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七年级数学思维导图A4

七年级数学思维导图A4

概念:求n个相同因数的积的运算,叫做乘方。乘方的结果叫做幂,在an中,a叫底数,n叫做指数。
“奇负偶正”的口决的应用。
5.有理数混合运算。
(1)先乘方,再乘除,最后加减
(2)同级运算,从左到右
(3)如果括号,先做括号内的运算。安小,中,大括号依次进行
以上运算顺序可记为“从左到右,从高(级)到低(级)”,从小(括号)到大(括号)。
基础练习
练习1 >>>---------------------------------------------------------------------------------
判断: 一定是正数, 一定是负数。()
练习2>>>---------------------------------------------------------------------------------
1
有理数
知识导航
预习笔记
1.正数与负数。
正数:像3、1、+0.33、27%等数叫做正数。正数都大于0。
负数:正数前面加上“-”(读做负)的数,叫负数。负数都小于0。
0即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用正负数表示相反意义的量:如果正数表示某种意义,那么负数表示它相反意义,反之亦然。相反意义的量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相反意义;一是相反意义基础上要有量。
易错点2:去分母:漏乘不含分母的项.
易错点3:移项忘记变符号.
基础练习
练习1>>>---------------------------------------------------------------------------------
解方程:
练习2>>>---------------------------------------------------------------------------------
计算:
练习2>>>---------------------------------------------------------------------------------
已知 , ,且 , ,求 的值.
基础练习答案
练习1 >>>---------------------------------------------------------------------------------
练习3>>>---------------------------------------------------------------------------------
原式=
练习4>>>---------------------------------------------------------------------------------
原式=
3
实数知识导航预习源自记1. 平方根如果一个数的平方等于 ,那么这个数叫做 的平方根,也就是说 ,则 就叫做 的平方根。
总结:一个正数有两个平方根,且互为相反数,零的平方根是零;负数没有平方根。
2. 算术平方根
一般地,如果一个正数 的平方为 ,即 ,那么这个正数 叫做 的算术平方根,规定0的算术平方根为0
原式=
练习2>>>---------------------------------------------------------------------------------
4
代数式
知识导航
预习笔记
1.代数式。
用基本运算符号把数或表示数的字母连结而成的式子叫做代数式,单独一个数也叫代数式。
2.单项式。
2.有理数。
有理数:整数和分数统称有理数。
注:(1)正数和零统称非负数(2)负数和零统称非正数(3)正整数和零统称非负数(4)负整数和零统称非正整数
3.数轴。
数轴:规定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的直线。
有理数与数轴上点的关系:一切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点表示出来,在数轴上,右边的点所对应的数总比在左边的点对应的数大。
解方程:
练习3>>>---------------------------------------------------------------------------------
解方程:
基础练习答案
练习1>>>---------------------------------------------------------------------------------
3. 立方根
如果一个数的立方等于 ,那么这个数叫做 的立方根,也就是说,若 ,则 就叫做 的立方根。
总结:任何一个数都有一个算术平方根,正数的立方根都为正数,负数的立方根为负数,0的立方根为0。
基础练习
练习1 >>>---------------------------------------------------------------------------------
原方程的解为
6
曲线几何初步
知识导航
预习笔记
1.经过两点有一条而且只有一条直线。(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2. 在所以连结两点的线中,线段最短。(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3.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
4.对顶角相等。
5.在同一平面内,过一点有一条而且仅有一条直线垂直于已知直线。
7
期末测评
非常挑战
3.多项式。
几个单项式的和称为多项式
项:其中每一个单项式都是该多项式的一个项,多项式中的各项包含它前面的符号,多项式中不含字母的项叫常数项。
次数:多项式里,次数最高项的次数就是这个多项式的次数
4.整式。
单项式和多项式统称整式。
5.合并同类项。
把多项数中同类项并成一项,叫做合并同类项。
合并同类项时只需把系数相加,所含字母和字母指数不变。
原方程的解为
练习2>>>---------------------------------------------------------------------------------
原方程的解为
练习3>>>---------------------------------------------------------------------------------
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正数大于一切负数。
注意数轴上的点不都代表有理数,如:
4.相反数。
相反数: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互称相反数。特别的,0的相反数为0。
5.绝对值。
数轴上表示 与原点的距离叫数 的绝对值,记作
6.倒数,负倒数。
倒数:乘积为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 互为倒数,则 ,反之则亦然。
倒数是成对出现的,单独一个数不能称为倒数,互为倒数的两个数乘积一定是1,0没有倒数。
负倒数:乘积为-1的两个数互为负倒数, , 互为倒数,则 ,,反之则亦然。
2
有理数的运算
知识导航
预习笔记
1.有理数的加法。
有理数的加法法则。
有理数的加法运算步骤:1、确定符号2、求和的绝对值
运算技巧:
1、分数与小数均有时,应化为统一形式;
2、带分数可分为整数与分数两部分参与运算;
3、多个数相加时,若有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可先结合相加得零;
判断: 为有理数,那么下列一定是正数的是()
A. B. C. D.
练习3>>>---------------------------------------------------------------------------------
计算:
练习4>>>---------------------------------------------------------------------------------
5.解一元一次方程。
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1)去分母;(2)去括号;(3)移项;(4)合并同类项;(5)未知数的系数化为1.
这五个步骤在解一元一次方程中,有时可能用不到,有时可能重复使用,也不一定按从上到下的顺序进行,要根据方程的特点灵活运用.
易错点1:去括号:括号前是符号时,括号里各项均要变好.
(1) 的值是-243.
(2) 的值2.
(3) 的值-121.
5
一元一次方程
知识导航
预习笔记
1.等式。
等式的概念:用符号来表示相等式子的等式,叫做等式。
2.等式的类型。
(1)恒等式:无论用什么数值代替等式中的字母,等式总能成立。
(2)条件等式:只能用某些数值代替等式中的字母,等式才能成立。
(3)矛盾等式:无论用什么数值代替等式中的字母,等式都不能成立。
(1)方程中必须含有未知数;
(2)方程是等式,但等式不一定是方程.
方程的解: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
解方程:求方程解的过程.
方程中的已知数:一般是具体的数值.
方程中的未知数:是指要求的数,未知数通常用 、 、 等字母表示
一元一次方程: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1,系数不等于0的整式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这里的“元”是指未知数,“次”是指未知数的项的最高次数.
4、若有可以凑整的数,即相加得整数,可先结合相合相加;
5、若有同分母的分数或易通分的分数,应先结合在一起;
6、符号相同的数可以结合在一起。
2.有理数乘法。
有理数乘法法则: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