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一课美术作品的产生

第一课美术作品的产生

3、小结:
(1)“美”并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源于人们的生活实践。
(2)“美”的观念与相应形式美法则的产生是长期的历史积淀的结果,将美的观念与相应的形式美法则运用于日常生活和艺术创作中,就产生了美术作品。
(三)初步认识美术作品的实用性和审美性的联系
1、总述:
美术家为审美目的创作的作品,如果也是按照形式美的法则制造出来的,在当时虽然普通,随着时光的流逝,社会的变化,逐步获得较高的审美价值。
初一学生的理解能力有限,通过学习基本理解了美术作品创作的过程和审美意义。对于美术作品的了解太少,需要引导学生多关注。
1、艺术家的美术创作的过程
欣赏王式廓的素描作品《血衣》,对照资料图片,引导
学生体会美术作品是怎样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多媒体展
示并介绍画家及创作背景)。
思考讨论:
1作品的题材内容是怎么来的?如果现实生活中没有发生这类
事件,艺术家如何创作出这样的作品?
2从这幅作品的创作过程看,
你认为再现性美术作品的产生需
4、美术鉴赏的意义?
教师提问:看了上述作品,你认为美术鉴赏的意义有哪些?
总结:
(1)在我们的生活中美是无处不在的,人们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非常注重营造美的环境,所以我们要学会去认识这些美好的事物,才能更好地生活。
(2)鉴赏美术作品可以培养我们的审美鉴赏能力,帮助我们丰富对美的认识,并且认识到式美的法则。
2、请大家举一个你所熟知的由实用品转化为陈设美术品的例子。也可参考书上的资料。
3、小结:
认识形式美法则及了解美术鉴赏的意义。
(1)多样与统一
(2)对比与和谐
(3)对称与均衡
(4)比例与尺度-
(5)节奏与韵律
2、试以《百老汇的爵士乐》为例,来分析画中的形式美。
3、试以本课所学的知识简要的分析它们?以证明你的观点?
1、首先从什么是“美”入手,帮助学生了解“美”的观念是怎样形成和发展的?
2、美术鉴赏的重要意义。如何应用不同的表现形势,形式美的法则进行鉴赏,即用审美的眼光来看待我们身边的事物,是美术鉴赏的重要意义。通过美术鉴赏使学生明确“美”的概念是极为丰富的,
教学
目标
1、理解审美观念的内涵和形成过程,初步了解形式美的基本规律。
播放一段视频或课件制作的美术作品进行欣赏。同学们,有时候我们面对一幅美术作品,尤其是一幅经典的绘画作品时,我们怎样看出画中的含义并从中得到感受呢?这幅画好在哪里?“美”在哪里?什么是美?什么是美术?审美鉴赏的意义在哪里呢?也许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大家还不能回答,但对此应有所了解。
(二)新授
“美”的观念是怎样形成的?
真实——再现性艺术。
抽象——表现性艺术具有变形的特点。
四、自我评述:
请同学谈对于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理解。
五、小结:任何美术创作都源于我们的生活,即使有一些作品我们不能一眼就看出它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联,但它们都是从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得到的灵感和启发。
二创作出来的。美术创作室一个充满艰辛和智慧的创造
2、大体掌握美术作品的基本涵义
教学
重点
1.美的观念和形式法则是如何产生的?
2.美术作品的基本内涵是什么?
3.如何从生活中去发现美?
教学
难点
综合把握美术创作的规律和特点,从多个角度分析并评述美术作品。
媒体运用
课件
教学时间
3月1日
预设过程(应包括课程导入、预习自学、展示交流、当堂练习检测等)
个人修改
(一)导入:
要哪些条件?
3作品中重点突出了那几个人物?
4在作品中寻找一个你感兴趣的人物,
谈谈作者是如何去塑造
人物形象的,表现了人物什么样的心理和性格?
5谈谈你对整幅作品的感受。
可见,美术是源于生活的。
2通过表现艺术作品,进一步说明美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这一主题。
播放不同表现手法的美术作品的图片,向学生介绍再现性作品《孟特芳丹的回忆》和表现性手法夏加尔的《我的故会欣赏和分析,提高总结和表达能力
板书
设计
真实——再现性、表现性艺术。
抽象——表现性艺术具有变形的特点认识形式美法则。
(1)多样与统一
(2)对比与和谐
(3)对称与均衡
(4)比例与尺度-
教学后记或反思(主要记录课堂设计理念,实际教学效果及改进设想等)
授课人
刘俊君
原设计者
刘俊君
学科
美术
执教班级
六年级
课题
心的耕耘美的创造----美术作品的产生
教学课时
第1课时
教学课型
欣赏评述
备课时间
2月20日
教材
分析
美术鉴赏是一门学科,但更是一种生活态度。学习这门课程的目的并不仅仅是为了记住一些艺术史上重要的美术作品,而更要培养学生以一种审美的心态、发现的眼光去看待我们的历史、文化、生活以及我们身边的环境,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和文化素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