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发性骨髓瘤肾损害
实用文档
33
肾脏损害的治疗
⑥高黏滞血症处理:如病情允许可采用丹参、低分子 右旋糖酐静脉滴注。必要时,可用血浆置换疗法,每 次置换800~1200ml,每日或隔日1次。
⑦ 泌尿系统及其他部分感染,应避免使用肾毒性药物 (如庆大霉素、磺胺类),而选用无肾毒性抗生素治疗。
实用文档
34
肾脏损害的治疗
⑧透析疗法 长期血液透析已成为MM合并终末期CRF的维持性治疗
溶酶体系统分解并形成淀粉样细纤维,进而沉积
到细胞外基质中,同时系膜细胞还可发生表型转
化,形成巨噬细胞,后者通过胞饮功能使轻链蛋
白进入细胞。
轻链蛋白受体+轻链蛋白
实用文档
17
3.肾淀粉样变
轻链蛋白被近端肾小管重吸收后,经胞内溶酶 体酶作用而降解,其氨基酸片段在酸性环境中转 变为AL蛋白。 AL蛋白较轻链蛋白小,易沉积于肾小球毛细血管 及系膜导致肾小球病变。
障碍,近端肾小管酸中毒或范可尼综合征) 急慢性肾衰竭 尿路感染
实用文档
25
应注意排除 MM的情况
肾脏病若遇以下情况应考虑 MM,进一步行骨髓穿刺加 活检及血、尿免疫蛋白电泳查: ①年龄: 50岁以上发病的肾炎或不明原因蛋白尿或肾功能不全; ②贫血和肾功能损害程度不成正比; ③NS无血尿、高血压,早期伴贫血和肾衰; ④早期肾功能不全伴高血钙; ⑤血沉明显增快,高球蛋白血症且易感染(如泌尿道、呼吸道 等)。
实用文档
病因和发病机制——骨髓瘤肾损害
9
1.轻链蛋白对肾小管损害 2.轻链蛋白在肾组织沉积 3.肾淀粉样变 4.高钙肾病 5.尿酸肾病 6.高黏滞血症
实用文档
10
1.轻链蛋白对肾小管损害
⑴ LC对近曲小管上皮细胞的直接损害作用
① 向鼠体内注射人BJP,κLC进入细胞核内且激活溶酶体, 细胞出现脱屑和裂解,胞浆明显出现空泡,微绒毛缘呈 局灶性丢失。
手段,早期透析可减少尿毒症并发症和避免大剂量皮 质激素引起的高代谢状态。应仔细监测患者残余肾功 能, 部分患者有可能透析数月后肾功能改善而脱离透 析。老年患者心血管并发症较多,血液透析时应避免 过分超滤液体,加重高黏滞血症;同时可适当灌注碳 酸氢钠,促进管型和 LC的排出。 腹膜透析对清除游离LC 可能较血液透析为好,但腹膜透 析易并发感染。
② 猪近曲小管细胞和MM人BJP培养,BJP有细胞毒性作用 及RNA酶活性,可侵入细胞及细胞核而不被降解,进入 胞核的BJP诱导DNA裂解和细胞死亡。
实用文档
11
1.轻链蛋白对肾小管损害
⑵ 管型肾病(cast nephropathy CN)
MM患者肾小球滤过的LC超过近端小管最大重吸收 能力,到达远端肾小管,在酸性小管液中与TammHorsfall蛋白形成管型,其成分还有纤维蛋白原、
实用文档
15
3.肾淀粉样变
多与λ轻链蛋白有关,LC片段或碎片自身聚合, 并与其他成分如淀粉样蛋白P、氨基聚糖相互作 用,构成了多聚纤维丝样结构。
实用文档
16
3.肾淀粉样变
异常折叠的LC具有淀粉样蛋白的特点,这种异常
折叠的蛋白不能被降解而生成寡聚体和多聚体,
相应轻链前体蛋白胞饮进入肾小球系膜细胞,经
白 蛋白,围绕以炎性细胞及多核巨细胞,形成管型,
阻塞远端小管。
实用文档
12
1.轻链蛋白对肾小管损害
⑶ 近端肾小管功能障碍
轻链蛋白经肾小球滤过,近端肾小管再吸收,轻链呈 结晶状沉积,干扰肾小管细胞功能(Na+-K+ATP酶) →近端肾小管功能障碍(范尼可综合征)
范尼可综合征(Fanconi syndrome) 近端肾小管转运功能缺陷,可导致由该段肾单位处理的多种溶质重吸收障碍和 排出过多,尤其以尿葡萄糖、氨基酸、磷酸盐、碳酸氢盐和尿酸丢失过多比较 突出。
实用文档
病理状态:合成1条重链需2.5min,1条轻链只需1min,
7
轻链蛋白
1.MM中异常免疫球蛋白或其片段的重链(heavy chain HC)和轻链(light chain LC)的产生比例发生了改 变,产生的过多游离LC即本周蛋白(Bence Jones protein BJP)引起肾损害。
钙敏感受体
实用文档
20
5.高尿酸血症
机制: 尿酸在远端肾单位的肾小管形成结晶析出沉积。 ① 急性高尿酸血症尿酸结晶多沉积于远端小管和集合管; ② 慢性高尿酸血症尿酸多沉积于肾间质及髓质。
实用文档
21
6.高黏滞血症
机制: 肾小管浓缩功能减退、氮质血症,可有血尿, 甚至肾静脉血栓。
实用文档
22
临床表现
实用文档
18
电镜下,淀粉样变性蛋白是一种均一的非晶体状纤维样 物质,X光检查呈β层片结构。
淀粉样变性蛋白的结构特点使其能够对抗蛋白水解,在 组织的沉积持续存在。
实用文档
19
4.高钙血症
机制:
急性高钙血症可以导致GFR下降,这可能与高钙导致 肾小球入球小动脉收缩后肾小球滤过压下降以及多尿 导致血容量减少有关; 慢性高钙血症可以引起严重的肾小管损伤,肾小管间 质钙盐沉积,病变以髓袢升支和髓质集合管最明显。
实用文档
35
肾脏损害的治疗
透析治疗:适用于严重肾衰竭患者,并可治疗高钙 血症危象。 血浆置换:理论上快速去除循环中的异常球蛋白及 其轻链,减轻MM管型肾脏损害,改善和恢复肾功 能有益。 高黏滞血症
实用文档
实用文档
5
轻链蛋白
免疫球蛋白分子两条轻链总是相同的,但在同一 个体内可存在分别带有κ链或λ链的抗体分子。 正常人血清免疫球蛋白κ链:λ链约为2:1。 κ链有4个亚型,常以单体形式出现,也有部分为 非共价结合形成的二聚体; λ链有6个亚型,以二聚体形式为主。
实用文档
6
生理状态:每一条免疫球蛋白分子是由2条重链和2条轻 链组成,合成1条重链约需18min,而合成1条轻链只 需10min,组成1条完整的免疫球蛋白分子后,有1条 以上轻链剩余。多余、过剩的轻链由细胞膜分泌到细 胞外,再转入肾脏,约10%在肾小管内分解代谢, 80%被肾小管回吸收,由体内巨噬细胞吞噬降解,剩 余10%从尿中排出。因此,正常人尿中始终有微量轻 链排出,每日约5~10Lg/ml,最多20Lg/ml,每天 排出约25mg。因为正常人尿液轻链为多克隆的,κ和 λ的比值和血中一样,基本也是2:1。
肾功能不全是可逆的。
实用文档
30
MM 肾病治疗原则是: 延长生存时间,促进ARF完全恢复,减少 CRF发
生及进入维持性透析比例及提高生活质量。
实用文档
31
肾脏损害的治疗
①去除诱因: 纠正脱水,尽早发现和控制高血钙,避免使用造 影剂、利尿剂、非甾体类消炎药和肾毒性药物,积极控制感染;
②充分饮水: 分次摄入足够液量,保证尿量>2~3L/d,如遇 脱水时更应予多饮水,甚至静脉补液,部分 ARF患者只需摄入 足够液体(>3L/d)就可逆转肾功能,老年人、心力衰竭者必 要时监测中心静脉压;Fra bibliotek 3概述
Disease incidence 我国年发病率约4/10万; 约占所有肿瘤的1%,血液系统肿瘤的10%左右; 发病高峰50-65岁,40岁以下者较少见; 男:女之比2.4:1。
实用文档
4
概述
多发性骨髓瘤病肾病系指骨髓瘤细胞浸润及其产 生的大量异常免疫球蛋白从尿液排出而引起的肾脏 病变。多发性骨髓瘤病肾病以肾小管管型形成导致 肾功能衰竭最常见,因此又称骨髓瘤管型肾病 (myeloma cast nephropathy,MCN);( light chain nephropathy;或又称赫珀特病肾病;赫珀 特氏病肾病;轻链肾病)。临床表现以溢出性蛋白 尿为主,可出现慢性或急性肾功能不全、肾病综合 征和Fanconi综合征等。
多发性骨髓瘤肾损害
1
实用文档
2
概述
Definition
是浆细胞异常增生的恶性疾病。
游离轻链及轻链碎片
主要浸润骨髓和软组织,它能产生异常的单克
隆免疫球蛋白,引起骨骼破坏、贫血、肾功能
损害和免疫功能异常。 正常的多克隆免疫球蛋白
骨髓瘤肾病(myeloma kidney disease)是 MM
最常见和严重的并发症。 实用文档
实用文档
13
2.轻链蛋白在肾组织沉积
轻链沉淀病(LCDD)
LC结构异常,且以κ型为主(80%κ型,20%λ型) LC的单、双聚体间疏水作用,加剧不稳定性而促进LC 沉积; 轻链蛋白沉积于TBM、GBM和系膜区。
实用文档
14
2.轻链蛋白在肾组织沉积
轻链沉积病中,TGF-β被激活,肾小球系膜细胞 向肌成纤维细胞转化,转型细胞的粗面内质网系 统膨胀而过量产生细胞外基质,同时肾小球系膜 基质降解被抑制,系膜基质增多并出现系膜结节 状硬化。
③碱化尿液: 口服和静脉注射碳酸氢盐,维持尿 pH>7,合 并高钙血症者注意尿pH检测,保持尿 pH在 6.5~7.0,纠正高 血钙后仍应以碱化尿液为主;
实用文档
32
肾脏损害的治疗
④防治高血钙:部分患者可能发生高钙危象,须及时 补液,适当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降钙素等,严重高 血钙可低钙透析。
⑤降低高尿酸血症:特别在化疗时应密切观察血尿酸 变化,并增加水分摄入、碱化尿。如血尿酸升高时, 应同时应用别嘌呤醇,抑制尿酸生成;别嘌呤醇剂量 一般为300mg/d,分次口服(肾衰竭患者用量酌减, 与化疗同时合用时注意监测血白细胞。)。
实用文档
26
诊断标准
实用文档
27
诊断标准
实用文档
28
治疗
MM并发肾损害的治疗可分为两个方面, 一是减少骨髓瘤细胞数量及其M蛋白的产量, 可通过全身化疗、放射治疗、骨髓移植、血 液净化等方法;二是全身支持疗法及其诱发 因素的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