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二章中学生心理发展与教育

第二章中学生心理发展与教育

创造性: 兴趣广泛、思想活跃、敏感、少保守性,常有丰 富奇特的幻想,喜欢别出心裁和标新立异等。
批判性: 在不愿意轻易地接受别人的意见,对别人的思想、 态度及意见要进行审查,并对此持怀疑和批判态; 开始严肃地对待自己的思想和主张,能有意识地 调节、支配、检查和论证自己的思想。
(二)思维的片面性和表面性
再者 即使是内部的、稳定的、持久的变化,也不能 一概称为发展。
一个三岁儿童会唱“一二三四五,上山打老虎”, 这并不说明这孩子懂得了数的序列。一个四岁儿童 会背乘法口诀,也并不说明这孩子懂得了数的组成。 所有这些内部的、持久的、稳定的变化,只是靠模 仿和强化,一种机械的学习积累,并没有进入意义 的理解水平。只有当儿童把所学习的知识与头脑中 原有的知识体系相互联系起来,才能说这种变化导 致了结构变化,才可称的上是发展。
其次,不是所有的内部变化都可以称为发展。
例如,当你从明处走入暗处,使视觉感受 性大大提高了,这就是众所周知的暗适应。 反之,从暗处走入明处,才会发生过程相 反的明适应。这种内部变化是为了重建机 体的正常平衡,其最终结果是恢复到原来 的状态。类似的情况还有激素变化等。这 些也不能称之为发展,尽管它是内部变化 过程。
(二)心理上成人感与幼稚性的矛盾
1、反抗性与依赖性 2、闭锁性与开放性 3、勇敢和怯懦 4、高傲和自卑 5、否定童年又眷恋童年
(三)青春期容易出现的心理及行为的偏差
1、心理生物性紊乱 主要表现在:主体对自己身体机能 的异常关注以及对某些正常疾患的 过分夸大。
2、自杀的倾向及行为 自杀行为从青春期开始呈上升趋势
(一)生理变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对心理活动的冲击
首先,由于初中生身体外形的变化,使他们产生了 成人感。
在心理上他们也希望能尽快进入成人世界,希望 尽快摆脱童年时的一切,寻找到一种全新的行为 准则,扮演一个全新的社会角色,获得一种全新 的社会评价,重新体会人生的意义。 其次,由于性的成熟,初中生对异性产生了好奇和 兴趣,但又不能公开表现这种愿望和情绪,所以,体会 到一种强烈的冲击和压抑。
3、青春期精神分裂症 症状主要表现为,思维紊乱、歪曲 现实或脱离与现实的联系、不能控 制情绪以及人格混乱等。
*初中生的智力发展*
一、思维发展的一般特点:抽象逻辑性
(一)运用假设
例如,有“地球是平的”和“地球是圆的”两个命题,要 儿童做出是非判断。
小学儿童思维受具体事物或知觉资料的支配,他们所看到的 地球是平面的,因而无法理解为什么地球是圆的。
人的社会发展的年龄特征。(兴趣、动机、情 感、价值观、自我意识、能力、性格等,尤其 是人格的年龄特征)
社会认知
如何理解发展的概念
首先,发展是一种变化,是一种连续的、稳定的 变化。这种变化是在个体内部进行的,发生在个 体之外的变化不能称之为发展。
•例如,当你从一个房间走到另一个房间, 空间位置和房间里的家具肯定变化了,但 你本人并没有得到发展。因为空间变化纯 粹是外部的。即使是非空间变化,凡属于 外部的关系也不够成发展。例如,当儿童 入学后,他们的父母成了学生家长。我们 并不认为这些家长发展了
片面性:
在思想的偏激与极端,不能全面、辩证地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而是抓住一点不计其余。具体表现为:狂 热的明星崇拜;分析问题常钻牛角尖,经常陷入思想 的死潭而不能自拔;
(一)身体外形的变化 1、身高;2、体重;3、第二性征的出现;
青 胎 乳婴 幼 小 春 儿 儿儿 儿 学 发 期 期期 期 期 育

青 春 晚 期
成 年 期
壮 老 年 期
(二)生理机能的变化 脑成熟,兴奋与抑制趋于平衡
(三)性的发育和成熟
二、心理发展的矛盾性特点(4点)
身体上的成人感和心理上的半成熟是矛盾产生的根源.
初中学生不受眼前具体事物的支配,可依据假设进行推理。 他们可能会这样思考:
如果地球是平的,那么太阳就不可能每天都从东方升起,在 西边降落,只有是圆形的,才能解释这一现象。由这一假设演 绎的过程,得出了地球是圆的这一结论。
(二)逻辑推理
(三)运用逻辑法则:矛盾律、同一律、排中律
二、思维品质的矛盾性
(一)思维的创造性和批判性
第一节 中学生的心理发展概述
一、心理发展的含义
1、什么是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 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的心 理变化。
2、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 连续性与阶段性; 定向性与顺序性; 不平衡性; 差异性。
从出生到死亡的年龄划分阶段
心理发展的年龄阶段划分: 0~1岁:乳儿期; 1~3岁:婴儿期; 3~6、7岁:幼儿期; 6、7岁~11、12岁:童年期; 11、12岁~14、15岁:少年期; 14、15岁~25岁:青年期; 25岁~65岁:成年期; 65岁以后:老年期。
第二章 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 教育
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发展心理学是以个体从出生到衰亡一生全 程的心理发展现象为研究对象,总结出心 理发展的规律。
广义
种系 比较心理学(动物心理学) 种族 民族心理学 个体 个体发展心理学(从出生到衰亡)
狭义
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内容
以年龄为主线的两部分
人的认知过程发展的年龄特征,(感觉、知觉、 记忆、思维、想象等)
二、青少年心理发展的阶段特征 (一)少年期: 1、是指11、12岁~14、15岁年龄阶段的个体。 2、这一时期是个体从童年期向青年期过渡的时期。 3、主要特点: 半成熟与半幼稚、半独立与半依赖并存。 (二)青年初期: 1、是指14、15岁~17、18岁年龄阶段的个体。 2、是个体在生理、心理、社会化向成人接近的时期。 3、主要特点: 智力接近成熟、抽象逻辑思维和人类的高级情感得到
高度发展、自我意识水平高,个性趋于稳定。
*初中生面临的心理危机*
生理发育高峰;心理发展的矛盾性 .
11.12——14.15岁,是生理发展的又一个显著加速期 身心发展中有种种矛盾和一些特殊表现,面临心理危机。 少年期是一个半幼稚与半成熟,独立性与依赖性,自觉
性与幼稚性错综矛盾的时期。
一、 生理发育高峰
相关主题