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数学分层教学论文

数学分层教学论文

数学分层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文章摘要:分层教学是一种在集体教学形式下的个别化教学的策略,它容因材施教的思想于班级教学之中。

使每个学生在各自的“最近发展区”内学有所获。

达到培优与补差互补并举的效果。

根据学生的差异,将学生分成若干层次,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

通过讲课分层次、分类指导、分层设计问题、课堂练习分层,达到各自的目标。

同时采取作业分层、评价分层的方法,激励低层次学生不断进步,使高层次学生有施展自己能力的空间,实验证明,分层教学着眼于适应学生的个体差异,促进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使学生逐步走向成功。

正文:
教育环境下成长的学生,是一个个体差异大、层次复杂的教学群体。

在当前推进素质教育,改革传统教学模式下,对分层次教学的研究和实践也应运而生。

分层教学是一种在集体教学形式下的个别化教学的策略,它容因材施教的思想于班级教学之中,试图在班级教学与因材施教之间找到一个契和点,在个别教学与集体教学两者中构建一座桥梁,实现两者的优势互补,从而为不同知识层次的学生提供一个适应其发展特点的教学活动环境,使每个学生在各自的“最近发展区”内学有所获,达到培优与补差互补并举的效果。

它着眼于适应学生个体差异,并促进学生在各自原有基础上得到发展。

本人结合小学数学学科特点,在几年的教学工作中,对分层教学进行了一些探索和实践。

一、学生分层
根据学生的智能水平与学习的差异将学生分成若干层次和小组,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适合他们的教学目标,在课堂教学中采用
不同的方法和策略,进行不同的方法指导,促使所有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逐步提高。

教师要在了解和研究学生的基础上,将学生分层分组,以便更好地实施分层教学。

我将学生分成低、中、高三个层次,并选出各层次的组长,由各组的组长收作业。

我经常鼓励他们,只要努力,都能学好数学,树立他们的信心。

学生的分层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时间,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成绩,把学生调换到适合的层次,激发学生的上进心和培养他们的竞争意识。

二、课堂教学目标分层
在同一班级内采用相同的大纲与教材实行分层教学。

在教学中设计梯度教学方案的评价层次,让不同的学生在不同的基础上,减少学习困难,增强自信心和荣誉感,体验成功感和喜悦感。

而且对能力较强的学生也能够充分施展他们的才华,使全体学生都能得到发展。

根据学生学习的可能性为每一层学生设置相应的教学目标。

它包括基本目标、中层目标、发展目标。

把这三个层次的学生分为A组、B组、C组。

教学目标分层符合学生的实际,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相应的发展。

制定这样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可以使 A 组学生理解教材最基本内容,从培养实际能力入手,达到大纲的基本要求,使 B、C 组学生进一步发挥他们的学习潜能,他们的思维能力及分析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也得到培养。

三、课堂教学过程实施分层
课堂教学分层就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既要顾及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要求和学习能力又要顾及到各层次学生掌握的程度,开展适应
有差异的各层次学生的教学活动。

其基本要求是:分合有致,动静结合,学生全员参与,各得其所。

并通过不断学习逐步提高,再上一个新台阶。

具体做法如下:
(一)讲课分层次
由于学生知识水平的差异,对内容兴趣上的差异,将会造成学生在不同层面对知识的理解。

鉴于此差别的存在,教学中可采取:1、基础知识整体讲,以保证全体学生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的基本内容,教学方式采用集体讲解;2、特征知识个别讲,对 A组学生详细讲,并降低难度,C 组学生听教师讲解难度较大的问题或补充扩展新的内容,在给每个组讲解的时候,其他的组做相应的练习。

(二)分类指导
学生个体差异的多样性反应到教学中应体现教学方法、手段的不同。

比如说在低层次的水平上,有的学生之所以处于此层次的原因是因为学习动机的问题,因此教师在指导时只需要通过交流、讲解、鼓励等方法使其明确学习目标,一旦此方法奏效学生将很快提到高一层次;有的学生处在低层次可能是由于兴趣方面的原因,教师在指导时应着眼于提高学生的兴趣,使之乐学、爱学;还有一些学生可能是由于概念不明确、学习方法问题等,这些都需要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观察分析,不断总结尝试,从而达到教学艺术化的境界。

(三)问题设计分层
课堂提问要结合不同层次的目标进行分层设计。

教师应从实际出发,较简单的问题让A组学生来回答,使他们也有机会和教师、同
学进行交流;如果是稍难一点的问题,就让B组的同学回答;C组同学的问题要有一定的难度。

例如在分数应用题的复习课时,有这样一道题:粮店运来大米15吨,面粉30吨,提问A组学生的问题是“大米的重量是面粉重量的几分之几?面粉的重量是大米重量的几倍?”;B组学生的问题是“大米的重量比面粉少几分之几?”;C组学生的问题是“你还能提出那些问题?”。

学生可以各显所能,各取所需。

总之,有真对性地设计不同层次的课堂提问,让各层次的学生都积极参与、思考,力所能及地回答问题,经常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课堂上保持最佳的学习状态。

必将收到较好的学习效果,甚至可以让学生“情绪高涨”地投入到下一步的学习中去。

(四)课堂练习分层
课堂练习分层就是在新授后的巩固练习时,把练习分成不同的层次,让学生有选择地去做,以达到各自的目标。

在教学实施中,我把练习题分成三个层次,学生每做对一层加一百分,多做多得分,以此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巩固所学知识。

例如,在方程的初步认识时,给同学出这样的三层题:
第一层:
1、判断
(1)7.5х-15=0不是方程。

()
(2)解方程4х+35=115的第一步是4х=115-32。

()
(3)3х-7=0 х=0是方程的解()
2、把下面的方程做完。

5х-16=64 24.8-4х=9.6 5.6+8х=12.8
解:5х=64+16 解:解:
第二层:
选择:
1、方程4х-32=8的解是()
A. х=6
B. х=10
C. х=24
3、х=7是方程的()解
A.49-х=30
B.7.5х+3=55.5 C 9х-7=7
第三层:
解方程并验算:
1、14÷2х=2.8
2、7.6х-3.7х=19.5
分层练习要当堂反馈,教师应及时纠正练习中所出现的错误,并有针对性的进行辅导,不断培养并提高他们学习数学的能力。

四、作业分层
作业分层就是给不同层次的学生布置难易不同、数量不等的课后作业,让各层次的学生大都能通过回忆课堂学习、独立思考后,保质保量地按时完成作业,使学生对所学知识得到巩固和深化,教师的教学也能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失。

教师在布置作业时,不明确规定哪
个学生必须完成哪一层习题,鼓励学有余力的低层次学生向高一层的习题挑战。

教师在批改作业时,要更关注A、B 组学生的作业,认真仔细的批改,及时发现他们的点滴进步,给予肯定和表扬,激励低层次学生不断进步,让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逐渐走向成功。

五、评价分层
分层教学的目标就是教学过程中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并承认在差异的基础上,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

这一现象不仅体现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还应在测试和考核中有所反映,这样才能较好地把握教学的完整性,否则就会造成教与考的脱节,导致学生积极性遭受挫伤。

评价分层要注意:对低层次学生以表扬为主,对中等生以鼓励为主,对高层次学生可以采用评价提高其竞争意识。

评价分层重在指出学生学习上的成就与问题,而不宜以排名次为手段。

实践证明,分层教学是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的一条重要途径,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一种重要方法。

参考文献:1、杨能生,《重视个体发展,促进全面发展》,教育研究,1998年第3期
2、陈爱欣,《课堂教学与素质教育》中国人是出版社
1999.6第一版
数学分层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编号:。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