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中知识的应用哈耶克李红兵 译再版于美国经济评论,XXXV,4号;1945年9月,519-30页。
在试图构建一个合理经济秩序时,我们希望解决的问题是什么?一些熟悉的假设是这个问题非常简单。
如果我们拥有相关的信息,如果我们能从给定的参数中开始,如果我们能够掌握可行方式,这个问题仅仅是一个推理而已。
也就是说,可行方式的最好应用这个问题的答案暗含在我们的推理中。
必须充分掌握解决问题的最优方式的条件,能用数学公式清晰陈述:用最简洁的方式讲,即在所有不同的使用过程中,任何两个商品或元素的替代率必须相同。
然而,社会遇到的并不是所强调的经济问题。
我们开发的解决逻辑问题的经济计算方式,尽管是解决社会经济问题的关键步骤,但并不能为之提供答案。
理由是,经济计算方式启动的数据为全社会并不能提供于能够启示的单个头脑,当然,也不能这样提供。
准确地讲,合理经济秩序问题的特征是由以下事实决定的,必须利用了解的情况并不是一个集中整合的形式,而是经常以分散不完整的小点或者是每个人头脑中相互矛盾的知识点的形式存在。
因此,社会经济问题不仅仅是收集给定资源的问题—如果“给定”的意思是给定专门凭借此数据解决问题的单个头脑。
而是如何充分利用社会成员知晓的资源的问题,对于其目的性,只有这些成员知晓。
简单说来,就是对不完整的知识使用的问题。
我想,问题的本质特征已经被掩盖,而没有被完善后的,特别是由数学公式得出的经济理论阐述清晰。
尽管本章中我只要解决的问题是合理经济秩序的问题,但是我还是会不由自主地联系到一些方法问题。
我希望提出的观点的确是不同推理路径融合的结论。
但是,现在回顾这些问题,并不是偶然。
我认为,目前经济理论和经济政策的很多争论同是来源于对于社会经济问题本质的误解。
这个误解反过来产生于我们在处理自然现象过程中形成的思维习惯的不正确的转录。
我们通常用语言“计划”来描述对于如何分配可行资源的复杂决定。
在这个意义上,所有的经济活动都是计划;在很多人共同劳动的社会中,某种程度上这个计划必须基于一些知识,这些知识一开始并不赋予决策者,而是其他人通过某种方式传递给决策者。
对于任何解释经济过程的理论的知识的传递方式以及如何充分使用这些散布知识的方式至少是经济政策的主要问题之一-或者是设计有效的经济体系得过程。
问题的答案与其他问题紧密相关,如,谁做的计划,这是所有的经济计划聚焦争论的问题。
这个争论不是是否作出计划,而是对于经济秩序的问题是由一个官方制定还是由很多个人划分。
详细地讲,现代论战中使用的术语计划指的是集中计划—根据一个统一计划的整个经济体制方向。
另一方面,竞争意味着很多单个人对于计划的分散。
很多人谈论但不喜欢的两者的中间地带是委托给工业组织,即垄断。
这些体系更有效的途径主要是能否充分利用现有知识。
即,主要依靠是否我们能在一个集中权威下继承分布于不同个人的知识,或者是传递这些额外知识给个人,促使他们与这些秩序的计划相结合。
很显然,对于不同的知识其重要性是不一样的。
我们问题的关键是寻找不同知识的相对重要性:普通个人可能处理的知识和那些选定专家组成的权威机构拥有的知识。
如果现在假设,后者更重要,其原因是有一种知识,即科学知识在公众心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
必须承认,科学知识所关注的,即选定专家可能掌握的是所有最好的知识—尽管这样将问题的难度转到如何选择专家上来。
我想指出的是,即使这个问题能很快得到解决,它也仅仅是大问题中的一小部分。
如今几乎可以极端地说,科学知识并不是对所有知识的总结。
稍微思考一下,可见毫无疑问存在一些非常重要但是没有组织的知识,这些知识在给定的一般规则中不能被称之为科学知识:特定时间和地点的知识。
因此,每个个体都拥有超过别人的优势,因为他拥有特定的信息,只有通过有效的合作,才能基于这些信息做出决定。
我们需要记住的是在我们理论训练之后在任何职业中我们需要学习的东西,在我们的职业生涯中学习占的比重,在生活的各个领域,熟悉人、当地条件、和特定情况是多大的资产。
对于一个没有充分开发的机器的了解和使用,或者被人能力的更高开发,或者是意识到供给干扰中剩余股票变化,这些知识在社会中和他们的更好替代技能一样重要。
一个通过对沉重汽船不了解或者半了解维持生存的发货员,或一个唯一对现存机会了解的资产评估师,或者是在当地货物差价中获利的分销商,都是基于别人不知道的当时情况实施有用的功能。
令人奇怪的是现在这种知识一半被人蔑视,以这种知识获得的收益超过那些武装又理论和技术知识的收益,将被认为不光彩。
通过交流或运输等设施获得的知识通常被认为不诚实,虽然在社会中,这种知识在社会中和最新的科学发现一样广泛应用。
通过对生产的对比发现,这种偏见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贸易的态度。
即使自认为没有对过去的天然偏见的经济学家也经常犯这样的错误,对于获得实践知识的活动受到关注—显然在他们所有的计划中,这些知识都是给定的。
一般的观点是这些知识是每个人准备掌握的过程。
对于现存经济秩序不合理的责备经常是由于信息掌握不全。
这个观点没有认识到获取这些知识的方式非常广泛,和我们寻求答案的问题一样精确。
如果现在对于特定时间和地点的重要性弱化很流行,对此改变的重要性也更小。
确实,计划者对于做出的假设有一些点和反对者不同,对于变化的意义和频率,将使生产计划的实质性改变有必要。
当然,如果提前能够很长时间放弃详细的经济计划,然后紧密坚持,就不需要进一步的重要决策了,勾勒出一个宏观的控制各个经济活动的计划将不令人生畏。
很可能值得强调的是经济问题总是产生,并且不断改变。
只要事情一直不变,或者如预期的发展,就没有必要对新问题作出决策,也不用形成新的计划。
变化或至少日常调整在现代已变得不太重要的观念预示着目的-经济问题已经变得不太重要了。
减轻变化的重要性的概念,通常由争论由于技术的日益重要性,经济考虑的意义已经变成背景的相同的人持有。
随着现代生产设施的精密,从长期来看需要经济决策,如需要新建一个工厂或者引入一个新的程序,对吗?一旦新建了工厂,剩下的就是机械问题了,由工厂的特点决定,留给不断变化的情况调整的很小空间。
我可以确认的是,主流思想肯定不是从商人的实际经验得出的。
在一个竞争的行业中—如行业本身可以作为一个测试—阻止消费增长需要不断努力,需要经营者的大量能量。
对于一个效率不高的经营者消除利益差异是多么困难,使用相同的技术设施产生各种开支是商业活动中经常产生的,这些在经济学的研究中并不常见。
经常被生产者和工程师激发的欲望的能量,允许考虑的经济成本称为日常工作最需考虑的证据因素。
经济学家通常容易对细小变化忽略的一个原因是他们可能关注于统计总计,显示出比细节运动更大的稳定性。
总计相对的稳定性,并不能被计算出来-如统计学家经常从事的-通过“大数据的规律”或者随机变化的相互弥补。
我们需要处理的元素并不是产生稳定性的随机力量。
商品和服务的持续流动是由持续的调整维持,根据以前不知道的情况,通过一旦A没有传递B就踏入。
即使是大型高度机械化的工厂也持续变化,因为在给定环境中,会产生各种各样的需求:房顶的瓦片、文具或者外形以及很多设施,自己不能富含,在市场上需求产生工厂的操作计划。
这也是我简要提出的点,事实上我要关注的知识是本身不能被统计也不能以统计的形式进入中心权威机构的知识。
中心权威机构采用的知识,使通过弱化差异抽象化,将一类知识归结在一起,忽视了方位、质量、以及其他细节,这些可能对于具体的决策非常重要。
接下来基于数据信息的集中决策并不能充分考虑时间和地点等因素,集中决策者需要寻求其他方式来做出依据他们做出决策,如“现场的人”。
如果我们认为社会经济问题主要是在特定时间和地点对于变化的不断适应,最后的决策者应该熟悉这些情况,知晓相应的变化和对之变化调整的资源。
我们难以想象通过将各种知识吸收到集中委员会,通过整合各种知识,做出决定的方式来解决问题的方式。
我们必须通过分散来解决这些问题。
但是,答案只是我们问题的一部分。
我们需要分散,因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确保特定时间地点的信息能够被有效及时应用。
但是“现场的人”不能仅仅依靠自己有限的私人的对于环境的知识来做出决定。
对于他老说依然存在交流问题,如他需要更多信息来作出对于更大经济系统改变的调整。
他需要多少知识就能成功实施?在他立马知识之外的那些实事对于立马决定有关,他还需要知道多少?在世界上,对于他做出的决策没有影响的事情几乎不存在。
但是,他不需要知道这些事情,也不需要知道他们的影响。
在特定情形中需要更多员工的原因,纸包比帆布包更可行的原因,当时熟练劳动力或者工具很难获得的原因等对他并不是很重要。
对于他来说重要的是和他关注的其他事情相比获得所需信息的难度和产生或者使用互换信息的紧要性。
某种事情超出了他的生存环境,其相关重要性对他没有兴趣。
由于这种联系我所提的“经济计算”(或纯粹的逻辑选择)促使我们明白问题如何解决,事实上是通过价格体系解决的。
对于一些小型、自我包含的经济体系,即使单个控制性头脑处理这些数据也不能清晰地弄清目的和方式的各种复杂关系—每次在分配资源的时候都得做出调整。
这确实是纯粹的逻辑选择的贡献,总结显示通过构建和持续使用等式普通头脑也能解决这个问题。
(或者“值”或“替代率”),即,通过为稀缺资源负载一个数据值,本身不能产生,但是通过纵观方式—目的的意义产生。
任何微小的变化,我们都需要考虑这些量,所有的相关信息都聚集;通过逐步调整质量,他能够适当重新安排自己的设想,并不用解决所有的疑惑,也不用对于各个方面进行调查。
从根本上来说,相关事实分布的体系,价格对于不同人的独立行为的影响,就和价值观对于个人计划的影响一样。
值得考虑的是一个独立普遍的例子,价格体系行为所取得的精确性。
设想,有机会世界的某个地方使用原材料,如锡,或者供应锡的途径之一被消除。
对于目标并不重要—并不重要但是很有意义—这两个原因使锡更加稀缺。
锡的使用者需要了解他们消费的一些锡现在开发更有收益,结果他们必须节省锡。
对于大多数他们来说,没有必要了解最大的需求产生于哪里,或者为了满足需求,需要满足供给。
如果只有一部分人知道新的需求,并转向其资源,如果意识到产生差异的人们寻求其他资源满足,其结果将影响整个经济体系,不仅影响锡的使用者,还有锡的替代品,锡的制成品,以及替代品的替代品等;产生替代品的那些大多数都不知道这些变化的原因。
作为一个市场的行为,并不是他的成员调查了整个领域,而是他们有限的个人领域视野相互交叉,因此,通过很多中间手段,相关信息相互交流。
事实上是,对于任何商品有一个价格-或者是当地价格和运输费用等相关-产生方案(概念上是可行的)通过处理相关人员头脑中分散的信息,但以头脑产生的方案。
如果我们想要理解其真正功能,我们需要了解价格体系如何作为信息交流的机制—当然,当价格增长死板的时候功能不太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