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疟疾(Malaria)是疟原虫经按蚊叮咬传播的传染病

疟疾(Malaria)是疟原虫经按蚊叮咬传播的传染病


[治疗] 一.一般治疗 1.一般疟疾
2.凶险型疟疾 (1)体温过高者 (2)低分子右旋糖酐 (3)抽搐 (4)脑水肿与呼吸衰竭
3.黑尿热 (1)立即停用可疑药物 (2)控制溶血反应
二.抗疟原虫治疗 (一)常用的抗疟药物 1.控制临床发作的药物
(1)氯喹 (第1、2天4次/日,第三天2次/日) (2)青蒿素(蒿甲醚首剂160mg、第2天80mg, 疗程5-7天) (3)奎宁 (4)哌喹 (5)磺胺类与甲氧苄氨嘧啶
(二)疟原虫涂片检查 1.血液涂片 2.骨髓涂片 3.血清学检查
[诊断] (一)流行病学资料
(二)临床表现 间歇性定时寒战、 高热发作,间日或三日一次,发作 时有明显的寒战、高热和大汗,继 之缓解,也可不规则发热、脾肿大 与贫血。脑型疟疾可表现为急起高 热、寒战、昏迷与抽搐。
(三)实验室检查 1.血象 2.疟原虫检查
(四)诊断性治疗
[鉴别诊断] (一)一般疟疾应与下列疾病鉴别: 1.败血症 2.伤寒 3.钩端螺旋体病
(二)脑型疟疾应与下列疾病鉴别: 1.流行性乙型脑炎 2.中毒性菌痢 (三)黑尿热应与其他急性溶血性 贫血鉴别
[预后] 间日疟与三日疟预后良好。恶性疟 常有凶险发作,死亡率较高。黑尿 热预后亦较差。
(传染病学应试指南 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2006.1) )
例2.男性25岁.夏末发病,寒战,高热,间隔一 天发作一次,热退后自觉正常,血涂片查到间 日疟原虫,诊断为疟疾(间日疟),服用氯喹 和伯氨喹啉3天后出现腰痛,少尿,尿呈酱油色. 化验:血 WBC 7.6×109/L,RBC 2.4×1012/L, Hb 86g/L ,尿胆原+,尿胆红素阳性,该患者应 如何处理 A. 继续服用氯喹和伯氨喹啉 B. 诊断错误,应修正诊断后重新制定治疗方案 C. 继续服用氯喹和伯氨喹,加用糖皮质激素 D. 改用奎宁 E. 暂停伯氨喹啉,对症处理
2.奎宁 目前应用较多,0.5加在5% 葡萄糖500ml中静滴,每8小时1次, 第2、3日再各给0.5, 1~2次,有效 抗疟浓度为2~5mg/L。该药对心肌 毒性较大,应严密注视血压。
[预防] (一)管理传染源 1.根治现症患者 2.根治带疟原虫者 (二)切断传播途径 (三)保护易感人群
例1. 疟疾的传播媒介是 A. 鼠蚤 B. 按蚊 C. 黑线姬鼠 D. 蜱 E. 伊蚊
疟疾的病理改变主要是单核巨噬细 胞系统增生。 脾脏 肝脏 脑 骨髓
其他器官如胃肠、肺、心、肾上腺 等亦有不同程度的疟色素沉着。
[临床表现] 潜伏期:间日疟1~3周,三日疟3~4 周,恶性疟1~2周,卵形疟2周左右。
(一)典型发作 1.间日疟 即间日定时的寒战发作, 两次典型发作之间可无任何症状。
2.三日疟 寒热为三日发作一次, 每次发作时间较间日疟略长,周期 较规则。
3.卵形疟 轻。
与间日疟相似,症状多较
4.恶性疟 临床表现多样化,起病多 急骤,发热前可仅低热、畏寒、头 痛等症状,继以弛张热或持续高热, 可每日或间日发作,常无明显的缓 解间歇,严重者可致脑型疟疾。
(二)其他临床表现 1.脾脏 早期轻度肿大、质软。反复 多次发作后脾明显肿大、质较硬。
(四)复发与复燃 疟病人常有复发。
间日疟及卵形
(五)输血疟疾 由输入带疟原虫的 血液而引起。潜伏期约7~10日,亦 可长达一月左右,临床发作与蚊传 疟疾相同。此型只有红细胞内期疟 原虫,治疗后一肾损害 1.急性肾小球肾炎 2.肾病综合征
[实验室检查] (一)血象
疟原虫的发育过程分两个阶段、有 两个宿主。蚊为终末宿主,人为中 间宿主。4种疟原虫的生活史相似。
(一)疟原虫在人体内的发育阶段 1.红细胞外期
子孢子蚊唾液→血液→肝细胞内→裂殖体一 周→裂殖子(肝细胞破裂) → 被吞噬细胞消灭 或重进血液→红细胞→小滋养体(环状 体)→ 大滋养体→ 裂殖体→ 裂殖子 → 红细胞胀破→①大量裂殖子、疟色素代 谢产物进入血液引起临床症状; ②小部分侵入其他红细胞重复增殖,间 歇发作: ③部分裂殖子发育成雌雄配子体 吸入 雌 性按蚊胃内 → 合子 → 动合子雌蚊胃壁 囊 合子→ 孢子囊 逸出 子孢子蚊虫叮咬 入人 体
疟 疾
疟疾(Malaria)是疟原虫经按蚊 叮咬传播的传染病,临床特点为间 歇性定时发作的寒战、高热、继以 大汗而缓解,常有脾肿大与贫血。 多发生在热带、亚热带和温带地区, 病原治疗首选氯喹和伯氨喹啉联合 治疗。
[病原学] 寄生于人类的疟原虫有4种,即间 日疟原虫、三日疟原虫、恶性疟原虫 和卵形疟原虫。
(1)寒战期:突然发病,寒战、面色苍 白、唇指发绀、四肢发凉、脉速有力。 持续10分钟到2小时。 (2)高热期:体温迅速上升,常达40℃ 或更高。头痛、全身酸痛、口渴、烦躁、 面色潮红、皮肤干热、脉快有力,持续 2~6小时。 (3)大汗期:高热后期大汗淋漓,体温 迅速下降至正常,症状明显缓解,疲乏 无力即入睡。持续2~3小时。
2.肝脏 轻度肿大、质软、有压痛、 血清ALT可增高。
3.贫血 反复多次发作后,常有贫血, 恶性疟疾贫血较显著。
(一)凶险发作 主要见于恶性疟。
1.脑型 起病急、高热、剧烈头痛、 呕吐、谵妄和抽搐、脑膜刺激征、 反射亢进、失语、瘫痪等。
2.过高热型 持续高热可达42℃, 谵妄、继之昏迷、抽搐,可在数小 时内死亡。
2.控制复发和传播的药物
磷酸伯氨喹(伯喹3片/日,疗程8天)
3.主要用于预防的药物
(二)一般疟疾的治疗 首选氯喹和 伯氨喹啉联合治疗。第1~3日两药同 服,均为一次顿服,第4日单服伯氨 喹啉;如需改用其他药物时,也应 同时用伯氨喹啉,且其剂量和用法 不变。
(三)凶险型疟疾
1.氯喹 可肌注或加在5%葡萄糖 500ml中静 滴,成人 第1日0.3(基 质),每8小时1次,第2、3日各0.3 (基因)静滴。由于恶性疟原虫对 氯喹的耐药性很高,故已较少应用。
疟原虫子孢子多型性假说
2.红细胞内期 (1)裂体增殖 (2)配子体形成
(一)疟原虫在蚊体内发育阶段 有性生殖 孢子增殖
[流行病学] (一)传染源 (二)传播途径 中华按蚊 微小按蚊 雷氏按蚊 巴拉巴按蚊
(三)人群易感性
(四)流行特征 1.地区分布 2.季节性
发病机理和病理变化
疟疾的凶险发作主要见于大量疟原 虫感染和进入高疟区的无免疫力的 居民。
(传染病学应试指南 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2006.1) )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