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问题行为ppt课件
1.攻击性行为频繁
儿童攻击性行为 的特点
2.更多依靠身体的攻击
3.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
第二节 儿童问题行为的表现
(四)儿童攻击性行为的危害 儿童攻击性行为的危害
自己
他人
社会
第二节 儿童问题行为的表现
• (五)儿童攻击性行为影响因素(重点)
• 1.父母的惩罚 • 2.强化 • 3.挫折 • 4.认知的偏差
过失型、品德不良型、攻击型、压抑 型
第一节 儿童问题行为的理解
(二)儿童问题行为的一般特征
不理会现实
共同特征
良好行为不足 行为过度
行为不受控制 行为持久性困难
行为不适当
第二节 儿童问题行为的表现
• 案例1:操场上,老师和孩子们在说晨间锻炼的规则, 弘弘的眼睛直勾勾地盯着大球。选择运动器械的音乐 一想起,弘弘就撒腿朝大球飞跑过去。弘弘和迪迪同 时拿到这个大球。两个人互不相让。弘弘大喊:“是 我先拿到的。”迪迪说:“不对,你是跑过来的,是 我先拿到的。”弘弘仍大叫:“我要玩。”老师走过 去对他们说:“你们俩商量一下,想个办法,要不, 这样下去谁也玩不起来。”于是,迪迪用商量的口气 对弘弘说:“我先玩,等会儿交换的时候再给你玩, 好吗?”弘弘松开拿着大球的手,老师以为他同意了 迪迪的方法,正想表扬他,没想到弘弘猛地抓起迪迪 的胳膊狠狠地咬了一口。迪迪痛得立刻松开了抱大球 的双手,哭了起来。弘弘见状立即拿着大球跑了。
独占性嫉妒
敌对性嫉妒 排斥性嫉妒
嫉妒行为 的类型
第二节 儿童问题行为的表现
第二节 儿童问题行为的表现
• 案例2-2
• 有一回,小朋友学画蜻蜓,孩子们作画完毕后,老师总是将 画得好的小朋友的作品进行讲评并贴在黑板上让孩子们学习 欣赏。每次都是彤彤的作品第一个进行讲评,并贴在黑板最 明显位置。然而今天老师讲评过彤彤的作品后,对明明的画 也格外赞赏,并将彤彤的画移贴到了明明的画的后面,只听 见彤彤叫起来:“我不要!”老师制止了她的胡闹,谁知彤 彤趁大家注意,将明明的画用勾线笔狠狠地刮了好几道,老 师发现了彤彤的行为,对她进行了教育,可她却大声地哭闹, 边哭边喊:“他的画难看死了,我不要。”任凭老师怎么说 她都听不进去。
第一章第儿一童章问儿题童行为问概题述行为
儿童问题行为的理解 儿童问题行为的主要表现
第一节 儿童问题行为的理解
• 一、儿童问题行为的含义
• (一)行为的概念
思考:什么是行为?
传统行为主义:可以被观察和测量的外显反应或活 动。 新行为主义:可被观察和测量的外显反应和内隐性 的心理过程。 认知行为主义:内隐性的心理过程
第一节 儿童问题行为的理解
问题行为
表现:(重点) 1.不良行为习惯 2.社会适应不良 3.反社会性
第一节 儿童问题行为的理解
(三)问题行为与问题儿童
问题儿童
含义: 问题儿童是指生理、心理发展异常和品德行为上有严重缺陷 的儿童。 (重点) 表现: 1.性格发展偏离或具有一定神经质表现和神经症行为; 2.带有恶意的甚至是反社会的行为。
第二节 儿童问题行为的表现
• 案例2-1:
• 午睡后老师在给女孩子梳头发,听见云云哭叫起来: “老师,诺诺扯我头上的发夹。”老师赶忙跑过去 阻止,可来不及了,诺诺嘴里边说难看死了,边无 情地扯断了云云发夹上得蝴蝶花。云云见状伤心地 哭了。诺诺反而显示出一副发泄后的满足的表情。 后来老师问到原因时,得知早上云云入园时,老师 夸奖云云的发夹漂亮,被旁边的诺诺听到了。
第二节 儿童问题行为的表现
• (三)儿童嫉妒行为的特点(重点)
外露性
攻击性 破)儿童嫉妒性行为的危害
嫉妒性行为的危害
自己
他人
社会
第二节 儿童问题行为的表现
(五)儿童嫉妒行为的影响因素(重点)
• 1.受自身年龄特点的局限 • 2.与他人缺乏情感交流 • 3.受环境和教育的影响
从攻击性行为 的意向来分
第二节 儿童问题行为的表现
• 2.从攻击行为发生的频率来看
习惯性攻击行为 偶发性攻击行为
从攻击行为发 生的频率来分
第二节 儿童问题行为的表现
• 3.从攻击行为直接发生与否来看
直接性攻击行为 替代性攻击行为
从攻击行为直接 发生与否来分
第二节 儿童问题行为的表现
(三)儿童攻击行为的特点(重点)
第二节 儿童问题行为的表现
一、攻击性行为及表现
(一)攻击性行为的含义 攻击性行为,又称侵犯性行为,是指身体上的 进攻(打、咬、踢)、言语上的攻击(大声叫 嚷、贬低人),也可以是侵犯别人的权利的行 为。
第二节 儿童问题行为的表现
• 二、儿童攻击性行为的类型 • 1.从攻击性行为的意向来看
目的性攻击行为 手段性攻击行为
第一章 儿童问题行为的理解
行为的特征:
1 2 3 4 5
•行为就是人们所说所做和所思所感
行• 为具有一种以上的测量尺度
行为可以由别人或者行为者自己观察、描述和记录 行为对外界环境产生影响, 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别人或我们自己) 行为可以是公开的,也可以是隐蔽的
第一节 儿童问题行为的理解
–例子:他坐在电脑前给父母写信。
第二节 儿童问题行为的表现
二、嫉妒行为及表现
• (一)嫉妒行为的含义(重点) • 儿童嫉妒行为是指当儿童看到他人某些方面比自
己强,自己当时却无法拥有或胜过时,所产生的 一种不安、烦恼、痛苦、怨恨,并企图破坏他人 优越状况的复杂情感而表现出的行为。
第四节 幼儿园课程实施
• (二)儿童嫉妒行为的类型(重点)
这是行为,因为打字时敲击键盘上的按键(1) 是一种行为;(2)具备自然尺度(敲击频率、打 字的持续时间);(3)是可观察和测量的;(4) 对环境产生影响(在屏幕上显示出字母).
第一节 儿童问题行为的理解
• 什么是问题行为?
• 问题行为实际上就是行为问题,也称为行为困扰、 不良行为等,主要是指儿童偏离社会正常要求或 个人正常发展的行为。(重点)
第一节 儿童问题行为的理 解
两者的区别和联系
• 1.区别:问题儿童是个别现象,问题行为则具
有普遍性。 问题儿童
• 2.联系:问题行为
第一节 儿童问题行为的理解
• 二、儿童问题行为的类型与特征
(一)儿童问题行为的分类
国外学者 国内学者
内隐:焦虑、抑郁、退缩等情绪问题 外显:攻击性、反社会性、过度活动 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