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内分泌与代谢系统疾病
糖尿病的发病特点
1.中老年人高于青年人 2.脑力劳动者高于体力劳动者 3.超重或肥胖者高于体重正常者
4.城市高于农村
5.富裕地区高于贫困地区 6.发达国家高于发展中国家
糖尿病的定义
是由遗传疾病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而引起一组代谢异常综合征。一种由于胰 岛素分泌不足或胰岛素作用缺陷所导致的糖、脂肪和蛋白质代谢障碍,而以慢性 高血糖为特征的多病因性的代谢性疾病。
三、单纯性肥胖的治疗
普通康复疗法: 控制饮食,限制每日总热量,使总热量低于消耗量,多做体力劳动与体育锻炼, 制定一日运动计划
四、纯性肥胖的预防与护理
痛风
常见内分泌---代谢病
痛风的定义
嘌呤代谢紊乱或尿酸排泄减少所引起的一组疾病。主要原因是高尿酸血症, 高尿酸血症10%最终会发展为痛风。
哪些人更有患病资格
尿病人血糖浓度增高,体内不能被充分利用,特别是肾小球滤出而不能完全被肾 小管重吸收,以致形成渗透性利尿,出现多尿。血糖越高,排出的尿糖越多,尿 量也越多。
4.消 瘦(体重减轻)
由于胰岛素不足,机体不能充分利用葡萄糖,使脂肪和蛋白质分解加速来 补充能量和热量。其结果使体内碳水化合物、脂肪及蛋白质被大量消耗,再加上 水分的丢失,病人体重减轻、形体消瘦,严重者体重可下降数十斤,以致疲乏无 力,精神不振。同样,病程时间越长,血糖越高;病情越重,消瘦也就越明显。
1.使血糖达到或接近正常水平
2.纠正代谢紊乱 3.消除糖尿病症状 4.防止或延缓并发症 5.延长寿命,降低死亡率
常见内分泌----代谢病
肥胖
肥胖的定义
指由于营养过剩、缺乏运动及遗 传因素共同作用引起的身体中脂肪过 度堆积。一般把肥胖度超过以上者为 肥胖症。
一、肥胖类型
肥胖可分为单纯性肥胖和继发性肥胖,前者无原发性疾病,儿童青少年肥胖 绝大多数属于单纯性肥胖。后者因内分泌紊乱、脑部疾病等引起,较少见。
1.病人剧增: 患病率约9% 病人总数9000万 每天 增加 世界第一 10000人
每小时
每分钟 每8.5秒
增加
增加 增加
400人
7人 1人
2.危害巨大
(1)生活不便,肉体及精神痛苦
(2)最严重的危害---并发症 (3)对健康和生命造成威胁,甚至导致残废 (失明、肾衰、中风、冠心病等)和早亡。 (4)巨大资金和资源浪费 2011年治疗费用1700亿元
2.多 饮
由于多尿,水分丢失过多,发生细胞内脱水,刺激口渴中枢,出现烦渴多饮, 饮水量和饮水次数都增多,以此补充水分。排尿越多,饮水也越多,形成正比关
系。
3.多 尿
尿量增多,每昼夜尿量达3000—5000毫升,最高可达10000毫升以上。排尿
次数也增多,一二个小时就可能小便1次,有的病人甚至每昼夜可达 30余次。糖
1.血糖升高的原因及危害
2.正常人血糖有波动
四、胰岛与胰岛素
1.胰岛素降血糖的作用
2.胰岛素抵抗
胰岛素抵抗是指体内周围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外周组织如肌肉、脂 肪对胰岛素促进葡萄糖的吸收、转化、利用发生了抵抗。
临床观察胰岛素抵抗普遍存在于2型糖尿病中,高达90%左右。
五、糖尿病常见产生病因
以前流传痛风是:
帝王将相病
才子佳人病
酒肉病 富贵病
哪些人没有患病资格
1、特别消瘦的 2、特别穷的 3、重体力劳动 4、年轻女性
1.发病机制一
2.发病机制二
3.发病机制三
痛风急性发作诱因
四、三大主要临床表现
1.急性痛风性关节炎
2.痛风结节(痛风石)
3.痛风性肾病
关节表现
结节表现
痛风性肾病
糖尿病的高危人群
1、父母、兄弟姐妹或其他亲属有糖尿病者 2、肥胖者特别是肚子胖较突出者 3、血糖曾经高过或者尿糖曾经阳性者 4、曾经有过糖尿病的症状
5、生过8斤以上的巨大婴儿的妇女
6、高血压、高血脂及吸烟者
在糖尿病患者中,2型糖尿病所占的比例约为95% 什么样的人容易得2型糖尿病?
六糖尿病可怕的并发症
1.急性病发症
2.慢性并发症
3.并发症---糖尿病足
4.糖尿病眼病
5.全身性多器官疾病
七、糖尿病并发症严重的原因
八、糖尿病诊断标准
空腹(mmol/L) 正常人 糖尿病患者 <6.1 >=7.0 餐后2h(mmol/L) <7.8 >=11.1
九、如何治疗和预防
(1)健康教育
1.认识糖尿病是一种终身性疾病必须终身治疗及护理。 2.了解饮食治疗的重要性,掌握饮食治疗的具体措施和要求。 3.了解体育锻炼的意义。
2.并发症 急性病发症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高渗性非酮症糖尿病昏迷 感染
糖尿病大血管病变
慢性并发症
糖尿病微血管病变
糖尿病神经病变 糖尿足
二、糖尿病的分类
1.1型糖尿病
2.2型糖尿病
3.妊娠糖尿病
4.其他特殊类型糖尿病
在糖尿病患者中,2型糖尿病所占的比例约为95%
1. 1型糖尿病:自身免疫性和特发性,多为前者
4.教会病人使用血糖仪和自测量血糖方法,并了解治疗控制的要求。
5.使病人及家属了解情绪、精神压力对疾病的影响。
(2)饮食治疗
糖尿病治疗的总原则: 1.控制每日摄入所有食物提供的总热量,以达到或维持理想体重。 2.平衡膳食,选择多样化、营养丰富的食物。 3.限制脂肪摄入量、适量选择优质蛋白质。放宽对主食类食物的限制,减少 或禁忌单糖及双糖的食物 4.高纤维膳食。 5.减少食盐摄入
相对特征:
1.多发生于青少年
2.需终生依赖胰岛素治疗
3.自身免疫异常特征
2. 2型糖尿病:发病率与胰岛素抵抗和分泌缺陷有关
相对特征: 1.多见于中老年人 2.多有肥胖或肥胖病前史(青 蛙型) 3.不需要依赖胰岛素治疗
三、血糖的概念
血糖是血液中所含的葡萄糖。血糖一部分供给人体需要的能量,其余以肝糖 原形式在肝脏中储存起来,在机体需要时又可以再分解成葡萄糖进入血液,补充 血糖供给,维持血糖水平。
痛风石与慢性痛风性关节炎
五、治
疗
内分泌和代谢系统疾病
健管三部
常见内分泌与代谢系统疾病
糖尿病
肥胖
痛风
•
常见的内分泌---代谢病
糖
尿
病
糖尿病流行趋势
老年人口的增加
生活水平的提高
劳动强度的下降
应激状态的增多
世界糖尿病现状 统计:
2010年有糖尿病人2.58亿, 每年因为糖尿病死亡400万人。 预计2035年达到4.38亿。
பைடு நூலகம்
我国糖尿病现状
2.单纯性肥胖的症状
单纯性肥胖轻者可无症状。 单纯性肥胖重者可出现头晕、头痛、气短多汗、腹胀便秘、体困神疲、不耐 炎热,甚或情绪抑郁、性功能减退等,并且容易并发胆囊炎、冠心病、糖尿病等。
二、肥胖的病因
现代医学认为肥胖的原因有遗传,下丘脑病变,内分泌,代谢因素,营养和 心理等因素引起,肥胖病者脂肪积蓄于皮下、视网膜、肠系膜、肾周围,形成脂 肪库。腹部隆突,心肺受压影响血液循环及换气心脏周围有大量脂肪影响心脏舒 张功能。
遗传因素及环境因素共同参与: (一)1型糖尿病 在遗传易感因素基础上,发生的胰岛B 细胞的自身免疫性破坏,多由病毒感 染促发。 (二)2型糖尿病 遗传易感性:多基因疾病;肥胖;年龄;现代的生活方式。在糖尿病患者中, 2型糖尿病所占的比例约为95%
2型糖尿病发病机制
大量研究已显示:人体在高血糖和高游离脂肪酸的刺激下,自由基大量生成, 进而启动氧化应激。氧化应激信号通路的激活会导致胰岛素抵抗、胰岛素分泌受 损和糖尿病血管病变。
1.单纯性肥胖症
是指无明显的内分泌和代谢性疾病的病因引起的肥胖,它属于非病理性肥胖。 单纯性肥胖症与年龄、遗传、生活习惯及脂肪组织特征有关。平常我们所见 到的许多肥胖者,大多数属于这种肥胖。这类肥胖又可分为体质性肥胖和获得性 肥胖两类。 肥胖症可发生在任何年龄,中年者居多,近年来青少年中的发病率也有增加 的趋势。由于脂肪代谢与内分泌关系密切,女性发病者显著多于男性。
一、糖尿病的临床表现
1. 典型症状: “三多一少”,所谓“三多”是指“多食、多饮、多尿”,
“一少”指“体重减少”;视力模糊;
皮肤瘙痒:由于高血糖和末梢神经病变导致。女性外阴瘙痒。
其他:四肢酸痛、麻木、腰痛、阳痿等。
1.多 食
由于大量尿糖丢失,如每日失糖500克以上,机体处于半饥饿状糖尿病环境 因素态,能量缺乏需要补充引起食欲亢进,食量增加。同时又因高血糖刺激胰岛 素分泌,因而病人易产生饥饿感,食欲亢进,老有吃不饱的感觉,甚至每天吃五 六次饭,主食达1—1.5公斤,副食也比正常人明显增多,还不能满足食欲。
6.坚持少吃多餐,定时定量定餐
7.多饮水,限制饮酒
(3)运动治疗
适量的体育锻炼可以降低体重,提高胰岛素敏感性(即单位量的胰岛素可以 降低更多的血糖)。 心、脑系统疾病患者或严重微血管病变者,根据情况安排运动。
(4)药物治疗
磺脲类、双胍类、糖苷酶抑制剂、胰岛素增敏剂
5.血糖监测
十、糖尿病的治疗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