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经营战略是企业自觉地利用专利保护的武器,有效地提高企业竞争能力的总的谋划和策略。
下面来详细介绍企业的专利经营战略。
从不同角度、按照不同的标准,可对专利战略的战略模式进行归类。
例如为应对竞争而采取的专利战略,有基本专利战略、外围专利战略、引进专利战略、文献公开专利战略等:为适应市场变化需要而采用的专利收买战略、交叉许可战略、专利与商标相结合的战略、专利与标准相结合的战略、专利权投资与产品输出战略;为谋求企业自身发展而釆取的专利协作战略、共同开发战略、专利回输战略、基本专利终了战略和国外专利战略等。
一、专利基本战略实施专利战略,首先应树立三个的基本观念:第一,没有发明创造就没有专利,专利战略也就无从谈起;第二,不是任何技术成果申请了专利后就能身价百倍而独占市场,关键在企业是否准确地选定了开发目标;第三,只有依据本国、本企业的实力和基础,选择适当的技术开发战略,才能加速通过技术将资源转化为产品或服务,光有专利而不加以创造性地运用,是不能取得经济效益的。
在专利战略的起始阶段包括激励发明转略、开发目标选定战略、技术开发战略:(一)激励发明战略激励发明创造,需要国家级战略和企业级战略的配合。
国家级激励发明创造战略,以日本最为典型和成功。
企业级激励发明创造战略,可采取一系列措施,如:(1)建立合理的奖励制度;(2)增加研发投入;(3)在企业建立鼓励合理化建议制度;(4)建立专利战略时代的研发工作规章和规程;(5)加强国内外技术引进工作,尤其是加强从国内高校和研究所的技术引进工作,做好产学研合作开发的专利管理工作。
日本三菱公司的对员工发明的终生多次奖励是值得我们参考和借鉴的:在申请专利后到获准之前,只要是好的发明,不论获准与否,三菱公司给予“优秀发明表彰”,颁发奖金和奖状。
如果这项发明获得专利并在公司内部实施,三菱公司会给予发明人实绩补偿”每年最少3万日元,实施至何时给到何时,如果这项发明被许可给其他公司实施,三菱公司也会依所获得的权利拨出一定比例作为发明人的“实绩补偿”。
如果一项发明同时在公司内外实施,则发明人的“实绩补偿”一年最高可以拿到日币100万元。
发明人离职后仍能领取“实绩补偿”。
甚至死亡后其继承人也可以续领,直到公司不再使用或不再许可他人使用这项专利为止。
此外,三菱公司还设有累计专利件数的登记表彰”,员工所获的国内专利件数达到一定数量时,即给予一定数额的奖金各厂、事业本部和三菱公司的社长也设有“工场和表彰”、“本部长表彰”和“社长表彰”,奖励方式由厂长、本部长和社长自行决定。
(二)目标选定战略企业在目标选定战略阶段的专利战略主要表现在利用专利文献的情报价值上。
通过专利分析,可以准确了解到:(1)现有技术所处成长阶段;(2)新技术的发展动态和可能的应用领域:(3)本行业的技术发展动态;(4)竞争最热的技术领域;(5)竞争对手的研发动态;(6)新产品的可能寿命、潜在市场和经济价值。
在选择技术开发目标时,对于一些开创性的专利技术,其市场预测有独特的规律。
对那些前所未有的技术和产品,消费者对它一无所知,不能对其进行市场调查和预测。
因此,对于专利技术的开发目标来说,有些主要依赖于技术预测:有些只能在产品做出来以后,通过向潜在的买主宣传其真正的价值,开辟新的市场:并且因为预测工作本身含有一定的不确定性和偏差,可能带来风险,从而会影响企业的成败,因此,发明、设想或者建议可能从基层提出,也可能要经过有各个单位负责人和专家参加的会议讨论后提出,但最后决策的仍是企业的最高领导人。
(三)技术开发战略技术开发战略大致有两种,一种是以美国为代表的开拓型技术开发战略,其成果多属于基本专利;另一种是以日本为代表的追随型技术开发战略,其成果多属于改进专利、应用专利等外围专利。
后者具有起点高、成本低、风险小等优点。
我国企业目前的技术水平,在多数领域还是落后的,因此,应采用追随性战略,紧紧跟着国外同行的研发工作,及时了解国外同类企业的研发动态和最新成果,适时引进新技术、并尽快加以消化吸收,然后在引进技术的基础上进行改进和自主创新,研发出更好的技术或者产品,并适时申请专利,用法律保护自己的技术成果。
二、专利申请战略与战术对于企业开发出的技术是申请专利还是作为技术秘密或其他方式取决于企业专利战略和经营战略的需要。
通常企业应建立一种制度,由企业的管理、技术、法律、销售等方面人员组成的机构来评价企业作出的发明创造,并决定是否申请专利。
一旦决定申请,应对在哪些国家申请专利进行分析。
一般采用“市场导向”申请战略,即优先选择市场最大或人口最多的国家申请专利。
但是,如果发明创造属于高技术范畴,如微电子、遗传工程等,只有极少数企业能够生产这种产品,在这种情况下,“市场导向”申请战略也许并不是最好的。
此时则应考虑“生产导向”申请战略,即在竞争对手从事生产经营的国家申请专利,一旦发生侵权,专利权人可以采取法律手段在原产地扣押侵权产品而不论其将要行销的国家。
对于有高度发达的工业又有广阔市场的国家,可以同时应用这两种战略。
总之,企业应当考虑在有潜在市场或潜在竞争对手的国家申请专利,以保护自己在这些国家的市场利益和竞争优势。
专利申请战略,主要要回答三个问题:(1)是否所有的发明创造都要申请专利?(2)何时申请专利?(3)申请什么样的专利?(一)权利选择有的技术成果不必申请专利、以技术秘密( Know-how)来保护更为有利,如:美国的“可口可乐”饮料配方,作为企业的技术秘密,至今已经有100多年;有的发明可以一部分技术申请专利、另一部分作为技术秘密保密;或者在专利申请文件中掩盖一部分技术诀窍。
(二)申请时机的执择1.对于基本发明,一般要等其应用研究和周边研究大体成熟后,再提出专利申请。
防止其他企业在基本发明的基础上,作继续改进性研究,或抢先申请应用发明专利,而造成对自己基本发明的封锁保护。
2.竞争对手很多,或者市场需求量大,或者是容易被模仿的技术,应尽快申请专利;3.对本企业领先的不易被模仿的技术,可以在竞争对手快要追上的时候再申请专利,方面延长了保护期,另一方面也避免了技术过早地公开而给对手可乘之机。
(三)申请类型的选择1.申请基本专利(基本专利战略)基本专利是创造性非常高的发明,具有广泛应用的可能性和获取重大经济效益的前景。
基本专利有以下特征:①竞争对手无法绕过基本专利而模仿;②在实用化时,它还需要解决一系列的技术问题,从而可衍生出大量的相关专利;③开发周期长,费用大,需要社会技术力量的支持;④发展前景大,有的基本发明对产业活动会产生根本性的影响,甚至引发新的工业革命。
申请基本发明专利,需在申请前、后高度重视外围专利保护,形成专利保护网;对产生基本专利的技术要进一步贮存技术,取得改进专利,以便在基本专利到期后,仍能够起到保护作用。
2.申请外围专利(外围专利战略)外围专利又称改进专利。
外围专利战略是日本企业最擅长的战略。
所谓外围专利战略,指在只依靠基本型专利不能很好保护自己的时候,采用具有相同原理并围绕基本专利的许多不同专利来加强自己,与基本专利杈人进行对抗的战略。
在核心专利周围布署改进专利、下游专利可以帮助本企业获得核心专利权人的交叉许可。
例如,台湾富士康、鸿海,韩国三星跟踪国外企业的核心技术,大量布署外围专利,也创造了可靠的杀手锏。
(1)在先申请制国家或条件下,当已经知道对手也在研发同一技术项目,且已经接近成功时,则先以基本专利广泛地控制核心技术,然后在其周围不断地、逐步地申请应用、改进专利,最后构成以基本专利为中心的专利网;(2)尽可能将基本专利和外围专利同时申请,以避免先公开基本专利后引起其他企业申请外围专利的竞争;(3)当本企业的产品无法绕过他人的基本专利时,可对基本专利作改进产生应用发明,申请外围专利,在基本专利的周围形成一道墙(专利保护网),使基本专利权人在此领域丧失活动余地,使其动辄侵权,迫使基本专利权人放弃竞争,或者向本企业提出专利许可谈判。
在强调自主创新的同时,我们应该注意到:美、欧韩等国在专利贸易方面所占的比重也是很大的,尤其是日本和韩国,在支付授权使用费方面的投入也大。
有些方面的基础技术和专利,不可能、也没有必要事事走在前头,否则只能陷入裹足不前的境况,日本企业素有学习能力强之称,其中获得基础专利后锐意革新,围绕基础专利研发出一堆外围专利,然后与基础专利的授权人合作或交叉授权、分享成果的做法,很值得我们借鉴。
3.申请防卫专利有的发明虽然是本企业暂时不实施的,但作为一种技术储备或将来实施更新发明的基础,应当申请防卫专利,以免被其他企业抢先申请而形成对自己的限制。
4.申请迷惑专利在同行之间竞争异常激烈时,为了不让对手清楚地掌握本企业的技术发展方向,故意将一些并非本企业所需的技术申请专利,让对手无法跟踪自己的发展。
还可以在专利“授权人( assignee)”一栏隐匿真实身份。
这是国外公司惯用的竞争策略。
很多西方大企业往往用100多个名称充当本企业拥有的专利的授权人,有些公司甚至用300多个名称给自己的技术申报专利,例如, Aventis拥有2万多项专利,其中仅仅约1%的专利在授权人中包含Aventis 这个词。
这些用其他名字秘密部署的专利,使竞争对手无法了解自身真正的实力,相当于埋藏了一些专利地雷。
时机选择:专利申请战略主动权在自己手中,时机比较容易确定,但也要注意下面两个情况:在申请专利之前务必保密,不要发表论文,不要接受媒体报道,不要事先退出产品。
有了好的构思,觉得有价值就应该马上申请专利(尤其是基本专利),而不要到要推出产品了,才急急忙忙申请专利。
确定是否值得申请的普遍原则:是否会有市场,即是否有人会用该技术。
这是最关键的,一种未来没有市场的技术能够获得专利权,但不会给申请人任何回报。
是否能够有效行使禁止权。
只要该技术一公开大家都会用,即使获得专利权也无法禁止别人的使用,则不宣申请专利,例如,可乐的配方就是保密的而没有申请专利,推广给农民使用的新技术就更适合发表论文。
三、专利利用战略包括对本企业申请获权专利的利用和对其他企业专利的利用及其他企业利用本企业专利三个方面。
具体战略的选择、运用、组合应科学分析本企业与竞争对手或者合作方的企业规模、企业类型、企业业绩、企业信誉、企业技术实力、企业品牌实力、企业信息能力、企业发展策略等多方面因素,在实践中灵活地选择和实施。
企业与专利使用相关的战略分为进攻型战略和防御型战略。
(一)进攻型战略进攻型战略,是指企业掌握了优势技术,处于领先地位,想通过专利获得超额利益。
包括:1.专利独占战略对任何国家的企业都不授予许可实施权,只追求专利权企业独家利益。
但该企业要能承担开拓市场的风险和具有投资的条件2.许可实施战略自身生产能力远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的情况下,许可其他企业实施本企业专利,收取一定的费用,该战略在本企业无条件实施的情况下采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