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林匹克运动与中国5
2.中国被迫中断与国际奥委会的关系
(1)第15届奥运会结束后,中国要求 国际 奥委会承认中华全国体育总会是中国在国际 奥林匹克事务中的惟一代表,取消对台湾 “奥委会”的承认。 (2)1954年,国际奥委会第49次全会再次讨 论中国代表权问题,以23票对2l票通过决议, 认中华全国体育总会为中国国家奥 委会。
三、中国现代奥林匹克事业
1.中国体育发展方针与奥林匹克运动 2.中国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组织体系 (1)国家体育总局 (2)中华全国体育总会 中华全国体育总会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群 众性的体育组织,是党和政府联系体育工作者 的纽带,是依法成立的非营利性的社团法人。 (3)中国奥林匹克委员会
四、中国奥林匹克运动活动体系
1979年11月27日,中国奥委会主席钟师统宣 布:中国奥委会接受国际奥委会决议,并将参 加1980年举行的奥运会。于是中国在国际奥委 会的合法席位在中断21年后得到恢复。
(3)中国抵制莫斯科奥运会
1979年12月27日,苏联悍然出兵侵略阿富汗,在国 际上引起了巨大反响,受到全世界的反对与指责。 为了表达世界人民爱好和平、捍卫奥林匹克和平宗 旨的立场,世界各国纷纷加入抵制莫斯科奥运会的 行列。中国作为热爱和平的国家,一向反对霸权主 义,主张世界和平,坚决反对苏联这种恃强凌弱的 侵略行径。1980年4月24日,中国奥委会宣布不派 运动员参加此届奥运会。
二、北京申办和举办奥运会
1.北京申办第27届奥运会失利 1991年2月26日,北京市政府和中国奥 委会决定向国际奥委会提出承办2000年第 27届奥运会的申请。 申办2000年奥运会的城市还有土耳其的 伊斯坦布尔、德国的柏林、澳大利亚的悉尼、 巴西的巴西利亚、英国的曼彻斯特等。由于 巴西利亚在考察团考察后被淘汰,因此只有 北京等5个城市参加最后角逐。
2.亚运会和其他大型运动会
(1)中国在亚运会上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自1982 年在印度新德里举行的第9届亚运会起,到2002年 在釜山的第14届亚运会,中国连续6届获得金牌总 数第1位,保持亚洲领先位置。 (2)中国还积极参加国际奥委会承认的各项体育 赛事,包括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世界中学生运动会、 伤残人奥运会及各单项运动赛事等。同时还承办国 际大型赛事。通过这些活动,中国为促进国际奥林 匹克运动的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3.北京申办和举办奥运会的意义
(1)它有助于进一步增强中国的国际影响 奥运会是对外交往的一个重要领域。为中国致力 世界和平事业,营造更有利于国家统一的国际环 境提供了更多的可能;为我国经济与国际接轨, 使我国企业走向世界,拓展国际市场创造了更加 有利的条件;为东西方文化的进一步交流与融合, 让世界了解中国,中国融人世界提供了新的动力。 (2)它有助于激发全国人民的爱国热情,增强民 族的凝聚力 (3)它有助于促进中国体育事业的发展
奥林匹克运动与中国(2)
1.中国运动员在奥运会上的出色表现 2.北京申办和举办奥运会 3.中国现代奥林匹克事业中 4.国奥林匹克运动活动体系 5.中国奥色表现
1.奥林匹克运会
1984年7月28日~8月12日,第23届奥运会在 美国洛杉矶举行。中国派出了353人的代表团出席, 其中运动员225人。这是新中国第一次全面正式参 加夏季奥运会。中国运动员在比赛中取得15枚金 牌、8枚银牌和9枚铜牌的优异成绩,在140个参赛 国家和地区的角逐中,金牌总数名列第4,极大振 奋了中国人民及海外华人,提高了中国体育的地 位。其中射击运动员许海峰获得此届奥运会的第1 枚金牌,实现了我国自1932年参加奥运会以来奥 运金牌“零”的突破,成为中国体育史上的划时 代事件。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初期的奥林匹克运动
1.新中国首次亮相奥运会 1952年7月19日,第15届奥运会在芬兰赫尔辛基举 行。新中国首次派出代表团参加奥运会。尽管新中国 首次参加奥运会历经艰难,也未能取得好的成绩,但 飘扬在奥运会会场上空的五星红旗却向全世界表明了 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参加奥运会的合法权利,同时表达 了中国人民热爱和平,同全世界人民加强友谊的良好 愿望。
2.中国奥林匹克运动的特点
(1)由冲突到融合,曲折的经历和曲线式的 发展 (2)形成了自己的奥运发展模式 (3)“举国体制”是中国奥林匹克运动发展 的保障 中国在经济上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其 体育社会化、市场化和产业化程度和水平尚 不足以支撑国家在奥运会和其他重大国际体 育赛事夺取好成绩的要求,举国体制是我国 体育事业和奥林匹克事业必要的选择。
2.北京成功申办第29届奥运会
1999年4月7日,北京向国际奥委会递交了承 办2008年第29届奥运会申请书。同年9月6日北 京2008年申办委员会成立。中国再次踏上申奥征 途。北京将“新北京、新奥运”作为申奥口号, 并提出了“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的 新理念。北京庄严承诺:将按照国际奥委会的规 定和《奥林匹克宪章》的要求,扎扎实实地进行 奥运会的各项筹备工作,为世界各地的运动员创 造一流的比赛环境与条件,为世界各国和地区的 朋友们提供最好的设施和服务,确保2008年奥运 会的成功举行。
奥林匹克运动与中国(1)
1.中国早期的奥林匹克运动 2.中华人民共和国初期的奥林匹克运动 教学重点:中国早期奥林匹克运动的基本特 征
一、中国早期的奥林匹克运动
1.奥林匹克运动在中国的萌芽 2.奥林匹克运动在中国的初步发展 1924年8月,全部由中国人组成 的全国性体育组织——中华全国体育协进会 (简称“体育协进会”)在上海成立 ; 1922年,国际奥委会选举了中国 体育界著名领导人、远东体协的发起人、远 东运动会会长王正廷为国际奥委会委员。
2.奥林匹克日长跑活动
国际奥委会将每年6月23日定为“国际奥林 匹克日”。1987年,中国奥委会组织了第1 届“中国奥林匹克日长跑”活动。至2004 年,已举办了18届,参加长跑活动的人数 超过200万。
五、中国奥林匹克运动的意义、特点与贡献 1.中国发展奥林匹克运动的意义 (1)促进中国的社会进步 一个民族要富强,要自立于世界民族 之林,就必须吸收世界上一切先进的思想、 文化和科学技术。 (2)推动中国体育事业发展 (3)促进中国的经济建设 (4)促进中国的和平统一及国际交往
(3)国际奥委会部分领导人坚持其错误立场, 中国被迫宣布不参加本届奥运会。 (4)为了抵制“两个中国”的阴谋,维护国家 主 权,1958年8月19日,中国奥林匹克委员会(中 华 全国体育总会)发表声明,宣布断绝与国际奥委 会的关系。与此同时,中华全国体总出于同样 的原因,宣布退出国际游泳、田径、篮球、举 重、射击、摔跤、自行车联合会及亚洲乒乓球 联合会8个国际体育组织。董守义也辞去了国际
3.中国对奥林匹克运动的贡献
(1)推动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与普及 今天,奥林匹克运动在中国家喻户晓,奥林 匹克精神深入人心,全国人民衷心支持和拥护奥 林匹克事业,支持北京举办奥运会。奥林匹克运 动在中国的普及和开展,有力地推动了奥林匹克 运动的发展,提高了奥林匹克运动的影响和地位。 (2)促进了奥运会成绩和水平的提高 (3)丰富了奥林匹克运动的文化内涵
(2)各古屋决议与中国恢复在国际奥委会的 合法席位
1979年10月25日,国际奥委会执委会在日本名古屋市 举行会议,通过了恢复中国在国际奥委会合法席位的 决议,批准了波多黎各会议的有关建议。确认代表全 中国奥林匹克运动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奥委会,正式 名称为“中国奥林匹克委员会”,会址北京,使用中 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旗与国歌;设在台北的奥委会将作 为中国的一个地方性机构留在国际奥委会内,其正式 名称为“中国台北奥林匹克委员会”,会址台北,不 得使用原来的旗、歌和会徽,其新的会旗、会歌和会 徽均须经国际奥委会批准。
1.国内大型综合性体育比赛 (1)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运动会 (2)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冬季运动会 (3)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运动会 (4)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工人运动会 (5)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运动会 (6)中华人民共和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 (7)中华人民共和国大学生运动会 (8)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学生运动会
3.中国在奥林匹克运动合法席位的恢复
(1)为恢复中国在国际奥委会合法席位的努力 “乒乓外交”,打破了中、美两国外交关系的坚 冰,改善了中国的国际关系。1971年10月25日,第 26 届联合国大会以压倒的多数通过恢复中华人民共和 国合法席位的决议。外交上的重大成就与国际关系 的不断改善,为恢复中国在国际奥委会及其他国体 育组织的合法席位创造了有利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