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孔子思想和老庄思想

浅谈孔子思想和老庄思想

浅谈孔子思想和老庄思想
电商1101 1203110121 王佳玲1.孔子的主要思想
孔子是个大思想家,他创立了儒家学派。

首先,他提出“仁”的学说,即要求统治者能够体贴民情,爱惜民力,不要过度压迫剥削人民,以缓和阶级矛盾。

其次,他主张以德治民,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

他的学说后来成为我国2000多年封建文化的正统,对后世影响极大。

孔子又是个大教育家。

在奴隶社会里,只有贵族子弟能够受教育,文化教育被官府垄断了。

孔子兴办私学,广收门徒,突破官府的垄断,扩大了教育对象的范围。

据说孔子主张“因材施教”,对不同的学生,进行不同的教育。

他教育学生:学习知识要经常复习,“温故而知新”,学习态度要老实,“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要把学习和思考结合起来。

孔子的仁说和礼说相联系,在治国的方略上,他主张“为政以德”,用道德和礼教来治理国家是最高尚的治国之道。

这种治国方略也叫“德治”或“礼治”。

这种方略把德、礼施之于民,实际上已打破了传统的礼不下庶人的信条,打破了贵族和庶民间原有的一条重要界限。

孔子的仁说,体现了人道精神,孔子的礼说,则体现了礼制精神,即现代意义上的秩序和制度。

人道主义这是人类永恒的主题,对于任何社会,任何时代,任何一个政府都是适用的,而秩序和制度社会则是建立人类文明社会的基本要求。

孔子的这种人道主义和秩序精神是中国古代社会政治思想的精华。

2.老子的主要思想
老子曾担任“周藏室之史”,深懂周朝的图书典籍,学问渊博,见周王室衰微,弃官西去,至函谷关遇见关令尹喜。

尹喜请求他著书,“于是老子乃著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余言,而去”,最终成了隐士,“莫知所终”(《史记》)
《道德经》又名《老子》,文约义丰,虽仅五千言,却包含着十分丰富深刻的哲学。

老子哲学的核心是“隼生万物”的宇宙生成说,把宇宙看成一个自然产生、自然演变的过程,天地万物是依照自然规律发展变化的,而“隼”是世界的本源。

老子哲学的精髓是他的朴素辩证法,认为天地万物都是相反相成的。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高下相倾,声音相和,前后相随” ,矛盾双方相互依存,互为条件。

还提出对立面双方可以互相转化,事物总要走向它的反面。

为了防止走向反面,他主张要把自己放在弱者地位,认为“柔弱胜刚强”。

这种观点在一定条件下有其合理性,但它忽视矛盾双方的斗争,把转化看成是无条件的循环往复。

在政治上,老子主张“无为”,认为只有无为才能无不为,反映了当时统治者的无力,企图缓和尖锐的社会矛盾。

但他对“侯王”的告诫,如“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却是很精辟的。

《老子》的历史观是落后的,要求回到“小国寡民”的时待,“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死不相往来”。

老子哲学在中国史上有着
重要的地位,后待不少哲学家都在不同程度上受到它的影响。

自汉以后注释《老子》者不下千家,在中国古籍中是罕见的。

老子不但创立了我国三大宗教之一的道教,而且他可以说影响了后来整个中国哲学史的发展,深深地影响了整个封建社会的意识形态。

3.庄子的主要思想
庄子是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文学家。

庄子一生著书十余万言,书名《庄子》。

这部文献的出现,标志着在战国时待,我国的哲学思想和文学语言,已经发展到非;玄远、高深的水平,是我国古待典籍中的瑰宝。

因此,庄子不但是我国哲学史上一位著名的思想家,同时也是我国文学史上一位杰出的文学家。

无论在哲学思想方面,还是文学语言方面,他都给予了我国历待的思想家和文学家以深刻的,巨大的影响,在我国思想吏、文学史上都有极重要的地位。

庄子主张“天人合一”和“清静无为”。

他的思想包含着朴素辩证法因素,主要思想是“天道无为”,认为一切事物都在变化,他认为“道”是“先天地生”的,从“道未始有封”,庄子主要认为自然的比人为的要好,提倡无用,认为大无用就是有用。

从庄子的角度看,无用就是有用,大无用就是大有作为,所以庄子提倡无用精神(即“道”是无界限差别的),属主观唯心主义体系。

“道”也是其哲学的基础和最高范畴,即关于世界起源和本质的观念,又是之人认识境界。

主张“无为”,放弃一切妄为。

又认为一切事物都是相对的,幻想一种“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齐物论》)的主观精神境界,安时处顺,逍遥自得,倒向了相对主义和宿命论。

在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反对一切社会制度。

4.庄子思想与老子思想的区别
老子和庄子虽然有极为相同的道论、认识论和逻辑推理,虽然同为早期道家的哲学大师,但是在社会实践方面,却有着不同层次的引申,有着方向相反的哲学目的和社会观。

老、庄虽同为道家大师巨匠,但如从人道和政治实践的角度予以划分衡量,二人却要属于不同的文化模式和思想体系。

老子与早期儒家以及其他先秦诸子趋向一致,而庄子则独立于诸子百家之外。

老子与庄子的哲学目的和社会观方向相反。

窃以为,老子和庄子的思想虽然涉及面都很广,但又各有偏重,这种差异既是时代打在他二人身上的烙印,也与各人的性格分不开。

前面已经说过,老子哲学本质上是历史哲学(政治哲学),庄子哲学称之为生命哲学(个体哲学)更恰当。

庄子追求个人的自由、个体的超越,在这一方面,他已超越了老子,却也似乎走了老子的极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