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老庄及道家哲学思想

老庄及道家哲学思想


《周易》从内容到形式都为道教所吸收, 它渗透到道教的基本信仰、神仙体系、 方术仪式、政治伦理等各个方面。老子 的《道德经》在《易经》之后,虽然老 子未曾提及《易经》,但是《易经》的 基本的概念----阴阳,变化,刚柔,进退, 祸福,吉凶,都提及了。
乾、 坤、震、巽xù n、 坎、离、艮gè n 、兑
“名”在这里有两个含义。一是名利,二是指人 或事物的表象。取名于寻常可得的名,所得
的名不是永恒的名。道“道”是内在的、实 际的东西,而“名”是外在的虚的东西。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取名于无名,就好比宇宙的初始;取名于有名, 是万物得以化生的根本。 天地之始,无名无相,一片寂静,不知几劫几 世,突然无中生有,“道生一,一生二,二生 三,三生万物”,万物有了母,也就有了名, 故“道”是根本,“名”是表象,同时也是实 质。 所谓“有生于无,无中生有,有无相生”
道家思想核心
5、正言若反 自然是阴阳对立统一的。“反动” 事物的发展一定是朝相反的方向 运动。 “祸兮福之所依,福兮祸之所 伏”,“大勇若怯,大智若愚” (智者一定有所不智的地方,该 智则智,不该智则不智——有所 智有所不智)。“相辅相成”— —太极管理(阴中有阳,阳中有 阴,对立面的统一)
五老
说法一: 南方南极观音 东方崇恩圣帝 三岛十洲仙翁东华大帝君 北方北极玄灵斗姆元君 中央黄极黄角大仙 说法二: 东方青灵始老天君,号青帝; 南方丹灵真老天君,号赤帝; 中央元灵始老天君,号黄帝; 西方皓灵皇老天君,号白帝; 北方五灵玄老天君,号黑帝。
南斗六司: 天府宫:司命星君 天相宫:司禄星君 天梁宫:延寿星君 天同宫:益算星君 天枢宫:度厄星君 天机宫:上生星君。 北斗七元: 天枢宫贪狼星君 天璇宫巨门星君 天玑宫禄存星君 天权宫文曲星君 玉衡宫廉贞星君 开阳宫武曲星君 摇光宫破军星君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道生一, 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老子所言道是自然界万事万物的自然变化。 他认为这种道不是人的力量能左右的,不 如听其自然,是天道。孔子“吾道一以贯 之”所言道是人道,是仁义礼智、孝悌忠 信等种种做人的道理。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 无德。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五行
五色:木代表青色;火代表红色;土代表
黄色;金代表白色;水代表黑色。
五方:木为东方,火为南方,金为西方,
水为北方,土为中央。五行相生的规律是: 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 木。
五行相克的规律是:木克土,土克水,水
克火,火克金,金克木。相生相克。
道家与《周易》
“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 四象生八卦,八卦生万物。” 《道德经》 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 万物”。其实是一种思想的两种表述。 所以,《道家思想》是从易经思想的基 础上发展起来的。
八卦:三爻yà o为一卦。象征天、地、雷、 风、水、火、山、泽八种自然现象,以 推测自然和社会的变化。认为阴、阳两 种势力的相互作用是产生万物的根源, 乾、坤两卦则在“八卦”中占有特别重 要的地位。
老子及道家思想
道家的代表人物有老子《道德经》、 庄子《南华经》、列子《冲虚经》、 文子《通玄真经》
老子《老子》(《道德经》)
4、士人对社会失望,想要拯救即将灭亡的周王 朝,在动乱时期,道家以一种前所未有的方 式固执的守护者人的精神尊严,把人生从无 法消除的痛苦和灾难中拯救出来,超越人生 困境和世俗情欲,使人获得一种宁静的自由 和圣洁的心境
道家思想核心
1、道法自然。
道家思想以“道”为核心,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 道法自然”,“道生一,一生 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提出“道生万物”“有生于 无”“道法自然”的主张,极 力推崇自然,反对人为。
道家产生的历史原因
八极 应该并不特指顶哪位神灵,而是八个 方向:坎.离.克.震.巽.乾.坤.艮的神灵吧。
2、周王室的黑暗使得人们对母系氏族社 会留恋和赞美,母系神会以女性为权 力核心,这也形成了道家思想贵阴柔 的特点。
道家产生的历史原因
3、即将灭亡的周朝凶残暴戾,私有制产生,奴 隶制已不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需要,社会上 人们对现实产生怀疑,不满当时的社会,因 此有“自然无为”的思想。
“清静为天下正”。清静之道, 自然之道。“处无为之事,行无言 之道”高明的管理者要懂得:“不 言之教”,有时无声胜有声。“治 大国若烹小鲜,不可烦,不可挠; 烹小鲜者不可挠,治大国者不可烦, 烦则人劳,挠则鱼烂”。严子陵: “宠辱不惊,去留无意”。
道家思想核心
3、“为而不争”。“天之道,利而 不害;人之道,为而不争”; “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 争”;“厚德载物,上善若水”。 四种情况:方而不割-有棱角而不 伤人;直而不肆-率直而没有放肆; 光而不耀-有光芒而不炫耀;廉而 不剐。体现处世的态度:平和、 宽容、自然。
道家思想核心
2、主张无为而治,知足不争。 “无为”即顺应自然,不强作 妄为,主要是针对统治者提出 来的。 “不争”是不伸展一己 的侵占意欲,道家反对战争, 认为战乱之源在于人为与物欲, 要求回归自然。“无为而治” 的政治主张和“小国寡民”的 社会理想
道家思想核心
3、主张贵柔守雌,反对刚强进 取,主张直觉冥想。主张顺应 自然,人以对待自然的态度对 待他人,对待自己。
道法自然。(章二十五)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人要效法大地,大地则依法于天。 这里的“天”指有形的太阳系统的自然物理的 天,也就是天文学上的天体之天,天则要效法 道,以道为其运行的依归。
那么道又以什么为效法的对象呢?“道法自 然”。“自”便是自在本身,“然”是应当如 此。老子所说的“自然”,是指道的本身就是 绝对性的,道是“自然”如此,“自然”便是 道,它根本不需要效法谁,“道”是本来如是。
道家思想核心Leabharlann 4、虚其心 “道”就是虚,去除心中的念想、重 重心事就是快乐;即让心虚着,没 有心事,才能体验生命的乐趣。
虚心:可以学习新知识(更新知识);可 以更加包容一切(无成见)。只有虚其心, 才能有容人之量。虚心的意义:可以超越 自己,否定自己,不断提升自己;虚心是 一种美德,——心量特别大,能包容各色 各样的人,特别是一些有个性的人才(容 人之量,是靠把原有对人的成见、意见、 不愉快、抱怨、不满意等等忘却才能达 到)。经营智慧:忘却屡屡经验(使自己 成功的方法、经验,学习更新的、更好的 东西)才能有更适合发展的东西。
中国古代哲学思想
道家与《周易》
阴阳及五行
• 阴阳是中国古代哲学的一对范畴。阴 阳的最初涵义是很朴素的,表示阳光 的向背,向日为阳,背日为阴,后来 引申为气候的寒暖,方位的上下、左 右、内外,运动状态的躁动和宁静等。 中国古代的哲学家们进而体会到自然 界中的一切现象都存在着相互对立而 又相互作用的关系,就用阴阳这个概 念来解释自然界两种对立和相互消长 的物质势力,并认为阴阳的对立和消 长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进而认为阴 阳的对立和消长是宇宙的基本规律。
• 老子认为,“道”是宇宙本源,即“一”, 宇宙发展变化的动力或其发展变化所遵循 的规律。
• “一”是宇宙本源的混沌状态,进而生成 阴阳二气,阴阳二气交合生成和气,阴阳 二气加上和气,共同生成了宇宙万物。老 子认为宇宙由三气组成。“法”效法,学 习。
道可道,非常道
“道”即宇宙本源,自然界的规律。取道于 寻常可得的道,所得的道不是永恒的道 人生的规律是可以认识的,是可以掌握的, 但并不是我们平常所认识的那样。 名可名,非常名。
道家产生的历史原因
1、道家的产生首先来源于人类祖先对自然 的崇拜,对灵魂神灵的崇拜道教信神,崇 拜多神。
道教中的三清、四御、五老、六司、七元、八极. 三清:玉清元始天尊,上清灵宝天尊。太清道德天尊。 四御:北极紫薇大帝,南极长生大帝,西太极天皇大 帝,东极青华大帝。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对祖先的 崇拜慢慢发展到祖先与天神合一,将中华民族的祖 先——黄帝作为其源头。
——智者的低语
姓李,名耳,字聃,号伯阳,春秋后期楚 国人,曾任“周守藏之史”,与孔子同时 而年长于孔子,为道家学派的创始人。
“道 ”在 《老子》 中出现了
七十多次。老子认为“道”是天地
万物的本源,是万物存在与变化的
普遍原则和根本规律。“道”是宇
宙之本,万物之根,人类之始,运
动之理。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