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20高三化学复习探究性实验专题检测卷

2020高三化学复习探究性实验专题检测卷

2020高三化学复习探究性实验专题检测卷一、选择题(本题包括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1.(2020石家庄质检)以下实行性质比较的实验设计,不合理的是( )A.比较Cu、Fe2+的还原性:Cu加入FeCl3溶液中B.比较氯、溴的非金属性:氯气通入溴化钠溶液中C.比较镁、铝的金属性:镁、铝(除氧化膜)分别放入4 molL-1的NaOH溶液中D.比较高锰酸钾、氯气的氧化性:高锰酸钾中加入浓盐酸2.某同学探究废酸性干电池内黑色固体物质的组成并回收利用,实验过程如图所示。

下列相关叙述准确的是( )A.①、②、③、④中玻璃棒均起到搅拌作用B.取少许②所得滤液于试管中,滴加硝酸银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可推知黑色固体中含有氯化钠C.取少许②所得滤液于试管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试管口处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未变蓝色,可推知黑色固体中不含铵盐D.取少许④所得滤渣于试管中,现象如图⑤所示,可推知黑色固体中含有MnO23.用含少量镁粉的铝粉制取纯净的氢氧化铝,下述操作步骤中最恰当的组合是( )①加盐酸溶解;②加烧碱溶液溶解;③过滤;④通入过量CO2生成Al(OH)3沉淀;⑤加入盐酸生成Al(OH)3沉淀;⑥加入过量烧碱溶液。

A.①⑥⑤③B.②③⑤③C.②③④③D.①③⑤③4.某课外活动小组在学习CO的化学性质时,准备做CO还原CuO的实验。

下面是同学们设计的四套实验装置图。

从安全和能源充分利用的角度来看,你认为最理想的实验装置是( )5.(2020莆田一模)用下列实验装置完成相对应实验,准确的是( )A.甲用于证明非金属性强弱:Cl>C>SiB.乙用于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硫酸溶液C.丙用于模拟生铁的电化学腐蚀D.丁用于测定某稀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6.下列气体制备装置错误的是( )7.如图表示从固体混合物中分离X的两种方案,请根据方案1和方案2指出下列说法合理的是( )A.能够选用方案1分离碳酸氢钠中含有的氯化铵B.方案1中残留物应该具有的性质是受热易挥发C.方案2中加入的试剂一定能够与除X外的物质发生化学反应D.方案2中加入NaOH溶液能够分离出SiO2和Fe2O3混合物中的Fe2O3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3小题,共58分)8.(20分)(2020泉州质检)已知A、B、D、E四种物质中均含有同一种短周期元素,D为气体单质,A的焰色反应的颜色为浅紫色(透过蓝色钴玻璃),E为黑色粉末,在如图所示转化中E均起催化作用(某些产物已略去)。

请回答:(1)A的名称为________,B的结构式为________。

(2)为研究X单质的性质,特设计如图所示装置实行实验。

装置Ⅲ中夹持装置已略去。

其中a为干燥的品红试纸,b为湿润的品红试纸。

①加入药品前,检查Ⅰ中气体发生装置气密性的操作是用止水夹夹住C 处,然后向分液漏斗中加水,打开________,一段时间后________,则气密性良好;②写出装置Ⅰ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实验过程中,装置Ⅴ中NaOH的作用(用离子方程式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实验结束后,该组同学在装置Ⅲ中观察到b的红色褪去,但是并未观察到“a无明显变化”这个预期现象。

为了达到这个实验目的,你认为在______(选填装置序号)之间还需添加洗气瓶,该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9.(18分)(2020大纲版全国卷)现拟用下图所示装置(尾气处理部分略)来制取一氧化碳,并用以测定某铜粉样品(混有CuO粉末)中金属铜的含量。

(1)制备一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实验中,观察到反应管中发生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尾气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反应完成后,准确的操作顺序为______________(填字母);a.关闭漏斗开关;b.熄灭酒精灯1;c.熄灭酒精灯2(4)若实验中称取铜粉样品5.0 g,充分反应后,反应管中剩余固体的质量为4.8 g,则原样品中单质铜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5)从浓硫酸、浓硝酸、蒸馏水、双氧水中选用合适的试剂,设计一个测定样品中金属铜质量分数的方案:①设计方案的主要步骤是(不必描述操作过程的细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写出相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20分)(2020福州质检)某同学利用如图装置实现铜与浓硝酸、稀硝酸反应,过程如下:Ⅰ.取一段铜丝,用稀硫酸除去铜锈。

Ⅱ.将洗涤后的铜丝做成匝数较多的螺旋状。

Ⅲ.按如图所示装置连接仪器、检查气密性、装入化学试剂。

(1)过程Ⅰ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过程Ⅲ中检查气密性的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过程Ⅲ的后续操作如下:①打开止水夹a和b,轻推注射器,使浓硝酸与铜丝接触,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一段时间后使反应停止的操作是__________,关闭a,取下注射器。

②打开b和分液漏斗活塞,当玻璃管充满稀硝酸后,关闭b和分液漏斗活塞,打开a,观察到有气泡产生。

稀硝酸充满玻璃管的实验目的是______________,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

(4)另取3支盛满NO2气体的小试管分别倒置在盛有常温水、热水和冰水的3只烧杯中,发现液面上升的高度明显不一致。

结果如表所示(忽略温度对气体体积的影响):实验编号水温/℃液面上升的高度1 25超过试管的2 50不足试管的3 0液面上升超过实验1①根据上表得出的结论是温度越______(填“高”或“低”),进入试管中的溶液越多。

②查阅资料:a.NO2与水反应的实际过程为2NO2+H2O====HNO3+HNO2,3HNO2====HNO3+2NO↑+H2O;b.HNO2不稳定。

则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解析1.【解析】选C。

若溶液变蓝,说明氯化铁能腐蚀单质铜,则Cu是还原剂、Fe3+是氧化剂、Fe2+是还原产物,因为反应中还原剂的还原性大于还原产物的还原性,所以能比较Cu、Fe2+的还原性,故A合理;若无色溶液变为淡黄色,说明氯气能从盐中置换出单质溴,则氯气是氧化剂、溴离子是还原剂、单质溴是氧化产物,因为反应中氧化剂的氧化性大于氧化产物的氧化性,则单质氯的氧化性大于单质溴,所以氯元素的非金属性比溴强,故B合理;元素金属性强弱能够根据其单质与酸反应置换出氢的难易水准来判断,所以可将镁、铝(除氧化膜)分别放入稀盐酸或稀硫酸中,根据置换出氢的难易水准能够比较镁、铝金属性,故C不合理;若产生黄绿色气体,说明高锰酸钾能氧化HCl,则高锰酸钾是氧化剂、HCl是还原剂、氯气是氧化产物,所以能比较高锰酸钾、氯气的氧化性,故D合理。

2.【解析】选D。

选项A,②、③中玻璃棒起引流作用,A错误。

选项B,若②所得滤液中含有S,也可得到白色沉淀,B错误。

选项C,滴加NaOH溶液后应加热,C错误。

选项D,MnO2是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D 准确。

3.【解析】选C。

先加烧碱溶液溶解,再过滤,可除去单质镁杂质,再通入过量CO2会生成Al(OH)3,经过滤即得较纯净的氢氧化铝。

4.【解析】选D。

CO气体有毒,不能直接排放到空气中,用点烧法处理尾气,且放出热量提供给加热装置,达到能源充分利用目的,故最理想的装置为D。

5.【解析】选C。

HCl不是氯元素的价含氧酸,不能证明非金属性:Cl>C,A 不准确;不能在容量瓶中溶解浓硫酸,B不准确;酸性条件下铁发生析氢腐蚀,中性条件下,铁发生吸氧腐蚀,故红墨水柱左低右高,C准确;带活塞的酸式滴定管不能盛装碱性溶液,D不准确。

6.【解析】选D。

NO不能用排空气法收集,只能使用排水法收集。

7.【解析】选D。

碳酸氢钠加热也分解,A错误;加热后留下的残留物一定是难分解固体或难挥发的液体,B错误;加入的试剂能够是水且不一定发生化学反应,C错误;二氧化硅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溶于水的硅酸钠,进而分离出氧化铁,D准确。

8.【解析】(1)含钾元素的A固体和液体B在黑色粉末E的催化作用下都生成气体D,不难推出,A为氯酸钾,B为过氧化氢,E为二氧化锰。

(2)E固体为二氧化锰,再结合题意可推知X单质为Cl2。

①检查Ⅰ中气体发生装置气密性的操作是用止水夹夹住C处,然后向分液漏斗中加水,打开分液漏斗的旋塞,一段时间后分液漏斗中的水滴不下来,则气密性良好;②装置Ⅰ是Cl2的发生装置,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MnO2+4H++2Cl-Mn2++2H2O+Cl2↑③装置Ⅴ中NaOH的作用是吸收Cl2,防止大气污染,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l2+2OH-====Cl-+ClO-+H2O④干燥的Cl2不能使干燥的品红试纸褪色,湿润的Cl2能使品红试纸褪色,为了防止干扰,应在Ⅱ和Ⅲ装置之间,添加干燥Cl2的装置。

答案:(1)氯酸钾H—O—O—H(2)①分液漏斗的旋塞分液漏斗中的水滴不下来②MnO2+4H++2Cl-Mn2++2H2O+Cl2↑③Cl2+2OH-====Cl-+ClO-+H2O④Ⅱ和Ⅲ干燥Cl29.【解题指南】实验是高考题的重要内容。

要解好实验题必须平时要认真做好化学实验,重视实验的操作与原理。

这是一道基础的化学实验试题,通过CO 的制备,考查学生对实验原理、实验方法的掌握水准,对实验方案的分析评价和使用化学知识解决具体问题的水平。

【解析】(1)制备CO的化学方程式:HCOOH CO↑+H2O。

(2)实验中,观察到反应管中发生的现象是黑色粉末变红;尾气的主要成分是CO、CO2。

(3)实验步骤:先通入一会儿CO后,再加热,后停止加热,然后继续通入CO直至玻璃管冷却为止,故准确的操作顺序为先熄灭酒精灯2,然后关闭漏斗开关,最后熄灭酒精灯1。

(4)若实验中称取铜粉样品5.0 g,充分反应后,反应管中剩余固体的质量为4.8 g,剩余固体全部为铜,由差量法CuO+CO Cu+CO2Δm80 g 64 g 16 gm(CuO) (5.0-4.8)g=0.2 g=m(CuO)=1.0 gm(Cu)=m(样品)-m(CuO)=4.0 gm(样品)=5.0 g原样品中单质铜的质量分数为×100%=80%。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