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创新企业思政工作的几点思考-
引言:
21世纪以来,世纪政治与经济风云变幻,市场经济不断发展,不仅国内大的形势面临着机遇与挑战,企业内部也经历了各种思潮的挑战和社会舆论的影响。
当前企业职工的思政工作正面临着新的局面,那么新形势下企业的思政工作究竟有哪些新变化?我们又该如何适应这些新变化?如何更好地对职工进行思政教育呢?本文将作出探究。
一、新形势下企业思政工作的新变化
1.市场化形势下思政工作流于形式
自上个世纪改革开放以来,市场经济如火如荼,经济搞活了,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大大提高了,尝到了改革开放的甜头,于是“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一理论在当前的社会中体现得尤为明显。
市场化的形势下,一切都向市场看齐,向经济看齐,因此企业追求经济利益势必会成为主流。
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很多企业的思政工作和党建工作流于形式,逐渐式微。
2.员工队伍年轻化,思想多元化
随着企业的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的青年员工加入,使得企业整体呈现了年轻化的趋势。
年轻的队伍可以使企业更有活力,更有创新与创造性,这是不可否认的,但是员工队伍年轻化也会带来思想的多元化,80后、90后的员工成长在新的经济形势下,其受到了更多新思想、新观念的冲撞,思想比较活跃,观念比较新颖,情感比较丰富,人生观与价值观也同老员工有着较大的差别,因此思政工作的难度是比较大的。
二、创新企业思政工作的策略
对于创新企业思政工作的策略,笔者在长期的思政工作中总结了三个方面:树立市场观念、树立人本思想,突出人文关怀、形成自我教育的思政工作局面。
下面我们一一进行分析。
1.树立市场观念
在市场经济的时代,企业的思政工作也要有市场观念,要认清市场动态,根据市场经济的新形势和新体制来制定一系列的思政工作计划,用市场经济理论武装广大员工头脑,帮助他们更新观念,增强心理承受能力,促进企业深化改革、转换经营机制和生产经营活动的顺利开展,不断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具体来说,市场经济下的企业思政工作要做到两点:
第一,在工作中体现市场经济的特点,学习并积极运用经济杠杆理论,利用物质奖励来激发职工的积极性,发挥职工的创造性,及时将各种思想障碍和对企业改革的误解有效地消化掉,提升企业的执行力和活力。
第二,政工人员应承认职工对物质的合法追求,承认人们价值观的多元化,在承认此观念的前提下正确处理国家、集体与个人利益的关系,引导职工学会正确抉择。
第三,政工人员应将市场经济带来的挑战变成机遇,促使广大职工共同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变化,从而增强企业的活力与竞争力。
2.树立人本思想,突出人文关怀
只有树立人本思想,突出人文关怀,思政工作才能更有效。
那么如何树立人本思想,突出人文关怀呢?首先,政工人员要围绕不同时期职工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和疑点问题,做好教育、转化、引导工作;其次,政工人员要贴近群众、服务基层,从群众迫切要求解决的热点、难点问题入手,增加群众所关心、所欢
迎的思想教育内容,为群众解疑释惑,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
第三,要抓住思想政治工作中情、理、法几个关键点,把思想政治工作“虚功”实做,保证思想政治工作加油鼓劲的作用得以充分发挥。
同时,思政工作者要关心职工疾苦、倾听职工呼声,先来解决职工的问题,再来做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
3.形成自我教育的思政工作局面
思政工作主要的渠道不仅仅是靠工会,靠政工队伍,更要靠职工自觉与自治。
因此,我们在企业的思政工作中,要积极引导职工自我教育,引导职工端正认识,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人生观与价值观,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中国梦”的伟大构想作为自己前进与努力的方向,在社会主义的大潮中不断适应,并作出贡献。
如此一来,形成了自我教育的思政工作局面,我们的思政工作就可以更为顺利地开展。
三、结语
思政工作虽然与企业的经济效益并无直接挂钩的关系,但是它对于强化职工人生观、价值观,保持党的先进性具有重要的作用。
作为企业政工人员,我们要在新形势下创新思政工作,搞活思政工作,将思政工作与企业的生产结合,使企业更具有竞争力,也使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得到全面推进。
新形势下的企业文化如何建设
一、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一)有助于企业良好形象的树立和品牌文化的打造
企业的发展依赖于企业的业务状况,而良好的企业形象给目标客户带来信任感,相当于企业的一张推荐信,一个具有良好的企业形象的企业,更容易发展业务,尤其在利益关系比较集中的商业圈,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人与人、企业与企业之间的信任很难建立健康良好的企业形象无疑是一个企业在这种环境中最具竞争力的东西。
(二)有助于提升企业内部的凝聚力
从某种意义上说,企业与员工之间不仅是雇佣关系,也是利益共同体,员工尽心尽力的为公司服务,会使得企业获得远大于员工工资的利润,一个企业的发展远不是掌舵者一个人的事,也与各级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有关系,而企业的企业文化则是增强员工凝聚力的关键,有底蕴的企业文化使得员工愿意去听从并维
护,激发员工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增强员工的主人翁意识,当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发生冲突时,不会仅顾个人利益。
(三)有助于企业的制度建设
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对企业也是如此,虽然现在有些企业提倡轻松的工作氛围,但这并不意味着员工就不需要遵守公司的制度规定。
合理的企业制度能够恰当的约束员工,防止公司内部形成散漫的工作氛围,同时,使得企业的运作更具秩序性。
而企业制度是企业文化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制度的制定与实施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企业文化的建设情况。
二、新形势下加强企业文化的建议
(一)企业文化首先要与时俱进,具有创新性
如今的互联网行业蓬勃发展,企业的运作模式不再局限于B2C、B2B、C2C模式,O2O的商业模式成为了企业运作的新思路,不仅对于电子商务,对其他企业也很有指导意义,即充分利用现代技术,简化人们的生活方式;不断为企业注入新鲜的血液,才能保持生命力。
(二)企业文化既需要文以载道,又需要付诸实践,其中付诸实践是关键
很多企业建设企业文化时,既学习国外先进的理念与制度,同
时也借鉴了我国先贤的思想,但是文化只是一种抽象的东西,若不能应用到实践中去,就只是写在企业简历上的条文而已。
这也是很多企业中存在的问题,在企业建设中,功利心太重,而不注重企业品牌的维护、企业文化的落实,企业文化没有渗透到平时的工作中去,这对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是极为不利的,例如,现在的有些房地产公司,虽然在发展中获取了暴利,但是在群众中的口碑很差,企业文化落不到实处,这样的企业势必成为经济转型中的牺牲品。
那么要想把企业文化做好做扎实,就需要抛弃浮夸心态,不做秀不做作,下定坚强决心把文化做好做到位,让企业文化深入人心,化为行动,形成业绩,这才是企业文化建设的本意。
(三)企业文化既包含显性文化,也包括隐性文化,其中隐性文化是核心
企业的显性文化指得是那些看得见摸得着的文化现象,如员工的仪态、谈吐等。
企业的隐性文化指的是企业的精神、使命和价值观,隐性文化是深入人心的那部分文化内核,隐性文化决定着显性文化的内容,企业文化建设的着眼点应首先放在隐性文化的建设上。
(四)企业文化既要注重内部和谐,又要关注企业发展,其中企业发展是最终目标
企业文化最终要解决的问题,是企业中的人员以一种什么样的组织方式来完成企业的发展目标,既在组织中人员之间的关系和组织目标之间进行怎样的平衡和取舍。
如果我们只关注人员之间的关系,固然可以造就和谐的工作氛围,但是必定会滋长小圈子意识,并有可能容忍低绩效人员的存在,最终会阻碍企业发展,葬送企业的未来。
如果我们只关注企业目标,只使用有才能的人,谁行用谁,不行就淘汰,长此以往,企业的凝聚力就会出现问题,人与人之间的倾轧和争斗必然激烈,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和向心力会降低,企业发展的根基就会受到损害。
最好的企业文化,应该能够把全体员工的意志和才智,紧紧地捆绑在同一个振奋人心、激人奋进的宏大目标和愿景下,这样,就很好地把企业目标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融入到一起了。
三、结语
总而言之,企业文化是现代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也是企业的发展动力,在新形势下,企业文化的发展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并且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努力成为能够深入群众,被员工认可和接受,并引以为豪的文化;能够被客户欣赏的文化。
新形势下的企业文化如何建设:
1.企业文化的特性
2.企业文化和谐的三要素
3.浅谈企业文化模式
4.分析华为重视企业文化建设的原因
5.公司发展历程简介范文怎么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