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国运动一、选择题1.(2016·山西高三第一次联考·5)《天朝田亩制度》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具有充分的革命性,“给资本主义萌芽开阔了发展的场所”。
这一评价是基于《天朝田亩制度》()A.否定了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B.顺应了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变化的要求C.与《资政新篇》的主张异曲同工D.实现了农民阶级“耕者有其田”的理想【考点】太平天国运动【解析】《天朝田亩制度》突出反映了农民阶级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愿望,是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故A项正确;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变化是指自然经济的解体,而太平天国属于农民起义,故B项错误;《资政新篇》是先进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带有资本主义色彩的一个改革方案,与《天朝田亩制度》截然不同,故C项错误;材料未体现实现农民阶级“耕者有其田”的理想,且该理想无法实现,故D项错误。
【答案】A2.(2016·安徽江南十校高三摸底·7)毛泽东曾明确指出:我们的民主革命“从林则徐算起,一直革了一百多年”。
也有人认为,太平天国运动揭开了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序幕。
毛泽东还曾说过,中国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正规说起来,是从孙中山先生开始的”。
这是因为林则徐、洪秀全、孙中山都()A.主张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B.反封建反侵略C.主张改变君主专制政体D.反对外来侵略【考点】太平天国运动;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辛亥革命【解析】林则徐和孙中山并不主张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故A项错误;林则徐本身即是封建势力的代表,故B.C项错误;林则徐、洪秀全、孙中山都生活在列强入侵中国的时代,都有发对外来侵略的要求,故D项正确。
【答案】D3.(2016·河南八市重点高中高三9月质量监测·5)1858年,英国侵华军司令额尔金率舰队自上海沿江西上。
在天京江面,太平军与其交火。
事后,太平天国向英方道歉,并同意在事先通知的条件下英国船舰可在长江航行。
由此可见,太平天国()A.反对帝国主义的不彻底性B.受《北京条约》的影响较深C.迫切学习西方的强烈愿望D.对西方列强存在某种幻想【考点】太平天国运动【解析】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国家才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反对帝国主义的不彻底性说法错误,故A项错误;《北京条约》签订时间是1860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学习西方的信息,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太平天国向英方道歉,并同意在事先通知的条件下英国船舰可在长江航行”说明太平天国斗争矛头对象是清政府,对西方列强存在某种幻想,故D项正确。
【答案】D4.(2016·湖北黄冈高三9月质检·8)丞相是太平天国前后期一直存在的官职,大体可分为虚衔和实职两大类,各类丞相在前后期的演变情形,符合中国中国历代丞相制度的基本规律。
到后期太平天国的官职已丧失了其基本功能,也偏离了其设官建制的原初动机,这说明()A.太平天国已经建立起新型的职官秩序B.太平天国完成了建立近代农村秩序的任务C.太平天国没有提出再建工商社会秩序的方案D.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具有历史的必然性【考点】太平天国运动【解析】“各类丞相在前后期的演变情形,符合中国中国历代丞相制度的基本规律”,表明太平天国没有建立起新型的职官秩序,故A项错误;材料与建立近代农村秩序的任务无关,故B项错误;太平天国后期洪仁玕在《资政新篇》中提出了再建工商社会秩序的方案,故C项错误;太平天国的职官秩序没有脱离传统的束缚,反映出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其失败具有历史的必然性,故D项正确。
【答案】D5.(2016·全国名校大联考高三第一次联考·9)有学者认为,同为中国近代影响深远的农民运动,“太平天国运动却比义和团运动更好地推进了中国的现代化”。
其主要原因是太平天国()A.建立了自己的政权B.沉重地打击了清王朝的统治C.粉碎了列强瓜分中国的图谋D.在中国实施了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考点】太平天国运动【解析】太平天国运动所建立的政权依然是封建性质的,所以不能更好地推进中国现代化,故A项错误;太平天国运动沉重地打击了清王朝的统治,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清政府的灭亡,所以更好的推进了中国现代化,故B项正确;粉碎了列强瓜分中国的图谋是义和团运动的历史影响,故C项错误;太平天国运动只是提出了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但并未实施,故D项错误。
【答案】B6.(2016·安徽部分示范高中高三9月联考·9)《资政新篇》问世后,曾国藩慕僚赵烈文在其《能静居士日记》中说:“《资政新篇》一本,贼族洪仁玕所作以上洪逆者,文理较明白。
其中所言,颇有见识”;“观此一书,则贼中不为无人。
”赵烈文如此评价主要是因《资政新篇》()A.有利于实现农民绝对平均主义的理想 B.体现了与洋务派一致的改革追求C.学习西方的精神符合时代进步的潮流 D.可作清政府全面改革内政的借鉴【考点】太平天国运动【解析】实现农民绝对平均主义的理想的是《天朝田亩制度》,故A项错误;材料中是农民阶级探索成果,不是洋务派,故B项错误;《资政新篇》中提出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符合当时资本主义潮流,故C项正确;《资政新篇》中提出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与与清政府君主专制思想相矛盾,故D项错误。
【答案】C7.(2016·湖北百校大联盟高三10月联考·5)太平天国运动时期,常熟有个叫曾含章的人在《避难纪略》中写道:“令业户(指地主)领伪凭,曰田凭,诱以领凭之后得以收租,卒无一人应之者。
盖明知租之必不能收,而深虑贼之知为业户而加害不休也。
”这一记载()A.可体现出太平天国的反封建精神B.反映了《天朝田亩制度》颁行的局限性C.表达了他对清政府不作为的不满D.不是对太平天国土地政策的如实反映【考点】太平天国运动【解析】根据题干中“盖明知租之必不能收”这句话可知太平天国运动时期反对地主阶级通过收租剥削农民,从而体现出了反封建精神,故A项正确;《天朝田亩制度》的局限性是绝对平均主义,以及没有稳定的社会环境真正实施,而题干中并未体现出这两点,故B 项错误;题干中作者的言论表现出了对太平天国的畏惧,但并未体现出作者对清政府的不满,故C项错误;题干中作者的言论是对当时天平天国土地政策的描述,因而能如实反映当时的土地政策,故D项错误。
【答案】A8.(2016·湖南张家界一中高三第三次月考·9)太平天国将领杨秀清说“中国有中国之制度,今满洲造为妖魔条律,使我中国之人无能脱其网罗。
”邹容在《革命军》中说“我中国今日欲脱满洲人之羁缚②,不可不革命。
”两者都主张()A.推翻封建制度,建立共和国B.反对满清贵族的封建统治C.实现国内各民族的平等D.实现主权在民原则【考点】太平天国运动;辛亥革命【解析】杨秀清和邹容的论调旨在强调反对满清贵族政治统治的合理性,太平天国时期没有主张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今满洲造为妖魔条律”“我中国今日欲脱满洲人之羁缚②,不可不革命。
”等信息可知两者主张武力形式推翻满清贵族的统治,故B项正确;实现国内各民族的平等材料论据不足,故C项错误;主权在民材料没有体现,故D项错误。
【答案】B9.(2016·北京海淀高三第一学期期中·32)下列近代重要文献,按照出现顺序正确的是()①《资政新篇》②《海国图志》③《法俄革命之比较》④《新学伪经考》A.②④③①B.②①④③C.③④①②D.①③②④【考点】太平天国运动;新思想的萌发;维新思想;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解析】①《资政新篇》是1859年太平天国时期颁布的,②《海国图志》是1842年鸦片战争后魏源创作的,③《法俄革命之比较》是1918年李大钊发表的,④《新学伪经考》是19世纪末康有为在维新变法时期的著作,先后顺序是②①④③,故选择B项正确。
【答案】B10.(2016·山东潍坊高三第一学期期中·9)马克思认为:“(太平天国)除了改朝换代以外,他们没有抱定什么任务。
他们没有提出什么口号。
他们所给予民众的惊惶比给予旧有当权者的惊惶还更厉害。
他们的全部使命,似乎就在于用奇形怪状的破坏,用全无建设工作萌芽的破坏来和保守派的腐化相对立。
”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太平天国运动不能提出完整正确的社会改革方案B.中国社会没有产生新的社会生产力和新社会力量C.中国落后于世界发展潮流错失战略发展机遇期D.太平天国集团的内部争斗削弱了向心力和战斗力【考点】太平天国运动【解析】马克思认为太平天国只是改朝换代的工具。
A项只是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之一,不是主要原因,故A项错误;农民阶级不是先进的阶级,而中国社会没有产生新的社会生产力和新社会力量,是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故B项正确;C项是这一现象的结果,故C项错误;D项只是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之一,不是主要原因,故D项错误。
【答案】B11.(2016·北京东城高三第一学期期中·4)下列对《资政新篇》评价正确的是()A.推动了思想的解放B.体现了历史发展潮流C.反映了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影响了农民思想的变化D.根除了农民阶级的局限【考点】太平天国运动【解析】《资政新篇》没有引发思想的解放,故A项错误;《资政新篇》反映了资本主义发展的时代要求,故B项正确;《资政新篇》不是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产物,也没有影响农民思想的变化,故C项错误;《资政新篇》是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革命纲领,但不是农民实践的产物,不能根除农民的局限,故D项错误。
【答案】B12.(2016·江苏无锡高三第一学期期中·5)有人把太平天围运动的发展历程分为“宗教构梦、战争追梦、政策筑梦、内乱毁梦”四个篇章。
“政策筑梦”是指()A.永安建制,分封诸侯B.定都天京,军事全盛C.天京变乱,由盛转衰D.颁布《天朝田亩制度》【考点】太平天国运动【解析】A.B项都是太平天国进行军事斗争的表现,属于战争追梦,故A.B项错误;天京变乱是太平天国运动的内乱,属于“内乱毁梦”,故C项错误;《天朝田亩制度》是太平天国运动颁布的革命纲领,体现出农民阶级的利益和要求,属于政策筑梦,故D项正确。
【答案】D13.(2015·山东滨州高二第二学期期末·17)朱维铮在《重读中国近代史》中有关太平天国运动时写道:“(缔造者们)言辞的崇高与行为的凶暴,平等的许诺与特权的森严,恰成对比,越来越使渴望解脱重重压迫的贫民失望。
”材料中的现象反映了太平天国运动()A.具有小生产者的局限性B.对人民实行残暴统治C.具有浓厚宗教迷信色彩D.没有满足农民的要求【考点】太平天国运动【解析】依据材料“(缔造者们)言辞的崇高与行为的凶暴,平等的许诺与特权的森严,恰成对比”可知农民阶级的凶暴、特权的森严,充分暴露了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故A项正确;材料通过对比来揭示农民的局限性,材料中没有体现对人民的残暴统治,故B项错误;材料中反映的是农民凶暴和特权的森严,没有体现迷信色彩,故C项错误;农民的要求是获得土地,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D项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