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桥文化探究一、课题的提出绍兴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山水秀丽,民风醇厚,人杰地灵,但这些内容真正让学生亲自去接触探究的还没有。
学校开设了综合实践课后,本人任教的二(5)、(6)班就以绍兴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和丰富的旅游资源为研究内容,我们先讨论了几个备选探究项目,如:绍兴名人研究,绍兴酒文化研究,绍兴民间文化研究,绍兴饮食文化研究,绍兴旅游文化研究,绍兴桥文化研究。
由于绍兴家家临水,户户邻桥,所以其间石桥连着街,接着巷,无桥不成市,无桥不成村,无桥不成镇,无桥不成路,别有一番风韵,越州石桥之多,堪称天下第一。
有诗云:人人争说江南好,多少风光系客情,一语先生须记录,水乡总是赖桥名;结合第三册第一课茅以升的《中国石拱桥》,根据课内外结合的教学原则,最后决定以“绍兴桥文化探究”为题进行探究性学习。
二、指导学生选择子课题,指导研究方法1、听诗歌朗诵:绍兴,白玉长堤路,乌篷小画船;绍兴,镜湖水如月,耶溪女如雪。
2、欣赏毛阿敏演唱的歌曲《找回鉴湖》,观看空中鸟瞰绍兴的电视画面。
3、老师提出一个问题:“谁知道,我们绍兴有多少座桥?”安静片刻后,大家议论纷纷:“几十座”、“一百多座”、“几百座”、“几千座”……最后的结论是:“说不清”。
4、老师问:那么结合学过的课文《中国石拱桥》,大家想不想研究一下绍兴的石桥呢?”“想,那当然”学生齐声回答。
“大家具体去研究桥的哪些内容?”课堂上又热闹起来了,“我们可以调查一下桥有多少座?”“哪座桥最古老?”“哪些桥的造型优美?”“还有桥的哪些传说?”“绍兴桥乡是否名副其实?”等等。
5、老师小结说:“刚才大家讲得很好,均可作为探究的问题,我们把绍兴桥文化探究为总课题,同学们刚才提到的作为子课题,进行探究。
”6、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愿组合,选定子课题进行研究,子课题的内容有:①绍兴有多少桥②关于绍兴桥的传说③绍兴的古桥之最④绍兴的桥名研究⑤绍兴桥乡的追溯⑥绍兴桥的作用特点⑦绍兴桥的造型结构⑧古纤道的历史变迁师生共同讨论归纳出研究绍兴桥文化,进行调查、搜索有关资料的几条途径:(1)自己出去调查,寻找桥,并观察桥的形状,结构,拍摄照片,记下桥的名称。
(2)向桥附近的老人询问有关桥的传统。
(3)到图书馆、书店查找有关文献资料,特别是绍兴有关的乡土教材。
(4)向家人、亲戚朋友打听,上网查找资料。
三、调查研究,搜集资料各子课题组在组长的负责下,互相分工合作,干劲十足。
有的同学在家里的书柜中查找资料,有的同学结伴而行到书店、图书馆查阅资料,有和父母一起坐车到处查看的,也有个别发动家人,亲友一起调查研究的,有瞄准目标专程调查研究几座桥的,也有骑自行车一起拍摄一起沿国道线(柯桥段)寻找桥的,有按照绍兴地图查找桥的,也有上网搜索的……,真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充分调动了同学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
活动中比较典型的例子:1、(袁剑)为了锻炼自己的能力,和组内同学一早骑着自行车从钱清浮桥出发,沿国道线一直骑到柯桥轻纺大道,用了一个上午的时间。
每经过一座桥,至少拍一张照片,观察桥的形状,估测桥的长度,数清桥孔,记录桥名。
虽然腰酸腿痛,饥肠辘辘,但很高兴,因为一上午找到了二十多座桥。
2、(李晓燕)为了数清古纤道有115跨,数了两遍,为了弄清每跨的净跨数字,抽样查了15跨,从1.95——2.02米不等,桥面用三根条石拼成,宽1.5米,总长是386.20米。
自认为工作真可谓一丝不苟。
李吉同学在桥面上又蹦又跳,差点掉入河,平添乐趣。
3、(李佳颖)向其父亲厂里借了一辆小车,先到绍兴城市广场,看了一下桥的分布图,然后挑选了绍兴市区比较有名的几座去看了一下。
有八字桥、广宁桥、鲤鱼桥、大江桥、宝珠桥、画桥和题扇桥,采访了附近的一些居民,对桥既拍照又摄像。
4、(朱利庆)为了探究桥,我们全家总动员,我和爸爸、妈妈、舅舅、舅妈和表妹组成了一个课题组,我和舅舅到书店去找有关书籍,舅妈和表哥从因特网上下载有关资料,爸爸、妈妈从镇文化艺术中心的图书室借来了《绍兴古今谈》《绍兴百景图赞》《绍兴实用大全》等书籍,通过对那么多资料的筛选,选择了研究子课题——趣谈绍兴桥名,通过对它的研究来揭示绍兴深厚的文化积淀,感受古代绍兴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和创造精神。
四、探究报告(小论文)写作指导实践请各探究小组,根据自己确定的子课题,对自己已经搜集到的材料进行筛选,分类整理,围绕子课题的主题,突出中心、层次分明,写清其中的某一点,并用有关的材料来加以证明就是小论文。
一般可采用以下步骤:先集体讨论题目——列出提纲——筛选整理有用的资料——由一同学执笔写出初稿——课题组成员讨论并提出修改意见——由执笔者第二甚至第三四次写作,经过多次讨论完善最后定稿。
五、探究成果进行互相交流用小论文,墙报,照片,录象带等形式向全班同学展示,分享劳动成果,评比探究结果。
1、第一小组:高佳佳同学发言《绍兴桥知多少》,光绍兴市区就有229座。
江桥、斜桥、长桥、画桥、红桥、香桥、八字桥、光相桥、广宁桥、题扇桥、探花桥、春波桥、状元桥、纺车桥、金斗桥、四板桥、都亭桥、杏卖桥、宝珠桥、鲤鱼桥、锦鳞桥、龙华桥、笔架桥、迎思桥、酒务桥、越王桥、昌安桥、永嘉桥、荷湖大桥、古虹明桥、大王庙桥、稽山门桥……一气呵成,如数家珍,全班鼓掌。
2、第二小组:方一超同学发言《绍兴桥名拾趣探究》①桥名中寄寓了劳动人民的美好愿望,祈祷吉祥平安之意:永贞桥、永丰桥、永安桥、永嘉桥、永和桥、广宁桥、观齐桥、太平桥、昌安桥、安宁桥、万安桥、广福桥、咸宁桥②同“龙”有关的桥:会龙桥、跨龙桥、梅龙桥、正龙桥、舆龙桥、龙华桥、泗龙桥③同“王”有关的桥:越王桥、拜王桥、涉王桥、太王庙桥、晋王桥④同“姓”有关的桥名:缪家桥、孟家桥、鲍家桥、杨家桥、潘家桥、沈家桥、章家桥、陈家桥⑤寄寓感激之情的桥:谢公桥、迎恩桥、承天桥、报恩桥、天佑桥、赐恩桥、赐福桥⑥同“大”有关的桥:大庆桥、大云桥、大木桥、荷湖大桥、皋埠大桥、柯桥大桥,泾口大桥3、第三组:陈婷同学发言《古色古香八字桥》绍兴最古色古香又有独特建筑风格引以为自豪的桥——八字桥。
《嘉泰会稽志·桥梁》载有“八字桥在府城东南,两桥相对而斜,状如八字,故得名”可见,早在十三世纪初年,桥已存在了。
桥的建筑风格和独特,由桥心向东下数级石阶,是一休息平台,到这里,桥势陡转,阶除分别从南北下,南面石级尽处,又是一座石板平板;由桥心往西,宽阔平坦的石级一直延伸到八字桥直街。
在石级上部的休息平台处,还有一道石级从南面盘旋而上与主桥相接。
石级底下,又生一洞,且容西侧无名小河穿过,并可通乌蓬小船。
我国著名桥梁专家陈从周现在曾说,八字桥是我国最早的“立交桥”。
八字桥处在三街三河的交错点上,为古代越城的主要水道之一。
一些专家学者常常结伴而来,有的考证研究,誉之为绍兴石桥的典范;有的提笔铺纸,形诸丹青,使其成了水乡独特的景点。
4、第四组:高吉祥同学发言《绍兴名桥与名人》绍兴许多名桥同名人有关,一座桥就有一个故事,所以绍兴的桥,仿佛是一部历史,耐人寻味。
查资料和采访记录桥有关的民间传说有:①夏禹治水遗履不蹑命名的夏履桥。
②朱买臣马前覆水拒前妻的覆盆桥。
③王羲之为老妪题书扇面的题扇桥。
④架住王羲之怒掷飞狐笔的笔架桥。
⑤陆游怀念恋人表妹唐婉的春波桥。
⑥晋代大诗人陶渊明经过而竖有“渊明鼓励”石碑的渊明桥。
⑦城北的大江桥是南朝江淹隐居之处。
⑧城北北海桥是唐代北海太守李邕经过的地方。
⑨鉴水中的杏卖桥是根据陆游“小楼一夜听风雨,深巷明朝卖杏花”诗句取名。
⑩观齐桥出自越王“一郡之政观于酒,一家之政观于齐”之句。
5、第五组:陈方霞同学发言《绍兴水乡一道亮丽风景——纤道桥》全国独一无二的,体现水乡特色的古纤道是萧绍运河上的一大奇观,它的美表现在整体上,路、桥、水、船浑然一体,是一幅绝妙的风景画图。
它建于晋代惠帝时期(公元290——360年)运河两旁初为泥塘,经过多年整治,才建成便于纤夫背纤运舟的纤道路。
古纤道绵延近150华里,其主要地段在柯桥至钱清一带的运河上。
这里的运河分为一面临水,一面依岸和两面临水两种。
其中有一种纤道桥称为“铁锁桥”,在阮社太平桥至湖塘板桥一带的运河上即有两段。
清代《重修古纤道碑记》云:自太平桥起至板桥止,所有塘路以及宝、玉带桥,共计281洞。
现在两段,一段长502米,140桥孔,一段长377.4米,102桥孔,铁锁镇何,波澜不惊。
在千姿百态的古纤道石桥中,有一座单孔的石拱桥——荫毓桥,较为有名,它全长14余米,拱圈呈马蹄形,近似中国园林中的月洞门。
拱圈两侧镌有联语云:“一声渔笛忆中郎,几处村酤祭两阮”,蕴含了汉晋两代在这一带流动的著名文学家、音乐家、书法家蔡邕(中郎)和“竹林七贤”阮籍叔侄的历史故事。
最为有名的是座落在阮社运河上的太平桥,它南北走向,桥长约50米,南端为拱桥,桥孔净跨径10米;北端为9孔,为净跨径3——4米的石梁桥,是一座拱桥和高低不梁想结合的多跨桥梁,大小船至此可分道通过。
桥上石栏雕刻精湛,对立石狮栩栩如生,一直为中外游客所喜爱和津津乐道。
6、第六组:庞彩燕同学发言《绍兴是名副其实的桥乡》最早的是越王勾践时的灵汜桥。
汉顺帝和永五年会稽郡太守马臻筑鉴湖时,建造三大斗门是把水闸和桥结合的闸桥,是我国最早的闸桥。
据清光绪癸巳(1893年)春所绘《绍兴府衙衢路图》所示,当时计桥229座,城市面积为7.4平方公里,平均0.03231平方公里中,就有一座桥,与世界闻名的水城意大利威尼斯相比较,为该城市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桥梁密度的45倍(该城市面积为567平方公里,当时有桥378座,现仅存存桥76座),为清末时苏州城内桥梁密度的两倍(苏州城内面积21平方公里,清末有桥310座)超过桥都“汉堡”。
据历朝来考证,绍兴自古以来有大小各类不同形式的桥梁达五千座之多,近人谓德国汉堡市有桥2125座,远过于威尼斯,而我绍兴古城,桥多倍于汉堡,称之谓“东方桥乡”迨非虚荣。
六、体会和思考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不仅仅在于获取知识上,更是在如何获取知识上下功夫,它能使过去那种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地探索性地学习,探究性学习不仅重视探究所教的结果,更加注重学生的探究过程。
这样的学习方法,对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活动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具有重要意义。
在这次活动中学生有很多感慨,“小作家”李燕说:“小河弯弯,桥洞圆圆,小船悠悠,一派水乡风光。
绍兴不愧为桥乡,看了一座座桥简直如走进了桥的博物馆。
”吴立成说:“在探究绍兴桥文化过程中,觉得绍兴的水美石美桥更美,深切体会到古代绍兴人民的勤劳智慧能干。
作为一个绍兴人感到无比自豪。
”施琴娣说:“在活动中我最难忘的是,团队合作精神的重要性和辛勤劳动的艰辛及劳有所获后的喜悦。
”,施少锋说:“看到桥后我很激动,想马上写下来介绍给同学,但就是无从下手,感到了自己知识的有限,语言表达能力差,词汇的贫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