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二讲 烃类流体相态(相态特征和数学模型)

第二讲 烃类流体相态(相态特征和数学模型)


yiV xi L zi
yi yiV (1 V ) zi Ki
对此方程进行整理
气相组成方程:
zi ki yi 1 k i 1 V
气相物料方程:
(3-11)
y
i 1
n
i


i 1
n
zi ki 1 1 ki 1 V
(3-12)
2、液相物料方程
液相组成方程: x
温度T
多组分体系P-T相图 特点:蒸汽压 曲线分别为两 条曲线,泡点 线 AC 和 露 点 线 BC , 在 泡 点 线 和露点线之间 的区域形成气、 液两相共存状 态。
Pm
C


气液两相区
Tm
A
B
温度T
Ⅰ. 单组分体系的临界点表示体系气液两相共存的最高点 ;而对于烃类多组分体系,临界点在相图形态上则表现为 泡点线和露点线的交点。 临界凝析温度(Tm)代替了单组分体系的临界温度而 成了两相共存的最高温度 临界凝析压力(Pm)代替了单组分体系的临界压力而
yi Ki xi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f il il p f il 1 xi xi Ki Ki f ig 1 yi yi
Ki
ig p
f ig
(3-18)
逸度、逸度系数的确定 气相逸度:
p RT RT ln( ) dVg RT ln Z g Vg Z yi P ig Vg ,T , Zig Vg fig
两相区 D
F
Pc: 临界温度下气体 液化 所需的最小压 力。 特点:等温相变发生 在恒定压力状态
T<Tc
体积V
多组分体系P-V关系
特点:等温相变伴随着压力的改变
凝析过程(D→B)压力增加,蒸发 过程(B→D)压力减小 原因:混合体系中各纯物质的蒸气 压大小及凝析和蒸发难易程度不同。 从D到B气液两相的组成不断变化, 液相中易挥发组分愈来愈多。在露 点D,气相几乎占了体系的全组成, 只有极少的液滴,主要是难挥发的 组分;而在泡点B,液体几乎占了体 系的全组成,只有极少气泡,是易 挥发的组分。因此,在D→B的气相 转成液相过程中,要使更多的气相 转换成液相,就需提高压力。
流体相平衡模型主要由三部分构成:
1.描述平衡气液相组成、物质量(摩尔数)及 平衡常数与温度、压力关系的物料平衡条件
方程组;
2.描述平衡气液相组成、物质量、平衡常数与 逸度关系的热力学平衡条件方程组; 3.相平衡计算的状态方程结构体系。
一、油气体系气液相平衡计算物料平衡方程组
基本假设条件: • 开采过程中,油气层温度保持不变; • 油气藏开采前后,烃孔隙空间不变,即忽略岩石膨胀对烃 孔隙空间的影响; • 孔隙介质表面润湿性、吸附和毛管凝聚作用对油气体系相 态变化的影响可忽略不计; • 开采过程中,油气藏任一点处油气两相间的相平衡过程可 在瞬间完成。
确定合理开发方式,提高凝析油的采收率提供依 据
相态特征及相平衡分析研究的意义
油气藏工程设计和分析 • 研究多相多组分烃类流体的渗流规律 为试井解释分析、油气藏数值模拟、气井产 能分析、采气工艺设计提供依据 油气田地面工程设计 • 确定油气体系地面分离和矿场油气加工的最佳 生产工艺制度 提高凝析油的地面回收率
f ig f iL
逸度的表达式:
f ig yi ig p
(3-16) (3-17)
f il xiil p
用逸度、逸度系数表示的平衡常数Ki 由(3-16),(3-17)有
yi
f ig
ig p
代入K值表达式
f il xi il p
il Ki ig
yi Ki xi
n
zi xi 1 k i 1 V
zi k i zi (1 (k 1)V 1 (k 1)V ) 0 i 1 i i zi (k i 1) 1 (k 1)V 0 i 1 i
n
(3-15)
二、油气体系相态计算热力学平衡方程组
物料平衡条件方程组建立后,尚不能完全实现相平衡计
相律
对N相C个组分的油气烃类非均匀封闭体系 (1)整个系统不处于内部平衡状态,但每一相处于内部平衡状态, 因Gibbs-Duhem方程适用于每个相,每个相有C+1个自由度,则独 立变量数是N×(C+1),即体系自由度F为:
F N c 1
(2)若规定整个系统是处于内部平衡状态,则在N×(C+1)变 量中就有由平衡条件方程给出的(C+2)×(N-1)个平衡关系, 于是自由度F为:
(2)平面相图
在油气烃类流体相态研究中,不同的平面相图用于描述
不同的相态参数和相态特征。
①P—V关系相图
也称为PV等温线。用于表示在温度一定的条件下,油气
体系的压力、比容(或体积)与相态变化的关系。
单组分体系P-V关系
E
C:临界点
Tc:是气体能够液化 所允许的最高温度。
C

T>Tc
液 B
T=Tc
气液两相区 3 A
3、 反凝析区(蒸发)
4、气相区
4
B
温度T
③P—X(组成)关系相图和三元组成相图:
主要用于地层条件下注气混相驱和非混相提高采收率混相压
力和混相组成的预测,在《提高采收率》课程中有详细叙述。
虽然相图能够直观给出油气烃类流体的相态特征的变化并被 普遍采用,但仅依靠油气体系PVT相态实验测试,由于受实验仪器
C:临界点 汽 C B 液 两相区 D T>Tc T=Tc
T<Tc
体积V
②P—T相图 :可用于表示油气烃类体系的压力、温度
与体系相态变化的关系。
单组分体系P-T相图
C

A

特点:由一条饱和蒸气压 曲线构成。即体系的泡点 线和露点线相重合,反映 在 一 定 温 度 条 件 下 ( T≤Tc ),体系从气态 转变为液态和从液态转变 为气态是在等压下完成的。

(3-19)
液相逸度:
p fil RT RT ln( ) dVl RT ln Z l Z Vl xi P il VlT , Zil Vl
(3-20)
相态计算热力学平衡条件方程组
算。关键在于平衡常数Ki的确定。 平衡常数通常是温度、压力和组成的函数。获取相平衡 常数的方法较多,从实用观点看,收敛压力法曾受到广泛 重视,至今仍在使用。目前,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普
遍采用状态方程结合热力学平衡条件来确定。这也是我们
重点要讲的方法。
热力学平衡条件为:气液两相平衡时,体系中各组
分在气液相中的逸度应满足


3、组分:
形成体系的各种物质称该体系的各组分,可以是单质或 化合物。 构成平衡体系的所有各相组成所需的最少组分数称独立 组分,在没有化学反应的体系中独立组分数等于组分数
C3、C7、C20

H2O

4、自由度: 在不改变平衡体系中原有平衡相数的条件下可独立改变的量 的数目(如压力、温度和浓度等)称为自由度 5、组成: 体系中构成某物质的组分的含量或比例数
工作温度、压力范围所限,还不能得到完整的相图和全部的相态
参数 需要通过流体相平衡物料平衡方程和热力学平衡方程的建立 ,以及状态方程的开发和应用,来描述和预测油气藏烃类体系的
pVT相态特征和变化规律。
第二节 油气体系气液相平衡计算数学模型
相态分析项目:
1.确定初始凝析压力; 2.模拟油气藏等容衰竭开发过程; 3.预测凝析油损失规律; 4.确定分离器凝析油最佳分离条件等。
组成有关,而且还取决于油气体系所处的温度、压力和所 占体积,可用状态方程表示相态与状态变量的关系: F(P、V、T)=0 (3-2)
以图解方式表示上述状态方程中三个状态变量 所描述的相态关系,就可得到立体相图。 在油气流体相态研究中,P-V-T三维立体相图用于描述 油气藏平面区域上和纵向上流体相态变化特征的分布规律 ,很详尽地表示出各参数间的变化关系。
第一节 油气烃类体系的基本相态特征
问题的提出: 油气藏类型:纯(干)气藏、凝析气藏、轻质油藏、 重质油藏、带油环的气藏、带气顶的油藏 实践表明:纯气藏外,其余的相态变化现象 问题:
油气藏烃类体系开采前在地下的处于什么相态?开采过
程中会发生怎样的相态变化?哪些因素影响相态变化? 用什么方法定性和定量地描述相态变化规律?
i
yi ki
zi k i yi 1 ki 1 V
(3-13)
zi xi 1 k i 1 V
液相物料方程:
x
i 1
n
i


i 1
n
zi 1 1 ki 1 V
(3-14)
3、气、液两相总物料方程
y x 0
i 1 i i
n
zi k i yi 1 ki 1 V
第三章 烃类流体相态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油气烃类体系的基本相态特征 油气体系气液相平衡计算数学模型 常用状态方程选择和分析 重馏分特征化处理
第五节
第六节
取样及PVT分析项目
判别油气藏类型的主要方法
相态特征及相平衡分析研究的意义
开发初期 • 判断油气藏类型 • 为储量计算提供PVT物性参数 • 估计衰竭式开发时地层反凝析油的损失量 • 油气藏开发阶段的划分
一、 有关的物理化学概念
1、体系
体系是指一定范围内一种或几种定量物质构成的整 体。体系可分为单组分和多组分体系。

C3、C7、C20

H2O

H2O
多组分体系
单组分体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