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运动损伤的治疗与康复

运动损伤的治疗与康复

• 中医认为,伤后气血凝滞,欲治其 痛,先行其淤,欲消其肿,必活其血。 又指出“不通则痛,通则不痛”。因 此,行气活血法贯穿于运动损伤治疗 中的各个阶段和各个环节。

5
(一)运动损伤初期


运动损伤发生后组织撕裂或断裂,血管
破裂出血,组织液、淋巴液渗出,此时可见
皮下淤血、肿胀,形成血肿块,出现疼痛。
30
• 颈肌痉挛:
• 主穴:肩井、大椎、肩中俞、身柱。 腓肠肌痉挛:主穴:委中、承山及患 侧腓肠肌部位。
• 面神经痉挛:
• 主穴:下关、印堂、颊车,用小型罐, 只能留罐6秒钟,起罐,再连续拔10次 到20次。
• 隔肌痉挛:
• 主穴:隔俞、京门。
31
四、注意事项和禁忌证
• 家用真空抽气式罐由于它的简便、 易学,已经走进了越来越多的百姓家 中。当人们受凉、肩背疼痛时,年纪 大一些的人都会说:“拔拔罐吧。” 起罐后的一身轻松,能缓解甚至解除 许多不适。但也有人因在使用中方法 不当,反造成了一些新的不适。
2
二、伤科常用的中草药
• (一)活血药
• 如桃仁、红花、血竭、三七、丹参、元胡、 当归、乳香、没药等。
• (二)理气药
• 如黄芪、木香、青皮、香附、檀香、陈皮、 厚朴、丁香、麝香等。
• (三)续筋接骨药
• “肝主筋、肾主骨”。除了传统中医接骨
药外,还可通过补肝肾达到续筋接骨的目的,
如杜仲、续断、牛膝、龙骨、自然铜、骨碎补、
• 下面几点是家庭拔罐常见的禁忌。
32
• 1.首先,要确定拔罐者的体质。如体质过 于虚弱者就不宜拔罐,因为拔罐中有泻法, 反而使虚者更虚,达不到治疗的效果。 2.孕妇及年纪大且患有心脏病者拔罐应慎 重。因孕妇的腰骶部及腹部是禁止拔罐部 位,极易造成流产。在拔罐时,皮肤在负 压下收紧,对全身是一种疼痛的刺激,一 般人完全可以承受,但年老且患有心脏疾 病的患者在这种刺激下可能会使心脏疾病 发作。所以此类人群在拔罐时也要慎重。
第十四章 运动损伤的治疗与康复
第一节 中草药疗法
中医治疗创伤性疾病,具有独特而系统的 治疗法则和丰富多样的治疗方法,有着内 外兼治、价廉简便、疗效较佳的特点。
• 一、中草药治疗损伤的基本法则 • (一)整体观 • (二)辩证施治 • 要根据不同的伤病、病情、病期、体质
状况、年龄、性别等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 与方剂。
• 7.注意罐子的清洁。如1人应专用1 套罐具,一般每使用5次后应对罐具进 行1次清洗。以防止感染。
有隔姜灸、隔盐灸、隔蒜灸和温针灸等。 14
二、取穴原则
• (一)就近取穴 • 如肩痛时选用阿是穴即压痛点、肩
髃、肩髎穴等。 • (二)循经取穴 • 可在经络远端部位针刺1-2个大穴,
如腰痛时可在足太阳膀胱经上针刺委 中、昆仑穴,肩痛可加刺外关穴、关 冲穴等。
15
三、针灸治疗运动损伤举例
• (一)肩部软组织损伤
23
• (二)拔罐的临床应用
• 1、留罐法

拔罐后,留置一定的时间,一般
留置5-15分钟。罐大吸拔力强的应适
当减少留罐时间,夏季及肌肤薄处,
留罐时间也不宜过长,以免损伤皮肤。
• 2、闪罐法

罐子拔上后,立即起下,反复吸
拔多次,至皮肤潮红为止。多用于局
部皮肤麻木或机能减退的虚证病例。 24
• 3、走罐法
19
一、拔罐的作用
• (一)溶血的作用

拔罐的负压作用使局部迅速充血、淤血,
小毛细血管甚至破裂,红细胞破坏,发生溶血现
象。拔罐疗法通过排气造成罐内负压,罐缘得以
紧紧附着于皮肤表面,牵拉了神经、肌肉、血管
以及皮下的腺体,可引起一系列神经内分泌反应,
调节血管舒、缩功能和血管的通透性从而改善局
部血液循环。
• [循环系统适应症] • 高血压: • 主穴:肝俞、胆俞、脾俞、肾俞、委中、
承山、足三里。重点多取背部及下肢部。 • 心律:不齐 • 主穴:心俞、肾俞、膈俞、脾俞。 心
脏:供血不足。 • 主穴:心俞、膈俞、膏肓俞、章门。
28
• [运动系统适应症]
• 颈椎关节痛、肩关节及肩胛痛、肘关 节痛。
• 主穴:压痛点及其关节周围拔罐。 背痛、腰椎痛、骶椎痛、髋痛。
10
• (二)消肿散

生大黄150g,山枝、血竭、地鳖虫、
蒲公英、乳香、没药各30g。主治作用及用法
同1号新伤药。
• (三)活血生新剂

官桂15g、生川乌、生草乌、年南星、
乳香、没药、木香、木通、续断各9g,土鳖、
红花、刘寄奴各12g。主治急性闭合性软组织
损伤中期,具有逐寒、活血、化瘀、消肿、
止痛的作用。使用时取适量药粉加水、少量 酒精和凡士林调成糊状,煮沸后冷却至50℃
接骨木等。
3
• (四)祛风寒湿药
• 骨、关节和软组织损伤后遭受风寒湿
侵袭者,可加用辛散温燥药以祛风、逐寒、
除湿、止痛。如羌活、独活、防风、麻黄、 细辛、秦艽、苍术、五加皮等。
• (五)清热药

如大黄、黄柏、黄连、黄芩、丹皮、
生地、金银花、栀子等。用药不可过大。
4
三、中草药治疗运动损伤的具体应用

13
一、方法
• (一)针刺法

毫针、针感迅速则效果好,针感慢则效
果差。做好滞针、弯针、断针和晕针等意外
情况的预防和处理。
• (二)电针 针上通以电流对穴位的刺激 而加强治疗作用。
• (三)灸法

把艾炷或艾条点燃后直接或间接地作用
于穴位或某一部位并给予一定得温热刺激,
通过经络的调整作用而达到致病目的。灸法
26
三、适应证和禁忌证
• [呼吸系统适应症] 急性及慢性支气 管炎、哮喘、肺水肿、肺炎、胸膜炎。 主穴:大杼、风门、肺俞、膺窗。
• [消化系统适应症] 急性及慢性胃炎、 胃神经痛、消化不良症、胃酸过多症。 主穴:肝俞、脾俞、胃俞、隔俞、章 门。急性及慢性肠炎。
• 主穴:脾俞、胃俞、大肠俞、天枢。
27
21
• (2)闪火法:用7-8号粗铁丝,一头缠绕石棉绳 或线带,作好酒精捧。使用前,将酒精棒稍蘸 95%酒精,用酒精灯或蜡烛燃着,将带有火焰 的酒精棒一头,往罐底一闪,迅速撤出,马上将 火罐扣在应拔的部位上,此时罐内已成负压即可 吸住。闪火法的优点是:当闪动酒精棒时火焰已 离开火罐,罐内无火,可避免烫伤,优于投火法。 (3)滴酒法:向罐子内壁中部,少滴1-2滴酒精, 将罐子转动一周,使酒精均匀地附着于罐子的内 壁上(不要沾罐口),然后用火柴将酒精燃着, 将罐口朝下,迅速将罐子叩在选定的部位上。
• (二)穴位作用:有疏通经络、宣通气血、扶正 祛邪、平衡阴阳的作用。
• (三)温热作用:局部皮肤有温热感,温热刺激
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具有热疗的作用。
20
二、拔罐的方法
• (一)点火法:利用燃烧时的火焰的热力, 排去空气,使罐内形成负压,将罐吸着在皮肤 上。有下列几种方法:
• (1)投火法:将薄纸卷成纸卷,或裁成 薄纸条,燃着到1/3时,投入罐里,将火罐迅 速叩在选定的部位上。投火时,不论使用纸卷 和纸条,都必须高出罐口一寸多,等到燃烧一 寸左右后,纸卷和纸条,都能斜立罐里一边, 火焰不会烧着皮肤。初学投火法,还可在被拔 地方,放一层湿纸,或涂点水,让其吸收热力, 可以保护皮肤。
左右,趁热外敷于伤部(防止烫伤),两日
更换一次。 11
(四)2号新伤药(郑怀贤方)

红花、血竭、牛膝、木通、檀香、
羌活、独活、海桐皮、元胡各9g,大
黄、川穹、木香、白芷各15g,黄柏
30g。主治急性闭合性软组织损伤有红
肿热痛者,用法同1号新伤药。
12
第二节 针灸疗法
• 常用的针灸疗法包括针刺法、灸法 和其他针法。“针”是指“针刺”, 是一种利用各种针具刺激穴位来治疗 疾病的方法。“灸”是指艾条,是一 种用艾绒在穴位上燃灼或熏熨来治疗 疾病的方法。针灸具有疏通经络、调 和阴阳、扶正祛邪的作用。
9
四、治疗运动损伤的常用方剂
• 中医治疗损伤分内治和外治2中方剂。在内 治 法中有各种丸、散、汤、丹、酒剂等,外 治法中有各种外敷、外搽、熏洗药等。下面是 几种常用的外用药。
• (一)1号新伤药(郑怀贤方) • 黄柏40g,延胡索、血通各15g,白芷、木
香各12g,羌活、独活各8g,血竭4g。主治急 性闭合性软组织损伤早期,伤部有红肿热痛者, 具有清热消炎、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的作用。 上药研沫,使用时取适量药粉加水或蜂蜜调成 稠糊状,摊在油纸或塑料纸上外敷于伤部,每 日更换一次。
22
• (4)贴棉法:扯取大约0.5公分见方 的脱脂棉一小块,薄蘸酒精,紧贴在 罐壁中段,用火柴燃着,马上将罐子 扣在选定的部位上。
• (5)架火法:准备一个不易燃烧及 传热的块状物,直径2-3厘米,放在应 拔的部位上,上置小块酒精棉球,将 棉球燃着,马上将罐子扣上,立刻吸 住,可产生较强的吸力。
• 主穴:根据疼痛部位及其关节周围拔罐。 • 膝痛、裸部痛、足跟痛。 • 主穴:在疼痛部位及其关节周围,用小
型玻璃火罐,进行拔罐。
29
• [神经系统适应症] • 神经性头痛、枕神经痛:主穴:大椎、
大杼、天柱(加面垫)、至阳。
• 肋间神经痛:主穴:章门、期门、及肋间 痛区拔罐。
• 坐骨神经痛:主穴:秩边、环跳、委中。 因风湿劳损引起的四肢神经麻痹症:主穴; 大椎、膏肓俞、肾俞、风市,及其麻痹部 位。

针刺法常用穴位阿是穴、肩髃
(ou)、肩髎(liao)、肩内陵、天宗。
病侧的外关、阳陵泉穴。也可用艾条
灸以局部皮肤红润为度。每日或隔日
一次,7-10日为一疗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