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风的形成》的说课稿

《风的形成》的说课稿

《风的形成》的说课稿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引导学生建构科学概念是一项重要的学习任务学生通过学习可以建构新的科学概念纠正错误的前概念丰富有待完善的概念在建构科学概念的同时思维发展也是非常重要的任务理想的状态是:在教学中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思维)与科学概念的建构协调发展
《风的形成》选自河北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材本课的教学是在三年级认识空气和风的基础通过探究自然界风的形成了解热传递的另一方式——对流这节课从生活现象入手启发学生提出有关风的成因的问题;进而通过“观察上升的空气”活动来引导学生认识热空气的性质“风的形成”活动通过对比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实验现象认识风的成因最后引导学生尝试用科学知识去解释身边的现象这一内容与生活息息相关多个版本的教材予以选用这说明此内容既是课标所要求的也是编写者所看重的它适合小学生的学习水平对学生科学概念的建构很有必要为了帮助学生建构概念同时在建构概念的过程中发展思维能力我做了如下思考:
一、了解学生已有认知为新旧概念的建构作铺陈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指出:科学课程要从学生的认知特点和生活经验出发让他们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感受科学的重要性了解科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逐步学会分析和解决与科学有关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风的形成》一课最主要的概念是“空气受热上升周围的冷空气会补充过来从而形成风”要让学生建构概念首先我们要了解学生在学习之前的经验和认识“风是由于空气的流动形成的”然后才能针对性地帮助学生建构新的概念空气受热会上升周围的冷空气会补充因此我摒弃了教材中的问题导入改了用孩子们熟悉的“风车”作为本课切入点易于调出学生之前学过的经验与知识——空气流动形成了风通过“风筝”和“风车”的对比让学生找到两者的所需环境的区别与联系易于学生对“人造风”“自然风”概念的构建
二、以教材为本兼顾本地学生的特点创新教学
课本里的“观察上升的空气”环节采用了螺旋纸圈作为实验材料学生观察后大多数会得出空气受热后会旋转的结论不利于后期教学的开展因此我把螺旋纸圈改成了质轻易得的羽毛作为演示实验的材料学生在观察后能立马得出“空气受热会上升”的结论鉴于学生们对科学实验向往好奇的心理但又缺乏必要的操作经验所以我边演示边详细地讲解为之后的学生分组实验作出示范
三、引发认知冲突促进学生思考提升思维力度
当学生已经通过前面的演示实验得出了“空气受热后会上升”的结论后我继续发问:周围的冷空气会流动一般学生会有两种不同的想法我引导他们进行科学地猜想:被加热的空气上升后会留下一个空位这个位置会一直空着并以生活中的经验进行对比学生也一致认可空气和水一样是可以流动的从而孩子们会得出“空位会被周围的空气
补充”的结论这也为后面分组实验中的方案设计做了铺垫这不正是学生思维得以提升的体现
四、有效拓展将课堂延伸到课外拓展思维的广度
《课程标准》同时指出:科学素质的形成是长期的早期的科学教育将对一个人科学素质的形成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小学科学课程的开设的时间是非常有限的既要在课堂中完成教学任务又要兼顾提高学生科学能力和良好的科学态度必将给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因此我把课堂猜想和课外的动手验证相结合结束教学后我用一段视频总结本节课的知识点并发问:蜡烛加热空气形成的风很小怎样改进刚才的实验能得到更大的风呢这样的提问符合孩子们的心理也符合五年级孩子的认知水平更是拓展了他们的知识面《风的形成》是一节传统的经典课以往的教学不乏精彩之处而我是从学生原有认知的概念出发学生通过通过观察、比较、猜想、分析得出正确的结论并用实践加以检验帮助学生以证据和逻辑主动建构科学概念锻炼了分析、比较验证的科学思维并尽量使学生的思维发展得以显性化呈现真正让科学概念与思维能力得到协调发展科学课程的实施不仅仅是让学生获得一些科学知识更重要的是亲自动手动脑经历获得知识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五、教学反思
本课的教学是建立在充分了解学生在学习之前的经验和认识“风是由于空气的流动形成的”基础之上而展开的针对性的帮助学生建构新的概念空气受热会上升周围的冷空气会补充因此我摒弃了教
材中的问题导入改了用孩子们熟悉的“风车”作为本课切入点易于调出学生之前学过的经验与知识——空气流动形成了风通过“风筝”和“风车”的对比让学生找到两者的所需环境的区别与联系易于学生对“人造风”“自然风”概念的构建
在教学中我大胆改进与创新使实验装置更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教学中注重学生思维的发展;充分给予时间照顾每一组学生尽可能地让他们在有限的时间内都能得到不同的发展培养他们学科学、用科学的能力
当然在学生动手实验的过程中不可能让每个人都单独完成一次实验也正是在组内协同的氛围中培养了他们的合作意识
六、我的困惑
1.现在大部分学校(包括城区)对科学课的实验仪器配置落后生分组实验造成严重影响
2.科学课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要求很高班级之间或是个体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该如何调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