楷书结构规律歌诀课件
老虎 —— 撇捺、竖弯钩、 斜钩。 猴子 —— 底横(中横)
2、主笔与高低错落:
在上下伸展较长的主笔中,主要有中竖、右竖、 横折钩等笔画,正是它们的上下伸展,才形成了字 体左右的高低错落。
3、此放彼收,此起彼伏: 突出主笔并不是一味拉长主笔,那样字会显得狂 怪粗野,“鹤立鸡群”一般并不能产生美。 老虎一出,百兽臣服。一字当中一般只有一个主 笔,在突出主笔的同时,还要缩短其它笔画,在对 比中实现突出主笔的艺术效果。 既使一字中偶然出现两只老虎,也要分出大王、 小王。
(二)、突出主笔
多横有一长,钩画骨力含; 右竖多放长,中竖挺且健。 横短竖宜长,撇捺宜伸展; 横长竖则短,撇捺收成点。
歌诀
1、钩多雄强(化):
钩中又犹以竖弯钩、 斜钩最宜作主笔,多舒 展右伸。 2、撇捺宜伸(容):
让撇捺飞动起来。同 时其它笔画要适当收 窄,衬托撇捺。 3、中竖宜长(半): 中竖立骨,多雄健 以支撑稳定字形。
★ 楷书运笔·结构·章法规律歌诀(155)
▲ 间架结构 —— 3.穿插避让 连贯照应 4.突出主笔 主次分明
欧· 颜· 柳· 赵
★ 课 件 目 录 间架结构规律
三、穿插避让 连贯照应 四、突出主笔 主次分明
三、穿插避让 连贯照应
(一)、穿插避让:
穿插生趣味,紧密避松散; 左让右则争,上下互包含。 补白插空处,迎让熄烽烟; 相向有争让,和谐不冒犯。
12、横长撇短,右下宜 缩(吴):
13、左收右放(使、 芥):
横画较低,撇捺伸展 左竖右撇,竖短撇长; 空间不大时,则横长撇 左撇右竖,撇短竖长、 短,其右下部分宜收缩, 左右有竖,左短右长。 有捺则用反捺。
O(∩_∩)O
字中有撇捺,就要
4、多横有一长(画):
画要适当拉长。
有多个横仅突出一横, 6、横短竖长,撇捺宜 其它收短。以突出底横、 伸(未): 中横者具多。 横短竖长的字,如 5、横短竖长(未): 有撇捺,则撇捺多舒 展放长,收笔稍高。 字中横画较短时,竖
7、横长竖短(壬):
字中横画较长时,竖 画要适当缩短。 8、横长竖短,撇捺宜 缩(柔):
主笔犹如字中的统帅,可起到统领全字、稳定 重心、增强对比变化、活泼字形等作用。 突出主笔是生成字形参差变化的主要根源之一, 理解掌握突出主笔的规律是把握字形参差变化规 律的突破口。 颜书体势稍宽博,笔画的短对比比欧、柳书 体相对小些,体势略显饱满。
1、主笔与左右收放:
如果把主笔比作字中的老虎,那么“老虎”就是 撇捺、竖弯钩、斜钩,首先要放宽“老虎”。 “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当字中没有“老 虎”时,就要突出横画,因此,我们又可以把横画 称作字中的“猴子”。分清“老虎”、“猴”,也 就掌握了多数字的宽窄收放规律。
3、笔画间的照应: 楷书虽端庄,但也要稳中求活,贵在写出行书笔 意,即书写时要收放自如,胆大心细,运笔洒脱。
行书多引带、多游丝,而楷书多采用“意连”手 法,靠流动的气韵使分散的笔画产生内在联系。
①.点间照应:
点较灵活,形状、势态各 有不同,须俯仰顾盼,形散 神连,上下贯通、左右相称。
②.横间照应:
歌诀
“气韵”使汉字有了生命和神采,“气韵
生动”是评判书法作品艺术品味高低的首要 标准。而气韵、情趣的产生,则多依赖于笔
画间的穿插避让和连贯照应。
穿插避让多见于合体字中。 合体字各组成部分要像垒墙 一样,使砖缝错落“咬茬”, 墙体才能结实。穿插避让可使 字的结体争让和谐、紧凑精神, 避免结体松散分家。
先左后右(相)、
先外后内(辟)、 先内后外(游)、 先中间后两边(水)、 先进去后关门(县)。
2、意在笔先、熟能生巧:
作画讲究“胸有成竹”,写字也须做到“意在笔 先”,若“骑驴看唱本——走着瞧”,定会下笔犹 豫,何谈气韵生动。 欲使笔势连贯,唯求一个“熟”字,熟悉字形, 反复演练,多加揣摩,自可熟中生巧。
楷书字体笔画或结体 间也存在左顾右盼、上 下俯仰、上引下接、回 抱照应等关系。
楷书贵在写出行书笔 意,强调的就是要把握 好笔画之间的内在联系。 左右呼应才更显和谐
1、理清笔顺、顺势书写:
笔顺的一般要求是:
先横后竖(扶)、 先横后撇(夫)、 先撇后捺(波)、 先上后下(更)、
把握好连贯照应首先 应理清书写的笔顺,顺 “势”书写,学会按字 体笔画的运行趋势来确 定笔画位置, 笔势的运行讲究“顺 势(收笔出锋带下)” 和走“捷径(收笔顿笔 回锋,指向下笔起笔 点)”,笔断意连。
撇捺,则多收缩为点, 以突出横画。 9、横短撇长(在):
横长竖短的字,下有
横、撇搭配的字,若 横画较短,则撇画要适 当拉长。
10、横短撇长,右下 宜伸(夫、丈):
11、横长撇短(若):
横短撇长的字,右 下部宜向右伸展冒出, 以求左右照应。
横、撇搭配的字, 若横画较长,则撇画 要适当缩短,以短来 衬托长。
1、左右、左中右结构中:
左旁一般较“谦 虚”,让出地方; 右旁“好强”, 多伸至左旁下部空 白处; 左右交错,紧密 协调。 2、上下、上中下 结构中: 上下各部间也存在 覆盖、包含等关系, 各部宽窄须有收有 放、顶戴自然。
3、包围结构中:
各部相互包含, 结体紧凑,主次协 调统一。 4 、易冲突的笔画 间:
结构中还存在着对角遥相呼 应的关系,如上偏左,下偏右 (名);左偏上,右偏下(幻) 等等,并以此来平衡字形。
四、突出主笔 主次分明 (一)认识主笔
主笔统字形,收放是关键; 字中有“老虎”,撇捺、钩竖弯。 “老虎”要放宽,这长那就短; 无虎猴称王,底横威风显。
歌诀
“突出主笔”是把字体变活泼的最重要的方 法。一定要掌握好! 分清“老虎”“猴”,就抓住了“突出主 笔”的关键点。
上下、上中下结构中,上 下各部须重心对齐,齐聚中 线;上部俯首下顾,下部引 笔上盼;上下收放参差,长 短相宜。
②.左右照应:
平正型字型(或字中的平正 部分)沿中线左右大致照应; 斜体、左右、左中右结构中, 各部俯仰穿插、和谐争让、相 互依靠、俯仰向背、共存共生 等也是一种照应。 ③.对角照应:
⑤.钩提照应:
钩提出锋多顺势呼出下 笔,照应下笔起笔处,要 走“捷径”,不要瞎绕圈 子。 ⑥.各点画间照应: 字中笔画间多依笔势自 然引带,因“势”而变, 顺畅自然,灵活多姿。
4、结构间的照应:
字的各组成部分间也要照 顾到上下左右体势间的俯仰 向背、回抱照应、倾斜倚靠 等关系。
①.上下照应:
横画虽多,但斜度一致, 间距略匀;
长短不同,但中心对齐;
左右都有短横的,中部虽 断开,但笔势相通。
③.竖间照应: 中竖多居中线,上下断者, 遥向照应;左右旁竖虽斜, 但其斜势、距中线远近基本 一致,或左右竖画取向背之 势。 ④.撇捺照应:
撇捺的斜度、长短、曲直 等大体对应,底线大致相平 (或撇低捺高,和横斜度一 致 ) ,有交点多居字中线上。
易冲突的笔画间 要互有争让躲避, 宜从布白均匀出发, 补空白、穿空处、 避冲突,使字因争 让而生趣。
(二)、连贯照应:
呼应生情韵,顾盼存自然; 笔顺先理清,顺势最关键; 上下左右看,笔画断犹连。 相背互依靠,虽离心相牵。
歌诀
呼应犹如唱山歌,这边唱来那边和。写 字可不是简单的拼凑笔画,而是要注意到笔 画和结构之间的连贯照应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