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编写《管理信息系统》教材计划书

编写《管理信息系统》教材计划书

编写《管理信息系统》教材计划书
一、教材定位
《管理信息系统》作为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本科专业、工商管理类本科专业教材,由于各专业的培养目标不同,所以,该课程在各专业的学生学习过程中,应该具有不同范围和特点,即具有不同的课程定位,主要内容如下:(1)对于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学生,该课程是该专业的核心课程,所以,该教材重点应该突出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方面知识;(2)对于工商管理类学生,该课程属必修课,为非核心课程,所以,该教材重点应该突出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自动化技术在工商管理领域的应用。

据此来编写本教材,使得教材具有广泛的适用性、可操作性和可读性等特点。

二、教材培养目标
对《管理信息系统》课程培养目标的定位,在当前仍然存在争论。

有的学者认为培养学生计算机能力,有的学者认为培养学生系统分析与管理能力,有的学者认为培养学生懂得如何将计算机应用在管理领域,等等。

教材编写组多年授课和开发信息系统的经验,以及与此相关的科研经验,这里分专业给出《管理信息系统》的培养目标:(1)对于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学生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让学生懂得如何完成一个系统及完成一个系统需要经历哪些过程,即从系统规划、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施到系统维护工作等一系列过程,在这方面这样着重培养学生解决系统能力,特别在与工程相关的系统,如交通管理信息系统、物流管理信息系统、车间管理信息系统等系统工作;另一方面让学生学会如何应用计算机能力,因为计算机是解决系统的工具,所以,在这方面着重培养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特别是数据库设计、网络设计、程序流程图设计等方面。

(2) 对于非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学生,提高学生的计算机、网络工具和信息系统工具的应用能力,以培养学生用系统分析的方法来解决工商管理中的问题。

三、教材特色
当前国内《管理信息系统》权威教材,主要有薛华成、黄梯云、陈国青和陈晓红四人编著的教材具有特色。

薛华成教材的首版是在1984年与清华大学汪授泓教授合著的,当时发行量达到8000多份。

目前,薛华成教材经过多次改版,目前是第四版。

虽然经过多次改版,但是该教材的风格没有变化,仍然按照计算机、网络、数据库和应用篇来编写的,该教材适合于非信息系统与信息管理专业学生。

黄梯云的教材,是国家从“九五”到“十一五”规划教材,教材结构明确,充分体现了黄老先生的资历深厚的功底。

陈国青的教材和陈晓红的教材都是2006年首次出版。

其中,陈国青教材充分体现了国外《管理信息系统》的思想,这与陈国青自身在国外多年从事《管理信息系统》研究分不开;陈晓红的教材是国家精品课程教材,此教材结构和黄老先生教材结构一样,不同地方就是增加了一章关于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趋势。

综上,国内著名人士编著的教材各有特色,所以,本教材的编写欲能够充分吸收他们的精华,再加上申请者多年来从事《管理信息系统》的研究成果和教学经验。

计划在本教材中,遵循黄老先生的结构,吸收称陈国青教授的国外管理信息系统知识,增加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篇内容,该内容是申请者多年来的科研成果。

四、师资队伍
本教材以刘平和史焕平为主审,倪明为教材主编,赵珑、李山、李剑为教材副主编。

主审人均为教授、博士;主编为副教授、博士;副主编均为讲师、硕士。

在此过程中,打算吸收个别从事管理信息系统研究的研究生参与教材的编写工作。

可知,师资队伍合理。

五、教材拟采用的教学方法与手段
本教材在编写过程中,主编和副主编一直从事《管理信息系统》教学,所以,可以将多媒体教学、案例教学、实验教学等教学方法与手段与传统的课堂讲授相结合。

六、初拟定教材大纲目录
引言:
介绍MIS的主要研究内容、研究对象、方法以及在当今社会中的应用
第一篇:管理信息系统基础篇
简要介绍管理学、信息学、系统科学、信息系统与管理信息系统相关的知识与概念。

第二篇:管理信息系统技术篇
从计算机硬件、软件技术、网络通讯技术、程序设计语言、数据库、网页设计和自动化技术角度介绍与管理信息系统相关的知识与概念。

第三篇: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篇
从系统规划、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施、系统维护与评价角度介绍如何开发一个完整的管理信息系统。

这里系统规划的方法,除了传统方法外,还介绍新的方法,如IDEF方法。

第四篇:管理信息系统应用篇
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主要表现在两个领域,即企业与政府。

所以,从企业角度,介绍电子商务与管理信息系统,如前台购物、支付核算和后台的利润核算以及物流配送系统等;从政府角度,介绍政府与企业、政府与公民、政府与政府之间的办公信息系统与平台。

第五篇:管理信息系统新进展
简要管理信息系统对组织内部行为的影响;管理信息系统对跨组织行为的影响(这里介绍SDN理念);新三论与对管理信息系统的影响等。

本教材预计40万字左右。

七、教材的网络资源及其将来设想
本教材将利用学校的精品课程网站,发布一些如试题、信息系统开发与应用的案例等资源,争取两年内申报省级精品课程,三年内申报国家级精品课程。

八、教材编写计划及其分工
2007.9-10.教材计划书审批阶段;
2007.11-12.教材组成员查阅资料和准备资料阶段;
2008.1-3.完成教材的一半内容,并组织中期检查;
2008.4-7. 完成教材全部内容,并校对和联系出版社组织出版工作
2008.8-12.出版社编辑教材过程。

整个教材由倪明规划,并撰写引言、第一篇、第四篇内容和第五篇内容;赵珑和李剑承担第二篇部分;李山承担第三篇内容。

九、主要参考文献
黄梯云:管理信息系统(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薛华成:管理信息系统(第四版),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陈国青:管理信息系统,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陈晓红:管理信息系统,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R. Kelly Rainer, Jr, Efraim Turban, and Richard E.:Introduction to Information Systems,Wiley Press,2006
十、编写过程中控制措施及其注意事项
教材编写组成员都来自经济管理学院,很容易沟通与交流。

所以,暂且安排每周四下午见面,讨论各种模块进展情况及其遇到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若解决不了的问题,可以请教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陈国青教授和中国人民大学陈禹教授,这两位教授与申请者有学术上联系和交往。

所以,通过上述两条途径可以控制教材编写进度和质量。

计划拟定人:倪明
2007-9-1。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