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从文化的角度解读华为成功之谜
从文化的角度解读华为成功之谜
手的强大,华为在“走出去”的过程中付出的努力是可想而知 的。正如总裁任正非在华为内部刊物《华为人》报(第182期)上
形势”之后,打算从亚、非两洲的第三世界国家人手走向国际市
场,原因在于“太穷的没有支付能力,赚不到钱。太有钱的看上的
是欧美大公司,不会选择你的产品。只有目前手头紧,但未来经 济发展有潜力的国家才是最合适的目标”(机电信息2005: 86)。这一战略思路看似很清晰,但真正执行起来却非易事。要想
读华为成功之谜
范先明
系,四川乐山 614004) 作为一个成立才18年多的高科技民营企业,创建时注册资 金只有2.4万元,而到2002年华为年销售收入达175亿元, 2003年达221亿元,2004年达313亿元,2005年达453亿元, 2006年达656亿元(马晓芳2007),近3年销售收入增长率均超 过40%。到2005年华为海外销售额占到全部销售收入的58%, 2006年则占到65%,从而一举成名,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国际化 知名企业(华为网站2006)。 关于华为如何成功的问题,一些专家学者在此前也讨论过。
术中,从而缩小同竞争对手的差距;另一方面是指其国际化的管 理战略,通过引进国外的先进的管理方法,实现企业内部的高效 率的管理。 二、华为成功之谜 如前所述,“熔炉”的核心即是敢拼敢闯的拓荒意识,要实现 这一点,首要的问题是要“走出去”,即实施“走出去”的战略,这 是企业国际化的必由之路。然而,只有拓荒意识还不够,还不能 保证企业的国际化战略得以实现,因为拓荒的道路上会面临来 自各方面的挑战,因而在“走出去”的同时还要不断地充实自己 的实力,即实施“马赛克”战略,集众家之长为一身的类似于“拿 来主义”的“请进来”战略,不断吸收先进的文明成果,使自己不
发表的文章——《实事求是的科研方向与二十年的艰苦努力》上
284特区经济SPecial Zone Economy 2007年9月
万 方数据
取得成功,肯定是要付出代价的。正如任正非在《实事求是的科 研方向与:二十年的艰苦努力》上所讲的那样:
1
法避免地在设计、实现上存在幼稚和缺陷。1998年,交换机用户 板因为设计不合理,导致对全网一百多万块用户板进行整改; 2000年,光网络设备因为电源问题,为了对客户负责和诚信,我 们从网上回收、替换了20多万块板子,这些板子在仓库里堆积 如山,造成损失十几亿……VPN系统由于没有考虑逃生设计,局 部故障导致系统中断,客户无法使用、业务;系统操作、管理权限 不是基于使用者而是基于角色设计的,由于权限过大,误操作导 致整个系统瘫痪等等。 因而,为了实现公司的持续发展,华为采取了类1以“拿来主 义”的“请进来”战略,-一方面通过购买核心专利和自主创新相结 合,另一方面通过引进西方先进的管理体系构建自身的管理模 式。 ①购买核心专利与自主创新。说到通信领域的核心专利,首 先要了解其分类。一般来说,通信领域的专利大致可分为为三个 层次:“一是最底层(最核心)的技术开发,类似于Intel的CPU、微 软的操作系统、诺基亚与高通的核心芯片等这类‘独享技术’… …第二层是专用芯片(ASIC)的开发……第三个层次的研发是 ‘板级开发”’(王丽娜2006:28—29)。由于华为只有i8年的成长 历程,比起西方几十年和上百年的技术积累,其间的差距是可想 而知的。这种差距主要表现在核心专利的缺失,即是上面提到的 第一层次的专利。为了缩小和竞争对手的差距,华为通过购买核
为’为什么能创造中国信息产业的奇迹?‘时间管理’是其成功的
重要法宝”(2005:66—67)。 笔者经过几年的逐渐了解、认识并在研读大量相关文献的基 础上,认为虽然技术、知识要素及管理等方面固然是华为成功的 主要原因,但是华为成功的关键原因却在于其强势的企业文化。 一、强势的企业文化 走进华为,是整齐时尚的现代建筑、花园式的园区环境、宽敞 明பைடு நூலகம்的大厅、总台小姐及接待人员热情的服务、严格规范的管理,
②实施“农村包围城市”战略。谈到“农村包围城市”战略,作 为国人无不知晓。中国革命成功的一条关键经验就是走农村包
围城市道路。同样,华为的海外战略也借鉴了这条经验。然而,同
中国革命的艰难历程一样,华为也走过了一条漫长的路。在经过
7年的发展之后,从1995年起,华为在认真研究了当时的“国际
的决心,亦即具有拓荒意识。作为一个高科技企业,由于竞争对
在这种情况下,年轻的华为人并没有被困难所吓倒,而是团 结协作、荣辱与共,采取“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最终在国际市 场上打下一片天地。具体表现在: ①培养员工的团队意识。华为团队精神的核心就是互助,这
或许来源于上文所说的华为的“狼性”文化。华为总裁在《华为 人》报2005年第5期《致新员工书》中写道: 华为的企业文化是建立在民族优良传统文化基础上的企业 文化,同时,这个文化是开放的、包容的,不断吸纳世界上好的优 良文化和管理的……这个企业文化粘合全体员工团结合作,走
群体奋斗的道路。有了这个平台,你的聪明才智方能很好发挥,
并有所成就。没有责任心,缺乏自我批判精神,不善于合作,不能 群体奋斗的人,等于丧失了在华为进步的机会。
团结协作、集体奋斗不仅是华为的传统,也是华为企业文化
的灵魂。这主要表现在员工与员工之间、部门与部门之间在达成
坚定不移的走关键技术引进之路,将国外技术整合到自己的技
严谨的办事作风、各处紧张工作的人们……这是人们走进华为的
第--EIl象。然而,华为究竟是什么样的文化?
“外界关于华为文化的最著名论断是——狼文化。狼文化一
直存在于华为早期创业阶段,只是没有被提炼出来。在华为内部,
任正非对狼文化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系统阐述,是1 990年代 初期任正非与美国某著名咨询公司女高管的一次会谈。‘那天整
所讲的那样: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新兴市场,因此,世界巨头都云集中 国,公司创立之初,就在自己家门口碰到了全球最激烈的竞争, 我们不得不在市场的狭缝中求生存;当我们走出国门拓展国际 市场时,放眼一望,所能看得到的良田沃土,早已被西方公司抢 占一空,只有在那些偏远、动乱、自然环境恶劣的地区,他们动作 稍慢,投入稍小,我们才有一线机会。
美金的合同,华为人整整坚持了近3年的时间。到2001年,华为
与俄罗斯国家电信部门签署了上千万美元的GSM设备供应合 同,到2003年,华为在独联体国家的销售额超过3亿美元,在独 联体市场国际大型设备供应商中排名靠前。之后,华为相继打开 了东欧、南欧市场,并开始挺进西欧、北美市场,同时把欧洲地区 的中心设在法国巴黎。直到2005年1 1月21日,华为与全球最大 的移动通信运营商英国沃达丰(Vodafone)正式签署全球采购框 架协议,华为将参与沃达丰的移动网络建设。这标志着华为耗时 2年终于跨入全球通讯设备商“富豪俱乐部”,成为继爱立信、诺 基亚、西门子、朗讯之后,第五家跨入沃达丰门槛的通讯设备制 造商。到此为止,华为正式踏上了国际化的征程(丘慧慧 2005)。 2.“请进来”的战略 虽然艰难地实现了跨越,实现了“走出去”的战略,然而,要 实现华为的国际化战略,还要韬光养晦,不断充实自己的实力, 因为华为的年轻和幼稚,在拓荒的道路上难免会遇到方方面面 的挑战。任正非在《实事求是的科研方向与二十年的艰苦努力》 一文中也有论述:
如许明达在《华为缘何成功——对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的调查和剖
析》一文中认为:“华为的成功可以有多种解释,有人认为是因为 华为恰好进入了技术进步最快的信息产业,因而使企业能够局速 成长。有人认为是因为华为赶上了中国通讯设备整体性更新改造 的机会,从而获得了巨人的市场。然而,这些解释是不完整的…… 一个企业能够十几年如一日地持续发展,其中必有一种根本性的 因素在发挥作用”,而这一根本性的因素主要是华为“知识重于资 本”的理念及“以知为本的先进文化”(2001:15)。杨爱中在《华为 是怎样成功的》一文中认为:华为的成功除了得益于党和国家的 改革开放政策外,还要归功于在技术、经营战略、市场战略、人才 战略及企业文化等方面的独创与领先(1998:20—21)。 葛梅在《时间管理:“华为”成功之法宝》一文中则认为:…华
996年开始……无论是在疾病肆虐的非洲,还是在硝烟未
散的伊拉克,或者海啸灾后的印尼,以及地震后的阿尔及利亚… …到处都可以看到华为人奋斗的身影。我们有员工在高原缺氧 地带开局,爬雪山,越丛林,徒步行走了8天,为服务客户无怨无 悔;有员工在国外遭歹徒袭击头上缝了三十多针,康复后又投入 工作;有员工在宿舍睡觉,半夜歹徒破门而人拿枪顶着我们的员 工进行抢劫;我们在拉美某地的班车也遭遇持枪歹徒抢劫,全车 人被抢;即使是货物运送,也经常需要雇佣特殊人员护卫;有员
工在飞机失事中幸存,惊魂未定又救助他人,赢得当地政府和人
民的尊敬;也有员工在恐怖爆炸中受伤,或几度患疟疾,康复后 继续坚守岗位;在一些国家,我们有70%的中国籍员工得过疟 疾;我们还有三名年轻的非洲籍优秀员工在出差途中飞机失事 不幸罹难,永远地离开了我们…… 这一不幸仍在延续。当笔者正准备结束该论文写作时,又从 网上得知一名华为驻南非片区部门经理在肯尼亚坠机遇难,生 死不明。尽管困难重重,但华为人凭借顽强的精神,最终还是挺 过来了。在经过“屡战屡败、屡败屡战”的痛苦的折磨后,华为的 坚持终于有了回报。经历了6年的艰难拼搏,到2001年华为在 国际市场终于开花结果了。这一年,华为的产品己经进入非洲、 亚洲等十几个国家,年销售额超过3亿美元,华为的品牌也开始 在第三世界国家逐步叫响。 在亚、非第三世界国家取得一定的成功后,华为开始进入欧 美的边缘市场。从1998年进入俄罗斯市场开始到获得第一单38
院教授、华为公司高级顾问吴春波所说的“过去华为讲奉献,讲
床垫文化,讲营销,讲狼文化,讲内部,讲服务文化,所有的这些
表现,最后都会找到一个企业文化的核心,这个核心就是高绩效
文化”(转引自谢鹏2006:68)。这一高绩效的企业文化和笔者所
专注研究的美、加文化的核心——“熔炉’’文化和“马赛克”文化颇
有几分相似之处,也正因为如此,笔者认为华为文化是建立在 “熔炉”和“马赛克”基础上的强势企业文化(范先明2003:1 18)。 说她是“熔炉”,一方面是指其敢拼敢闯的拓荒意识,这可以 从华为艰难的国际化历程中得到印证;另一方面是指使华为员 工统一起来的团队意识,这~团队意识将华为人融为一个整体, 以团体的力量应对外来的挑战。说她是“马赛克”,一方面是指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