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仓位控制,然后学技术分析,再学主力心理,可大成!在股市研究的领域中,心理学是较晚才受到重视的一部分。
早期股市并不太热门时,投资方式多为长期投资,著重的是股利,只需基本面分析就够了;后来股市逐渐蓬勃发展,参与者眾,上市股票家数增加,投资人逐渐改由股票价差获利,为了掌握适当的买进卖出时机,技术分析出现了,基本面分析几乎沦为技术分析的一部份。
后来股市的规模逐渐扩大,主力们发现散户的力量是很强大的,然而散户的讯息相对上是较封闭的,若能确切的掌握散户心理,炒作股票时就能事半功倍,而一些简单的技术分析理论,就成了主力营造气氛的利器,就指数而言,也产生了「心理关卡」一词。
同样的,散户也会推测主力的心理,试著提高获利。
不过现在的股市心理学则偏向散户对散户的心理研究。
心理学可说是由人去研究人,人是多变的,股市心理学当然也就不会无聊了。
不过我们希望您再读本文时,能多思考,最好是有创造性的思考。
本文的内容不能纯粹记忆,也不能纯粹以数理的型式思考,必须多一些人文方面的思考才行。
最后要说明的是,本文所叙述的内容,并非最正统而完整的股市心理学,只是一些较实用的部分而已,有兴趣深入研究的同学请自行参阅相关书籍。
第一节人们对合理股价的看法一般投资人对股价个看法大致可以分为以下数种:一、磬石理论:磬石理论的核心观念是,每一种投资工具,包括股票在内都有一个确定的内在标準,称为「真实价值」〈intrinsic value〉,可经由仔细分析目前和未来的展望而求出,而股价会根据真实价值作修正。
这种理论的关键就在於,真实价值是如何决定的?支持磬石理论的学者则提出了一套「折现」的观念,也就是未来的价值以一定比例换算成现值,而股价就是未来净值得现值。
这种理论是很理想的,不过在现实世界中,股价似乎并不怎麼遵守这个法则。
二、空中楼阁理论:空中楼阁理论是架构在凯因斯的经济学理论之上。
该理论认为:「物品的价值,决定於人们愿意以麼样的价格买它」,只要人们认为这个价格是合理的,它就被容许存在。
因此,空中楼阁理论反对去探讨股票的真实价值,而著重於投资大眾心理的分析。
更进一步的说,若想让股价上涨,一家公司只要未来远景看好,即使现在净值仍处於负值,股价依然能飆涨,这似乎吻合现代科技股、网路股大涨的现象。
但顾名思义,空中楼阁理论所建立的股价观念是虚幻的,因此很容易造成泡沫经济的现象,泡沫崩溃后所带来的金融危机更令人害怕。
亚洲金融风暴发生时,便有学者认为应拋弃凯因斯的理论,改走较保守的路线。
三、随机漫步假说〈Random Walk Hypothesis〉美国财务学家1950年代提出,此理论认为,股价复杂之程度近於随机变化,股价极难预测。
由此衍生出一个简单确重要的投资方法「买卖—持有策略(By and Hold)」。
其基本观念是:当投资人一有可供投资的资金时,便应立即买入股票,不要顾虑股价,买后便长期持有,需要大量资金时便卖出。
随机漫步理论所包含的另一种意义是:分析、预测都是无用的1970年代美国著名财务专家Fama所提出的效率市场观念,便为此作了很好的解释。
依据效率市场的观念,在一个资本市场中,所有能够影响股票价格的资讯都能迅速且完全的反映到股价上,在一个效率市场中,股价随时处於均衡状态,当投资人由各种管道接收讯息时,这些资讯皆已过时了,因此投资人大可不辛苦地收集和分析资讯。
第二节投资规划这裡所谓的投资规划,是指投资人在持有一支股票时,其心中之投资计划,心态等。
不同的人对同意支股票的投资态度有可能不同,而同一个人对不同股票的投资态度也常是不同的通常我们先以投资的时间作区分,再探讨其背后的心理因素及投资环境等相关课题。
一、极短期1. 期间:一个营业日内。
2. 心态:近乎於赌博。
3. 适合者:赌性坚强,不怕死的人。
4. 适合标的:瞬间强势股,通常成交量和週转率都很大。
5. 建议及需考量之因素:时机大好时,偶一为之可以,但夜路走多总会碰到鬼,玩多了小心把钱赌光。
尤其当冲者通常会掛进总额超过自己购买能力的股票,并预期在股价上涨后,於当日卖出〈隔日才交割〉。
倘若不如预期,便只有赔本、丙种垫款〈利息可能很高,且借钱后若股价不涨,还是环不出钱〉或违约交割〈造成信用不佳,后果严重〉三条路可走了,而其中又以赔本卖出佔大多数,因此常造成杀尾盘的情形,自己受害还连累别人。
二、短期1. 期间:数日至一週。
2. 心态:偏投机。
3. 适合者:自认没耐性者。
4. 适合标的:短线强势股,通场短期之内有许多人进出。
5. 建议及需考量之因素:同上,还是小心为妙。
三、中期1. 一周以上至一个月或一季。
2. 心态:较稳重,出现投资观念,但仍难脱玩股票之嫌。
3. 适合者:自认耐性有限者。
4. 适合标的:波段强势股,通常是有了不错且较长期的利多。
5.建议及需考量之因素:此种做法要大赚大赔的机率不会太高,是不错的方法。
但若运气不好,常在高峰买,谷底卖,那也够惨的。
四、长期:1. 期间:一季、半年、一年,甚至更久。
2. 心态:投资。
3. 适合著:閒钱不少的人4. 适合标的:经营著以稳扎稳打的态度经营,本业获利稳定。
5. 建议及需考量之因素:一般认为这是最好的投资方式,不过当别人已把股市搞得像赌场时,还是要参酌现实因素。
另外长期投资之资金,必须是餘裕的资金,否则若是在股价低点时急需用钱,那就不好了。
第三节散户投资人常犯的错误以上二节介绍了一些散户投资人玩股票的心态、型式等等,这节要介绍的是一些散户常见的错误,或许部分内容会让您觉得有事后诸葛的感觉,不过若您认真看待以下内容,多少可以避免一些明显而常见的错误。
1. 投机心态过重过度的槓桿操作、融资融券等的不当利用、追高杀底、过分注重消息面等,大体上在股市中都可归类於投机心态过重。
其实不只在散户投资人身上,银行的操作中,也有不少因为槓桿运用失利造成严重亏损,例如英国霸菱银行因为行员操作衍生性金融商品產生鉅额亏损而几近重整。
所以台湾股市规定平排以下不得放空,融资融券也有一定程度的限制(随股市热度由证交会调整公布)。
其他投机心态过重的例子当然还有很多,请自己发觉。
只是要记住一个准则:千万不要太贪心、太心急。
2. 追高杀低这是一班散户投资人最常见的错误,虽然人人皆知「贵出如粪土,贱取如珠玉」的至理名言,但当股票开始涨停板时,即使以爆出天量,又有谁不心动;而当股票连续数日跌停板时,即使净值明显高於股价,又有哪次不是疯狂杀出呢?如果您注意过股票盘面上的「买进/卖出」一项,就不难发现每当股票涨停时,买盘总是99,跌停时则常出现卖盘99的情况。
大家都认为涨停的股票后市一定看好,跌停的股票就一文不值,於是有了追高杀低的现象。
基本上,杀低的现象多少带有一点无奈的感觉…3. 被消息面误导总归起来应该归类於信心不足的结果。
不论是一直都十分具影响力的政治面,法人买卖超的标的,还是号子的小道消息,对台湾的股市投资人来说都是似乎很严重的大事,可说是有点悲哀。
股市心理学点滴分析股市的方法很多,较为主流的有技术分析和基本面分析,然而针对目前已存在一定泡沫的市场,二者都显得力不从心。
要想读懂目前的行情,股市心理分析似乎更重要。
因为在资金推动行情中,投资者的心理基本左右了市场的走势。
最常被引用的股市心理分析结果就是,当满大街的人都在谈论股票的时候,市场就见顶了。
然而让多数人困惑的是,“市场见顶”与“满大街的人谈论股票”并不一定同时发生。
实际上,在“满大街的人谈论股票”事件的后面,还存在着两种不同的现象,正是由于这两种不同的现象,决定了股市继续涨还是转为下跌。
我们可以这样判断,当“满大街的人谈论股票”,而且“手上还有钱准备买股票”时,市场一定还会涨;而当“满大街的人谈论股票”,但“手中已没有钱再买股票”时,市场就见顶了。
放开新基金发行后的火暴现象说明,目前仍属“满大街的人谈论股票,而且手上还有钱准备买股票”,所以这波行情难以刹住车。
从众的冲动情绪常常会战胜理智而引发错误。
许多投资者犯过以下错误:经过反复思考后终于决定要在第二天早上卖出手上的股票。
但当他踏入市场后,却又耳闻其它投资人对后势持乐观看法。
就在这一瞬间,他马上变卦,反而又买进了新的股票。
实际上,即使在一群特别聪明、相当沉稳多虑的人当中,从众的冲动情绪仍然能够发挥作用。
目前的冲动情绪仍然能够发挥作用。
目前市场就存在着较大的从众心理,这也是造成市场成交量持续于高位的一个原因。
现阶段,不只广大散户头脑发热,许多分析员也落入了股市心理所导致的陷阱中。
由于市场有效性的相对增加,上市公司业绩相对更透明一些,研究员给对股票价格预测的差别更大程度取决于估值水平――市盈率的确定,而对市盈率的判断可以说是纯粹心理性质的判断。
在对市场心理不了解的情况下,研究员只能承受着市场指数不断变化而不断将市盈率水平一改再改。
这种略显随意的预测实际上与过分看重现价或买入价有关,这也是多数投资者所常犯的错误。
投资者常常只从自己的买入价或现价出发来判断股票。
如果他买的股票从10元升到了20元,他会认为现在太贵了,如果降到5元,他会认为太便宜了,而那个在较早时间用另外价格买入了同样股票的人就完全从另一视角来看。
然而一种股票是贵是贱,只取决于这家公司最基本的数据和它的前景,投资者的买入价和现价严重影响了其对股票价格的理性预测,不断修改目标价格在所难免。
了解「主力心理學」之後的好處,並不見得一定是要讓散戶,跟著主力作手搶進殺出,反倒可以避免自己成為主力作手刀俎上的魚肉,達到趨吉避凶的效果。
這是一位股市奇人操作股票的經驗談,筆者認為或許可以給眾多股市散戶,在未來投資時的參考。
話說這位客戶是筆者一位業務員朋友,前一陣子經朋友介紹所認識的。
為什麼稱他是「奇人」?因為他向來只跟著主力作多或放空,從來就不與一般散戶同進出。
當然,或許這位客戶就是天賦異稟,但是據說,他也曾經在股市大賠過。
事後,這位客戶徹底地自我反省了一番,並且不斷地自我提問:「我就是散戶,為什麼我會被主力騙?既然大家都是看同一套技術分析,為何還有騙線的情況發生?於是,這位客戶花了很多時間,實際鑽研技術分析的相關指標。
例如他會去了解主力作手是如何影響技術分析的走向,像是:為什麼量縮一定是底部?量大就一是做頭?最低量後就一定會有最低價?為什麼有時媒體消息,會在股市頭部或底部時,與股價表現呈相反關係?最後,他歸納整理出一些技術價量中,會透露出主力蹤跡的端倪。
簡單來說,他認為某些技術指標之於主力作手,就等於大草原上野獸經過所留下的足印一樣,凡走過必留下痕跡。
至於一般散戶之所頻頻吃到主力作手的虧,首先就是看不到主力作手所留下的足跡;其次則是無法從足跡中,窺探出主力作手的意圖、心思,或是即將展開的獵殺行動。
例如在多頭市場的初升段,有主力作手介入的股票,其股價的變化一定是「每天小漲,並持續多日」,目的就是要消磨掉一般散戶的耐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