
100 g/mL
10
浓 度
1
MIC=16g/mL
0.1 0
8
16
24
32
40
时间(h)
2g, q8h, 3h点滴
%T>MIC
MDR洋葱伯克霍尔德菌
40%
Kuti, J.L., et al. Pharmacotherapy, 2004; 24(11):1641-5.
5
Probability of Developing Resistance
碳青霉烯类 20-30% 40-50%
0 时间(小时)
Craig WA: Clin Infect Dis 26: 1-12, 1998.
3
Ambrose PG, Owens RC, Grasela D: Med Clin North America. In-press.
PK/PD指导抗生素临床应用
反映抗感染治疗新进展,特别是基于PK/PD的研究, 对某些药物的应用方案(剂量、频次)作了新的推 荐,与说明书、药典、教科书略有不同,符合当今 耐药时代合理、正确用好现有抗菌药物的要求。
2
抗生素的药动学/药效学参数
药 物浓度
MIC
Cmax
Peak:MIC- 氨基糖甙 Cmax/MIC 8~12,临床有效率90% 临界值:Cmax/MIC 10~12
★住ICU患者应区分有无铜绿假单胞菌危险因素,从 而选择不同治疗,并要求覆盖军团菌。
14
治疗场所选择:CURB-65评分系统
患者评分0-1分,死亡
符合以下任一因素: C-意识障碍*
率<2%
U-尿素氮 >7 mmol/l R-呼吸频速 ≥30/min
可能适合家庭护理 CURB-65
B-血压 (SBP <90 mmHg or DBP ≤60 mm Hg) 年龄 ≥65 years
PK/PD 调整
PK/PD 未调整°
°无血清浓度 * 从诊断感染起
总住院 天数*
11 (7-16)
16 (9-23 )
失败
病死率
39/223 (17.5%) P<0.01
147/457 (31.9 %)
4.9 % P<0.1
10.1%
Scaglione F. I有效的临床病例
AUC:MIC(AUIC)- 氟喹诺酮、糖肽类 AUIC <125,细菌清除率<30% AUIC>125,细菌清除率80% 临界值AUIC >125(糖肽类>400)
AUC T
T>MIC - ß内酰胺类、大环内酯
类(除外阿奇)、糖肽类、利奈唑胺
抑菌效应 杀菌效应
青霉素类 30%
50%
头孢菌素 35-40% 60-70%
内科感染性疾病经验 治疗
作为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技术支撑体系建设的核心技 术文件之一,为临床抗感染治疗提供更具体、更直 接的指导和参考;
体现中国抗感染治疗(包括细菌耐药)的特点和临 床实践,同时参考国际文献,包括桑福德抗微生物 治疗指南《热病》,但不是《中国版热病》;
凡属于《中国国家处方集》的药物按其适应证都予 列入。在省市抗菌药物遴选目录下为临床提供多种 选择;
Probability of remaining
susceptible (%)
100
AUC0–24h:MIC 100
80
60
40 Data from 107 acutely ill patients with
nosocomial RTIs treated with 5
different antibiotic regimens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