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法分析
3、关于分化多义句式 ↗ 他写字,写在火车上 a 他在火车上写字 ↘ 他在火车上,他写字
↗ 弟弟替哥哥工作 b 弟弟做哥哥的工作
↘ 弟弟对哥哥做工作
↗ 这篇稿子你拿给我看看
c 这篇稿子你给我看看
↘ 这篇稿子你帮我看看 ↗ 一个早晨已经写了三封信 d 一个早晨就写了三封信 ↘ 一个早晨只写了三封信
4、揭示语法规律 你比他还懒 → 你比他更懒 桔子比香蕉还便宜 → 桔子比香蕉更便宜 这个矿主比那个矿主还有钱 → 这个矿主比那个矿主更有钱 她的胳膊比火柴棍儿还细。→ *她的胳膊比火柴棍儿更细 那蛇,好家伙,比碗口还粗。→ *那蛇,好家伙,比碗口更粗
A组: 哈尔滨比这里还冷。 → 哈尔滨比这里更冷。 我哥哥比我还有能耐。→ 我哥哥比我更有能耐。 小张跑得比小王还快。→ 小张跑得比小王更快。
B组: 那孔儿比针眼儿还小。 *那孔儿比针眼儿更小。 他呀,比狐狸还狡猾。 *他呀,比狐狸更狡猾。 他们跑得比兔子还快。 *他们跑得比兔子更快。
• 他在抽屉里发现了蟑螂。→ 他发现的蟑螂是在抽屉里。 • 他在马桶里发现了小张的钥匙。 → 他发现的小张的钥匙是在马桶里。 • 他在《现代汉语词典》里发现了那张纪念邮票。→ 他发现的那张纪念邮票是在《现代汉语词典》里。
名词[施事]+发现+的+名词[受事]+是+在+名词[处所]
句式A1
句式A
句式A2
层次分析法的局限
它只能揭示句法结构的构造层次和直接成分之间的显 性的语法关系,不能揭示句法结构内部所隐含的语 义关系。 鸡不吃了。 我在屋顶上发现了他。
变换分析法
一、变换分析法的产生
我 • • • • • • 在 屋顶上发现了他。
名词[施事]+在+名词[处所]+发现 +名词[受事]
我在飞机上发现了敌人的坦克。 我在屋顶上发现了藏在草丛里的小偷。 他在紫金山天文台发现了这颗小行星。 他在抽屉里发现了蟑螂。 他在马桶里发现了小张的钥匙。 他在《现代汉语词典》里发现了那张纪念邮票。
汉语句法分析
理想的分析方法:
(一)有助于准确地揭示认识对象的结构特征 并迅速地把握语义; (二)能够一以贯之地解释认识对象的所有的 具体的句法结构现象; (三)有形式上的明晰、简易、可操作性。
用层次分析法分析下面的句子 • 他发了一封电子邮件让她到他家去玩。 • 那位服务员很不客气地把菜单从桌子上拿走了。 • 虚构故事吓坏人。
• 我在飞机上发现了敌人的坦克。 → 我发现敌人的坦克时,我是在飞机上。 • 我在屋顶上发现了藏在草丛里的小偷。 → 我发现藏在草丛里的小偷时,我是在屋顶上。 • 他在紫金山天文台发现了这颗小行星。 → 他发现这颗小行星时,他是在紫金山天文台。
名词[施事]+发现+名词[受事]+时,名词[施事]+是+在 +名词[处所]
句式A1→句式B 句式A1 句式C 句式A2→句式C 句式A2 句式B
二、变换分析的客观依据
小张用这把刀切碎了三棵白菜 • 小张用这把刀切碎了三棵白菜。(动词谓语句) • 小张用这把刀把三棵白菜切碎了。(把字句) • 小张是用这把刀把三棵白菜切碎的(是……的) • 三棵白菜小张用这把刀切碎了。(主谓谓语句) • 三棵白菜被小张用这把刀切碎了。(被字句) • 这把刀被小张用来切碎了三棵白菜。(被字句) • 三棵白菜是小张用这把刀切碎的。(是……的) 行为:切碎 ;状态:完成 ;施事:小张 ; 工具:这把刀 ;受事:三棵白菜。
关心的是他的母亲 • 他关心谁?——关心的是他的母亲。 • 谁关心这 我在岸上钓鱼。 我在河里摸鱼。 我在桶里捉鱼。 我在岸上钓鱼。→ 我在岸上,我钓鱼。 我在河里摸鱼。→ 我在河里,我摸鱼。 我在桶里捉鱼。 *我在桶里,我捉鱼。
2、关于分类 a 请示老王 → 向老王请示 b 请示开会的事情 → 为开会的事情请示 c 已经调查过不少地方 →已经在不少地方调查过 d 浇水 → 用水浇 e 后悔辞退了他 → 因辞退了他而后悔 f 马走日字,象走田字 → 马按日字走,象按田 字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