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1. 某企业1982年12月工人工资的资料如下:要求:(1)计算平均工资;(79元)(2)用简捷法计算平均工资。
2. 某企业劳动生产率1995年比1990年增长7%,超额完成计划2%,试确定劳动生产率计划增长数。
7%-2%=5%3. 某厂按计划规定,第一季度的单位产品成本比去年同期降低8%。
实际执行结果,单位产品成本较去年同期降低4%。
问该厂第一季度产品单位成本计划的完成程度如何%( (1-4%)/(1-8%)*100%=96%/92%*100%=%结果表明:超额完成%(%-100%)) 4. 某公社农户年收入额的分组资料如下:要求:试确定其中位数及众数。
中位数为(元)众数为(元)求中位数:先求比例:(1500-720)/(1770-720)=分割中位数组的组距:(800-700)*=加下限700+=求众数:D1=1050-480=570D2=1050-600=450求比例:d1/(d1+d2)=570/(570+450)=分割众数组的组距:*(800-700)=加下限:700+=年某月份某企业按工人劳动生产率高底分组的生产班组数和产量资料如下:/人)(55*300+65*200+75*140+85*60)/(300+200+140+60)6.某地区家庭按人均月收入水平分组资料如下:根据表中资料计算中位数和众数。
中位数为(元) 众数为(元) 求中位数:先求比例:(50-20)/(65-20)= 分割中位数组的组距:(800-600)*= 加下限:600+=7.某企业产值计划完成103%,比去年增长5%。
试问计划规定比去年增长 多少%(上年实际完成= 本年实际计划比上年增长 ()/==%)8.甲、乙两单位工人的生产资料如下:试分析:(1)哪个单位工人的生产水平高(2)哪个单位工人的生产水平整齐%3.33V %7.44V /8.1x /5.1x ====乙甲乙甲人)(件人)(件9.在计算平均数里,从每个标志变量中减去75个单位,然后将每个差数缩小10倍,利用这个变形后的标志变量计算加权算术平均数,其中各个变量的权数扩大7倍,结果这个平均数等于个单位。
试计算这个平均标志变量的实际平均数,并说明理由。
7910.某地区1998~1999年国内生产总值资料如下表:(单位:亿元)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结构相对指标和比例相对指标。
结构相对指标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1998年 % % %1999年 % % %比例相对指标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1998年 1 ::1999年 1 : 2 :11.某产品资料如下:要求:按加权算术平均数、加权调和平均数计算该产品的平均收购价格。
(元/斤)12.根据某一个五年计划规定,某种工业产品在该五年计划的最后一年生产量达到56万吨,该产品在五年计划最后两年的每月实际产量如下:试根据表列资料计算该产品计划完成程度及提前完成五年计划的时间。
% 4个月又五天13.某厂的劳动生产率(按全部职工计算),计划在去年的基础上提高8%,计划执行的结果仅提高4%。
试计算劳动生产率的计划完成程度。
% 14.某企业工人完成产量定额资料如下:要求:分别计算各月份的众数和中位数。
7月份:中位数为(%) 众数为(%) 8月份:中位数为(%)众数为(%) 15.某种商品在两个地区销售情况如下:试分别计算甲、乙两个地区该商品的平均价格。
(甲、乙两个地区该商品的平均价格分别为:(元/件) (元/件))16.有人提出有三种萍果,一种是每元买2斤,一种是每元买3斤,一种是每元买4斤,现在各买1元,用了3元,买了9斤,当然是每元平均买了3斤,可是用调和平均数计算每元只买了斤[即:3/(1/2+1/3+1/4)=斤],少了斤,因而否定调和平均数,你怎样回答这个问题17.兹有某地区水稻收获量分组资料如下:要求:(1)计算中位数及众数;中位数(千克/亩)众数(千克/亩)(2)计算算术平均数;算术平均数(千克/亩)(3)计算全距、平均差和标准差;全距 275(千克/亩)平均差(千克/亩)标准差(千克/亩)(4)比较算术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的大小,说明本资料分布的偏斜特征。
为左偏18. 某车间有两个小组,每组都是7个工人,各人日产的件数如下:第一组: 20 40 60 70 80 100 120第二组: 67 68 69 70 71 72 73这两个组每人平均日产件数都是70件,试计算工人日产量的变异指标:(1)全距(2)平均差(3)标准差,并比较哪一组的平均数代表性大 第一组 第二组 (1)全距 100(件) 6(件) (2)平均差 (件) (件) (3)标准差 (件) 2(件)19. 某零售商业企业包括20个门市部门,它们的商品零售计划完成情况如下表:试计算各门市部完成零售计划的平均百分比。
%20.某无线电厂生产某型号收音机,按计划规定,1992年每台成本要求在1991年84元的基础上降低元,而1992年的实际每台成本为元。
试计算单位成本计划完成程度指标。
%21.在计算平均数里,从每个标志变量中减去120个单位,然后将每个差 数缩小10倍,利 用 这个变形后的标志变量计算加权算术平均数,其 中各个变量的权数缩小5倍,结果这个平均数等于个单位。
试计 算这个平均标志变量的实际平均数,并说明理由。
12522. 某商业企业1992年的营业额计划完成105%,比上年增长10%。
试计算该企业计划规定比上年的增长程度。
%23.某商品在三个农村集市贸易市场上的单位价格和贸易额资料如下表:试计算该商品的市场平均价格。
(元/件) 24.某企业164人的日产量资料如下:试确定其中位数与众数。
中位数 (千克) 众数 (千克) 25. 根据某一个五年计划规定,某种工业产品在该五年计划的最后一年生 产量达到803万吨,该产品在五年计划最后两年的每月实际产量如下试根据表列资料计算该产品计划完成程度及提前完成五年计划的时间。
% 8个月又7天26.某企业6月份生产情况如下表:单位:万元试计算该厂各生产车间和全厂产量计划完成百分比。
甲 110% 乙 90% 丙 105% 全厂 %27.某地区粮食生产资料如下:试计算该地区粮食耕地亩产众数和中位数。
中位数 877(斤/亩)众数 875(斤/亩)28.某采购供应站工作人员工资分组如下:要求:试用上述资料(1)计算算术平均数X A;(元)(2)计算全距R、平均差A D、标准差σ;全距 60(元)平均差(元)标准差(元)(3)计算标准差系数Vσ;离散系数 %(4)计算众数Mo;(元)(5)用皮克逊关系式换算出中位数Me。
(元)29.设第一组工人的平均工龄为6年,第二组为8年,第三组为10年。
第一组工人人数占工人总数的30%,第二组占工人总数的50%。
要求:试计算这三组工人的平均年龄。
(年)30.指出下面的统计分析报告摘要错在哪里并把它改写.(1)本厂按计划规定,第一季度的单位产品成本应比去年同期降低10%,实际执行结果,单位产品成本较去年同期降低8%,仅完成产品成本计划的80%。
(8%/10%=80%) %(2)本厂的劳动生产率(按全部职工计算),计划在去年的基础上提高8%,计划执行的结果仅提高了4%,劳动生产率的计划任务仅实了一半。
(即4%/8%=50%) %31.某厂两个车间生产同一产品的产量和成本资料如下:(1)计算产量结构相对指标。
(2)各车间单位成本不变,全厂单位成本下降20元,试分析原因。
1977年 1978年甲车间 40% 60%乙车间 60% 40%32.区分下列统计指标是属于总量指标、相对指标、还是平均指标。
(1)某年某市人口出生率,死亡率;(2)某年全国粮食总产量;(3)某年全国工业总产量;(4)资金利润率;(5)某市某年的工业产品产值;(6)某月份某工厂工人出勤率;(7)商品流通费率;(注:流通费用率=流通费用额/实际销售额)(8)某市某年的工业净产值;(9)某地区按人口平均计算的国民收入;(10)某年华东地区粮食产量为华北地区粮食产量的82%;(11)某个时期某种商品的价格;(12)单位产品成本;(13)某年某月某日的全国人口数;(14)粮食单位面积产量。
33.某种商品在三个地区销售的情况如下:要求:(1)试分别计算甲、乙、丙三个地区该商品的平均价格(2)通过平均价格的计算,说明哪个地区销售该种商品的价格比较高,为什么甲、乙、丙三个地区该商品的平均价格分别为:(元)(元)(元)34.设第一组工人的平均工龄为6年,第二组为8年,第三组为10年。
第一组工人人数占工人总数的30%,第二组占工人总数的50%。
要求:试计算这三组工人的平均工龄。
(年)35.甲、乙两单位职工及工资如下:要求:(1)计算哪个单位职工的工资高;(2)据上表资料计算标准差及标准差系数,并说明哪一个单位的平均工资更具有代表性;(3)说明在什么情况下,只需计算标准差而不必计算标准差系数,就可以比较出不同资料的平均数代表性的大小为什么平均工资 标准差 标准差系数 甲单位 (元) (元) % 乙单位 (元) (元) %第五章1. 1991~1996年某企业职工人数和工程技术人员数如下:试计算1991~1996年工程技术人员占全部职工人数的平均比重。
% 2.某地区1995~1999年各年末人口数资料如下:要求:(1)判断人口数发展的趋势接近于哪一种类型。
(2)用最小平方法配合适当的曲线方程。
(3)预测该地区2000年底人口数。
`3.某贸易企业1998年第一季度各月份商品的流转速度资料如下:试计算企业第一季度的月平均商品流转次数及季度流转次数。
(次);(次) 月平均商品流转次数=(120+143+289)/(60+65+85)= 季度流转次数=*3=4.下面是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各年工业总产值的环比增长速度,试求 其平均增长速度。
(%) %5. 某地区1997年各季度末农村零售网点平均职工人数资料如下:试计算该年平均每网点职工人数。
(人/个) 6.已知某地区1997年各时点的人口数资料如下:3. 试计算该地区人口的月平均数。
(万人) 7. 某企业1998年第一季度职工人数及产值资料如下:要求:(1) 编制第一季度各月劳动生产率的动态数列。
(百元/人);(百元/人);(百元/人) (2)计算第一季度的月平均劳动生产率。
(百元/人) (3)计算第一季度的劳动生产率。
(百元/人) 8. 某企业7~9月份生产计划完成情况的资料如下:试计算其第三季度的平均计划完成程度。
% 9. 某工厂1997年有下列资料:要求:(1)计算第一季度各月份工人数占全部职工人数的比重。
)68%;70%;71% (2)计算第一季度工人数占全部职工人数的平均比重。
%10.设某地区1975年进行区划调整,增加了部分企业,其调整前后产值资料如下:单位:(万元)为了消除区划变动影响,以便单纯反映该地区生产发展进度,试调整上述资料,编制成新的动态数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