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继续教育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继续教育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继续教育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一、继续教育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展望
回顾我国继续教育的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发展历程,大概可分为以下几
个阶段:
(一)派遣与接收期
国际交流与合作发展起始,主要是中外双方互派留学生,我们把它理解
为继续教育中外交流与合作派遣与接收期,是继续教育中外交流与合作
发展初期。

这个阶段主要特征是,派遣与接收留学生的主体是国家,对
方学校以承担国家任务的形式对留学生实行培养教育,文化的交流与吸
收主要依靠留学生个体实行。

虽然这个阶段中后期国家增大自费留学
生出国和接收力度,下放了留学生招生的管理权限,学校成为留学生教
育的主体。

但是国内外高校交流与合作是一种松散的合作,国外先进科
学文化知识、教育教学理念交流还停留在留学生之间发生。

(二)吸收与融合期
随着留学生学成回国,带回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和管理理念的同时,也
促动了中外高校的合作和交流,继续教育的国际合作与交流进入到吸收
与融合期,是继续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繁荣发展期。

在这个阶段,国际
交流与合作的主体是国内外高校,在国内外高校的推动下,优质教育资
源持续相互吸收和融合。

这时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形式多样、内容丰富。

交流生和交换生项目、中外合作项目以及一些高校与国外培训机
构展开的非学历培训工作蓬勃展开。

各承办高校在展开国际交流与合
作中持续学习外国教育机构的继续教育特色和成功的管理经验,在师资、教材、课程等方面实行全面合作融合。

1.国际化管理队伍和师资队伍初步形成国际交流合作推动下,管理人
员“走出去”“引进来”的工作力度持续增强,留学归国人员特别是具
有国外同类高校管理经验的人员参与学校管理,促动了我国高等教育管
理体制的现代化。

教师到国外进修与讲学、参加国际交流与科研合作
和访问考察,以及外国专家到中国学习、执教,这些都让我国教师学习和吸取了新知识、新理念。

2.国际化的课程体系得到初步建立从国际化角度出发,吸收和借鉴国外先进的课程设置观点,以国际通行的教育质量标准为基准设计课程体系;在课程内容上,与国际接轨,引进国外先进、优秀的教材,即时补充了科学技术的最新成果。

采用现代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对学生实行传授,增强对学生实际国际交往和沟通水平的培养;增大英语教学力度,提升英语综合应用水平。

国际化的课程体系得到初步建立,国际化人才的培养目标得到落实。

各高校采取灵活的政策和措施,以“吸收、融合”的方式坚持合作开设课程,支持互派教师,互认学分,互认学历,进而提升继续教育国际竞争力。

3.国际学术交流和科研合作逐渐增强展开国际学术交流和科研合作是教育国际化的重要体现。

我国高校积极争取机会主办或承办各类国际学术会议,鼓励教师参加国际学术研讨会和交流会,实行跨国界的学术交流和切磋,取长补短,持续提升;高等院校搭建了科研协作平台,拓展国际科研合作的渠道,积极鼓励教师参加跨国合作研究,与国外高校、科研机构展开多层次、多方位的科研合作;还与国内外政府、学术界和产业部门共同建立产学研基地。

(三)创新与发展期
当前,我国高等教育与世界上教育先进国家相比,我国在教育理念、教育方法、教育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方面还存有一定的差别。

高等院校在引进优质教育资源的同时,日益注重创新。

只有持续消化吸收、持续创新发展,我国的高等教育才能最终提升自身的整体水平,继续教育国际合作事业才能真正实现自我发展。

继续教育的国际合作与交流活动日益重视“强强”合作。

我们的目标是发挥合作双方自身优势,打通国内外不同学习方式间的屏障,构建学分互认、转换的平台,并在合作过程中逐步实现国外课程、教学法与本国课程、教学法的持续融合,最终形成中国的自主教育,消除高等院校国别差别,实现国际化人才自主培养,并得到国外高校和跨国企业的高度认可。

二、继续教育的国际交流与合作的途径
(一)来华留学生教育
来华留学教育工作是继续教育国际合作与交流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
育国际化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水准标志,是提升高等教育的国际知名度和
影响力,树立学校良好的对外形象的重要渠道。

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在来
华留学人员教育工作上做了很多有益探索。

来自尼泊尔、俄罗斯、芬
兰等11个国家超过100名留学生来华学习,2004-2006年学历留学生数占全省高校前3名,总数占全省高校前10名。

2009、2010、2011年获
得省政府奖学金资助各2人。

已有16名留学生通过HSK汉语言考试。

学校成立全省第一个留学生艺术代表团,经常被企业邀请去联欢。

(二)出国留学生教育
新中国成立后,大批留学生被选派到前苏联和东欧等国家学习是开启
新中国出国留学教育的标志;改革开放后,我国公派留学人数较前一阶
段大幅增加,同时,自费留学队伍也迅速壮大;加入WTO后,中国的继续
教育市场成为世界范围内最大的市场。

近几年,国外大学、企业和教育
联合体都看好中国教育市场的巨大潜力,纷纷来华招生。

这使众多的中
国年轻人有机会选择去国外接受大学教育。

随着办学形式的多样化和
高校办学自主权的增加,中国高校应抓住机会,增强国际间的交流,开拓
输出渠道,实现跨国培养人才。

高校要有效利用外资和外国先进的教育
资源办学的途径,通过扩大输出中国留学生,提升人才培养的质量。

(三)搭建交流生和交换生项目平台,合作培养国际型人才
交流生和交换生项目就是中方院校与国外高校签署国际交流生培养协
议书,学生经过申请,能够去与学校合作的国外的学校实行为期几个月
或者一年的交流学习,了解那里的文化、生活习俗,接受国外先进的教
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在全外语环境下学习国外优质课程的人才培养模式。

国外高校也能够互相交换学生到中方的学校实行学习。

有效实施交流
生和交换生项目,是继续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的有效推动和进一步深化。

交流生和交换生项目的展开能进一步提升人才培养的国际化水平。


华职业技术学院自2006年以来,展开了与芬兰交换生项目。

送到芬兰
留学5批次共20人,芬兰方送到我校留学生来了三批次7人,教师3人;与埃及坦塔大学、新加坡管理发展学院展开了交流生项目。

与新加坡
展开的交换生项目最具特色,新方老师到中方授课,采用全英语或双语
授课方式,对学校引进外方教材,改造或对接中方课程起到很好的推动
作用。

(四)展开中外合作办学,提升继续教育国际水平
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是指中国教育机构与外国教育机构以不设立教育机
构的方式,在学科、专业、课程等方面,合作展开的以中国公民为主要
招生对象的教育教学活动。

中外合作办学作为一种新的教育模式,自上
世纪90年代以来,对于促动高等教育国际化以及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
源等方面起了积极的作用。

金华职业技术学院2004年就开始展开中外
合作项目,先后与澳大利亚伊迪斯·科文大学合作举办护理专业高等专
科教育项目,与美国卡普兰大学合作举办会计专业高等专科教育,与加
拿大皇家路大学合作举办酒店管理专业高等专科教育,与澳大利亚中央
技术学院合作举办建筑设计技术专业高等专科教育。

现正申报重点专
业与国外知名高校合作项目,争取在应用阿拉伯语、机械、建筑等专业
的中外合作办学有新进展。

展开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学校应秉着学习、
借鉴国外先进办学理念、管理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引进国外优质教育
资源的根本宗旨,重点增强与办学水平高、办学声誉好、学科特色鲜明
的大学合作办学,切实提升中外合作办学的质量和水平。

学校应积极展
开面向管理人员和教师的外语培训活动,着力提升管理人员和教师的专
业外语水平和语言交际水平。

进一步改进外语教学,努力营造学生主动
学习外语的大环境,增加学生实践机会,提升学生外语应用水平。

高等
院校应以项目为抓手,整合中外合作办学资源,条件成熟时设立中外合
作办学机构,更好的展开中外合作项目,提升学校国际竞争力。

(五)做大做强国际合作与交流的非学历培训项目
继续教育在学历与非学历国际合作与交流方面已出现多形式、多层次、多类型、多渠道的对外开放格局。

当前,我国高校继续教育的国际合作
与交流,短期培训项目五花八门:各类语言培训;针对有意到国外留学
的高中生、大专生或本科生展开以学术英语、基础课程为主的留学预
科项目;提升领导力、执行力项目,企业管理,工程管理,项目管理,工商
管理,教育管理,公共管理等管理类教育培训项目;获取健康管理资质证书、知识产权管理资质证书、产业链管理职业资格认证、PMI资质认证、CFO资质认证、国际会计资质认证等职业认证培训项目;针对西方国家
的学生及部分在职人士,展开汉语培训课程、汉语水平考试课程、汉语
文化夏令营、中国国情与文化研修项目、对外汉语教师培训及水平认
证等项目。

非学历培训项目更注重培训内容和质量,对促动继续教育的
国际交流与合作健康发展起到了良好推动。

三、结束语
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科技进步、知识更新、以及就业压力等社会大发
展的背景下,国际化的人才更加有利于竞争。

所以,高等继续教育的国
际交流与合作的发展空间将越来越广阔。

继续教育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