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公共关系学期末考试重点及答案

公共关系学期末考试重点及答案

公共关系学李淑文一、多选1. 现代公众社会为公共关系提供的三个必备条件:民主政治条件、商品经济条件、传播技术条件。

P372. 包括系统、要素、结构、功能四大构建部分。

P533. 系统论之父贝塔朗菲关于系统的特征:整体性、功能性、等级结构性、动态平衡性、时序性。

P534. 亲缘关系包括家庭关系、亲属关系、婚姻恋爱关系。

P625. 地缘关系包括邻里关系、同乡关系、社区关系、城乡关系.P626运用社会关系的调节机制,要谨慎选择三种基本处理取向补偿性取向、惩治性取向、补偿、惩治性取向P666. 柔性调节手段包括:道德手段、心理手段、礼仪手段。

7. 信息的交流和意义沟通必须是双向的、平等的。

P728. 社会关系的三个调整法则有:理解法则、互补法则、从善法则。

P729. 公共关系的三个调整法则:互惠互利法则、主动法则、承诺法则。

P7310. 作为公共关系客体的公众的四个基本特征:同质性、相关性、特定性、可变性。

P8411. 根据公众与组织的相关性和自身发展阶段可分为四个阶段:潜在公众、自在公众、知晓公众、行动公众。

P9112. 按照物质形式对传播媒介的分类,可分为:符号媒介、一般实物媒介、人体媒介。

P9513. 公共关系信息采集的内容:组织形象信息、产品形象信息、组织运行状态及发展趋势信息。

P10514. 公共关系的作用可归纳为:监测、凝聚、调节、应变。

P11215. 宣传型公共关系运用的媒介:新闻媒介、广告媒介、自控媒介。

P13716. 公共关系个体切入的四分层面:关系的情感管理、关系的权利管理、关系的冲突管理、关系的变化管理。

P16517. 冲突大体可以分为四类:极端冲突、原则冲突、非原则冲突、语言和非语言冲突。

P16918. 信息和通讯革命最具划时代意义的是其:超地域性、超国界性、超制度性、P17019. 公共关系人员应牢记的三大原则:规范化原则、礼貌化原则、恪守谅解原则。

P17320. 公共关系实务操作过程包括四个步骤:调查、策划、实施、评估。

P17721. 一个调查方案应该包括以下四个要素:调查对象、选择范围、测量方式、问卷的设计。

P18722. 定量测量的三种方式:定序、定距、定比率测量。

P18923. 公共关系策划的原则:整体性与目的性、独创性与连续性、计划性与灵活性、客观性与可行性。

P19524. 创造性思维包括:灵感的激发、想象的突破、因素的巧妙组合、思维的超常、思维的碰撞。

P20025. 口语传播的媒介环节:1)用语准确、简洁;2)口语的流畅和连贯;3)控制声音;发挥非语言因素的传播作用。

P21126. 文字的特点:丰富的表现力、特有的音乐性和对称性、难读难写难认 P22327. 文字传播的技巧:注意运用汉字的语言声调、文字的通俗易懂和简洁利落、创造意境。

P22628. 危机传播管理的原则:3T原则、公众为上原则、维护声誉原则。

P318二、填空1. 夏博新被誉为“现代公共关系之父”的美国博雅公关公司创始人。

P52. 《舆论之凝结》(有译《舆论明鉴》)是1923年,美国著名学者伯内斯撰写的。

P173. 最早探讨类公共关系学理论的专著是亚里士多德的《修辞学》。

P344. 公共关系诞生的标志是,“宣传顾问事务所”的创立。

(1904年,美国纽约时报的记者艾维•李在纽约创立。

)P405. 伯内斯被誉为“公共关系之父”。

P417. 泛缘关系的基本特征是偶然性和不确定性。

P638. 社会关系的调节手段按其灵活的程度可以分为刚性手段和柔性手段。

P669. 心理调节手段最主要的机制是设身处地的体验和理解对方的感情。

P6910. 公共关系的驱动力是双方的利益要求。

P7311. 社会组织的工作总目标是组织生存的根本原因。

P7912. 社会组织的形象主要是由作为公共关系的公众来评定的。

P8313. 公共关系按期活动的程序是以信息的采集开始的。

P10514. 要理解作为公共关系第三要素的“交流、沟通、劝说过程“,必须要理解这个过程的第一要素:信息。

P9315. 信息这一概念,是申农首先提出的。

P9316. 控制论的创始人维纳。

P9317. 公共关系的协调交流、沟通。

劝说工作主要是靠信息分享来沟通关系双方的了解和情感连接的。

P11118. 企业公共关系活动的核心是在公众中树立起良好的形象,以利于组织获得与公众一致的共同利益。

P11919. 公共关系活动的开展应以满足公众需求为出发点, 特别立足于满足公众的各种心理需求。

P14320. 所谓社会效益,既包括了组织的自身利益,也包括了社会公众的利益。

P14621. 全面的掌握事实,指的是对事实掌握的宽广度。

P15222. 深入的掌握事实,指的是对事实掌握的充分度。

P15223. 公共关系以不断创新为灵魂。

P15524. 观念的创新是决定性的创新。

P15625. 方法创新是提高工作效率的保证。

P15726. 内容项目创新是公共关系的活力所在。

P15727. 从哲学的角度来看,关系的本质是以人为本。

P16128. 关系人文主义是各种人文主义中最为基本、最为本质的一种人文主义。

P16329. 情商是由情感界定能力、情感表达能力组成的。

P16630. 传统权力理论最为关注的问题是权力的表层结构。

P16731. 对社会环境按不同的标准,一般可分为具体坏境和抽象环境。

32. 公共关系策划的灵魂是创造性思维。

P19733. 公共事务活动的基本形式是大众传播,公共关系实务活动的基础是人际传_____播。

P20434. 新闻媒体的工作原则:5W原则、客观报道原则、新闻的典型性原则、时效性原则。

P26435. 主题活动开展的主体是组织,目的是塑造形象、扩大影响、沟通公众。

P2736. 组织危机的特点:普遍性、突发性、严重性。

P303三、名词解释1. 公共关系:是一个社会组织或公众人物,在一定职业伦理规范的指引下,为谋取有关公众的理解和合作而从事的一种交流、沟通、劝说活动。

P102. 自在公众:已于社会组织发生关联。

已具若干意识但尚未联成自觉群体的公众。

P913. 组织形象:社会公众对组织综合认识后形成的一种总体评价,是组织的表现与特征在公众心目中的反映。

P1784. 概念:就是某种随机性事件或偶然现象出现的可能性情况标度。

且概率是可以认识和把握的。

P1825. 策划:为行动谋划方案,是决策前的准备工作,它为决策进行创意和设计,为决策提供依据,进行运筹。

P195四、简答1. 社会关系的调节机制必须遵循的三个原则:需要寻找和确定双方的共同点、选择适当有效的调节手段、谨慎选择三种基本处理取向(补偿性取向、惩治性取向、补偿、惩治性取向) P662. 商业服务业有以下三项任务 :1)帮助管理层和员工确立优质服务、顾客至上的原则;2)抓住有利时机,开展宣传攻势; 3)捕捉市场信息,率先占领市场。

P1203. 圆满完成员工公共关系的任务,可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1)了解员工,承认和尊重员工的个人价值;2)在组织领导与基层群众间建立体制化的联系渠道;3)对员工进行多种能力培训,开发潜力资源;4)组织各种联谊、福利活动,如体育比赛。

P1284. 组织在处理同行竞争关系时应遵循的原则:1)切实把握正确的竞争目的;2)竞争手段应光明正大;3)竞争不忘协作交流。

P1345. 宣传型公共关系必须注意贯彻的四项公关宣传原则:1)宣传主题要明确、突出2)宣传的事实和信息应客观、真实3)宣传的程序安排必须合理、稳妥4)宣传的语言和文字要适度、中肯 P1386. 一个合格的公共关系职业人员必须把握的三个原则:1)先有客观事实,后有公共关系原则;2)全面、深入地掌握事实的原则 ;3)实事求是地报告事实的原则。

P1507. 关系人文主义的四个命题:1)人性和个体独特性存在于关系之中;2)关系决定个人在社会中的角色;3)关系本质上是互相依赖的;4)关系必须维护互利、公益。

P1648. 当今坏境变化的四个现代化特征:变化的超常速度、变化的超常规模、变化的无序、变化中隐含的种种危机。

P1699. 可行性分析包括:1)权衡方案的利害得失2)遵循经济性原则3)确保方案的科学性4)检测方案的合法性。

P19610. 口语传播环节中应注意的技巧:1)确定口语传播的主题;2)发言要围绕主题、紧扣主题3)要言之有物、有根有据,力避华而不实、哗众取宠。

P20811. 如何制造现场气氛和控制现场效果:1)注意谈话的知识性和启迪性;2)努力创造一种轻松、欢快的气氛;3)根据对方的反应进行及时反馈调整;4)选好谈话的场景。

P21212. 新闻发布会中应注意的事项:1)注意会议接待人、主持人、发言人的角色搭配;2)处理好应该回避的技术性问题;3)始终保持镇静、温和、礼貌的姿态;4)灵活运用信息发布的两种形式。

P21413.文字传播的一般技巧:1)注意文字内容的刺激度;2)注意文字形式的对比度;3)注意文字出现的重复度;4)注意文字结构的变换性; P22414. 广告文案设计的原则:1) 摸准公众心理;2) 写出商品的卖点;3) 让人容易记住;4) 不拘形式,生动有趣;5) 力戒华而不实的夸张。

P23015. 电子邮件的特点:1) 快速;2) 发送接收简单方便,价格低廉;3) 多功能;4) 时空超越;5) 档案性强,查阅方便。

P28516. 危机管理人员的配备最佳方案:1) “出主意的人”2) 善于收集情况的人3) 提反面意见的人4) 管理档案的人5) 重视人道主义的人 P30817. 公共关系人员须备的基本素质 :1) 整体意识和形象意识;2) 社会意识和公众意识;3) 开放意识和互利意识;4) 传播意识和服务意识;5) 危机意识和成就意识。

P342五.论述题 P155 P256 P312(公共关系的内容比较多,如果有漏掉的地方,麻烦大家提醒一下。

淑文)。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