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南宁五象新区绿色生态城区海绵城市规划
南宁五象新区绿色生态城区海绵城市规划
本期主题:绿色生态城区的规划实践
[ 编者按 ] 近年来,在绿色低碳经济驱动、新型城镇化发展要求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共同作用下,我国掀起了绿色生态城区建设的热潮, 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然而,在我国关于绿色生态城区的相关研究多集中于理念、规划设计和指标体系等方面,结合绿色生态城 区总体规划的专项规划方面探讨具体的规划应对方法较少。本期“专题研究”栏目以“绿色生态城区的规划实践”为主题,刊发 一组文章,探讨南宁五象新区绿色生态城区总体规划下的绿色生态城区海绵城市规划、智慧城市规划、绿色低碳产业规划和绿色 建筑空间布局规划等内容,以期为我国绿色生态城区的建设提供参考。
2.3 海绵城市建设刚起步,水资源利用 效率低
依据《南宁市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 市实施方案》中的规划目标,规划提出 “五象新区的年径流总量控制率不低于 80%” 的 海 绵 城 市 建 设 标 准。 目 前, 五象新区现状建成区用地占规划总用地 的 11.0%, 在 建 区 占 4.4%, 未 建 区 占 84.6%,足以有效保证海绵城市相关控 制指标的落实。而五象新区海绵城市建 设刚进入起步阶段,部分海绵城市示范 工程项目已建设完成 ( 如体育中心、广 西美术馆和总部休闲公园等 ),多个海绵 工程建设项目也在相继展开 ( 如五象湖 公园水质环境治理工程、滨江公园护岸 工程等 )。
52
利用”的水资源综合利用新模式,融合 可持续发展及海绵城市—低影响开发 雨水系统理念,构建“生态海绵”水资 源高效利用模式。该模式基于改变传统 雨水排放的城市建设模式,提高海绵城 市建设的生态性,强调系统水资源的可 持续利用,以节水为核心,推进水资源 的优化配置和循环利用,向雨水污水“排 水量零增长”的目标推进,这也符合环 境保护及绿色生态城区发展的要求 [4]。
0 引言
绿色生态城区总体规划在相关专项规划设计、土 地出让等前端引入绿色、生态、低碳理念,从宏观层 面指导绿色生态城区的建设 [1]。而海绵城市是近两年 建设的热点,能有效减轻城市开发建设对水环境造成
的不利影响,符合绿色生态城区节水与水资源利用方 面的建设目标,也是实现绿色生态城区水环境生态建 设的最佳途径之一。因此,在编制绿色生态城区总体 规划时需从水资源节约和水环境保护等方面进行完善与 补充,并将海绵城市规划相关内容纳入总体规划和实施 计划之中 [2]。
3.2 建设系统构建 规划按照五象新区建设绿色生态城
区的总体要求,以解决城市运行中的积 水内涝等主要问题为出发点,以提高城 市雨水径流控制率与水资源循环利用为 目标,以建设低影响开发设施为核心, 确定生态海绵城区建设实施方案的系统 构建路线 ( 图 1)。
3.3 生态海绵城区水资源利用规划 规划以五象新区用地功能分区为基
表 1 生态海绵城市建设分期、分项目标
控制目标项
建设分期
五象新区 南宁市
备注
径流 年径流总 近期 ( 至 2017 年)
80%
总量 量控制率 中期 ( 至 2020 年 )
80%
控制
远期 ( 至 2030 年 )
80%
综合径流 已建 近期 ( 至 2017 年 ) ≤ 0.6
系数
区 中期 ( 至 2020 年 ) ≤ 0.6
1 绿色生态城区海绵城市规划策略
海绵城市规划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 程,传统城市规划体系仅为包含给排水 等基础设施的规划,对海绵城市建设内 容的支撑作用不足。基于此,本文提出“生 态优先、安全为重,统筹规划、因地制 宜,技术创新、高效利用”的规划策略, 以期有效推进海绵城市的建设。
1.1 生态优先,安全为重 规划以城市排水防涝为主,兼顾城
(2) 分期、分项目标。年径流总量控 制目标是实现开发径流排放量接近开发 建设前自然地貌时的径流排放量,通过 完成部分径流的下渗、储存和缓排,减 少雨水管道系统的压力 [5]。由于径流污 染控制目标、雨水资源化利用目标可通 过径流总量控制实现,本文选取年径流 总量控制目标作为首要目标,其余为分 期、分项目标 ( 表 1)。
2.2 传统规划局限多,内涝风险大 传统给排水规划具有局限性,主要
为自来水取水、污水处理和雨水污水排 放方案、管网建设等市政基础工程规划, 涉及给排水系统的节水与节能、非传统 水源利用及海绵城市建设等内容较少,
难以与水资源综合利用、水环境保护等 绿色生态城区建设目标相适应。
此外,结合对五象新区土地利用情 况的综合分析,可将下垫面划分为建设 用地、水体及农林用地等类型,并由此 估算出城市综合径流系数为 0.72。通过 分析发现,硬化面积比例大,水域、绿 地等调蓄和透水下垫面比例过低是径流 系数高的主要影响因素。当前,五象新 区的建成区面积迅速扩大,常规灰色雨 水基础设施使雨水峰值流量增高,峰值 出现的时间缩短,暴雨径流较易在已建 成区积聚,引发城市内涝,单纯地提高 管网设计重现期也不足以解决问题 [3]。
2016 年第 11 期 第 32 卷 51
南宁五象新区核心区于 2014 年获 批为国家级绿色生态示范城区,2015 年 开展《五象新区绿色生态城区总体规划》 的编制工作,规划通过建立绿色生态示 范城区的指标体系,高起点、高标准地 将五象新区打造成我国西南地区具有特 殊示范作用的绿色生态新城区。在此背 景下,本文以五象新区为例,探讨南方 多雨地区绿色生态城区总体规划中的海 绵城市建设规划设计思路,并结合当地 水资源情况制定海绵城市建设指标体系, 深化五象新区水资源循环利用和生态海 绵系统,为下一步开展的海绵城市专项 规划设计提供指引,并为其他类似地区 的绿色生态城区海绵城市建设提供参考 和借鉴。
的节水技术改造现有的水资源利用工程 设施;采用源头控制与末端控制相结合 的方式,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 的要求,坚持“利用在前、排放在后” 的原则,多渠道开发利用再生水、雨水 等非传统水源,减少对传统水资源的需 求量。
2 南宁五象新区海绵城市建设存在
的问题
通过对南宁五象新区城市发展现状 进行分析,发现区域水系统在水资源、 水安全和水环境等方面存在以下问题:
五象新区的水资源利用方式单一, 主要使用市政自来水,少量建设项目根 据绿色建筑的要求采用了建筑中水回用、 雨水收集利用,但非传统水源总体利用 效率低,节水任务重。
3 南宁五象新区海绵城市规划实践
3.1 总体目标及分期、分项目标 (1) 总体目标。五象新区海绵城市规
划的总体目标为结合“生态排水 + 循环
与农业用水,优先保障居民基本生活用 水,实施用水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根
据区域水资源条件和经济社会发展状况, 因地制宜地统筹海绵城市建设,采取蓄、 滞、渗、净、用、排相结合的方式,制 定合理的海绵化措施;加强地表水源涵 养,充分利用雨水的下渗补充地下水, 建设良好的水生态循环,提升城市人居 环境。
1.3 技术创新,高效利用 充分发挥科技的先导作用,以先进
市初期雨水的面源污染治理,通过海绵 城市——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模式实现 对降雨径流的控制,并以生态优先为原 则,最大限度地减少城市开发建设过程 中对原有水系系统和水环境的影响;同 时,以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 经济安全为出发点,实现生态排水,增 强防灾减灾能力,保障城市水安全。
1.2 统筹规划,因地制宜 合理配置水资源,协调生活、生产
径流 雨水管渠 新建区
峰值 设计重现 重要地区、一般地区
控制 期
内重要道路
一般地区内除重要道
路以外地区
3~5年
5年
5年
3年
3年
各阶段的控制目标以阶段 内的开发范围统计
径流 年径流污 近期 ( 至 2017 年 )
55%
55%
—
污染 染控制率 中期 ( 至 2020 年 )
础,考虑在生态海绵城区理念下的不同 水资源循环利用的组合,将规划区内的 水资源利用划分为Ⅰ、II、Ⅲ、IV 4 个区, 并制定不同的规划方案 ( 表 2,图 2)。
3.4 核心区生态海绵规划 五象新区核心区位于五象新区中北
部,包含居住、大型公建和高层办公建筑, 为近期建设的重点区域,也是优先实施 “生态海绵”建设的示范性区域。目前, 核心区正处于快速开发建设阶段,部分
远期 ( 至 2030 年 ) ≤ 0.6
新建 近期 ( 至 2017 年 ) ≤ 0.45
区 中期 ( 至 2020 年 ) ≤ 0.45
远期 ( 至 2030 年 ) ≤ 0.45
75% — — ≤ 0.6 — — ≤ 0.45 — —
五象新区未建区总面积约 占 规 划 总 用 地 的 84.6%, 绿地占比约为 28%,有较 大的潜力建设生态海绵城 区, 能 有 效 保 证 海 绵 城 市 相 关 控 制 指 标 的 落 实, 因 此五象新区取值较南宁市 整体指标略高
南宁五象新区绿色生态城区海绵城市规划
□ 农佳莹,李毅明,尹锦艳,陈真钰
[ 摘 要 ] 海绵城市是近两年建设的热点,能有效减轻城市开发建设对水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是实现绿色生态城区水环境生态 建设的最佳途径之一。在绿色生态城区规划中,海绵城市规划起到了完善和补充的作用,能够缓和目前城市内涝的问题,实现 水资源合理利用的目标。文章以南宁五象新区为例,探讨了绿色生态城区总体规划中海绵城市建设规划的思路,并结合区域水 资源情况制定海绵城市建设指标体系,深化五象新区水资源循环利用和生态海绵系统,以期为下一步开展的详细规划设计提供 指引。 [ 关键词 ] 绿色生态城区;海绵城市;总体规划;指标体系 [ 文章编号 ]1006-0022(2016)11-0051-04 [ 中图分类号 ]TU984.11+9 [ 文献标识码 ]B
Sponge City Planning Of Wuxiang Green Ecological District, Nanning/Nong Jiaying, Li Yiming, Yin Jinyan, Chen Zhenyu
[Abstract] Sponge city development may ease the negative urban development impact on water environment, and it is an effective way of water ecology development. Sponge city planning is important in green ecological district planning in that it solves city flooding problems and realizes rational use of water resource. The paper studies sponge city planning strategy in Wuxiang green ecological district planning, establishes sponge city indices system, realizes recycling of water resource of the district, and provides guidance for next step detailed design. [Key words] Green ecological district, Sponge city, Master plan, Indices syst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