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辩题

辩题

感谢主席:
大家好。

首先,请允许我带着大家一起,谈谈行善。

请问谁不希望自己生活在一个处处有善行的社会中?然而我们需要认识到的是,这样一个社会并不是靠一两个人就可以构建起来的。

这就像想要提高全民的身体素质,关键并不在于培养出了多少个奥运冠军,而在于有多少人切实的参与到体育运动中一样。

同样的,我们今天讨论两者谁可以促进行善,关键并不在于哪种方式使个别的行善行为变得更加圆满,而在于如何让更多人伸出援手,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既然是要让更多人参与行善,那么我们先来看看,两者谁能够吸引更多人参与进来。

低调相比于高调,在本质上就不想要更多人了解我行了善。

而高调行善本身就存在着渴望和别人交流的可能性。

这种交流,也许有肯定和表扬自己的目的。

但我想问在座的各位,这种心态本身又有什么错误?有人行了恶,舆论大肆抨击,大家都认为是理所当然;而我行了善,想要得到一点点肯定和褒奖,却无人作声甚至恶语相加。

这,合理吗?更何况高调行善的这种交流的渴望。

本身并不完全是想要“炫耀自己”,更存在着号召大家参与行善的目的。

当然,我同意那些低调行善的人,可以因自己的行为加冕上“不计荣辱、豁达安然”的王冠,接受众人的顶礼膜拜。

但并不能因此就视那些高调行善的人如草芥啊!也许您觉得我说的太过夸张,请先看看我们所处的当下舆论再下定论。

陈光标行善被骂我们暂且不提,单说佛山女童被碾事件中的那个救人者,仅因为接受了过多的采访就有人开始骂她作秀了,甚至连她本身有没有想要高调都不再考虑。

于是我们发现,在宣扬行善宜低调的背景下,很容易出现一种粗暴的舆论导向,这种舆论导向从最初单纯的强调行善应高尚,扭曲成了没有达到这种高尚就是罪恶,行善宜低调的观点难逃其咎。

而如果社会都认为行善宜高调就不会出现这种情况。

因为高调的人找到了他的理论依据,而低调者依旧可以乐得逍遥,就算善行让别人知晓了,也不需要任何担心,因为舆论对宣传大家行善行为早已是习以为常。

这种双赢的局面岂不更好?另一方面,也可以进一步纠正我们的观念,给那些行善者应有的肯定和鼓励,明确善本身的价值,激励更多的人参与行善。

最后,请允许我再举一个例子。

假设今天政府新修一处过马路的地下通道,您是希望通道建的高一些方便所有人出入呢?还是应该低一些让那些高个子的人不得不弯腰前行甚至选择他路?同样的道理,如果以低调为主流倡导,很多人恐怕便不会走行善这条通道了,因为它如此狭隘而不近人情。

其中的种种,还望各位三思。

综上我方认为行善宜高调,谢谢。

二辩盘问:
请问对方辩友,今天整个社会宣传行善的目的在于什么?
发扬善,是一两个人就可以完成的吗?
也就是说,我们宣传行善在于如何让更多人伸出援手,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
人,这样说对吗?
(按照您的逻辑,想要提高全民的身体素质,关键并不在于有多少人切实的
参与到体育运动中,而在于培养出了多少个奥运冠军?)
请问对方辩友,基于不想要更多人知道的低调行善,如何起到这样一种宣传
效果?
佛山女童被碾事件中的那个救人者,仅因为接受了过多的采访就有人开始骂她作秀,您如何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